全 文 :能源油料植物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龚德勇 1 ,张燕 1 ,欧珍贵 1 ,桑维钧2 ,王晓敏 1
(1.贵州省生物质能源研究所 ,贵州兴义 562400;2.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 [目的 ]研究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方法]于 2008~ 2009年在贵州兴义对续随子褐斑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 ,并
进行该病病害症状观察及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续随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sp.)真菌引起 , 其适宜生长温度
为 20 ~ 35℃,一般 6~ 9月为发病高峰期 ,田间发病率达 30%~ 6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 5种药剂进行叶
面喷雾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对防效为 54.3% ~ 82.5%,以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较好 ,噻菌铜的防治效果较差。 [结论 ]该研究可为续随
子高产优质栽培及褐斑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续随子;褐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8-09589-02
OccurrenceandPreventionofBrownPatchinEnergyOilPlantsEuphorbialathyrisL.
GONGDe-yongetal (BiomassEnergyInstituteofGuizhouProvince, Xingyi, Guizhou562400)
Abstract [ Objective] TheproposewastostudytheccurrencelawandpreventionmeasuresofbrownpatchinEuphorbialathyrisL..[ Meth-
od] ThepathogenofbrownpatchinE.lathyriswasisolatedandidentifiedinXingyiofGuizhouProvincein2008-2009andthediseasesymp-
tomobservationandthefieldpesticideefecttestwereconductedoutonthisdisease.[ Result] ThepathogenofbrownpatchinE.lathyriswas
causedbythefungusofPseudocercosporasp.Itssuitablegrowthtemperaturewas20-35℃, itoccurrencepeakwasfromJunetoSeptember
generally, anditsfieldincidenceofdiseasewas30%-60%.Thefieldpesticideefecttestshowedthat5 kindsofpesticideslikemancozeb
andthiophanate-methylinsprayingontheleafhadsomecontrolefectonthisdisease, withtheralativecontrolefectof54.3%-82.5%.A-
mong5kindsofpesticides, thecontrolefectofmancozebwasbeterandthatoftetracyclinescopperwaspoor.[ Conclusion] Thestudyprovid-
edthetheoryreferencefordeepresearchonthehighyieldandqualitycultivationofE.lathyrisanditcontrolofbrownpatch.
Keywords EuphorbialathyrisL.;Brownpatch;Ccurrencelaw;Preventionmeasures
基金项目 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能源植物续随子高油新品种
(系)鉴选及示范 ”[黔科合 NY字(2008)3060号 ] 。
作者简介 龚德勇(1963-),男 ,贵州贞丰人 ,农艺师 ,从事作物育种与
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10-03-22
续随子(EuphorbialathyrisL.)属大戟科(Euphorbiace-
ae)大戟属的 2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千金子(《开宝
本革 》,江苏)、小巴豆(四川)、菩萨豆 、千两金(《日华子本
草 》)、拒科子(《本草纪言 》)、打鼓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一把伞 、看园老 、滩板救(湖南)、拒冬实 、降龙草(陕西)[ 1-2] ,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产于河北 、河南 、浙江和贵州
等地 [ 3-4] 。过去主要用作药物 ,具有逐水消肿 、破癜杀虫的
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水肿胀满 、痰饮 [ 3] 、宿滞 、症瘕积聚 [ 4] 、妇
女经闭 、疥癣疮毒 、蛇咬 、疣赘 、肿瘤等 [ 3-4] 。作为中药材 ,种
植面积较小。但由于续随子种子油富含巨大戟二萜醇 3-十
六烷酸酯 ,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作为生物质能资
源 ,续随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在贵州不同生态区的种植面
积也不断增加 ,其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有逐年加重趋
势 [ 5-6] 。为此 ,笔者于 2008 ~ 2009年在兴义对续随子褐斑病
进行了鉴定及防治研究 ,以期为续随子高产优质栽培及褐斑
