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牡丹及其近缘物种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建议



全 文 :CH 1NESE HORT 1CULTURE ABSTRACTS
野牡丹及其近缘物种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建议
杨 敏 何炎森 吴维坚 李珊珊 林加根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蔗研究所花卉研究室 , 福建 漳州 。。
摘 要 介绍野牡丹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及部分近缘物种观赏价值 , 评述野取丹及其近缘物种的研究情况 , 并
提出今后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野牡丹 研究现状 开发利用
野牡丹科 植物资源丰富 , 全世界约
属 , 余种 , 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以美洲最多 。我国有 属 , 种 , 个变种 , 其中 个属
为中国特有 。本科植物体态变异较大 , 从草本 、 灌木到小
乔木 , 直立到攀援 , 从陆生 、 附生到湿生 , 甚至水生。花
瓣艳丽 , 常为紫红色 , 种质资源丰富 , 观赏价值较高 , 开
发前景广阔 。不少种类如朝天罐 、野牡丹等具有药用和食
用价值 , 多个属种如野牡丹属 、金锦香属等叶型奇特 , 花
大艳美 , 可被选育用于园林绿化 、城市美化 。据初步调查 ,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 , 具有丰富的野牡丹科植物资源 , 但目
前大多处于野生状态 , 其观赏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
本文介绍了近年各地较为流行的野牡丹及其近缘物种的研
究现状 , 并提出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
野牡丹及其近缘植物
野牡丹 日 川 山 又名山石榴 , 为野牡丹
科野牡丹属 植物 , 产我国台湾 、 华南及中南半
岛 野生于山坡湿地及疏树林 , 为酸性土指示植物 。
野牡丹为灌木 , 高达 , 枝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
毛 。单叶对生 , 卵形 , 长 一 , 先端急尖 , 基部浅心
形 , 基出 平行脉 , 在表面不下凹 , 两面被糙伏毛 。花紫粉
红色 , 径 一 , 花瓣 , 倒卵形 , 雄蕊 , 长 短
花 至几朵生于枝顶 , 花期 一 月。茹果肉质 , 坛状球形 ,
径 一 。花大 、紫红色 , 花期长 , 并有白花 ` 一
品种 , 可于庭园栽培观赏 , 也可孤植或丛植布置
园林 , 。根 、 叶药用 。野牡丹为全日光照植物 , 在气温
℃左右 、阳光充足的地区几乎全年开花 。对肥料的选择
要求不高 , 一般可 个月施 次复合肥。对病虫害有极佳的
抗性 。除野牡丹外 , 近缘物种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还有
许多 , 常见的有
多花野牡丹 ” 别名炸腰果 、 水石榴 、
爆肚叶 , 常绿小灌木 , 高约 。茎圆柱形 , 密被紧贴的褐
色鳞片状 、 有小刺的粗毛 , 多分枝 。叶对生 , 长椭圆形至
长卵形 , 长 一 、 宽 一 , 先端长渐尖 , 基部通常
第一作者简介 杨
赏园艺研究 。
通讯作者 何炎森 ,
敏 一 , 女 , 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观
副研究员 。 一 。
楔形或阔楔形 , 基出脉通常 条 , 稀 条 , 两面有紧贴的粗
毛 。花大 , 直径达 , 粉红带紫色 , 常 一 朵聚生于枝
顶 。葫果壶形或椭圆形 , 长约 , 外有紧贴粗毛 , 肉
质 , 不规则开裂 。种子细小 , 多数 , 黑色。可露地栽培或
盆栽 , 成片种植可形成鲜花烂漫的园林景观 。
地恙 自泪 〕 别名地茄子 、 地兰子 、 地石
榴 、铺地锦 , 矮小灌木 , 高 一 。茎甸旬上升 , 逐节
生根 , 分枝多 , 披散 , 地上各部被糙伏毛 。叶对生 , 卵形
或椭圆形 , 长 一 、宽 一 , 先端急尖 , 基部广
楔形 , 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 基出脉 一 条 。聚伞花序顶
生 , 有花 一 朵 , 基部有叶状总苞 花梗 一 , 花
数 , 花尊管长约 , 被糙伏毛 , 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 ,
有时 一 簇生 , 裂片披针形 , 长 一 , 边缘具刺毛状
缘毛 , 裂片间具 小裂片 花瓣淡紫色至紫红色 , 鞭状倒
