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卢隆杰 苏浓 岳森 ︵安徽淮南洞山中安科技研究院
2
3
2
0
0
1︶
黄秋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属锦葵科秋
葵属 1 年生草本植物。英
名:Okra。别名:羊角豆 、羊
角菜 、秋葵 、黄葵 、咖啡黄葵
等。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保
健型佳蔬 , 又是疗效显著的
常用中药 , 还是观赏价值颇
高的绿化 、美化材料 , 是一
种菜 、药 、花兼用型植物 , 发
展前景十分广阔。其主要
栽培模式:一是高产高效栽
培;二是棚室栽培;三是盆
筐栽培。
1 品种选择
1.1 果荚颜色和肉质
从果色看 , 分青绿色和
紫红色两类。目前市场上
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 , 颇受
消费者青睐;而紫红色荚种
则较差 ,不宜选用。
1.2 植株高矮
①矮秆种 株高 1m 左
右 ,侧枝多 , 主 、侧枝均可开
花;结荚早 , 荚果浓绿色 , 荚
较尖 ,成熟荚长可达 20cm , 有五棱 , 横断面呈五角
形;品种有长绿 、绿星 、 玉五角 、东京五角 、新东京 5
号 、清福 、五福 、三乡等 , 均可选用。 ②中秆种 株高
1.5m 左右 ,果实无棱 , 横断面呈圆形 , 多为绿色;品
种有绿宝石 、绿绒 、圣母指等 , 可选用。 ③高秆种
株高 2m 左右 ,侧枝少 , 果荚绿色 , 果实八棱 , 横断面
呈八角形;品种有帕金斯大型长角 、大筱等 ,可选用。
2 选地 、整地与施肥
2.1 选择适宜的地块 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 ,
耐热力强 ,喜强光 ,故需选择通风向阳 、光照充足的
地段;直根入土深 , 侧根又发达 , 吸收肥水能力强 , 需
选择土层深厚 、土壤疏松肥沃 、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
沙壤土;耐旱耐湿 , 但不耐涝渍 , 稍有积水 , 即叶黄根
烂 ,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 , 排水良好;不宜重茬 , 忌酸
性土 ,土壤 pH 值以 6 ~ 6.8 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 ,
棉花茬不宜种植。
2.2 施足有机底肥 黄秋葵不同于豆科作物 ,
根部未发现根瘤菌 , 没有固定空气中游离态氮的能
力 , 即自身不能制造氮肥;同时 , 它又是需肥较多的
作物。因此 , 必须增施肥料 , 特别要施足有机农家
底肥。要求每 667m2 要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
5 000kg 以上 ,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 , 然后翻入土
中 ,耙细拌匀 , 使土 、肥充分混合 , 既能提高肥力 , 又
能改良土壤 , 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3 秋冬深耕冻晒垡 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
块 , 在前茬收获后 , 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 , 力争耕深
达 25cm 以上 , 再经充分晒垡 、冻垡 , 以加深熟土层 ,
进一步疏松土壤 , 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4 开沟做畦 春种前整地 ,要求达到细 、平 、
松 、软 ,上虚下实。 在此基础上 , 再进行开沟做畦。
一般要求畦面宽 170cm , 畦沟宽 50cm , 畦 、沟相加 , 占
地 220cm , 畦沟深 20cm 左右。这样 , 有利于黄秋葵
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 , 并保证排水通畅 , 田不积
水 , 苗不受渍。
3 种子直播及育苗移栽
3.1 种子直播 黄秋葵可直播 ,一般以春播为
佳。因其种子发芽 、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
度均在 25℃以上 ,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 , 一般在终霜
后 、地温 15℃以上时直播较好。南方春天气温较高 ,
可在 2 月以后直播;北方气温较低 ,其播种适期则宜
在 5 月上 、中旬;长江中下游 4 月上旬播种 , 沿海地
区以 4 月下旬播种为宜。 也可育苗移栽 , 如果能在
棚室育苗 、大田定植 , 则能做到苗全苗匀 , 并可延长
其生长期 , 有利于高产优质。
3.2 育苗时间 比大田直播提前20~ 30天。
3.3 育苗方法 首先要浸种催芽。即将种子
用温水浸泡 24 小时 , 然后用布包好 , 置于 25 ~ 30℃
下催芽 , 约 75%露白后播种。可播于棚室苗床(每
667m2 苗床要撒施 20kg 三元复合肥 , 整细 、整平 , 做
成南北向的小低畦 , 畦面宽 1m 左右 , 畦埂高 4 ~
6cm ,畦面要求北高南低 , 落差 10cm , 以利采光), 每
667m2 用种约 1.5kg , 播后覆细土 1 ~ 1.5cm。如能
在棚室用塑钵 、育苗盘或营养袋育苗则更好。
3.4 合理密植 许多小面积实验观察和大面
积种植实践都证实 , 每 667m2 以定植 2 500 ~ 3 000
株产量最高 , 产品质量也好。 因此 , 前述 170cm 畦
面 , 以宽窄行的方式栽植 4 行 , 中间宽行 70cm ,两边
窄行各 40cm , 畦沟 50cm 加两边畦面各 10cm , 也是
·36·
·特种蔬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 11期
70cm ,株距各 40cm , 按理论计算为 3 000 株 , 力争实
际达到 2 500 株以上 , 则为中秆种理想的密度(矮秆
种应稍密 ,高秆种可稀些)。
3.5 移栽技术 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 ,
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即苗床育苗的 ,
起苗时应多带护根土;盆 、钵及营养袋育苗的 , 要保
