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秋葵新品种DUS测试叶部性状的选择



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31):171-176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黄秋葵新品种DUS测试叶部性状的选择
高 玲,徐 丽,刘迪发,刘维侠,张如莲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分中心,海南儋州 571737)
摘 要:为准确筛选和确定黄秋葵新品种DUS测试性状,以180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叶
部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采集数据,并比较15个性状在不同参试材料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选择
的性状中,4个质量性状、5个假质量性状和4个数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13个性状可作为黄秋葵DUS测
试的基本性状。
关键词:黄秋葵;DUS测试;性状
中图分类号:S64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5070147
Selection of DUS Te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Okra Leaf
Gao Ling, Xu Li, Liu Difa, Liu Weixia, Zhang Rulian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Danzhou DUS Testing Station of New Variety of Plant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In order to scan and define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DUS testing of okra new varieties, this study
inspected and collected the related data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80 okra materials’leaf,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15
characteristics, 4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5 pseudo-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4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among all the varieties. Therefore, 13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US testing guidelines of okra.
Key words: okra; DUS testing; characteristics
0 引言
任何一个植物新品种要获得保护的前提是必须对
它能明确定义。UPOV公约所有文本规定一个品种由
它的性状表达来定义。只有当一个品种经过定义后才
能最后审查它是否满足品种保护所需要的特异性
(distinctness)、一致性 (uniformity)和稳定性 (stability)
(简称DUS)要求。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结论是植物
新品种授权与否的主要依据。作为DUS测试性状,特
定的基因型或者基因型组合作用是其差异表达的内
因,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表达充分一致和可重复,且满足
DUS要求[1]。2002年,王彦荣等[2]针对DUS测试性状
的选择作了相关论述。李玉发等[3]、郝彩环等[4]、王凤
华等[5]对玉米DUS测试的数量性状的变异、分布概率
及分级标准与方法进行了充分分析;王威等[6]根据大
豆DUS测试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及概率分布特点,提
出相关分级建议;侯佳明等[7]的研究结果为水稻DUS
测试主要数量性状分级提供了参考;高玲等[8]、刘蕊等[9]、
程蓓蓓等[10]先后针对西番莲、椰子、金合欢属等测试指
南性状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近期,褚云霞等[11]
对非洲菊DUS测试数量性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黄秋葵新品种测试技术研究”(1630032014034);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安
全专项资金项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黄秋葵”(470);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日本黄秋葵品种资源与配套栽培技术引进
