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地下水位的变化



全 文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 %&)#$&’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0 月
!#$%& ’$%
()*$+%&&,
收稿日期:-..12.32.0;修订日期:-..124.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00)。
第一作者简介:温国胜546/67 8,男,内蒙古人,日本冈山大学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研究。*9:;<=:>?@ABCDEFGHIFEJ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地下水位的变化
温国胜 1,王林和 2,吉川贤 3
(4F 浙江林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临安 0440..;-F内蒙古农业大学 林学院,呼和浩特 .4..46;
0F 日本冈山大学 农学部,日本 冈山)
摘要:为了探讨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在臭柏固定、半固定沙地的丘间低地设
置地下水位自动记录仪,4K 记录 4 次,连续观测 4 年多。结果表明:!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把 4 年
分成地下水缓慢上升期(&)、地下水快速变化期(L)、地下水缓慢变化期(,)0 个时期;地下水位
在 L 期出现有规律的日变化,地下水位早晨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到晚上达到最低值后,又开始上
升M直到次日早晨达到最高值,完成 4 日的循环周期。在臭柏的非生长季节5& 期、, 期8,地下水位的
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地下水位的日变化规律出现时的临界日平均气温为 4.F3N,据此,可预测臭
柏生理活动的开始与休眠,进而可指导臭柏造林实践。此外M还讨论了气温、降水及臭柏灌丛变化与
地下水位的关系。
关 键 词:地下水位;臭柏;毛乌素沙地
中图分类号:+4/-FOP/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Q4...20.0O5-../8.-2.-RR2.R
4 引言
臭柏5!#$% &’()*$+ &JSF8是毛乌素沙地的优势常绿灌木,臭柏群落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特
色景观之一,以其特殊的形态、生理特征适应恶劣的沙漠环境,在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中,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吸引许多研究者对臭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T47OU。但是,在毛乌素沙地
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至今尚未见详细的报
道。为探讨臭柏的适应性机理,笔者在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中,设置自动记录水位计,开展了
长期连续的定位研究。试图揭示该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臭柏生长发育的关系,为
西部大开发中臭柏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T3、6U。
- 调查地与研究方法
!# 调查地概况
天然臭柏灌丛的调查地位于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中心北试验地,地理位置为北
纬 03V/OW706V4W,东经 4.6V-W74.6V4OW,海拔 4 -..74 0/.:;该地区流动沙地占 R/X,固定、
半固定沙地占 4.X,滩地占 -/X;属温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 0R.::,降水
主要集中于 O、3、6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 R.X7O.X;年平均蒸发量 - 0..::,是年均降水
量的 R倍多;风大沙多,年平均风速 0F0:·@24,大风多发生在 17/月间T4.U。
!! 研究方法
在调查地内臭柏固定、半固定沙地丘间低地分布的臭柏灌丛的边缘,选择地下水位观测
样点,根据样点当时的地下水埋深估计该样点一年内的地下水位最大变幅,将压力式水位计
! 期 温国胜等: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地下水位的变化
