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产地猫须草化学成分预试及熊果酸含量对比



全 文 :·中药化学·
不同产地猫须草化学成分预试及熊果酸含量对比
高增平 王宝华 江佩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对不同产地猫须草进行了化学成分预试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猫须草所
含化学成分有所不同 ,且熊果酸含量差异也很大 ,因此在临床使用猫须草时应注意其产地来源及其
内在质量。
关键词:猫须草;产地;熊果酸
  猫须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猫须草 Cleroden-
dranthus Spicatus (Thunb)C.Y.Wu 的全草[ 1] ,主要分
布在印度东部 、泰国 、马来群岛 、印尼及我国滇南 。
具有抗菌 、消炎 、抗肿瘤及利尿等药理作用。据报道
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 、甾体 、三萜 、挥发油 、油
脂等[ 2] ,但未见对其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化学
成分对比的报道 。本文对三个不同产地来源的猫须
草进行了定性 、定量的对比研究 ,为猫须草的质量控
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药品
CS-9000薄层扫描仪;l μL 定量毛细管(美国
Drummond公司);硅胶G薄层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
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熊果酸对照品购自国家
药品及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药材
I:四川凉山州产猫须草;Ⅱ:四川米易产猫须
草;Ⅲ:云南红河产猫须草 。药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系闫玉凝教授鉴定。
2 实验内容
2.1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对Ⅰ ~ Ⅲ同时平行操作进行化学成分系统预
试 ,结果三个样品中均含有植物甾醇 、三萜 、有机酸 、
黄酮 、糖甙 、皂甙 , Ⅰ和Ⅱ含生物碱 , Ⅲ不含生物碱 。
2.2 熊果酸的含量测定(TLCS法)
2.2.1 TLCS条件:硅胶G 薄层预制板;环己烷—氯
仿—乙酸乙酯—甲酸(20∶5∶8∶0.2)展开;10%硫酸
乙醇液喷雾 , 105℃烤 7 min 显色;λR=685 nm , λs =
535 nm ,双波长锯齿扫描;Sx =3。
2.2.2 样品液的制备:精密称取 60℃干燥至恒重
的Ⅰ ~ Ⅲ样品各 0.5 g左右 ,分别置于 60 mL 沙氏提
取器中 ,用乙醚回流提取至无色 ,回收乙醚 ,用无水
乙醇—氯仿(3∶2)溶解并定容至 5 mL即得 。
2.2.3 标准曲线的制备:用定量毛细管分别吸取熊
果酸对照品溶液(C标=0.491 g/L)点 1 、2 、3 、4 、5μL ,
依法展开 、显色 , 扫描测定。回归方程为 y =
75049.7x+592.2 ,相关系数 r=0.9999 ,y 为峰面积 ,
x为点样量 ,线性范围为 0.491 ~ 2.455 μg 。
2.2.4 精密度测定:在同一块板上 ,点相同量的对
照品溶液7个斑点 ,依法测定峰面积 ,并计算其相对
标准偏差为 2.20%。
2.2.5 显色稳定性:依法点对照品溶液 ,展开 、扫描
测定 ,显色后每隔 10 min测定一次峰面积 ,连续测
定 2.5 h ,计算相对标准偏差为1.92%。证明显色后
在 2.5 h内稳定 ,因此测定应在 2.5 h内完成。
2.2.6 重现性实验:取 Ⅲ号样品用外标两点法测定
3次 ,平均含量为 0.333%,相对标准偏差为1.27%。
2.2.7 加样回收率测定:取已知含量的Ⅲ号样品加
入相应量的熊果酸对照品 ,依上法进行含量测定 ,结
果见表 1。
表 1 加样回收率
称样量/g 加入对照品量/ mg 测得总量/mg 回收率/ %
0.5078 1.81 3.57 103.87
0.5047 1.66 3.40 103.48
0.5079 1.63 3.39 104.47
2.2.8 样品的测定:依法对样品进行扫描测定 ,计
算含量 ,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产地猫须草中熊果酸的含量(n =3)
样品号 产地 熊果酸平均含量/ % RSD/ %
Ⅰ 凉山 0.388 1.09
Ⅱ 米易 0.093 2.15
Ⅲ 红河 0.333 1.27
  高增平 ,女 , 35岁 ,讲师
·78·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
        1999年 9月第 22卷第 5期
September 1999 , Vol.22 , No.5
裴学义教授治疗难治型乳儿黄疸 1则
孙淑芬1 杨秀义1 指导: 裴学义2
(1北京铁路局大同铁路中心医院 山西 037505)