创新及示范推广”(KJHZ2014-15)。
第一作者简介:高玲,女,1982年出生,四川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工作及作物栽培与种子生理研究工作。通信地址:
571737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Tel:0898-23300429,E-mail:gaoling_0898@163.com。
通讯作者:张如莲,女,1966年出生,云南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热作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监测工作。通信地址:571737海南省儋州市宝
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Tel:0898-23300085,E-mail:zhang23300406@126.com。
收稿日期:2015-07-24,修回日期:2015-08-24。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目前,黄秋葵用途颇为广泛[12],但其尚未列入中国
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 [13]。随着黄秋葵市场需求的扩
大,新品种的培育工作逐渐加强,‘碧剑’、‘纤指’等新
品种都是经过系统选育所获得的常规种[14-15]。近年来,
国外学者Oppong-Sekyere等[16-17]先后对25份黄秋葵种
质的园艺学、农艺学性状进行评价,在黄秋葵表型性
状、多样性和质量性状的研究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近,Ahiakpa等[18]指出,培育出矿质营养元素满足人
们膳食需求的功能性品种可能成为新的育种目标,育
种家的权益迫切需要得到有力保护[19]。UPOV和日本
等国家早在 1999年就开始黄秋葵新品种测试技术的
研究,但是国内对黄秋葵新品种测试技术的研制尚处
于起步阶段[20-21]。因此,笔者于 2014年开始开展适合
中国的黄秋葵新品种测试技术研究,为黄秋葵进入中
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奠定技术支撑,更好地保护国
内黄秋葵育种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黄秋葵产业市场,提
高育种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国内黄秋葵品种选育的
创新和健康发展。
测试性状的确立是测试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笔
者基于180份黄秋葵资源的调查结果,对黄秋葵15个
叶部性状进行分析,旨在为黄秋葵DUS测试指南的研
制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材料、时间与地点
参试材料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蔬菜中心
提供的 100份和笔者全国收集的 80份组成。于 2014
年 6月 4日育苗,6月 25日移栽,在农业部植物新品种
测试(儋州)分中心测试基地开展试验。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育苗移栽,大棚设
施栽培,株行距为40 cm×60 cm,每个小区15株。设3
次重复。
1.2.2 性状调查方法 对于测量(数量)性状,每个小区
随机选取 10个典型样本,测量分析后取平均值,再转
换为相应代码;对于目测性状(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
状),采用群体观测,赋予相应代码。
1.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 Excel进行处理
分析。
1.2.4 观测指标 试验观测指标为黄秋葵叶部的 15个
性状(表1)。
序号
1
2
3
4
5
性状名称
叶片:叶脉间颜色
叶片:叶脉间颜色程度
叶片:裂刻
叶片:裂刻程度
叶片:泡状
序号
6
7
8
9
10
性状名称
叶片:皱褶
叶片:茸毛
叶片:茸毛密度
叶片:光泽度
叶片:叶脉花青甙显色
序号
11
12
13
14
15
性状名称
叶柄:颜色
叶柄:长度
叶片:长度
叶片:宽度
叶片:长宽比
表1 观测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部目测性状的观测结果
对叶部11个目测性状的观测结果(图1~11)可见,
目前所收集资源中尚未包括叶片叶脉间颜色为红色、
叶片茸毛为无的材料,目前对于区分品种暂时不适用,
但这2个性状可考虑作为选测性状。其余9个性状均
能够很好地区分品种,可作为黄秋葵新品种DUS测试
的基本性状。
对于叶脉间绿色深浅(程度)这个目测的数量性状
的表达,大多数试验材料的此性状表达为中,分为9级
的描述符合正态分布(图 2),说明黄秋葵该性状的分
级标准较科学合理。
对于叶片裂刻,无裂刻品种材料极少,98%的材料
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裂刻,分布在极浅至极深不同的
状态,此性状的表达分为 9级可涵盖和区分全部品种
(图3~4)。
叶片泡状和叶片褶皱是容易混淆的2个性状。从
0
20
40
60
80
100
绿色 红色
表达状态




