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湘西油桐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全 文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食 品 科 技
2009年 第 34卷 第 2期
致病菌和腐败菌对人类、牲畜、食品有严重
的影响,人们长期同自然作斗争,不断总结经验
教训,发现大量药物具有抗菌防腐作用,能防病
治病、防腐保鲜,其中主要为中草药、抗生素和
人工合成防腐剂。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不但造成
药物残留的污染,而且使相应的致病菌产生不同
收稿日期: 2008-06-25
作者简介: 刘立萍(1966—),湖南怀化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工分析、天然产物和食品检验工作。
湘西油桐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
初步研究
刘立萍
(湖南省怀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怀化 418000)
摘要: 研究湘西油桐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 30%、60%、80%、95%乙醇、水及石油醚 6种溶
剂,冷浸法提取油桐叶干粉的抑菌成分,获取 6种不同粗提物;用滤纸片法分别检测不同粗提物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活性,找出最佳粗提物;检测最佳粗提
物的最小抑菌浓度、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8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为最佳
提取物;最佳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 0.0125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是 0.05 g/mL,所有提取液对酵母菌抑菌效果不明显;最佳提取物分别在 pH4~7
和 100 ℃条件下抑菌效果稳定。
关键词: 油桐叶;提取物;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TS 20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89(2009)02-0210-03
Primary study o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Aleurites fordii Hhemsl in western Hunan
LIU Li-ping
(Huaihua Bureau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Hunan province, Huaihua 418000)
Abstract: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Aleurites fordii Hemsl in Western Hunan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6 types of extracts was extracted from the leaves of Aleurites fordii Hemsl by
immersing method with 30%, 60%, 80% and 95% ethyl alcohol, water and benzin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6 extracts against the Staphylococeu saureus, Eschrichia coli, Shigella flexneri, Sellipoidens were
determined by K -B filter paper disk test. The anti -bacterial effects was studied by the ways th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pH and heat trea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 immersed by the 80% ethyl alcohol
have outstanding bacteriostasis. and its MIC is 0.0125 g/mL against Eschrichia coli, 0.05 g/mL against
Staphylococeu saureus, and 0.05 g/mL against Shigella flexneri.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stable when pH
4~7 or under 100 ℃.
Key words: Aleurites fordii Hemsl; extrac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提取物与应用
·210·
DOI:10.13684/j.cnki.spkj.2009.02.063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食 品 科 技
2009年 第 34卷 第 2期
程度的耐药性[1]。人工防腐剂如山梨酸、苯甲酸的
过量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植物源天然防腐
抑菌剂能避免上述不足,并且易于在自然界降解。
我国抗菌植物资源丰富[3],因此寻找高效天然抑菌
植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是大戟科油桐属落
叶小乔木,在我国资源丰富。湘西地区(包括怀化
市、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是我国油桐主要分布
区之一[4]。
油桐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干性油料植物,而且
是一种实用的药用植物,其根、叶、果均可药用,
民间使用历史悠久,特别是油桐叶[5]。《福建民间草
药》、《草木便方》均记载油桐叶有消肿解毒之功效,
能治疗痈肿、丹毒、臁疮、冻疮、疥癣、烫伤、
痢疾、肠炎[6]。桐叶糍巴也是湘西民间的一种特色
食品。但是,目前国内对油桐叶活性成分的研究
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在对油桐叶传统认识和利
用的基础上,对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开展研究,
为油桐叶的实际利用提供理论根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 (Escherichla coli )、痢疾杆菌