图 日平均气温的变化
#$%& ’()*%+, -. /)$01 2+)* )$3 4+25+3)463+
图 ! 降水量的变化
#$%&! ’()*%+, -. 53+7$5$4)4$-*
探头 (8)/+79:;)于 <<=年 =月埋入地下 >?72处,(自动记录 次地下水位,<<@ 年 <
月将 年多自动记录的 ? ???多个数据转入计算机处理后供本文分析。地下水位用地表距
地下水的距离来表示。测定期间的气温、降水资料来源于距调查地 >?A2 处的乌审旗气象
站。
在埋设水位计样点的周围,选择 !B 个臭柏灌丛,在每个灌丛的东南西北边缘的 B 个方
向打木桩,测定灌丛半径方向臭柏匍匐枝的年生长量,作为各个灌丛年半径生长量。各个灌
丛中心的地下水位,通过测量与埋设水位计样点的相对高差推出。
> 结果与分析
!# 气温、降水量、地下水位的全年变化
气温、降水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如图 C>所示。该观测期内降水较多,属于降水丰年,降
水量达 D@@&E22,主要集中在 @、E月(图 !)。地下水位取每日的最高水位(虚线)和最低水位
(实线)作图(图 >)。日最高水位在 &BCE=&>72间变动,观测期内出现两次地面积水(E 月)、
对应的日降雨量都在 >?22以上,较大强度的降雨后,日最高水位出现高峰,雨后马上回落,
表明沙层透水性良好,地表面不会出现长期积水。日最低水位相对稳定没有大的峰值出现,
瞬时观测值能够反映当日的地下水位,它稳定在地表下 B?CE@72 间变动。连续的几场较大
强度的降雨可使地下水得到补给,使地下水位迅速升高。
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将全年分为地下水缓慢上升期(F)、地下水快速变化期(G)
和地下水缓慢变化期(’)> 个阶段。F 阶段:从 ! 月中旬到 B 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
逐渐解冻,融冻水是主要的水源,地下水位逐渐上升,上升速度缓慢,约为 ?&B72 H /。G阶段:
从 B 月中旬到 ? 月中旬,一方面,随着臭柏生长的加快,蒸腾速率增大,蒸腾耗水使地下水
位逐渐降低,降低速率约为 ?&!@C?&B72 H /,下降速率较大;另一方面,该阶段又是雨季,降雨
使土壤水分和地下水得到补给,尤其是雨季后期(E 月),较大强度的降雨可补充地下水,使
!=@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卷
地下水位急速上升到较稳定的高度,甚至达到局部地面暂时积水,雨季主要集中于 #、$ 月,
所以,#、$月是地下水位的补给期。从图 %&’中看到,水位计埋入当年的 #&$月,几场大雨后
日最低水位从 $’()上升到 *’(),稳定上升了 *()。翌年 #&$月从 $+()上升到 ,+(),稳定
上升了 ’()。- 阶段:从 % 月中旬到翌年 ! 月中旬,气温较低,臭柏生长基本停止,少量的
水分消耗使地下水位缓慢下降,下降速率平均为 .%() / 0。
图 ’下面的 *个小图(%)、(!)、(’)、(*)分别表示箭头所指处臭柏生长旺盛期、臭柏生长
休眠期、臭柏生长期与休眠期的过渡期、臭柏休眠期与生长期的过渡期的地下水位日变化规
律的详细信息。在臭柏生长旺盛期,地下水位出现有规律的日变化波动,日变幅较大。晴天的
稳定日变幅高达 !&*()。在臭柏休眠期,地下水位日变化无规律,日变幅较小,在臭柏休眠期
末期(!月中),日变幅不足 %()。这一阶段,气温较低,地面冻结,地表蒸发和臭柏蒸腾都几乎
停止。在臭柏生长期和休眠期的过渡期,日变化波动突然出现或停止。巧妙的是,早春日平均
气温上升到 %.$1的 * 月 !, 日,地下水日变化波动开始;晚秋日平均气温降到 %.$1的 %
月 %,日,日变化波动停止。
!# 月平均气温与地下水位的日变幅
地下水位的月平均日变幅与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见表 %,逐月统计每日地下水位最高值
与最低值之差值的日平均值,为地下水位的月平均日变幅。月平均气温 %22+ 年 # 月份高达
!%.21,然后逐渐下降,到 %22# 年 % 月最低,为3%.*1;从 % 月开始逐渐上升,到 %22# 年 #
月又出现高峰,达 !!.+1。地下水位的月平均日变幅从 %22+年 +月的 !(),上升到 $月份的
图 ’ 地下水位的变化
456.’ -7896:; <= 6> B:C:B
!+$
! 期 温国胜等: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地下水位的变化
表 ! 地下水位的月平均日变幅与月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
#$%& ’ (&#)*+#% ,-#+.&) */ 0-& 1#2%3 4#+.&) */ .4*5+16#0&4 %&7&% #+1 #24 0&89&4#054&
月份 : ; < = ’> ’’ ’! ’ ! ? @ A : ;
月平均日变幅B,8C !D> @D! :D@ !D< !D! ’D’ >D; >D: >DA >D: >D; !D’ !D’ AD!