(2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 100045)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难治型乳儿黄疸;通络化瘀;利湿退黄
  案例:赵某 ,女 ,2个月 , 1999年 2月 26 日收住
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出生后 3 d出现皮肤黄染 ,2周
后消退 ,3周后复现且日渐加重 ,尿黄便白 。腹部 B
超及同位素锝 99扫描提示:先天胆道闭锁 。遂做肝
门空肠 Rou-X吻合术 。术后第 3天皮肤巩膜黄染有
所消退 ,大便转为草绿色 ,术后第 5天黄染又加重 ,
大便转为白陶土色 ,因西医治疗无效而求治中医 。
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晦暗无华 ,体质瘦弱;体重
4.3 kg(平均每月仅增长 0.7 kg),神疲嗜睡拒乳 ,尿
色深黄染布 ,大便为白陶土色 ,腹部膨隆 ,青筋暴露 ,
肝大右肋下4.5 cm 、剑突下2.5 cm 。实验室检查:血
清总胆红素 250 mol/L ,直接胆红素 132.8 mol/L ,谷
丙转氨酶93 IU/L ,谷草转氨酶 141 IU/L ,碱性磷酸
酶988 IU/L。舌质红 ,苔白厚 ,指纹紫滞 。西医诊
断:难治型乳儿黄疸;中医诊断:胎黄 ,证属肝胆湿热
瘀积发黄 。治宜化瘀通络 ,利湿退黄。药用:生麦芽
9 g、茵陈 12 g 、金钱草 9 g 、通草 4 g 、黄柏 4 g 、丹参 4
g 、泽兰 9 g ,水煎15 min取汁90 mL ,另加明矾 、青黛 、
血竭 、琥珀各 0.3 g ,研面兑入上汁服用 ,每日 1剂 ,
每服 30 mL。治疗半月后 ,大便转为黄色。又以上
方加减 ,治疗 1月余 ,患儿皮肤巩膜黄染完全消退 ,
面色红润而胖 ,体重增长 4.9 kg ,复查肝功正常 ,病
告痊愈 。
体会:乳儿黄疸属中医“胎疸”范畴 ,其中难治型
乳儿黄疸属其重病 。本病多见于胆汁粘稠综合征 、
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裴学义教授认为本病病因多为
“湿热” ,病机关键在瘀滞 ,治疗重点在于通络。故治
当化瘀通络 ,利湿退黄 。另本病病位虽在肝胆 ,但与
五脏有关 ,其中尤与脾胃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 ,而
本病患儿均为小婴儿 ,其脾胃功能薄弱 ,因而选药当
格外注重顾护脾胃。方选生麦芽既能散血又能和
中;茵陈清湿热利胆退黄为治疸要药 ,用量宜大 ,多
用 12 ~ 16 g ,因本品含挥发油故宜后下 ,金钱草 、通
草 、黄柏清热利湿 ,泽兰活血祛瘀通九窍;丹参可破
宿血生新血;青黛 、血竭 、琥珀 、明矾加强通络效果 ,
但为防伤正每味只用 0.3 g 。全方配伍共成一剂化
瘀通络 、利湿退黄的治黄奇方 ,临床用之颇有效验。
(收稿日期:1999-06-08)
  孙淑芬 ,女 , 37岁 ,主治医师
3 小结
从预试验结果看 ,不同产地的猫须草所含化学
成分不尽相同 ,四川产猫须草含生物碱 ,而云南产猫
须草不含生物碱;均产于四川的猫须草熊果酸的含
量差异也很大。因此建议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其产
地及其内在质量问题 。
参 考 文 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90.2207
2 钟纪育 , 邬宗实.肾茶的化学成分.云南植物研究 , 1984 ,
6(3):344~ 345 (收稿日期:1999-03-05)
Chemical Composition Preliminary Test On and Ursolic Acid Contents
Comparation Of MaoXuCao in Different Habitat
Gao Zengping(高增平), Wang Baohua(王宝华), Jiang Peifen(江佩芬)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100029)
ABSTRACT:The experiment on the Maoxucao(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showed that: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differs in different habitat and the content of ursolic acid differs very much as well.So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habitat resource and inherent quality when using Maoxucao in clinic.
KEYWORDS:Maoxucao;Habitat;Ursolic acid
·79·  1999 年 9月第 22 卷第 5 期September 1999 , Vol.22 , No.5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