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菜药花兼用型植物——黄秋葵



全 文 :菜药花兼用型植物 ———黄秋葵
○卢隆杰 苏浓 岳森 (中安科技研究院 安徽淮南洞山 232001)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属锦葵科秋
葵属 1 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地区则为多年生植
物), 别名羊角豆 、羊角菜 、秋葵 、黄葵 、咖啡黄葵等。
1 综述
1.1 起源与分布 关于黄秋葵的原产地 , 我们
查阅了 20 多种书刊及有关科技资料 , 说法颇不一
致:多数书刊说黄秋葵原产于非洲(或说原产北美),
国内一些权威专著也认定黄秋葵原产非洲 , 并说中
国黄秋葵于 20 世纪初(或说 20 世纪 20 ~ 30 年代)
从印度引入种植(或说从美国 、日本引进),然少数书
刊却坚持认为 ,黄秋葵在我国并非舶来品 ,而是自古
有之。食用黄秋葵的历史可追溯到周代 , 《汉书》 、
《左传》 、《春秋》 、《诗经》 、《说文解字》等古籍均有葵
(黄秋葵)的记载。现代权威典籍对黄秋葵的起源也
有所涉及。如《辞海》云:“黄蜀葵一名秋葵……原产
我国” 。
世界各地均有黄秋葵的分布 , 目前非洲 、加勒比
海岛国 、欧洲及东南亚各地普遍种植 , 美国 、印度 、埃
及种植最多 ,日本等国已率先进行保护地生产 , 并培
育出一批新 、优品种。 中国南北各地也均有黄秋葵
的分布与栽培 , 种植较多的有北京 、广东 、上海 、山
东 、江苏 、浙江 、海南 、云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福建 、
江西等省 、市 , 特别是台湾 ,种植尤多。
1.2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本草纲目》云:
“黄葵二月下种 , 宿子在土自生 , 至夏始长 ,叶大如蓖
麻叶 ,深绿色 , 叶有五尖如人爪形 , 旁有小尖 , 六月开
花 ,大如碗 ,鹅黄色 , 紫心六瓣而侧 , 午开暮落 , 随后
结角 , 大如拇指 , 长二寸许 , 本大末尖 , 六棱有毛 , 老
则黑 ,内有六房 , 其子累累在房内 , 色黑 , 其茎长者六
七尺” 。明人李时珍对黄秋葵即有如此深刻认识和
明细记载 ,实在难能可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 现代人对
黄秋葵的认识自然更加深刻 、更加细致 、更加准确。
其根为直根系 ,根茎部木质化 , 入土可达 1m 以上 ,侧
根也很发达;主茎坚硬 、直立 , 褐绿色 , 圆柱形 , 茎较
粗 ,横径 2cm 以上 , 植株高 1 ~ 2m , 着生分枝多 , 植株
开展度 80×70cm;叶掌状 3 ~ 7 裂 ,互生 , 淡绿色 , 叶
柄中空而长 , 一般 15~ 30cm , 叶柄和叶身均有硬毛;
花单生 , 花期 7~ 8 月 , 花冠大 , 淡黄色 , 具紫心 ,着生
于叶腋间 ,花早晨开放 , 下午闭合 , 自第 1 朵花向上
叶节 , 节节开花 、坐果 , 雌 、雄同花 , 自花授粉;果期 9
~ 10月 , 蒴果 ,嫩荚色青 , 老果灰褐色 , 下粗上尖 , 形
似羊角 , 长 10 ~ 20cm , 横径 2 ~ 3cm , 子房 10 室或 12
室 , 每室有种子 6~ 8 粒 , 每果有种子约 60 ~ 100 粒;
种子灰褐色 , 肾形 , 大小如绿豆 , 外皮粗 , 较坚硬 , 千
粒重 60~ 70g 。
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 , 性喜温暖 ,适宜于气候温
暖 、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5~ 30℃, 12℃以下发芽缓慢 , 甚至不发芽 , 故露地
直播宜在土温较高时进行。植株生长发育适宜温度
为 25~ 28℃, 但其抗性强 ,耐高温 , 只要肥水充足 , 生
长旺盛 , 在 35℃高温下 ,仍可不断采收嫩果。在整个
开花结果阶段要有充足的光照。如种植过密 , 互相
遮挡 , 则生长不良;如果阴雨天过多 , 则植株易徒长 ,
从而造成落花 、落蕾;若日照过长(每天光照达 16 小
时),则不孕蕾的节位增加 ,产量降低。不耐寒 ,温度
低于 10℃生长即停止 , 遇霜即枯。对土壤要求不严 ,
在沙壤土和粘土中均能生长 ,但在土层深厚 、疏松肥
沃 、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 生长更旺 , 产量更高。根系
吸收能力强 , 耐旱 、耐湿 , 但不耐涝。忌连作 , 不宜与
茄果类作物轮作 , 以水旱轮作为佳。
1.3 类型和品种 黄秋葵植株有高矮之别 , 可
分为 3 类:①高株型。株高 2m 左右 ,但侧枝较少 , 品
种有帕金斯大型长角等。 ②中株型。株高 1.5m 左
右 ,品种有绿绒 、绿宝石等。 ③矮株型。 株高 1m 左
右 , 侧枝较多 ,主 、侧枝均可开花 , 品种有绿星 、长绿 、
清福 、五福等。
黄秋葵按果实横断面形状也可分为 3 类:①五
角型。叶有五深裂 , 果实浓绿色 , 有五棱 , 横断面呈
五角形 , 品种有琦玉五角 、东京五角 、新东京 5 号 、南
洋等。 ②八角型。 果实八棱 , 横断面八角形 , 果绿
色 , 品种有大筱等。 ③圆果型。果实无棱 , 长短不