月平均气温BEC !>D’ !’D= !>D> ’AD? F:D@ F’>D@ FAD= ?DA =DA ’:D! !’D! !!D:
表 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 ! G//&,0) */ 94&,2920#02*+ *+ .4*5+16#0&4 %&7&%
日期 (月F日) >= > >
地下水位的日变幅B,8C ;日期 (月F日) >
地下水位的日变幅B,8C ’:D? :D? @DA ?D’ ?D! ?D: ?D! ?D!
最高值 :D@,8。然后逐渐降低,到 ’==;年 !月份最低,为 >DA,8,此后又开始上升,到 ’==;年
; 月,第 ! 个高峰为 AD!,8。全年 ’’ 月到翌年 @ 月,地下水位的月平均日变幅为 >DAH’D’,8,
日波动较小。AH’’月,月平均日变幅较大,为 !D>H:D@,8。月平均气温与地下水位的月平均日
变幅呈正相关(!I>D;!)。
#$# 降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选用 ’==: 年 < 月两次大雨后地下水位的日变幅来讨论降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表 !)。
第一次是 < 月 =H’> 日的降雨,降雨量达 ?!DA88,该降雨使沙层水分饱和,地下水位急速上
升,地面积水,但雨停后,地下水位回落稳定至 @>HA>,8 左右的范围内波动,日变幅从 < 月
’> 日的 ’?D’,8,逐日降低,到降雨 ’> 日后的 < 月 !> 日,降低到 !,8;第二次较大强度的降
雨出现在 < 月 !?H!@ 日间,降雨量为 !:D:88,使地下水位又一次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日
变幅从雨后的 :D?,8,逐渐降低到 ’ 周后的 ?D!,8。此外,还有几次强度为 !>88 以下的降
雨,只补给土壤含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小。总之,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土
壤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日变幅。一次降雨,土壤水分得到补给,雨后天晴,耗水
量加大,日变幅较大,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地下水位的日变幅逐渐减小,直到下一次降水的
补给,这种现象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 地下水位与臭柏灌丛半径生长量的关系
地下水位与臭柏灌丛的半径生长量的关系如图 @ 所示。图 @ 中臭柏灌丛的半径生长量
为 ’==@H!>>> 年的年生长量的平均值,各个灌丛中心的地下水位为 ’==: 年 < 月中旬的实
测值。!@ 个灌丛可分成三类。第一类为 ’’ 个灌丛,地下水位为 ’?,8;年半径生长量为
:H’;,8,平均为 ’>D=,8;第二类 ; 个灌丛,如果除掉上面一个离散性较大的点外,其余 : 个
较集中,地下水位为 !@:H?!!,8,半径生长量为 :H
’?,8,平均为 ’>D@,8;第三类为 : 个灌丛,地下水位
为 @>=D;,8。从近似直线的变化趋势分析,随着地下水水
位的降低,灌丛半径生长量有减少的趋势,在第一类
灌丛中,臭柏根系可以利用地下水,生长量较大;第
二、三类灌丛,臭柏根系难以到达地下水,受到更强
的干旱胁迫,生长受到更大的抑制。
@ 结论
(’)在 ’ 年连续观察期间内,观测样点的地下水
位稳定在 @>H<;,8之间变动。日最低地下水位较稳
图 @ 地下水位与半径生长量的关系
J2.D@ K&%#02*+)-29) $&06&&+ 0-& .4*5+16#0&4 %&7&%
#+1 4#12#% .4*60-
!:=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卷
定,可以评价当日的稳定地下水位,而日最高水位是一个不稳定的参数,在强度降雨时,出现
大的波动,甚至在几小时之内达到地面积水。雨停后,很快下降到当日的稳定水位。
(!)根据地下水位变动,可将全年分为地下水缓慢上升期(#)、地下水快速变化期($)和
地下水缓慢变化期(%)& 个阶段。# 阶段:从 ! 月中旬到 ’ 月上旬,地下水位缓慢上升,平均
上升速率约为 ()’*+ , -。$阶段:从 ’月中旬到 ) 月中旬,在没有大雨补给的情况下,植物
蒸腾与地面蒸发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平均下降速率为 (!./(’)*+ , -;雨季后期是地下水
的主要补给期,地下水位急速上升。% 阶段:从 ) 月中旬到翌年 ! 月中旬,地下水位缓慢下
降,平均下降速率为 ()*+ , -。
(&)地下水位在 ’/)月的植物生长期出现有规律的日变化。地下水位早晨最高,白天逐渐