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离 采集贵州省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兴义
坝佑续随子新品种试验基地具有典型症状的新鲜病株 ,然后
参照方中达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 ,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
用 70%的酒精表面消毒 30 s,然后用无菌水洗涤 3次 ,接入
PDA培养基 ,置于 25℃恒温箱培养 ,再从形成的菌落边缘挑
取菌丝纯化 ,对得到的菌种进行纯化和保存 。
1.2 病原菌鉴定 取续随子自然发病病株进行观察 ,观察
为害部位及症状特点。将纯化的病原菌接种于 PDA平板
上 ,在 25 ℃恒温培养 ,观测病原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形
态 、生长情况 、颜色。同时 ,对病部多次镜检子实体 ,观察分
生孢子的形态 ,测量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大小。病原菌
鉴定主要参考《中国真菌志 》[ 6] 。
1.3 病害症状观察 田间调查在贵州省生物质能源研究
所兴义坝佑(海拔 1 050 m)和兴义乌沙(海拔 1 300 m)续随
子新品种示范园进行。选择 2008年 9月同期种植的地块进
行 ,首先观察病株的颜色 、形态 ,再观察其发病部位 、组织病
变类型 、病状特点等。在田间症状鉴定的基础上 ,采集病害
样本通过室内病原物鉴定 ,确诊病症类型。
1.4 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以清水为对照 ,分别用 70%甲基
硫菌灵 WP(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800倍
液 、75%百菌清 WP(成都皇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600
倍液 、70%代森锰锌 WP(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生产)600
倍液 、70%甲基托布津 800倍液(山东绿丰农药有限公司生
产)、20%噻菌铜 SC(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600倍液
5种药液 ,用手动喷雾器每隔 10 d各叶面喷药液 1次 ,共 3
次 ,小区面积 20 m2 , 3次重复 。第 3次喷药后的第 5天(9月
20日)起 ,每小区取样 30株 ,每隔 10 d观察 1次 ,共观察 4
次 ,按 0级(全株无病斑)、1级(单株病叶数占总叶片数的
10%以下)、2级(单株病叶数占总叶片数的 11% ~ 30%)、3
级(单株病叶数占总叶片数的 31% ~ 50%)、4级(单株病叶
数占总叶片数的 51% ~ 70%)、5级(单病叶数占总叶片数的
71%以上)标准记录病情。计算公式为:
病情指数 = ∑级别代表值 ×本级病叶数调查叶片总数 ×最高级别代表值 ×100
相对防效 =对照平均病情指数 -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平均病情指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症状 续随子褐斑病易发生在 4 ~ 10月 ,高温高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18):9589-9590, 9645 责任编辑 张彩丽 责任校对 卢瑶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8.076
湿条件下发病较重。发病时主要为害续随子叶片 、枝条和茎
部 。病原菌可在种子或植株病残体上越冬 ,侵染叶片后 , 首
先形成褪绿的褐色小点 , 后逐渐扩展成斑径为 1 ~ 5 mm的
不规则 、不同形状的黑褐色病斑 ,病斑扩展后 ,多个病斑会连
成一个大的不规则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 ,有些叶片卷曲 、
枯萎 、提早脱落 ,影响开花和结实。在病斑外围的叶片呈淡
黄绿色 ,明显浅于病斑的颜色;而叶背面病斑颜色为浅棕色 ,
明显浅于正面病斑的颜色。到后期 ,叶片正面病斑上可以看
到许多小黑点 ,而叶背面较少见。茎部病斑颜色从中间往外
由棕色逐渐加深到黑色。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 ,有利于该病
发生和蔓延。发病后期大多数病叶相继腐烂脱落 ,重病植株
容易死亡(图 1)。
注:a.茎、枝条症状;b.叶片症状。
Note:a, Symptomofstemandbranches;b, Symptomofleaves.
图 1 续随子褐斑病的茎、叶病症特征
Fig.1 ThediseasecharacteristicsofbrownspotofEuphorbialathyrisonthestemandleaves
2.2 病原菌特征 续随子褐斑病病原菌在 PDA上的菌落
呈圆形 ,边缘整齐 、菌丝有隔 、分枝。刚形成的菌落 ,气生菌
丝较平伏 ,呈淡黄色或浅黄绿色 ,培养基不呈色。随着菌落
扩大 ,菌丝呈淡灰黄色 ,棉絮状。再过数天 ,菌落边缘的菌丝
呈灰白色 ,中间部分呈灰绿色 ,培养基仍不呈色。而后期老
化的菌落则全部呈黑色 。此病原菌在人工培养下很难产生
分生孢子。多次对采集的续随子病叶镜检子实体 ,并镜检分
生孢子梗着生情况 ,测量孢子大小 ,结果发现菌丝体近无色
至淡青黄色 、分枝 、具隔膜;分生孢子梗浅至中度褐色 ,顶端
颜色较浅 ,基部颜色较深 , 紧密簇生在子座上。分生孢子梗
的顶端较细 ,宽度不规则 ,有时局部膨大 ,直立或稍弯 , 0 ~ 1
个曲膝状折点 ,分枝或不分枝 ,具有 0 ~ 3个分隔 ,多数为 1 ~
3个分隔 ,在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孢痕疤不明显 ,不加厚。分
生孢子梗大小为(3.55 ~ 36.22)μm×(1.20 ~4.66)μm。分
生孢子近无色至浅青黄色 ,一般为较细长圆柱状 ,或倒棍棒
状 ,直形或稍弯曲 ,顶部近尖细至钝 ,基部倒圆锥形平截 ,有 0
~ 9个分隔(其中 4 ~ 7分隔较常见),大小范围为(16.77 ~
103.30)μm×(1.11 ~ 3.48)μm(图 2)。
注:a.分生孢子;b.分生孢子梗;c.病菌的分离培养(菌落)。
Note:a.Conidiophore;b.Conidiophorepeduncle;c.Seperatedcultureofpathogen(colony).
