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全 文 :Doi:10. 16626 / j. cnki. issn1000-8047. 2016. 02. 003
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纪兆林1,戴慧俊2,金唯新3,宋宏峰4,童蕴慧1,徐敬友1
(1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225009)(2 无锡太湖阳山水蜜桃科技有限公司)
(3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本文于 2015-09-20收到,2015-11-19收到修改稿。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CARS-31-2-02)资助;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 [CX (14)
2015、CX (15)1020] 资助;无锡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 (CLE01N1410)资助。
纪兆林电话:(0514)87979249,E-mail:zhlji@ yzu. edu. cn;徐敬友为通讯作者,E-mail:jyxu@ yzu. edu. cn。
摘 要 为明确我国南方近几年新发生的桃枝枯病的发生规律,适时有效防治,采用田间定点连
续调查,室内显微观察、分离、鉴定、接种等方法对江苏省无锡市水蜜桃枝枯病的消长规律,病菌越
冬、初侵染、再侵染及侵染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桃枝枯病发生有显著差异,‘柳
条白凤’和‘湖景蜜露’的自然病枝率分别为 80%和 60%左右;桃树下部病害发生率一般高于上部;
6月下旬至 7月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室内、田间、土表和土壤耕作层病枝
上越冬。通常 3月初产生分生孢子器。孢子捕捉结果显示,3月中旬分生孢子开始释放,3月下旬至 4
月中旬释放达到高峰,之后释放量逐渐减少;雨后分生孢子释放量明显增加;6月下旬田间发病新梢
上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器,并出现空腔现象。病菌只能通过伤口侵染枝条和果实,但不能侵染叶片。研
究结果揭示了桃枝枯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适时防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桃枝枯病;桃拟茎点霉;病害循环;侵染途径
中图分类号:S436. 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047(2016)02-0013-06
桃枝枯病病原为桃拟茎点霉 (Phomopsis
amygdali)。该病的典型症状是新梢基部形成
褐色环状缢缩溃疡斑,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直
至枝条枯死;该病也会在 2年生枝条叶痕处形
成溃疡斑,使新抽出的叶芽或枝条直接枯死。
后期病部可见许多微小突起的小黑点 (子座
及分生孢子器),雨后或天气潮湿时小黑点上
分泌出黄色黏液 (分生孢子)。20 世纪 40—
50 年代和 90 年代该病曾在美国东部沿海地
区[1-2]和欧洲等桃产区[3-5]普遍发生和流行,
20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云南昆明首次出现[6]。
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云南昆明[7]、上海南
汇[8]、浙江嘉兴[9]、江苏无锡[10-11]等南方桃
产区陆续发生并迅速蔓延,发病桃园平均损失
20%~50%[7-12]。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桃枝枯
病的发生规律还不清楚,也未见报道。为此,
笔者对桃枝枯病的消长规律,病菌越冬、初侵
染、再侵染和侵染途径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
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桃品种和菌株
田间调查及试验在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水
蜜桃生产基地进行,所有桃树采用相同的栽培
管理方法。田间自然发生情况调查及病菌越
冬、初侵染和再侵染试验选用树龄 9 年生的
‘湖景蜜露’和‘柳条白凤’品种,不进行任
何药剂防治;品种间及桃树上、下部发病差异
