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秦皮伪品女贞皮的生药鉴别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0-01-14; 修订日期: 2000-02-15
作者简介:程志清 ( 1972-) ,男 (汉族 ) ,安徽合肥人 ,现任安徽中医
学院一附院药师 ,学士学位 .
秦皮伪品女贞皮的生药鉴别
程志清 , 孟 楣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提要 对秦皮的伪品女贞 L igustrum lucidum Ait. 的干燥树皮进行了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 ,并与正品秦皮做
比较 ,为鉴别二者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秦皮 ; 女贞皮 ; 性状鉴别 ; 显微鉴别 ; 理化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0) 06-0516-01
  秦皮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 Frax 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 F .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 F.
chinensis Roxb. var. acuminala Lingelsh. 或宿柱白蜡树 F .
sty losa Lingelsh. 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最近在亳州药材市场调查中
发现了以饮片形式出现的一种秦皮的伪品 ,经市场追踪调查鉴定
为木犀科植物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Ait. 的干燥树皮。 女贞的
干燥成熟果实以女贞子入药 ,性平 ,味甘、苦。补肝肾 ,强筋骨 ,女贞
皮不作药用。本文对女贞的干燥树皮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
反应方面进行生药鉴别 ,并与秦皮进行了比较 ,为鉴别二者提供依
据。
1 性状特征
女贞的干燥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 ,厚约 1. 5~ 4 mm。 外表面
灰棕色至灰褐色 ,平坦不裂 ,有细的纵皱或网状纹理 ,具浅黄色圆
形 ,椭圆形凸起的皮孔。内表面黄白色或黄褐色 ,或相间呈花纹 ,平
滑。 纤维性强 ,折断面不平整 ,呈黄白色 ,并显层片状。 气微香、味
苦。
2 显微特征
2. 1 女贞皮的横切面:木栓层为 4~ 7列细胞 ,木化。 栓内层为 2
~ 4列较长的多边形细胞。皮层较宽 ,约占皮断面的 1 /3。栓内层和
皮层都有石细胞 ,多成群 ,少数单个散在。韧皮射线为 1~ 3列细
胞 ,胞腔内充满草酸钙砂晶。纤维束成层状排列 ,中间贯穿射线 ,形
成“# ”字形 (图 1,图 2)。
 图 1 女贞皮横切面简图 (× 37) 图 2 女贞皮横切面详图 (× 125)
2. 2 女贞皮粉末:粉末呈黄白色。 纤维较多 ,成束或散离 ,长约
168~ 798μm,完整者一端较钝 ,末端渐尖或圆尖 ,直径 10~ 35
μm,壁较厚 ,木化 ,胞腔线形 ,纹孔不明显。石细胞较多 ,呈类圆形 ,
类椭圆形 ,类纺缍形并作不规则分枝 ,长约至 186~ 358μm,直径
28~ 52μm,壁甚厚 ,孔沟明显 ,有的有层纹 ,少数壁较薄 ,具圆形 ,
椭圆形纹孔。 草酸钙砂晶充塞于射线细胞内 ,呈微细梭形、三角形
或颗粒状 ,长约至 3μm。射线宽 1~ 3列。木栓细胞表面观呈多角
形 ,壁稍厚 ,木化 (图 3)。
      图 3 女贞皮粉末图 (× 143)
          1.纤维  2.木栓细胞   3.射线细胞
          4.石细胞   5.草酸钙砂晶
3 理化鉴别
3. 1 荧光反应: 取秦皮和女贞皮的饮片各少量 ,用热水浸泡。秦皮
水提液在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 ,在紫外灯 ( 365 nm )下显亮蓝紫色
荧光。 女贞皮水提液在日光下和紫外灯下都无荧光。
3. 2 薄层层析:取秦皮和女贞皮粉末各 1 g ,加乙醇 10 ml,加热回
流 10 min,放冷 ,滤过 ,滤液作供试品溶液。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板上 ,用甲苯 -醋酸乙酯 -甲酸 -乙醇 ( 3∶ 4∶ 1∶ 2)为展开剂展开挥
去溶剂 ,置 365 nm紫外灯下观察 ,所得薄层色图如下 (图 4)。
   A:秦皮            B:女贞皮
   1.亮蓝紫色   2.蓝紫色    3.蓝紫色    1′亮蓝紫色
   Rf1= 0. 028   Rf2= 0. 477    Rf3= 0. 533   Rf′1= 0. 037
516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 11卷第 6期 LISHIZHEN M EDICIN E AND MA TERIA M EDICA RESEA RCH 2000 VO L. 11 NO. 6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鉴别要点
李延群 , 赵锦萍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人民医院  437000)
  针对中药市场上以伪充真 ,以次充好 ,以贱充贵及张冠李戴的
混乱现象 ,今将常见几种易混淆中药的鉴别介绍如下。
1 石菖蒲与水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其呈扁圆柱形 ,多
弯曲 ,常有分枝 ,直径 0. 3~ 1 cm,长 3~ 20 cm,表面棕褐色 ,粗糙 ,
有疏密不均的环节 ,节间 0. 2~ 0. 8 cm,具有细纵纹 ,上方有叶痕
呈三角形 ,左右交互排列 ,下方存有须根及圆点状须根痕。 药材折
断面不平坦 ,纤维性 ,可见环状的内皮层及棕色的油点。气芳香 ,味