卵形 雄蕊 长 短 。茹果坛状球形 , 不开裂 。花期 一
月 , 果期 一 月 。产于贵州 、 湖南 、 广西 、 广东 、 江西 、
浙江 、福建 , 生于海拔 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 , 为酸
性土常见的植物 。适应性强 , 喜光 , 特别适应于林下的阴
湿生长环境 , 其耐压性较好 , 可被利用为红花点缀的草坪
植物 。
大野牡丹 卯 ” 大灌木或小乔木 , 高 一
茎四棱形或钝四棱形 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 , 浅红
色或红色 花期 一 月 , 果期 月至翌年 一 月 。产动仑 、
屏边 、 河口及我国广西西南部 , 生于海拔 一 加 的密
林中湿润的地方。
细叶野牡丹 加加 〕 更 常绿小灌木 , 高 一
早春开花 , 花粉红 , 夏季盛花极美丽 , 花多且花期
持续 一 个月 既有句旬茎 , 又有直立茎 , 景观效果好 ,
是优良的盆花和花坛植物 , 适应性较强 。
毛惹 月 灌木 , 高达 枝被平展粗
毛 , 毛的基部膨大 叶卵状披针形 , 长 一 , 基出
脉 , 在表面下凹 , 表面有光泽 花瓣 一 , 倒广卵形 , 粉
红色 , 常单生枝顶 茹果较大 , 径 一 。广布于华南
地区至印度 、 马来西亚和印尼。
展毛野牡丹 灌木 , 植株株形紧凑丰满 ,
自然分枝性强 , 高约 一 叶子美观 , 花粉红 , 景观
效果好 适应性较强 , 为优良的灌木及盆花植物。
尖子木 立心 勿 灌木 , 高 一 圆锥花
序 , 花多 , 花瓣粉红色 , 花期 一 月 喜阴湿 优良的庭
院观花植物 。
柏拉木 叱力力 九的 橄 灌木 , 高 一 花
多且花期长 , 花瓣白色 , 花期 一 月 , 喜阳 , 半遮荫 观
花 、 观叶植物 。
锦香草沪 翻 甸旬状草本 , 高 一
叶型奇特 , 花瓣粉红色 、紫色 , 花期 一 月 喜阴湿 观
叶 、 观花植物 , 宜盆栽 。
虎颜花 ` 日 五五臼 常绿草本 , 叶大 、膜质 , 心形 ,
被红色粗硬毛 , 蝎尾状聚伞花序 , 花瓣暗红色 , 盛花期花
多而艳丽 , 花期 一 月 喜高温 、湿润的半阴环境 理想
的观叶观花植物 , 宜室内盆栽。
多花肥肉草 心朋 。川切 草本 , 植株高大 , 高
一 叶片膜质 , 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 。花很多 、
花期长 , 花瓣粉红色 , 花期 一 月 喜阴湿 可作花坛 、
花镜或地被植物等。
叶底红 亚灌木状草本 , 高 一
叶片坚纸质 , 椭圆状心形至卵状心形 , 叶底紫红
色 伞形花序或聚伞形花序 , 顶生 , 花瓣紫色或紫红色 ,
卵形至广卵形 , 花期 一 月 喜阴湿 优良的观叶观花植
物 , 可作庭院地被 、花坛花镜及花灌木等布置 。
野牡丹及其近缘物种的研究现状
野牡丹及其近缘物种资源非常丰富 , 色彩斑斓 , 形态
各异 , 生活型也多种多样 。从花色上看 , 有红色 、粉红
色 、紫红色 、白色 、紫色等多种色彩 从花期上看 , 有春
花类 、 秋花类 , 个别种类甚至周年开花 从生活型上看 ,
有乔木 、灌木 、草本 从株型上看 , 矮的只有 一 ,
高的达 一 , 有直立型的 , 也有旬旬型的 从生长特性
看 , 有喜阳类 、喜阴类和喜湿类 。长期以来 , 这些宝贵
的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 绝大多数仍处于野生 、半野
生状态 , 近年来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陆续有相关的研
究报道 。
基础研究
谢丽莎 等采用石蜡切片法 , 用 型生物镜 一
及图像分析软件观察野牡丹的根 、茎 、叶及根的粉末
特征 , 发现野牡丹的根 、茎及叶的韧皮细胞均含有草酸钙
簇晶 , 茎的横切面构造特异 , 皮层 、髓部有异型维管束 ,
其特征均可作为野牡丹的鉴别。刘惠同等对在坡地和沼泽地
生长的野牡丹叶的解剖特征与气体交换特性进行了研究 。
何迅闭等采用 一 测定地稳药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在
一 , 其认为此可作为地捻药材的质量检测
标淮 。章小丽 等对野牡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 结果
表明 , 野牡丹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 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
生素及其 口一胡萝 卜素 , 至少含有 种氨基酸 。石冬梅阴
等对地稳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 每 含维生素 为
, 粗蛋白为 , 至少含有 种 人体必需 的氨基
酸 , 矿质元素含量丰富 , 特别是 、 、 含量较高 ,