图 2 病原菌分离培养
Fig.2 Theseparatedcultureofpathogen
2.3 田间发病规律 调查发现 ,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与为
害与空气温湿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兴义一般在开春
后的 4 ~5月开始发病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 ,病情指数会缓
慢上升 ,到 6 ~9月 ,病情指数会迅速上升 ,发病严重 , 10月份
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 , 11月至次年 2月则很少发病。由于
续随子种子出苗较慢(下种 10 ~ 15 d开始出苗 ,齐苗期 30 d
左右),一般选择 8月中下旬至 9月中上旬播种 ,可在此年 5
月份雨季前成熟采收 ,基本能避开高温高湿期。
2.4 田间药剂防治效果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 5种
药剂均对续随子褐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其中以代森锰锌
的防治效果较好 ,噻菌铜的防治效果较差 ,依次为代森锰
锌﹥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噻菌铜(表 1)。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离接种培养观察 ,发现续随子褐
斑病发病的病原菌为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sp.)真菌 ,
参考《中国真菌志 》[ 6] ,初步鉴定其为续随子褐斑病 ,该病在
贵州海拔 500 ~1 500 m的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随着种
(下转第 9645页)
9590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以上 ,半岛内陆 、鲁中山区大部及鲁北在 9 ~10d。
(2)随着气候变暖 ,霜冻日数呈下降趋势 , 2000年以来
平均每年春季气温稳定通过 10 ℃后 ,出现最低气温小于 2
℃以下霜冻天数 ,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在 1 ~ 2 d,其他
大部分地区在 1 d以下 ,相比常年减少 1d。出现最低气温小
于 5 ℃以下轻霜冻天数 ,沿海地区在 2d以下 ,鲁南 、鲁西南 、
鲁西北地区在 5d左右 ,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在 6 ~ 8d,
相比常年减少 1 ~2 d。大部分地区的小麦 ,果树等每年仍面
临冻害风险。
(3)尽管山东平均极端高温日有明显增加趋势 ,平均每
年增加 0.19 d。但是 2000年以来日最高气温大于 35 ℃日
数 ,与常年比较鲁西南 、鲁西北因夏季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及标准差减少 ,日最高气温大于 35 ℃日数减少 1 ~ 3 d。鲁
中 、鲁南及半岛地区因夏季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增
加而增加了 1~ 4 d。
(4)近 50 a极端降水趋势略有增加 ,但在统计上并不显
著 。1991~ 2008年不同级别降水频数的变化与常年相比无
雨的日数增加 4.5d,增幅 1.6%;小雨日数减少 4.5 d,减幅
7.7%,平均每年减少 0.17 d,通过 0.01的信度检验;总雨日
数每年减少 0.2 d,通过 0.05的信度检验;大暴雨的降水频
数增加了 0.1 d,增幅 20.6%,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其他级
别降水频数的变化不明显。大暴雨频率有增加趋势意味着
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增多或洪涝灾害加重 ,对植被和农作物
的有效降水量在减少。
参考文献
[ 1] ALEXANDERLV, ZHANGX, PETERSONTC, etal.Globalobserved
changesindailyclimateextreme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 J] .
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 2006, 111(3):5109.
[ 2] ZHAIPM, ZHANGXB, WANH, etal.Trendsintotalprecipitationand
frequencyofdailyprecipitationextremesoverChina[ J].JournalofCli-
mate, 2005, 18(7):1096-1108.[ 3] MATILDERUSTICUCCI,B RBARATENCER.ObservedChangesinRe-
turnValuesofAnnualTemperatureExtremesoverArgentina[J] .Journalof
Climate, 2008, 21(21):5455-5467.