苦微辛。有化湿开胃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作用。多用于脘痞不饥、
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水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 ,较石菖蒲粗壮 ,长
5~ 15 cm,直径 1~ 1. 5 cm,呈黄棕色 ,节间 1~ 3 cm,其它同石菖
蒲 ,其断面略平坦 ,呈海绵状 ,类白色或淡棕色 ,内皮层环明显 ,有
多数小空洞及 (维管束 )小点散在 ,气浓烈而特异 ,味辛 ,其作用及
有效成分与石菖蒲不完全相同 ,药典也未收载 ,不能代石菖蒲用。
2 五加皮、香加皮与地骨皮
五加皮: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栓五加的干燥根皮 ,又名“南五
加” ,呈长筒状 ,多为卷状 ,长短不一 ,外表面灰褐色 ,有纵向稍扭曲
的纵沟 ;内表面呈黄色 ,质轻而脆 ,易折断。
香加皮:本品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又名“北五加
皮”。 呈长细条卷曲形 ,多为半筒状 ,长短不一 ,表面灰棕色 ,粗糙 ,
松而呈鳞状 ,易剥落 ,质脆易折断。
地骨皮: 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根皮。 呈筒状或槽状 ,或不规
则的卷片。外表面呈灰黄色至棕黄色 ,粗糙 ,具有横纵皱纹或裂纹、
易呈鳞皮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有细纵纹。体轻 ,质脆 ,
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 ,外层黄棕色 ,内层灰白色。
鉴别要点:五加皮微有香气 ,味微辣而苦 ;香加皮有较浓的香
气 ,手搓之成片状碎片 ;地骨皮气微 ,味微甘而后苦 ,具有土腥味 ,
手搓之成碎片粉末状。 五加皮为祛风湿药 ,用药比较安全 ,而香加
皮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 ,还含有甲氧基水杨醛等成分。其强心作用
强 ,如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地骨皮含有桂皮酸和多种酸性物质。
以上三药 ,植物来源、性状、有效成分、作用、功效均不同 ,所以在临
床上应严格鉴别使用 ,确保安全用药。
3 肉桂与桂皮
肉桂: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或枝皮。其性状一般呈
槽状或筒状 ,长约 30~ 40 cm,直径为 3~ 10 cm,厚约 2~ 8 cm。其
外表面灰棕色 ,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有时可见灰
白色的地衣斑 ;内表面呈红棕色 ,较平滑 ,有细纵纹 ,用指甲刻划可
见油痕。 质硬而脆 ,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 ,外侧呈棕色而粗糙 ,内侧
呈红棕色油润 ,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 (石细胞环带 )。有浓烈的
香气 ,微甜辛辣。
肉桂与桂皮的鉴别要点: 肉桂较厚 ,其味既甜又辣 ,临床上为
助阳药 ,具有温中补阳除冷积、通血脉的常用药。 桂皮为樟科植物
天竺桂的树皮或枝皮。桂皮较薄 ,味辣而有辛凉感 ,仅作香料用 ,不
作药用 ,在临床上不可代肉桂用。
收稿日期: 2000-01-10; 修正日期: 2000-02-12
4 与秦皮的比较鉴别
见表 1。
表 1 女贞皮与秦皮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比较
品名 药材性状形状 外表面 断面 气味
显微特征
横切面 粉末
女贞皮 饮片槽状 ,厚约 1. 5~
4 mm
灰棕至灰褐色 ,具浅黄色圆形 ,椭圆形凸起皮孔
质硬 ,断面灰白色 ,纤维性强 ,显层片状
气微香 ,味苦
木栓层 4~ 7列细胞 ,栓内层 2~ 4列较长多边形细胞 ,皮层约占整个皮断面 1 /3,栓内层和皮层都有较多石细胞 ,多成群 ,少数散在。韧皮射线 1~ 3列细胞 ,纤维束成层状排列 ,中间贯穿射线呈“# ”字形
纤维:较多 ,成束或散在 ,较短 ,长约 168~ 798μm ,直径 10~ 35μm。壁极厚 ,木化 ,胞腔线形石细胞: 较多 ,呈类圆 ,类椭圆 ,类纺锤形 ,并作不规则分枝草酸钙砂晶:充塞于射线细胞木栓细胞:木栓细胞壁较厚 ,木化
秦皮 饮片槽状 ,厚约 1. 5~
6 mm
灰白 ,灰棕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 ,具灰白或红棕色圆点状或横长皮孔 ,老的干皮具龟状沟纹
枝皮质硬而脆 ,干皮质硬 ,断面黄白色 ,纤维性强 ,显层片状
无臭 ,味苦
木栓层 5~ 10列细胞 ,栓内层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 ,皮层较宽 ,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环带。韧皮射线 1~ 3列细胞 ,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 ,中间贯穿射线 ,呈“# ”字形。
纤维:较多 ,成束或散在 ,甚长 ,多碎断 ,直径 15~ 40μm,壁极厚 ,木化 ,胞腔线形 ,表面有时可见不规则斜向或横向纹理石细胞: 较多 ,呈类圆 ,类椭圆 ,类纺锤形 ,类长方形或类方形 ,并作不规则短分枝草酸钙砂晶:充塞于皮层 ,韧皮薄壁细胞及射线中木栓细胞:壁极厚 ,微木化或木化 ,有卵圆形较稀疏纹孔
517
LISHIZHEN M EDICIN 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0 VO L. 11 NO. 6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 11卷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