调查选用树龄 9年生的 ‘湖景蜜露’‘柳条白
凤’和‘朝霞’(早熟品种)品种,正常进行
31中国果树,2016 (2):13-17,21
药剂防治。桃枝枯病菌 (Phomopsis amygdali)
JH12,由本实验室分离鉴定并保存[10]。
1. 2 病害消长调查
(1)田间病害自然发生情况调查。每次
调查设 3个重复,调查桃树东、南、西、北 4
个方向各 50 个 1 年生枝条的发病情况,统计
病枝和枯枝数,计算病枝率和枯枝率。
(2)品种间发病情况调查。调查正常药
剂防治下 ‘湖景蜜露’ ‘柳条白凤’和 ‘朝
霞’的枝枯病发病率,调查方法同上。
(3)桃树上、下部发病情况调查。正常
进行药剂防治下,分别调查 ‘柳条白凤’桃
树上部和下部东、南、西、北 4 个方向各 25
个枝条,统计病枝数,计算桃树上、下部病枝
率。
所有田间调查自 4月开始,病害发生高峰
期 1周调查 1次,进入高温期后,每 2周调查
1次。
1. 3 病菌越冬研究
2013年 6 月采集田间发病枝条和健康枝
条,对健康枝条进行室内病菌接种,接种发病
后将上述 2种病枝分别置于尼龙袋中,进行 4
种处理:置于室内 (常温)、挂于田间桃树
上、置于田间土表、置于田间土壤耕作层
(土下 20 cm)。
分别于 2013 年 11 月、12 月和 2014 年 1
月、2月、3 月取样,进行室内组织分离,记
录分离结果,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分
子鉴定。采用真菌 ITS 通用引物 ITS4 和 ITS5
进行 PCR扩增和测序[13]。
1. 4 病菌初侵染观察
自 3月开始持续观察田间病枝分生孢子器
的形成及其分生孢子的释放。同时采用定容式
孢子捕捉器 (QXZ-I,河北农业大学)对田间
孢子进行持续捕捉,定期取样并根据病菌分生
孢子特征用显微镜观察孢子捕捉情况,并计
数。将捕捉孢子的胶带用剪刀剪成细长条,置
于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至粉状,用真菌 DNA
小量抽提试剂盒 (Omega 生物技术公司)提
取孢子基因组 DNA,采用拟茎点霉特异性引
物 Phom1 和 Phom2 进行 PCR 扩增[14],以对
捕捉到的孢子进行分子验证。
1. 5 病菌再侵染观察
田间新梢出现病害症状后持续观察病斑部
位是否产生分生孢子器,并定期对分生孢子器
进行室内镜检 (观察孢子释放情况)和分离
鉴定。
1. 6 室内接种试验
将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 (1. 02×108个分
生孢子 /mL)分别接种于健康的 1 年生桃树枝
条、叶片和果实上,重复 3 次,并设清水对
照。按以下方法接种:对枝条针刺接种,并设
无伤口对照;摘下叶片,对枝条茎节处叶痕
(造成的伤口)接种;对果实接种,用 6 mm
打孔器对桃果打孔,在打孔处加入 5 μL 分生
孢子悬浮液,并设无伤口 (直接滴加分生孢
子悬浮液)对照;对叶片针刺接种。
将接种材料置于浅底白色搪瓷盘或塑料盒
中,盘或盒底铺垫 4层灭菌脱脂纱布,加入无
菌水,使纱布湿润,搪瓷盘或塑料盒上覆一层
保鲜膜。置于 25 ℃光照 (12 h /d)培养箱中,
保湿 24 h 后揭去保鲜膜,定期观察接种部位
的发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 1 病害消长曲线
2. 1. 1 自然消长曲线
由图 1、图 2可知,未进行药剂防治的情
况下,‘柳条白凤’和‘湖景蜜露’品种桃枝
枯病自然发生 (病枝率)的高峰期出现在 6
月下旬至 7月,之后趋于平稳,最高发病率分
别为 80%和 60%左右,且枯枝率低于病枝率。
2. 1. 2 品种间发病差异
2013年调查发现,在田间未进行药剂防
治的情况下,‘柳条白凤’的病枝率高于 ‘湖
景蜜露’(图 1、图 2);在进行正常药剂防治
41 纪兆林,戴慧俊,金唯新,等: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图 1 桃枝枯病在‘柳条白凤’上的自然
消长曲线 (2013年)
图 2 桃枝枯病在‘湖景蜜露’上的自然
消长曲线 (2013年)
的情况下,‘柳条白凤’的病枝率和枯枝率也
均高于‘湖景蜜露’,在病害发生后期, ‘柳
条白凤’病枝率达 42%,而 ‘湖景蜜露’病
枝率为 28% (图 3)。
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早熟品种 ‘朝霞’
在 6月中旬达到病害高峰期,之后基本稳定,
而中熟品种 ‘柳条白凤’和 ‘湖景蜜露’的
病害高峰期出现在 7 月中旬 (图 4)。在病害
发生后期,‘柳条白凤’发病率达 13%,‘朝
霞’为 12%,而‘湖景蜜露’为 5%,这说明
品种间发病率存在差异,与 ‘湖景蜜露’
图 3 2013年不同品种桃枝枯病的发生情况
图 4 2014年不同品种桃枝枯病的发生情况
相比,‘柳条白凤’和‘朝霞’更易感桃枝枯
病。
2. 1. 3 桃树上、下部发病差异