(Shigella dysenteroae)和酵母菌(Sellipoidens):湖南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实验室冷冻保藏。
1.1.2 供试植物样品及预处理 供试油桐叶:
2006年 8月 18日采自张家界市永定区金星油脂加
工厂后山,去掉叶柄,自然阴干后用粉碎机粉碎,
过 40目标准筛。样品粉末用塑料袋封存,备用。
1.1.3 试剂 牛肉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蛋白
胨液体培养基、马铃薯固体培养基、0.9%生理盐
水(自配)。乙醇、NaOH、盐酸:AR;四环素:东
北制药总厂生产,生产批号为 200509007。
1.1.4 主要仪器及用具 旋转蒸发仪(RE540-YAM-
ATO),高压灭菌锅 (SW-52),超净工作台 (CCV-
1311),人工气候箱(LRE-250-GS)和一般实验室仪
器若干。
1.2 试验方法
1.2.1 油桐叶提取物的制备 分别称取 6 份油桐
叶粉未 10 g 于 250 mL 三角瓶中,编号为 A、B、
C、D、E、F,分别加入 100 mL 的 30%乙醇、
60%乙醇、80%乙醇、95%乙醇、蒸馏水、石油
醚,浸提 24 h。浸提 2次,合并 2次提取液,减
压浓缩干燥后溶于 10 mL 具塞刻度试管后定容,
使定容后的试液浓度为 1 g/mL(即相当于每毫升试
液含 1 g干样),然后将试液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1.2.2 培养基的制备[7] 按文献[7]的方法,分别制
备牛肉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蛋白胨液体培养
基和马铃薯固体培养基,备用。
1.2.3 菌种的活化和复壮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
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分别接入装有牛肉膏蛋白胨
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中,37 ℃培养 24 h,将酵母
菌接入装有马铃薯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中,28
℃培养 48 h,使菌种活化。将活化好的菌种转接
到准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中,细菌在 37 ℃培养 24
h,酵母菌在 28 ℃培养 48 h,使菌种复壮。
1.2.4 菌悬液的制备 用生理盐水将复壮好的细
菌和酵母菌洗脱,制成菌悬液,转入比浊管,参
比标准管将其浓度调至 1×108 cfu/mL,备用。
1.2.5 抑菌实验方法
1.2.5.1 滤纸片法测定各粗提物抑菌效果 选择吸
水性强的滤纸,用打孔器打成若干直径为 6 mm的
圆形滤纸片,装入准备好的青霉素小瓶,每瓶放
20 片,高压灭菌后备用。准确取 0.2 mL A、B、
C、D、E、F提取液和 0.1 mg/mL的四环素对照液
加入装有滤纸片的青霉素小瓶中,浸润 30 min后
在 45 ℃下烘干备用。 分别向制备好的培养基平板
中加人 0.2 mL的菌悬液,用“L”形涂布器涂布均
匀,再用无菌镊子夹取浸有不同提取液的滤纸片
按编号贴于上述平皿中,每个平皿贴 4~6 张。用
四环素纸片做对照。然后放人适宜温度培养(除酵
母菌 28 ℃、48 h 培养外,细菌采用 37 ℃、24 h
培养),测抑菌圈直径大小。
1.2.5.2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
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初提试液浓度为 1.0000
g/mL(相当于每毫升试液含 1 g干样),用无菌水按
两倍稀释法得 0.500、 0.2500、 0.1250、 0.0625、
0.0313 g/mL 6 个不同浓度提取液系列。将配制好
的液体培养基按每试管 9.0 mL 分装,121 ℃温热
灭菌,待冷却后,准确吸取 1.0 mL上述 6个系列
试液,加入到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即得到 0.1000、
0.0500、 0.0250、 0.0125、 0.0063、 0.0031 g/mL 6
个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系列培养基。每 1系列培养
基接种一种菌,每个浓度做 3平行,另取一列不
接种任何试验菌做为空白对照,置于 37 ℃下恒温
培养,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将提取液的接种系列
和空白系列对照,两者透明度相同的最低浓度即
提取物与应用
·211·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食 品 科 技
2009年 第 34卷 第 2期
为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1.2.5.3 pH值对抑菌作用的影响 选用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酵母菌作为实验菌,
用浓度均为 0.1 mol/mL 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
节最佳粗提物 pH,配制成 pH 值为 4、5、6、7、
8、9六个不同的 pH值试液,并保持提取液浓度
为 1 g/mL。原液的 pH值为 6,作为对照。用滤纸
片法测定试液的抑菌效果,比较不同 pH值对提取
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1.2.5.4 温度对抑菌作用的影响 分别取 5 mL最
佳粗提物试液加入 9个试管中,分别在 60 ℃处理
5、15、30 min;80 ℃处理 5、15、30,100 ℃处
理 5、15、30 min。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痢疾杆菌、酵母菌为代表菌,用滤纸片法测
定处理后试液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桐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选用 A(30%乙醇)、B(60%乙醇)、C(80%乙醇)、
D(95%乙醇)、E(水)、F(石油醚)6种提取液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做抑
菌实验,比较各种提取物对上述四种菌的作用,
结果如表 1所示。
从表 6中可见,采用不同溶剂提取所得提取
物抑菌效果不同。80%乙醇提取液抑菌效果最明
显,抑菌圈均大于 15 mm,属高度敏感;但各提
取液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石油醚提取液
对 4种供试菌没有抑制作用。在本实验内确定为
最佳粗提液。
2.2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用滤纸片法测得最佳粗提物对试验菌的最小
抑菌菌浓度如表 2。
从表 2中可看出80%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0125 g/mL,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0500 g/mL。