/%
图1 叶片:叶脉间颜色
·· 172
高 玲等:黄秋葵新品种DUS测试叶部性状的选择
试验结果可见,70%以上的材料叶片无泡状,约30%的
材料叶片具有泡状;叶片褶皱程度也可以明显区别品
种,35%的材料无褶皱或极弱,30%的材料呈现弱的褶
皱,约25%的材料褶皱为中等状态,也有部分材料具有
较强的褶皱(图5~6)。
从图 7~8可见,叶片茸毛的表达也可作为区分品
种材料的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材料100%都具有茸毛,
未出现无茸毛材料,因此,叶片茸毛的有无不作为
DUS测试的基本性状;对于茸毛密度,180份参试材料
中 47.2%的材料表达状态为中,表明试验观测的分级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浅 浅到中 中 中到深 深
表达状态




/%
图2 叶片:叶脉间颜色程度
0
20
40
60
80
100
无 有
表达状态




/%
图3 叶片:裂刻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浅 浅


中 中


深 深






表达状态




/%
图4 叶片:裂刻程度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无 有
表达状态




/%
图5 叶片:泡状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无或极弱 弱 弱到中 中 中到强 强
表达状态




/%
图6 叶片:褶皱
0.010.0
20.030.0
40.050.0
60.070.0
80.090.0
100.0
无 有
表达状态




/%
图7 叶片:茸毛
·· 173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标准合理。
从图 9可见,叶片光泽度的调查结果中,65.2%的
材料表达状态为中,表达状态为弱和中到强的材料分
别为 24.3%与 0.6%,该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以区分
不同的试验材料。
试验结果可见,叶脉花青甙显色呈现 5种不同的
类型,表达清晰的 177份材料中表现为斑状的材料占
76.3%,表达状态为仅叶基的材料最少,只占 0.6%,其
余3种类型都在7%左右(图10)。
对于叶柄颜色这个性状,国际指南中尚未列入,但
试验结果表明,虽然表达状态为绿色的参试材料占
79.4%(图 11),红色与红绿相间的材料确实存在,因
此,该性状上的表达差异可用以区分品种。
2.2 叶部测量(数量)性状的观测结果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QN)的表达
能在一维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线性的尺度上记录,可
分为测量型数量性状和目测型数量性状[1]。筛选具代
表性的48个品种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品种间叶柄长
度存在明显差异,分布范围为16~68 cm(表2),将其划
分为9级,分布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图12),分级标
准可有效地区分品种。
由图 13~14可见,根据 48个品种叶片长度的观测
0.05.0
10.015.0
20.025.0
30.035.0
40.045.0
50.0
极疏 疏 疏到中 中 中到密 密
表达状态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弱 弱到中 中 中到强
表达状态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无 仅主脉 均匀 斑状 仅叶基
表达状态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绿色 红色 红绿相间
表达状态




/%
图8 叶片:茸毛密度 图9 叶片:光泽度
图10 叶片:叶脉花青甙显色 图11 叶柄:颜色
性状名称
叶柄:长度
叶片:长度
叶片:宽度
叶片:长宽比
品种数
48
48
48
48
最小值/cm
16
13
18
0.48
最大值/cm
68
33
50
0.93
标准差S
7.87
3.49
5.56
0.06
平均值X
43.54
25.14
36.58
0.69
变异系数/%
18.07
13.89
15.20
9.38
表2 测量性状群体差异分析结果
·· 174
高 玲等:黄秋葵新品种DUS测试叶部性状的选择
数据,分别将分级范围划分为7级和9级,分布频率表
现差异十分明显,9级的划分标准更趋近于正态分布,
可更为合理的区分黄秋葵品种。
叶片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均能反映叶片的大小,而
且叶片长宽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叶片的形状。对
48个品种叶片宽度的观测数据进行分级,将18~50 cm
分为 7级(图 15),也基本达到正态分布的频率。从图
16易见,长宽比的 9级分级范围结果更符合正态分布
趋势,因此,采用长宽比这个性状可有效区分黄秋葵
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针对黄秋葵叶部性状进行的11个目测性状和4个
测量性状的观测结果表明,除叶片叶脉间颜色为红色、
叶片茸毛为无的表达状态未包括,其余性状的表达在
参试材料中具明显差异,可有效区分黄秋葵品种。
参试的黄秋葵资源丰富,包括来自日本、巴西、印
度等国外引入种质和山东、江西、广西等全国各地材
料,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黄秋葵,性状的表达状态具多样
性,为表达状态的合理分级提供了较全面的依据。
对于叶片叶脉间颜色这一性状,虽然本研究中未
出现表达状态为红色的材料,但是基于UPOV和日本
黄秋葵测试指南的内容[14-15],可保留该性状及其分级标
图12 叶柄:长度
0.05.0
10.015.0
20.025.0
30.035.0
40.0
<20[21-28][29-36][37-44][45-52][53-60] >60
分级范围/cm




/%
0.005.00
10.0015.00
20.0025.00
30.0035.00
40.0045.00
50.00
<5[6-10][11-15][16-20][21-25][26-30] >31
分级范围/cm




/%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5[15.1-17.
5][17.6-20][20.1-22.
5][22.6-25][25.1-27.
5][27.6-30][30.1-32.
5]>32.6
分级范围/cm




/%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20[21-25][26-30][31-35][36-40][41-45] >46
分级范围/cm




/%
0.005.00
10.0015.00
20.0025.00
30.0035.00
40.00
<0.5[0.51-0.5
6]
[0.57-0.6
2]
[0.63-0.6
8]
[0.69-0.7
4]
[0.75-0.8
0]
[0.81-0.8
6]
[0.87-0.9
4]>0.95
分级范围/cm