由调查结果可知,2013 年 ‘柳条白凤’
桃树下部发病率远高于上部,下部病枝率高达
50%,而上部发病率只有 20%左右。
2. 2 病菌越冬
由表 1 可知,桃枝枯病菌在室内、桃树、
土表和土壤耕作层 (土下 20 cm)病枝或病残
体中均能越冬,其中病菌在田间桃树病枝上越
冬率最高,为 84%~96%,而在土下病枝上越
冬率最低,仅为 8%~22%。
2. 3 初侵染
2. 3. 1 分生孢子形成
51纪兆林,戴慧俊,金唯新,等: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表 1 不同越冬地点病枝上桃枝枯病菌的分离率
调查时间
(年-月)
病菌分离率 /%
室内 桃树 土表 土下
2013-11 88 94 64 14
2013-12 82 90 48 10
2014-01 78 96 42 18
2014-02 84 88 36 8
2014-03 72 84 42 22
试验观察发现,2014 年 2 月底至 3 月初
在越冬的田间病枝上产生了分生孢子器及其分
生孢子,经分离鉴定为桃枝枯病菌;3 月底在
土壤耕作层中的病枝上也形成了分生孢子器,
并分泌出黄色的分生孢子黏液团,这些是桃枝
枯病的初侵染源。
2. 3. 2 分生孢子释放
由调查结果可知,分生孢子自 3月中旬开
始释放,3 月底至 4 月中旬达到释放高峰,4
月下旬后捕捉的孢子数量逐渐减少,5 月底田
间基本捕捉不到病菌的分生孢子。此外,也发
现病菌分生孢子释放与雨水密切相关,如 3 月
25日、29日的降雨,孢子释放数量显著增加,
4月降雨天数和降水量都较高,孢子释放数量
达到了高峰期。
2. 4 再侵染
当新梢出现典型症状后,标记并持续观察
发病部位是否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以及分生孢
子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 2013 年 6 月和
2014年 6 月均观察到发病新梢上新形成的分
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器空腔 (分生孢子释放
后),这表明桃枝枯病菌可能有再侵染。
2. 5 侵染途径
用桃枝枯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针刺接种枝
条,出现了明显病斑,而针刺清水对照和未针
刺孢子接种处理均未发病。分生孢子悬浮液对
摘除叶片枝条茎节的叶痕接种,也出现明显的
溃疡斑,说明桃枝枯病菌必须通过伤口才能侵
染枝条。
此外,分生孢子悬浮液伤口接种桃果,均
可发病,但在无伤口接种情况下,果实不发
病,这说明病菌也可侵染桃果,但必须有伤口
才能侵染。然而,即使在伤口 (针刺)接种
条件下,病菌都不能侵染桃叶片。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生产上还没有抗枝枯病的桃栽培品
种,但存在感病和易感品种,如美国南卡罗来
纳州桃品种‘Contender’ ‘Cresthaven’ ‘Em-
press’‘Springcest’‘Redhaven’‘Red Globe’
‘Baby Gold’和新泽西州 ‘Encore’ ‘Biscoe’
‘Jerseyglo’‘Autumnglo’‘Cresthaven’‘Red-
haven’等品种对桃枝枯病高感[15]。本研究也
发现桃枝枯病在品种之间发病差异较大,‘柳
条白凤’发病率较高,未防治条件下,‘柳条
白凤’2013年的发病率达 80%,2014 年发病
率为 100%;而‘湖景蜜露’在相同条件下的
发病率为 60%左右。另外,干旱及过多使用
氮肥能加重品种的感病性[15]。本研究表明,4
月上中旬病害开始显现,高峰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这与美国东南部报道的结果相一致[12]。
早熟品种‘朝霞’的发病高峰期较中晚熟品
种如 ‘柳条白凤’要提前一些,推测可能与
植株木栓化有关。进入 7 月后,由于气温较
高,枝条易于木栓化,不利于病害发展和蔓
延。
桃枝枯病菌可以在室内、田间病枝和病残
体上越冬,翌年 3月初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
孢子器,释放分生孢子进行当年的初侵染。
Lalancette等[16]研究表明病菌在较宽的温度范
围内 (1~38 ℃)都能产生孢子,特别是在较
冷的温度 (<20 ℃)下产孢对病害流行具有
重要作用,产孢最适温度为 21. 0 ~ 23. 3 ℃,
高湿 (空气相对湿度>95%)时间越长越有利
于病菌产生足量的分生孢子。本研究发现,土
表和耕作层病枝很容易形成分生孢子黏液团,
这与土壤中有较高的湿度有关。空气相对湿度
超过 90%时能拖延叶痕自然伤口胶质、木栓
61 纪兆林,戴慧俊,金唯新,等: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质和周皮的形成[16]。一旦这些保护物质和结