等 , 横断面呈圆形 ,品种有圣母指 、金套子等。
2 用途
黄秋葵是菜 、药 、花兼用型植物 , 其用途颇为广
泛 , 主要是:
·3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 8期       ·特种蔬菜·
2.1 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蔬 黄秋葵嫩果含有
增强人体耐力的糖聚合体 , 故许多国家均将其作
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 据测定 , 每 100g 黄秋葵可
食部分干物质含粗蛋白质 21.43g 、粗脂肪 2.47g 、
可溶性糖17.34g 、纤维素 9.42g 、钙 0.67g、磷 0.56g 、
铁0.8mg、VC29.95mg , 以及钾 、锌 、锰等。其芽 、叶 、
花 、果均可食用。但主要供食部分是嫩果荚 , 因其肉
质柔嫩 ,黏质润滑 , 具特殊香气和风味 ,可用于炒食 、
凉拌 、做汤。 ①炒食 可与肉片 、鱼片 、虾仁等配伍 ,
待配料快熟时再放进洗净 、切好的黄秋葵嫩果丝
(片), 加入调味品 , 用猛火快炒;②凉拌 将嫩果去
蒂 、洗净后 , 放入沸水中焯一下 , 再放入凉开水中冷
却 ,切成薄片或细丝 , 加调料拌食;③做汤 先将肉
类或鱼切成薄片 , 用适量酱油 、料酒 、盐 、白糖 、胡椒
粉 、淀粉等腌渍 3 ~ 5 分钟 ,然后放入沸水锅中 , 快熟
时再放嫩果薄片 ,煮沸片刻即可。此外 , 还可加工制
成罐头 、速冻和盐 、糖 、酱 、醋渍食品 , 均有特殊风味 ,
且可外贸出口。
黄秋葵不仅营养丰富 、荤素皆宜 、味道鲜美 、独
具特色 , 而且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蛋白质可促进
智力发育 ,增强人体抵抗力;所含植物油脂对供给热
能 、保护脏器 、摄取营养素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无机
盐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利于人的机体活动和生
长发育;其所含的嫩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游离
氨基酸和矿物质 , 而且还含有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
的粘性物质 ,具有促进胃肠蠕动 、防止便秘 、滋阴壮
阳的功效。
2.2 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用植物 黄秋葵根 、
茎 、花 、种子等均可入药 , 其性味甘 、寒滑 , 入心 、肺 、
肾 、胃 、肝及膀胱 , 可治脾虚乏力 、肠燥便秘及恶疮 、
痈疖等病症 。其根利水消肿 , 治淋病 、乳汁不通;散
瘀解毒 , 治痈疮 、腮腺炎 、疳疔痔疮;清肺止咳 , 治肺
热咳嗽。用法用量:内服 ,干品 3 ~ 9g(鲜品 30g), 煎
汤饮服;外用 , 捣敷或煎水洗之。 茎补虚活血 , 治气
血虚;清血祛邪 , 治产褥热 、烫伤。用法用量:内服 ,
15~ 30g , 煎汤饮服;外用 , 油浸涂抹。花主治:小便
通淋 , 治肿胀 、淋病;清热解毒 , 治痈疮 、烧伤 、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 , 干品 3~ 6g 研末;外用 , 研细末敷或
油浸涂 ,孕妇忌用。种子利水消肿 , 治淋病 、水肿 、痈
肿 、通乳汁 ,令孕妇易产;补脾健胃 , 治消化不良 、不
思饮食;活血续骨 , 治跌打损伤 、骨折。用法用量:内
服 , 干品 6 ~ 9g , 煎汤饮服;外用 , 研末调敷 , 孕妇忌
用。
2.3 观赏价值较高的绿化 、美化材料 黄秋葵
生长势强 ,茎粗壮 , 紫绿色;叶掌状 , 淡绿色;花大而
艳丽 , 花期又较长;蒴果圆锥形 , 羊角状。 由茎 、叶 、
花和果实组成的株体挺拔俊秀 、清晰优美 , 无论在园
林 、庭院或是在花坛四周 、公园一隅 , 还是在路旁 、池
边 , 均可做绿化 、美化材料或花卉种植 , 具有较高的
观赏价值。
我国古代种植黄秋葵的主要目的是食其叶 , 到
唐 、宋以后 ,由于蔬菜品种日益增多 , 加之黄秋葵的
叶片口感不好 , 而其花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故而
逐步由菜园退出 , 同时迈进花圃 , 这在唐 、宋以后诗
人墨客的许多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宋陈师
道《秋葵》诗云:“炎艳秋来故改妆 , 薄罗闲淡试鹅黄。
倾城别有檀心在 , 依倚西风送残阳” 。 宋晏殊《菩萨
蛮》词曰:“秋花最是黄葵好 , 天然嫩态迎春早。染得
道家衣 , 淡妆梳洗时。晚来清露滴 ,一一金杯侧。插
向绿云鬓 , 便随王母先” 。明王谷祥《秋葵》诗云:“玉
儿本来洁 , 新妆不爱浓。秋风罗袖薄 ,飘飘若为容” 。
此外 , 黄秋葵种子不仅含有较多的铁 、钾 、钙 、锰
等矿物质元素 , 而且可提供油脂和蛋白质 , 其含油率
高达 20%, 可收取成熟种子榨油;将成熟的种子炒熟
磨成粉 , 可做咖啡的添加剂或代替咖啡饮用。
·34·
·特种蔬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