下降,晚上达到最低值后又开始回升,到次日早晨又达到最高,以此而每日循环。))/&月的非生
长季节,地下水位日变化规律不明显。地下水位的日变幅在植物生长期明显大于植物休眠期。
(’)气温、降雨、臭柏的蒸腾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臭柏
蒸腾速率及地面蒸发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地下水位逐渐下降。降雨可以补充土壤水分及地
下水位。强度较小的降雨只补充土壤水分,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小;强度较大的降雨,特别是在
雨季后期(0 月)的降雨,成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经过前期降雨的补给,土壤含水量较
高,雨季后期较强的降雨,可使土壤水分很快达到饱和,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迅速上升。
1 讨论
毛乌素沙地毛细管水上升高度为 2*+3)4,臭柏的根系分布主要集中在地表下 )!*+ 深
的范围内。因此,一般认为除高大沙丘上部外,在沙丘中下部及丘间低地分布的臭柏灌丛均
可以利用地下水,臭柏生长旺盛与否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
根据地下水位日变幅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可初步推测:日平均气温 )(05为臭柏生长
的临界平均气温,当日平均气温超过 )(05时,臭柏生理代谢活动“开关”打开,蒸腾加快,大
量耗水,地下水位出现有规律的日变化;当日平均气温降到 )(05时,臭柏生长代谢“开关”
关闭,生长转入休眠,有规律的日变化停止。反之,可根据日平均气温来预测臭柏生长的开始
和休眠。这在臭柏造林中具有指导意义,根据天气预报,在春季造林中,在日平均气温低于
)(05的季节造林,这时臭柏地上部分蒸腾尚未开始,有利于造林后维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
衡,提高造林成活率。这一推论有待于在今后的造林对比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气温、降雨、臭柏的蒸腾、土壤含水量及局部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毛
乌素沙地年降水量变幅及地形起伏较大,降雨有雨年与旱年之分,而本项研究年降水量较
大,观测期降雨量达 1..(0++,属于多雨年。观测点位于臭柏固定、半固定沙地的丘间低地。
在旱年6或雨年的丘间低地以外的地形条件下以及臭柏不同物候期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下
降速率、日变幅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3)4 董学军,陈仲新,阿拉腾宝,等(毛乌素沙地沙地柏7!#$% &’()*$+8的水分生态初步研究394(植物生态学报,):::,!&7’8:
&))/&):(3;<=> ?@ABC@D,%EF= GHIDJBKLD,$MI #NMOADJ6,- ((# PQANL+LDMQR SO@-R ID OHA TMOAQ QAJL+AS IU !#$% &’()*$+
LD VMIT@S@7V@ WS8 SMD-R NMD-(./- 012-3,/3(3)$/ !$%$/,):::,!&7’8:&))/&):(4
3!4 蒋高明,何维明(毛乌素沙地若干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种间及生境间差异394(植物学报,):::,’)
7)8:)))’/))!’(39X#=> >MIB+LDJ,EF YALB+LDJ(ZPA*LASBMD- HM[LOMOB\MQLM[LNLOR IU PHIOISRDOHASLS,OQMDSPLQMOLID MD- TMOAQ
@SA AUUL*LAD*R IU -LUUAQADO PNMDO SPA*LAS LD VMIT@S@7V@ WS8 SMD-R MQAM(./- 43-%$/ !$%$/,):::,’)7)8])))’/))!’(4
3&4 温国胜,図子美和子,坂本圭児,等(慢性的な水ストレス下での臭柏の生育経过394(日本緑化工学会誌,!,!17&8:
!’!/!’0(3YF= >@IBSHADJ,GWZEX VLTM^I,Z#_#V<‘< _LCL,,- ((ZO@-R ID JQITOH IU !#$% &’()*$+ @D-AQ NIDJ OAQ+
TMOAQ SOQASS(53’*%( 36 -1, 57%,+, !3/$,-2 36 8,&,),--$3% 9,/1%3(3)2,!,!17&8,!’!/!’0(4
!.