构形成,病菌就很难从叶痕侵入。因此秋春季
节经常下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将病
菌侵染、产孢的温湿度和感病侵染点结合起来
有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预判[16]。本研究同时
发现,桃树下部发病率 (50%)一般高于上
部 (20%),这说明下部枝条受到病菌侵染的
几率较大,可能与桃树下部阴郁、靠近土层湿
度较大,孢子易于沉积,有利于病菌侵入有
关。
有研究表明,田间枝枯病菌的首次侵染时
间是 3月中旬至 4月中旬,此时花和营养芽萌
动破口,出现伤痕,第 2次侵染时间段出现在
9月初至 10 月中旬,此时出现了休眠芽和叶
痕[17]。本研究孢子捕捉结果表明,3 月中旬
田间开始释放孢子,3月底至 4 月中旬是孢子
释放的高峰,与上述首次侵染时间一致。2014
年 3月初我们观察到田间病枝上产生大量分生
孢子器,此时正处于桃芽萌动期,桃农按建议
进行了化学防治,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7
月底调查的病枝率仅为 5% ~ 13%。秋季从叶
痕和休眠芽侵入的病菌,由于寄主和环境不适
合病菌发展,使病菌处于潜育阶段,来年春天
温度适宜时,使新抽出的叶芽和枝条直接枯
死[18],3月底 4 月初我们在田间也观察到此
类症状。本研究 2014 年 9—11 月只能在田间
捕捉到零星的病菌分生孢子,说明病菌从叶痕
和休眠芽入侵的比例较少,可能来年直接抽出
的芽、枝条枯死情况较少。Uddin等[17]研究表
明病害能在破口芽上快速发展,病斑长度显著
长于接种的叶痕和休眠芽,说明春天的破口芽
是病菌的主要侵染点,而秋天形成的叶痕和休
眠芽是病菌另外可能的侵染场所。
此外,本研究发现,6 月下旬田间开始出
现新的分生孢子器及其分生孢子释放,这表明
桃枝枯病菌可能有再侵染,由于病菌通过伤口
侵入,即便存在伤口,但此时田间温度较高,
伤口很快木栓化并愈合,不利于病菌侵染,因
此后期并未观察到田间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现
象,所以可能再侵染对桃枝枯病流行是不重要
的,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表明,桃
枝枯病菌只能通过伤口侵染桃树枝条,这与严
东辉[6]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室内制造伤
口接种可以使桃果发病,但不能侵染叶片,这
与美国报道的相一致[17],目前,在江苏省无
锡市桃园尚未发现果实发病的现象,这可能与
生产中果实套袋有关。
综上所述,不同桃品种桃枝枯病发生差异
显著,存在易感品种。桃树下部发病率高于上
部;病害高峰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桃枝枯病
菌可在室内、桃树、土表和土下病枝上越冬。
通常 3月初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3 月中旬分
生孢子开始释放,3月下旬至 4 月中旬达到高
峰,雨水能增加分生孢子的释放量。桃枝枯病
菌可能有再侵染。桃枝枯病菌只能通过伤口侵
染枝条和果实。
参考文献
[1] Lalancette N,Polk D F. Estimating yield and economic loss
from constriction canker of peach. Plant Disease,2000,84
(9):941-946.
[2] Farr D F,Castlebury L A,Pardo-Schultheiss R A. Pho-
mopsis amygdali causes peach shoot blight of cultivated peach
tree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Mycologia,1999,
91 (6) :1008-1015.
[3] Lalancette N,Robison D M. Seasonal availability of inocu-
lum for constriction canker of peach in New Jersey. Phytopa-
thology,2001,91 (11) :1109-1115.
[4] Rhouma A,Triki M A,Ouerteni K,et 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Phomopsis amygdali the causal agent of
constriction canker of almond in Tunisia. Tunisian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2008,3 (2) :69-77.