种子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其认为地稳的果实具有一定
中国园艺文摘 年第 期
的开发价值 。
引种驯化和引种栽培研究
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及驯化栽培是种质资源研究与应
用的第一步 , 引种成功与否以及驯化栽培的结果直接决
定了该物种在引入地区应用的可能性及潜能 。野牡丹属
植物由于自然杂交 , 实生后代变异率高 , 对于优良单株以
无性繁殖为好 , 有利于保持它的种性 。马国华 等对华
南地区部分野牡丹科植物进行引种 , 并进行了初步繁殖和
示范栽培工作 , 从中选出了多花野牡丹 、野牡丹等 个具
有较大观赏价值的种类 。朱纯 等从广州附近引种 多种
野生野牡丹科植物 , 并通过对观赏价值较高的 个野牡丹
科植物野生种及国外引进的 个园艺栽培种进行物候学 、
抗寒性系统观察 , 筛选出展毛野牡丹 、 巴西野牡丹等 个
在广州地区具有较好适应性的野牡丹科观赏植物。尹俊梅
等对海南野牡丹科植物引种驯化研究认为野牡丹 、多花野
牡丹和毛捻均在遮光率不超过 的半荫蔽条件下生长
良好 。
繁殖技术研究
野牡丹属的大部分种类的 个葫果能够产生成百上千个
种子 , 种子 一 大小 , 无胚乳 。种子成熟后在适宜
条件下即可萌发 。 自然条件下 , 种子发芽成活率低 在人
工控制管理条件下 , 可大大提高其出苗率 。漆萍等试验发
现地捻种子的总发芽率为 , 唐行等发现野牡丹的发
芽率为 一 。杨利平 等发现种子萌发率与采种时
期有密切关系 , 随着果实成熟时间延长 , 种子的萌发率显
著降低 。陈妙贤 等研究认为光和一定浓度赤霉素对多花
野牡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 并认为其最适发芽温度为
℃左右 。由于种子数量大 , 有性繁殖不失为一个理想
的繁殖途径 , 但从种子萌发到植株开花至少需要 一 年的
时间。
马国华圈等研究发现不同种类扦插生根时间需巧一 ,
且成活率不同 。银毛野牡丹成活率最高达 , 而野牡丹
仅 左右。黄应保 等的试验结果显示野牡丹对于扦插介
质要求不高 , 泥炭土十细沙 或者泥炭土 珍珠石十细
沙 都可达到要求 , 成活率可达 以上 。除了寒
冬期间扦插效果较差外 , 其余全年均适宜扦插 。漆萍 等
试验发现地捻沙土扦插茎段成活率最高时期为 , 红
土茎段扦插遮荫成活率为 , 不遮荫扦插成活率为
。另外 , 分株繁殖相当有效 , 如地惹 。目前 , 相关组
织培养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马国华 `等对野牡丹
属几个主要野生花卉建立了有效的芽繁殖体系和植株再生
体系 。张朝阳 、 戴小英等对地捻的组培快繁及其优化条件
进行了研究回 , 彭东辉等对紫毛野牡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
繁殖进行了研究 , 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展生物技术育种莫
定了良好的基础。
野牡丹及其近缘物种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随着园林绿化质量的不断提高 , 使得绿化设计部门对
于观赏植物新品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野牡丹科植物以其
独特的观赏优势渐渐引起了园林工作者的兴趣 , 但目前国
内仅限于个别种的引种试种 , 尚未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 ,
大部分种类处于野生状态 。
建立野牡丹及其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圃 , 加强野
生资源的保护
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 , 加大对野牡丹及其近
缘物种的保护力度 , 对观赏价值较高种类的开发利用要遵
循 “保护 、发展和合理利用 ”的方针 , 对于有重要研究开发
价值的种类 , 通过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保
护 , 严禁对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性采挖 , 要通过人工繁殖
手段解决种苗供应问题 。建立野牡丹及其近缘植物种质资源
圃 , 为进行新品种培育和繁殖推广提供科学研究的基地 。
探讨野牡丹及其近缘植物在城乡园林绿化建设
与森林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模式
开展野生花卉生物学特性 、生态习性及适应性的系统
研究 , 全面了解其生长习性 , 确定其最佳的引种区域 , 并
进一步对其繁殖 、 栽培技术和绿化应用技术进行研究 , 以