[ 4] 余卫东 ,柳俊高.1957~ 2005年河南省降水和温度极端事件变化 [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4(2):77-84.
[ 5] 陈晓光.1961~ 2005年宁夏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J].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2008, 4(3):156-160.
[ 6] 罗伯良 ,张超.近 40年湖南省极端强降水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
[ J].气象 , 2008, 34(1):80-85.
[ 7] 翟盘茂 ,潘晓华.中国北方近 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 J].地理学报, 2003, 58(S1):1-10.
[ 8] WANGYQ, ZHOUL.Observedtrendsinextremeprecipitationeventsin
Chinaduring1961-2001andtheassociatedchangesinlarge-scalecircula-
tion[J].GeophysicalResearchLeters, 2005, 32(5):9707.
[ 9] 王建源.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的影响 [ J].资源科学 , 2006, 28(1):163
-168.
[ 10] 曹钢锋.山东天气分析与预报[ M] .北京:气象出版社 , 1988:238.
[ 11] 王承军,王琪珍.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J].安徽
农学通报 , 2009, 15(13):165-166.
[ 12] 白改成,时修礼.同辐射条件下不同下垫面温度差异分析[ J].气象与环境科学 , 2008, 31(S1):123-126.
[ 13] 刘吉峰,李世杰.一种用于中国年最高(低)气温区划的新的聚类方法
[ J].高原气象 , 2005, 24(6):966-973.
[ 14] 王大钧,程炳岩.气候平均状况的变化对气候极值出现概率的影响
[ 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 2007, 26(2):263-269.
[ 15] 刘吉峰,丁裕国.全球变暖加剧对极端气候概率影响的初步探讨[ J].
高原气象 , 2007, 26(4):837-842.
[ 16] 石春娥,王兴荣.一种研究城市发展对局地气候要素影响的新方法及
其应用[ J].气象学报, 2000, 58(3):370-375.[ 17] 王业宏,盛春岩.山东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 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09, 5(1):24-28.
[ 18] 胡宜昌,董文杰.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 J] .地球科学
进展 , 2007, 22(10):1066-1072.
[ 19] 薛德强,谈哲敏.中国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 [ J].高原气象, 2007,
26(1):141-149.
(上接第 9590页)
植年限的延长 ,还会有加重趋势 ,严重影响续随子的产量及
品质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续随子褐斑病多发于高温高湿期 ,生产上需根据不
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播期 ,一般以中秋节前 10 ~ 20 d
播种比较适合 ,在齐苗后 20d左右开始喷药可起到良好的防
治效果 。在今后的大面积生产中 ,一要培育选用抗病品种 ,
二要根据不同生产条件和品种特性优化栽培管理措施 ,三要
进一步试验筛选更加经济高效的新特农药进行预防。
表 1 不同药剂对续随子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Table1 ThecontroleffectsofdiferentmedicamentsonbrownspotofEuphorbialathyris
药剂Medicament 稀释倍数Dilutiontimes
09-20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 防效∥%Controlefects
09-30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 防效∥%Controleffects
10-10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 防效∥%Controlefects
代森锰锌 600 26.4 65.3 20.2 76.4 15.5 82.5
甲基硫菌灵 800 23.5 60.2 18.4 71.6 13.2 78.5
噻菌铜 600 21.6 47.5 16.7 53.5 12.4 54.3
百菌清 600 25.4 52.2 20.4 58.6 17.2 65.4
甲基托布津 800 23.2 44.3 19.5 54.2 16.3 68.6
清水(CK) - 54.6 - 65.2 - 78.5 -
参考文献
[ 1] 冯堃 ,杜正浩 ,李成文.峻下逐水药千金子药用价值商榷 [ J].中医药学
报, 2008, 36(3):77-78.
[ 2] 程莉君,钱学射,顾龚平,等.能源作物续随子的综合利用和栽培 [ J].中
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 26(4):19-22.
[ 3] 朱建平.中药名考证与规范 [ 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176.
[ 4] 江苏医学院.中国大辞典[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216-217.
[ 5] 高丽丽 ,胡德禹,龚德勇,等.中药材续随子病害的调查与室内药剂毒力
测定[ J]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37(2):43-44.
[ 6] 刘锡进 ,郭英兰.中国真菌志(第九卷):假尾孢属[ M].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98.
964538卷 18期 陈德英等 山东省 1961~ 2008年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