持钵 、盆 、袋土不散开。苗龄不宜过长 , 苗株不宜过
大 ,以苗龄 25天 、幼苗 2 ~ 3 叶为佳;注意选用大 、小
相当的壮苗 ,剔除瘦弱苗;要浇透定根水 ,以利成活。
3.6 套种间作 利用黄秋葵与草莓 、大白菜的
形态与特性之不同 , 可以进行科学的套种间作。仍
以前述 170cm 畦面宽窄行栽植 4 行黄秋葵为例 , 应
提前施足有机底肥并整地做畦 , 头年在黄秋葵大行
中适期种植 2 行草莓 , 并在以后栽植黄秋葵的位置
上及时栽上大白菜。待大白菜收获后栽植黄秋葵 ,
而草莓上市时黄秋葵尚小 , 不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
黄秋葵长大后 ,其繁茂的枝叶可遮盖部分阳光 , 为草
莓越夏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样变一熟为三熟 ,
效益颇佳。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巧施追肥 黄秋葵生育期长 , 其嫩果采收
期可长达 100 天左右。因此 , 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
外 ,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后 , 要追施 1
次提苗肥 ,每 667m2 用尿素 5kg , 对清水 500kg 按棵
浇入。进入开花期后 ,追施 1 次促花肥 , 每 667m2 用
水粪(腐熟人粪尿加清水)1 500kg 左右 , 浇施于行
间。进入采果期后 ,再追施 1~ 2 次壮果肥 , 每667m2
每次用三元复合肥 20kg ,穴施在株间或行间 , 施后覆
土。此外 , 在进入开花 、采果期时 ,还可用 2%过磷酸
钙浸泡液 ,在阴天或晴天下午 4 时以后 , 喷施于叶部
正背面 ,喷到叶部湿润即可 。另外 ,南方土壤普遍缺
硼 ,还应注意增施硼肥 , 或进行叶部喷硼。
4.2 防旱除渍 黄秋葵虽属耐旱 、耐湿植物 ,
但在高产 、高效栽培中 , 又必须防旱 、除渍。因此 , 要
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 ,
如发现旱情 ,一定要及时浇透水 ,以提高嫩果产量和
品质;苗期怕渍水 , 要注意防涝 , 特别是雨季 , 更要清
沟排水 ,使其在全生育期内 , 既不受渍 、也不受旱 , 始
终健壮 ,不致早衰。
4.3 中耕除草 追肥 、浇水或雨天过后 ,要及时
中耕除草 ,防止土壤板结;要结合中耕、清沟等进行壅
根培土 ,以利根系伸长 , 使植株生长健壮, 防止倒伏。
中耕 、除草 、培土等 ,进行到封垄后 ,即可终止。
4.4 整枝摘叶 黄秋葵株苗(特别是矮株种)
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对种植较密 、苗全苗旺的 ,
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 , 应及时抹去侧芽 , 以免消耗养
分 , 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 , 只需剪除
部分弱小分枝 , 留下粗壮的 , 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
果期后 , 植株出叶加快 ,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 、残叶 ,
以利通风透光。 黄秋葵根深株稳 , 一般不存在倒伏
问题;但在南方地区 ,入夏以后 ,暴雨和台风频繁 , 也
有倒伏和折断的危险 , 应插木棍或竹竿 , 与主秆绑
牢 , 防止损失。
4.5 病虫防治 黄秋葵抗性强 ,病虫害不多;
其叶和叶柄有硬毛 , 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
培 ,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 , 综合防
治” ,采用农业 、生物 、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 , 控制病
虫害的发生。 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 , 要科学 、合理 ,
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
境无污染。
5 科学采收
黄秋葵株高 30cm 左右 、真叶 7 ~ 9 片时即开花
结荚 , 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
收期长 , 一般 60 ~ 100 天。过早过晚采收 , 对产量和
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 , 采收一定要及时。
5.1 采收标准 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 、色绿 、
鲜亮 , 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 ,
气温高时荚长 7 ~ 10cm , 横径 1.7cm;温度较低时荚
长 7 ~ 9cm ,横径 1.7cm。供加工的嫩荚 ,长 6 ~ 7cm ,
横径 1.5cm 为甲级品;长 8 ~ 9cm , 横径约 1.7cm 为
乙级品;荚长 10cm 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
加工 , 荚长都不要超过 10cm。
5.2 采收时间 一般在花谢后 4 ~ 7 天即应采
收。温度高时 , 嫩荚生长快 , 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
收;温度较低时 , 隔 3 ~ 4 天采收 1 次 。最好于每天
早晨剪收 , 嫩果显得更加鲜嫩。
5.3 采收方法 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 ,
并戴手套 , 防止手 、腿刺痛;要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 ,
切勿用手撕摘 , 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 ,不要漏剪 ,
如漏采或迟采 , 不仅单果老 、质量差 、影响食用和加
工 , 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采收后要立即