/%
图13 叶片:长度
图14 叶片:长度
图15 叶片:宽度
图16 叶片:长宽比
≤ ≥
≤ ≥
≤ ≥
≤ ≥
≤ ≥
21~
28
29~
36
37~ 45~ 53~
60]
21~
25
26~
30
31~
3
36~
40
41~
6~1
0
1 ~
15
16~ 21
~ 26~
30
15.
1~
.
17.
6~
20.
1~2
2.5
22.
6~2
5
25.
1~ 27.
6~
30.
1~3
2.5
0.5
1~
.
0.5
7~
.
0.6
3~
.
.69
~0.
74
0.7
5~
.
0.8
7~
.
0.8
1~
.86
·· 175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准。对于叶片茸毛有无这个性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
该性状将不列入黄秋葵测试指南。
因此,测试指南性状的确定,首先要立足于资源现
状,其次是充分考虑环境因子的影响,选择稳定易于描
述且有效区分品种的性状。对于叶脉花青甙显色等在
某种程度上受光温影响的性状将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探讨其遗传因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科学准确地
判断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UPOV TG/1/3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Examination of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zed Descriptions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S].Geneva,
Switzerland: UPOV, 2002.
[2] 王彦荣,崔野韩,南志标,等.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中的性状选
择与标样品种确定[J].草业科学,2002,19(2):44-47.
[3] 李玉发,郝彩环,李淑芳,等.玉米新品种DUS测试主要数量性状的
变异及概率分布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9,34(6):23-25,28.
[4] 郝彩环,王凤华,周海涛,等.吉林省玉米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
分级标准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1,19(6):134-137.
[5] 王凤华,郝彩环,周海涛,等.玉米DUS测试主要数量性状分级方法
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1,19(2):144-147.
[6] 王威,侯佳明,赵家山,等.大豆DUS测试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及概
率分布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2):8-9,13.
[7] 侯佳明,王威,周海涛,等.水稻DUS测试中主要数量性状分布规律
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4):7-9.
[8] 高玲,张如莲,徐丽,等.西番莲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
性测试指南的研制初报[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9):33-37.
[9] 刘蕊,吴翼,高荣宝,等.椰子DUS测试性状的选择——花序与果实
部分[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4):111-114.
[10] 程蓓蓓,张川红,郑勇奇,等.中国澳洲金合欢亚属植物新品种DUS
测试性状筛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1):66-69.
[11] 褚云霞,陈海荣,邓姗,等.非洲菊DUS测试数量性状影响因素研究
[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5):862-867.
[12] 卢隆杰,苏浓,岳森.菜药花兼用型植物——黄秋葵[J].特种经济动
植物,2004(8):34.
[13]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EB/OL].
Http://www.cnpvp.cn/?id=32.
[14] 张永泰,李爱民,周如美,等.黄秋葵新品种碧剑的选育与特性[J].江
苏农业科学,2007(6):59-60.
[15] 董文其,寿伟松,雷娟利,等.黄秋葵新品种纤指的选育及高产栽培
技术[J].蔬菜,2011(7):194-195,197.
[16] Oppong- Sekyere D, Akromah R, Nyamah E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okra (Abelmoschus spp. L.) germplas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in Ghana[J]. Journal of Plant Breeding
and Crop Science,2011,3(13):367-378.
[17] Oppong-Sekyere D, Akromah R, Nyamah E Y, et al. Evaluation of
some okra (Abelmoschus spp. L.) germplasm in Ghana[J]. Af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12,6(5):166-178.
[18] Ahiakpa J K, Quartey E K, Amenorpe G, et al. Essential Mineral
Elements Profile of 22 Accessions of Okra (Abelmoschus spp (L.))
From Eight Regions of Ghana[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Science,
2014,6(5).
[19] 高玲,徐丽,刘迪发,等.黄秋葵研究进展与前景[J].热带农业科学,
2014,34(11):22-29.
[20] UPOV. TG/167/3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Okra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Moench)[S]. Geneva, Switzerland: UPOV,1999.
[21] Japan. Okra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Moench)[EB/OL]. Http://
www.hinsyu.maff.go.jp/info/sinsakijun/kijun/1002.pdf.
··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