[5] Thomidis T, Michailides T J, Exadaktylou E. Phoma
glomerata (Corda)Wollenw & Hochapfel a new threat cau-
sing cankers on shoots of peach trees in Greece.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11,131 (2) :171-178.
[6] 严东辉. 桃树溃疡病侵染循环的研究.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89,9 (2):153-161.
(下转第 21页)
71纪兆林,戴慧俊,金唯新,等: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宝焜,徐继忠,孙建设. 关于我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
的思考. 果树学报,2010,27 (1):105-109.
[2] 祁娇娇. 乔砧苹果拉枝刻芽效应研究. 保定:河北农业大
学,2013.
[3] 王金政,薛晓敏. 山东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及技
术要点.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 (11):125-128.
[4] 冯建忠. 矮化中间砧苹果宽行密植建园技术. 现代农村科
技,2007 (1):60.
[5] 李丙智. 矮砧苹果建园与幼树整形修剪技术. 西北园艺,
2010 (10):13-15.
[6] 王晓琳. 定干高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幼树发枝特
性影响.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7] 张满让. 拉枝角度对苹果生长发育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
响.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8] 韩明玉,李永武,范崇辉,等. 拉枝角度对富士苹果树
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园艺学报,2008,35
(9):1345-1350.
[9] 张 雯. 修剪和拉枝对红富士苹果冠层结构及生长结果
的影响.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0] 李忠勇,韩龙慧,郭 静,等. 定干高度对矮化中间砧
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果树,2013 (5):18-
21.
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
(上接第 17页)
[7] 尹良芬,马琼瑶,陈 育. 桃溃疡病的鉴定. 西南农业
学报,2011,24 (5):1748-1752.
[8] Dai F M,Zeng R,Lu J P. First report of twig canker on
peach caused by Phomopsis amygdali in China. Plant Dis-
ease,2012,96 (2) :288.
[9] 方 丽,熊彩珍,顾立明,等. 桃枝枯病的症状及其病
原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 (1):103-107.
[10] 纪兆林,戴慧俊,金唯新,等. 桃枝枯病病原鉴定. 扬
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34 (4):94-
98.
[11] 纪兆林,戴慧俊,张慧琴,等. 不同杀菌剂对桃枝枯病
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果树学报,2013,30 (2):281
-284.
[12] Lalancette N,Robison D M. Effect of fungicides,applica-
tion timing,and canker removal on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constriction canker of peach. Plant Disease,2002,86
(7) :721-728.
[13] White T J,Bruns T,Lee S. Analysis of phytogenetic rela-
tionships by amplification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ribosomal
RNA genes / / Innis M A. PCR Protocols:A guide to meth-
od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New York Academic,
1990:315-322.
[14] Zhang A W,Hartman G L,Riccioni L,et al. Using PCR
to distinguish Diaporthe phaseolorum and Phomopsis longi-
colla from other soybean fungal pathogens and to detect them
in soybean tissues. Plant Disease,1997,81 (10) :1143
-1149.
[15] Schnabel G,Lalancette N. Constriction canker management
in peach. Southeastern Regional Peach Newsletter,2003,
3 (3) :6-11.
[16] Lalancette N,Foster K A,Robison D M.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describing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effects on
sporulation of Phomopsis amygdali on peach. Phytopatholo-
gy,2003,93 (9) :1165-1172.
[17] Uddin W,Stevenson K L,Pardo-Schultheiss R A. Patho-
genicity of a species of Phomopsis causing a shoot blight on
peach in Georgia and evaluation of possible infection courts.
Plant Disease,1997,81 (9) :983-989.
[18] Uddin W,Stevenson K L,Pardo-Schultheiss R A,et al.
Pathogen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Phomop-
sis isolates from peach,plum,and Asian pear. Plant Dis-
ease,1998,82 (7) :732-737.
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
·书 讯·
《中国苹果品种》是继《中国柑橘品种》《中国葡萄品种》《中国梨品种》之后的又一部果树品种图书。由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室各岗位专家团队历时 3 年完成,采用一致的拍摄标准,对 144 个
苹果品种进行了拍摄,每个品种分别记述了来源或选育单位、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品质特性,并附
室内剖面照片。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目前的苹果栽培品种类型以及近年来的选育成绩,可以为国内外苹
果科研、育种及生产方面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中英文对照,便于国际交流。
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 18号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王华 电话:(010)59194872、13910063855
12郝 婕,索相敏,李学营,等:苹果自由纺锤形树体结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