送加工厂或市场销售 , 隔夜的嫩荚外观和品质都会
受到影响。
·37·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 11期 ·特种蔬菜·
保护地苦瓜白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于淑玲 李瑞国 (河北邢台学院生化系 054001)
苦瓜白粉病是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病害 , 此病造
成的产量损失常达 20%以上 , 化学药剂防治又易产
生抗药性;因此 , 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
为辅的原则 ,科学 、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 , 减轻病菌
危害。
1 症状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 , 主要为害叶片 , 叶柄和
茎次之 ,果实较少发病。叶片发病初期 , 产生白色粉
状小圆斑 , 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霉斑。病
斑可以连接成片 ,受害部分叶片逐渐发黄 ,后期病斑
上产生许多黄褐色小粒点 , 为病菌的子囊壳。 发生
严重时 ,病叶变为褐色而枯死。
2 发生规律
本病由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侵染所致。 病菌随
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翌年
温 、湿度条件适宜时 , 分生孢子萌发 , 通过气流或雨
水传播侵染。河北地区苦瓜白粉病发生盛期 , 主要
在 4月上 、中旬至 7 月下旬和 9 ~ 11 月。 当棚室温
度 15 ~ 20℃、相对湿度持续在 90%以上时 , 适宜病
菌侵染和发育。因此 , 冬 、春季多雨雪或阴天 , 寒流
次数多 ,造成棚室内温度偏低和高湿环境 ,易导致病
害流行。另外 ,栽培密度过大 、浇水过量或浇水后遇
阴天 、偏施氮肥 、棚室通风不及时 、苦瓜长势衰弱 , 均
能促使发病。
3 综合防治
根据苦瓜白粉病发病规律 , 结合农业栽培措施 ,
从越冬菌源 、侵染途径 、发病条件等方面入手 , 创造
不利于苦瓜白粉病菌侵染 、传播 、流行的环境条件 ,
从而减轻其危害。
3.1 清洁田园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清洁田园 ,
深翻晒地 , 以降低越冬菌源数量。在栽培过程中 , 清
除病叶 , 田外深埋或烧毁 ,严防乱扔 , 造成人为传播。
3.2 合理浇水 利用滴灌 、暗灌 、渗灌技术灌
溉。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 , 不要过量 , 防止结露。
另外 , 要合理密植 , 以免因湿度过高而导致病害加
重。
3.3 合理施肥 施入的有机肥要充分高温腐
熟 , 杜绝混有病残体的堆肥 、圈肥施入棚室。不要偏
施氮肥 , 要增施磷 、钾肥 , 提高抗病力。
3.4 生态防治 苦瓜保护地栽培应加强通风
管理 , 控制病菌的发育和侵染。在晴天上午晚通风 ,
使棚温迅速升高 , 棚温升至 33℃再开始放顶风 , 31℃
以上高温可减缓该病菌孢子萌发速度 ,推迟产孢 , 降
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 25℃以上 , 中午继续通风 , 使
下午棚温保持在 20 ~ 25℃;棚温降至 20℃时关闭通
风口 , 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幅度 ,夜间棚温保持在 15
~ 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3.5 烟熏技术 白粉病发病初期 , 每 50m3 用
硫磺 120g、锯末 500g 拌匀 , 分放几处 , 于傍晚开始 ,
熏蒸 1 夜 , 第 2 天清晨开棚通风;或用 45%百菌清烟
熏剂每公顷 3.75kg 进行熏蒸。
3.6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每隔 7 ~ 10
天 1 次 , 连续 2~ 3 次。可用 40%复兴乳油 6 000 倍
液或 10%世高水溶性颗粒剂 1 000 ~ 1 500 倍液 、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 、75%百菌清可湿
性粉剂 6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晴天喷药 , 要求喷雾
周到 、足量 ,注意交替使用 , 并根据农药安全间隔期
喷施。
5.4 采后保鲜 嫩荚果呼吸作用强 , 采后极易
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 , 应注意保鲜。
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 , 于 4 ~ 5℃流动冷水中 , 经
10 分钟冷却到 10℃左右时 , 再贮于 7 ~ 10℃环境
下 ,保持 95%的相对湿度 , 可保鲜 7 ~ 10 天。远销
外地的嫩果 ,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 , 装入保鲜袋或塑
料盒中 ,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 , 尽快送入 0 ~
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 、萎软变黄时 , 应即
处理 ,不可再贮藏。
5.5 留种 黄秋葵采种技术比较简单。当其
进入生育期后 ,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为避免
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 , 早期结的下部果实不要留做
种用;植株顶部果荚难以充分成熟 , 即使成熟充分 ,
籽粒也不饱满 , 质量差 , 不宜留种。因此 ,宜选留符
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中部 、籽粒饱满的老熟果
荚(果实外壳变黄褐 , 出现有裂沟), 晒干 、脱粒 、清选
后 ,贮存于布袋中备用。
·38·
·特种蔬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