! 期 温国胜等: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地下水位的变化
#$ 温国胜,王林和,吉川贤%中国半乾燥地に生育する臭柏(&’()*’ +,-.’/)0)の生理的特性と生态的特性1$%日本绿化工学
会誌,!22!,!3456:7!8975!%:;< =,>?0@A*.,:B<= C)*?@A,DE&FGHB:B HA*%I@J0)>->.)K’- ’*L AK>->.)K’- K@’/’KMA/)0?
M)K0 >N !#$% &’()*$+ )* 0AO)?’/)L /A.)>* >N P@)*’%,-’*%( -. /01 ,2%1+1 !-3$1/4 -. 51&1)1//$-% 6130%-(-)4,!22!,!3
456Q7!8975!%$
7$ 温国胜,王林和,张明如,等 %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与角质层蒸腾1$%浙江林学院学报,!225,!2(5),!8R9
!3!%:;< =,>?0@A*.,:B<= C)*?@A,SFB<= T)*.?/,,1/ (7&M>O’M’- M/’*0U)/’M)>* ’*L K,M)K,-’/ M/’*0U)/’M)>* >N !#$%
&’()*$+ ,*LA/ L/>,.@M 0M/A00%,-’*%( -. 8019$%) :-*1+/*4 ;-((1)1,!225,!2(5),!8R9!3!%$
8$ 张国盛,王林和,董智,等%毛乌素沙地几种植物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特征1$%内蒙古林学院学报4自然科学版6,VWWR,!2
4V6:39V!%SFB<= =,>?0@A*.,:B<= C)*?@A,XE<= S@),1/ (%Y@A K@’/’KMA/ >N 0A’0>*’- K@’*.A )* M/’*0U)/’M)>* >N N>,/
U-’*M0 )* T, Z0 &’*LJ C’*L%,-’*%( -. <%%1* =-%)-($ :-*1+/*4 ;-((1)1 4>/’*( !3$1%316,VWWR,!24V6:39V!%$
3$ 张国盛,王林和,董智[等%毛乌素沙区风沙土机械组成及含水率的季节变化1$%中国沙漠,VWWW,VW4!6:V#79V72%SFB<=
=,>?0@A*.[:B<= C)*?@A[XE<= S@)[1/ (7Y@A OAK@’*)K’- K>OU>0)M)>* ’*L 0A’0>*’- \’MA/ K>*MA*M >N ’A>-)’* 0’*LJ 0>)- )*
T, Z0 0’*LJ ’/A’%,-’*%( -. ?1+1*/ 51+1*30,VWWW,VW4!6:V#79V72%$
R$ 卜崇峰,蔡强国,崔琰%黄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1$%自然资源学报,!22#,VW456Q53W95R7%]Z
P@>*.?NA*.,PBG ^)’*.?.,>,PZG D’*%_A0A’/K@ >* LJ*’O)K0 K@’/’KMA/)0M)K0 >N 0>)- O>)0M,/A )* M@A !-20* &$3$$.-($ F’*KA
0@/,( U->M >N M@A @)--J ’*L .,--J ’/A’ >* M@A C>A00 I-’MA’,%,-’*%( -. >/’*( 51+-’*31+,!22#,VW456Q53W95R7%$
W$ 王国梁,刘国彬,常欣,等%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土壤水文效应 1$%自然资源学报,!22!,V3456Q55W95##%:B<=
=,>?-)’*.,CGZ =,>?()*,PFB<= ‘)*,1/ (%B 0M,LJ >* M@A ANNAKM >N 0>)- \’MA/ >* +A.AM’M)>* /A@’()-)M’M)>* )* \’MA/0@AL >N