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同时 , 要积极探讨其在城乡园林
绿化建设与森林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模式 , 并针对不同种类
分别评估其绿化造景 、盆栽观赏与切花应用的观赏价值与
利用潜力 , 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 、社会效益 。
加强国外品种引种驯化和国内新品种选育研究
在进行野生资源引种 、驯化研究的同时 , 还要积极引
进国外优良品种 。一方面可丰富国内野牡丹科植物资源 ,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 , 促进我国野牡丹
科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以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
出株型好 、花色艳 、花期长 、适应性强等优点的新品系 ,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新品种 , 为我国花卉产业
注人新的活力 。
参考文献
【川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 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马国华 ,林有润 , 简曙光等 华南野牡丹科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
收集和繁殖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 一
〔」林秀香 ,苏金强 ,黄阿凤 福建野牡丹科植物资源初步调查及评
价 福建热作科技 , , 一
【」张天麟 园林树木 种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谢丽莎 野牡丹的组织学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 一
【 刘惠 ,赵平 , 蔡锡安等 坡地和沼泽地野牡丹叶片的解剖特征与
气孔交换特性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 一
【 何迅 ,李勇军 ,刘丽娜等 一 测定地稳药材中没食子酸的
含量 中国中药杂志 , , 一
〔」章小丽 ,许泳吉,袁瑾等 野生植物野牡丹营养成分分析【〕氨
基酸和生物资源 , , 一
〔 〕石冬梅 ,刘剑秋 地稳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 福州师范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 一
〔 〕徐晓新 ,苏金强 ,黄阿凤等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福建热作科技 , , 一 ,
〔 朱纯 , 陈妙贤 ,彭狄周等 种野牡丹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
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 一
〔 」尹俊梅 , 王祝年 ,杨光穗等 海南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种质
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热带农业科学 , , 一
【 」胡松梅 , 蒋道松 , 龚泽修 野牡丹属植物研究进展【 现代园
艺 , , 一
【 〕杨利平 ,庄斌 ,苏正华等 野牡丹属植物种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 一
【巧〕陈妙贤 ,朱纯 ,黄雪梅等 多花野牡丹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的
研究 广东园林 , , 一
〔 〕黄应保 ,吴永彬 野牡丹繁殖经验 」植物杂志 , ,
【 〕漆萍 , 龙志峰 ,李希娟 地恙的繁殖研究 〔 韶关学院学报 ,
, 一
〔 」马国华 ,林有润 ,简曙光等 野牡丹和地稳的组织培养及植株
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 , 一
【 」彭东辉 ,张启翔 ,陈龙菊 紫毛野牡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
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 , , 一
一 一 一 一
甲 , 刁
田谊汕
俪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