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马来西亚红秋葵引种简报



全 文 :马来西亚红秋葵引种简报①
孙伟生 1, 2)②周建南 3) 孙光明 1, 2)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广东湛江 524091;
2 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海口 570100;
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海南儋州 571737)
① 基金项目: 农业部 “948” 项目(No.2006G34A);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No.sscri200722); 广东省
科技计划项目(No.2005B209010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No.YKY5l7)。
收稿日期: 2009-04-24。 责任编辑/乐长灯; 编辑部 E-mail: rdnk@chinajournal.net.cn或 rdnk@163.com。
② 孙伟生(1979~), 男, 汉族, 硕士,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热带果树育种及生物技术科研工作。
E-mail: sunweisheng1234@sina.com。
Vol.29, No.6
2009年6月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第29卷第6期
Jun. 2009
红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inn.)Moench]
属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一年生
草本植物, 别名羊角豆, 南美红果秋葵, 秋葵[1~3]。
其果荚中富含钾、 钙、 铁、 锌、 锰等元素、 蛋白质、
油脂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 口感滑嫩, 香味和口
味独特[4]。 红秋葵容易种植, 栽培周期短, 结果期
长, 容易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5,6]。 我国南北方均
有黄秋葵栽培[4,5], 但广东粤西地区未见红秋葵的
种植及相关报道。 2008年 8月, 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自马来西亚引进红秋
葵——绿世界(Green World), 并于 9月进行引种
试种, 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引种的马来西亚红秋葵在广东湛江生长势强、
生长良好, 适应本地区种植; 红秋葵整个植株茎
杆、 叶脉、 果实的颜色呈现鲜艳的红色, 外观颇为
美观。 成熟红秋葵植株平均株高 1.5m、 侧枝数量
2~3节, 生长势旺盛, 茎杆色泽红色, 植株美观。
红秋葵叶片巨大、 厚、 紫红色、 裂刻浅, 叶面粗糙。
红秋葵果实平均长度 20.25cm、 果实平均粗度直径
8.25cm, 平均果重 33.77g, 平均种子数 58个 ,
棱角数 7个。 红秋葵第一果荚结实部位距地面为
15cm, 说明红秋葵具有早实性; 且单株结果平均
数量24个, 果实商品率较高, 表明红秋葵容易达
到丰产。 红秋葵果荚长度和单果重及单株结果数量
明显优于黄秋葵。
通过对马来西亚引种红秋葵试种试验, 调查结
果发现: 该引种红秋葵生长势强、 结果早、 丰产性
能好, 适应广东湛江地区栽培种植; 该品种果实外
观奇特美丽、 商品率高、 口感好, 又为时令蔬菜,
国内市场尚未发现, 其种植的经济价值高, 市场前
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Fatokun C A. Wide Hybridization in Okra [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7, 74(4):
483~486
2 Mahajan R K, Bisht I S, Agrawal R C. Studies on
South Asian Okra Collection: Methodology for
Establishing a Representative Core Set Using
Characterization Data [J].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1996, 43(3): 249~255
3 卢隆杰, 苏 浓, 岳 森.菜药花兼用型植物——黄秋
葵[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8): 33~34
4 黎军平, 韦 吉, 罗燕春, 刘国道.黄秋葵施肥研究进
展[J].热带农业科学, 2008(4): 103~106
5 李学智, 徐志豪, 董文其, 等.设施栽培黄秋葵食用嫩
荚的品质变化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 2004, 16(1):
12~15
6 高振茂, 高冠亚, 杜丽红.天然佳蔬黄秋葵的营养与食
用方法[J].上海蔬菜, 2005(2): 76
7 任吉君, 王 艳, 周 荣. 20种新特蔬菜栽培[M].北
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8 钟惠宏, 郑向红, 李振山.秋葵属的种及其资源的搜集
研究和利用[J].中国蔬菜, 1996, 2: 49~52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