->A00 @)--J ’/A’%,-’*%( -. >/’*( 51+-’*31+,!22!,V3456Q55W95##%$
V2$ 王林和,刘美珍,张国盛%毛乌素沙地臭柏不定根发生特性的研究1$%林业科学,!22!,5R(7):V789V7W%:B<= C)*?@A,
CGZ TA)?a@A*,SFB<= =,>?0@A*.%&M,LJ >* 0U/>,M)*. >N ’L+A*M)M)>,0 />>M0 >N !#$% &’()*$+ )* T, Z0 0’*LJ -’*L%
!3$1%/$ !$(&1 !$%$31,!22!,5R476QV789V7W%$
!#$%&’ () *+(,$-.#/&+ 0&1&2 3$ !#$% &’()*$+
!(44,$3/5 3$ 6, 7’ 8#$-5 0#$-
:;< =,>?0@A*.V[ :B<= C)*?@A![ DE&FGHB:B HA*5
4V%P>--A.A >N C)NA &K)A*KA,S@Ab)’*. c>/A0M/J Z*)+A/0)MJ[C)*’’* 5VV522[P@)*’d !%P>--A.A >N c>/A0M/J,
G**A/ T>*.>-)’ B./)K,-M,/A Z*)+A/0)MJ[F,@@>M 2V22VW[P@)*’d 5%c’K,-MJ >N B./)K,-M,/A,
Ee’J’O’ Z*)+A/0)MJ[Ee’J’O’,1’U’*6
9:’/+#;/< Y> Af’O)*A M@A K@’*.A0 >N ./>,*L\’MA/ -A+A- )* !#$% &’()*$+ K>OO,*)MJ )* T,
Z0 &’*LJ C’*L,’,M>O’M)K?./>,*L\’MA/ ?-A+A- ?OAMA/ \’0 ->K’MAL >* M@A ->\ -’*L >N !7&’()*$+
U’MK@A0 ’*L ./>,*L\’MA/ -A+A- \’0 /AK>/LAL K>*M)*,>,0-J )* ’ JA’/%Y@A /A0,-M0 \A/A 0@>\* ’0
N>-->\0:4V6 M@A \@>-A JA’/ \’0 L)+)LAL )*M> M@/AA U@’0A0 >N 0->\ /)0)*. U@’0A 4B6,N’0M K@’*.)*.
U@’0A 4]6 ’*L 0->\ K@’*.)*. U@’0A 4P6 ’KK>/L)*. M> M@A K@’*.A0 >N ./>,*L\’MA/ -A+A-;4!6
./>,*L\’MA/ -A+A- \’0 M@A @).@A0M ’M L’\*,.>)*. L>\* L,/)*. M@A L’J M)OA,/A’K@)*. M@A ->\A0M
)* M@A A+A*)*.[/)0)*. ’M *).@M )* M@A N’0M K@’*.)*. U@’0A;’*L 456 M@A K/)M)K’- L’)-J OA’* ’)/ MAOUA?
/’M,/A M@’M N’0M K@’*.A0 >N ./>,*L\’MA/ -A+A- 0M’/MAL ’*L 0M>UUAL \’0 V2%Rg%BKK>/L)*. M> M@)0[)M )0
U>00)(-A M> U/AL)KM M@A 0M’/M ’*L M@A 0M>U >N U@J0)>->.)K’- ’KM)+)M)A0 >N !7&’()*$+,’*L .,)LA
U-’*M)*. >N !7&’()*$+%_A-’M)>*0 (AM\AA* ./>,*L\’MA/ -A+A- ’*L ’)/ MAOUA/’M,/A,U/AK)U)M’M)>* ’*L
K@’*.A0 >N !7&’()*$+ U’MK@A0 \A/A L)0K,00AL%
=&5 .(+-’:./>,*L\’MA/d !#$% &’()*$+d T, Z0 &’*LJ C’*L
!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