2.3 pH值对最佳粗提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pH 值对最佳粗提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如
表3。
从表 3中可以看出,不同的 pH值对最佳粗提
物抑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pH 4~7时仍保持有较
强的抑菌活性,说明油桐叶最佳粗提物 pH在 4~
7时稳定性较好;pH 8时抑菌效果不明显,pH值
为 9时无抑菌效果,并且开始有沉淀生成,颜色
由深褐色变为棕黄色,说明在碱性条件下提取物
中活性成分发生了化学改变,这一机理有待进深
入研究。
2.4 温度对最佳粗提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温度对最佳粗提物抑效果的影响结果如表 4。
表 1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抑菌圈直径 mm)
实验菌 A B C D E F 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8.6 11.2 18.5 13.2 12.1 - 19.0
大肠杆菌 9.5 13.5 19.1 16.3 12.7 - 19.2
痢疾杆菌 9.3 12.5 17.5 15.3 13.2 - 18.4
酵母菌 - - 6.3 6.1 - - 6.1
注:“-”表示无抑菌作用。
表 2 最佳粗提物最小抑菌浓度
验菌 0.1000 0.0500 0.0250 0.0125 0.0063 0.0313 对照
大肠杆菌 - - - - + + -
金黄色葡
萄球菌
- - + + + + -
痢疾杆菌 - - + + + + -
注:“+”表示试管液浑浊,有菌生长;“-”表示试管液透明,无菌
生长。
表 3 pH值对最佳粗提物抑菌效果的影响(抑菌圈直径 mm)
pH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酵母菌
抑菌直径 抑菌直径 抑菌直径 抑制直径
4 18.1 19.9 18.7 -
5 17.5 18.3 17.0 -
6 16.2 16.4 15.4 -
7 17.0 17.5 17.4 -
8 - 6.1 6.0 -
9 - - - -
表 4 温度对最佳粗提物抑效果的影响
实验菌
60 ℃ 80 ℃ 100 ℃
未处理
5、15、30 min 5、15、30 min 5、15、30 min
金黄色葡萄球菌 17.2 17.8 17.3 18.2 17.0 18.5 20.1 19.2 20.9 18.0
大肠杆菌 19.3 18.5 18.8 19.1 17.5 18.2 20.5 21.8 20.0 18.9
痢疾杆菌 17.1 18.0 17.5 17.9 18.0 17.8 19.6 20.5 19.8 17.8
酵母菌 - - - - - - - - - -
注:提取物浓度为1g/mL,表中抑菌圈直径单位用(mm)表示,表中数据为3次平行平均值。
从表 4可知,最佳粗提物经 60~100 ℃高温处 (下转第 215页)
提取物与应用
·212·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食 品 科 技
2009年 第 34卷 第 2期
实验。
本研究结果显示,薰衣草提取物对 A549 和
SMMC7721 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
现良好的浓度-剂量依赖关系。药物处理 48 h 和
72 h时,提取物高浓度(200 mg/mL)对两种肿瘤细
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50 mg/mL)下未
见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由于本实验用了粗
提取品,加上浓度低,所以抗肿瘤成分太低而未
显示出生长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薰衣草精油成
分对鼻烟癌细胞的抑制率达 98%以上[6],这就进一
步提示薰衣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但
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分子机制等有
待进一步深人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喜兰,韩照样,刘玉芬,等.薰衣草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
测定和成分比较,食品科学,2006,31(9):115-117
[2] DAuria FD, Tecca M, Strippoli V, et al. Antifungal activi-
ty of Lavandula angustifolia essential oil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yeast and mycelial form. Medical mycology,
2005,43(5):391-396
[3] Hajhashemi V, Ghannadi A, Sharif B.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properties of the leaf extracts and essential
oil of 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 Journal of ethnopHar-
macology,2003,89(1):67-71
[4] Bradley B F, Starkey N J, Brown S L, et al. Anxiolytic ef-
fects of Lavandula angustifolia odour on the Mongolian
gerbil elevated plus maze.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
2007,111(3):517-525
[5] Lin P W, Chan W C, Ng B F, et al. Efficacy of aromather-
apy (Lavandula angustifolia)as an intervention for agitated
behaviours in Chinese older persons with dementia: a
cross-over randomiz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
atric psychiatry,2007,22(5):405-410
[6] 孙伟,肖家祁,王淳凯,等.精油对人鼻咽癌细胞生长抑制
的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9):53-55
(上接第 212页)
理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仍
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酵母菌仍无抑菌效果;
在 80 ℃以下热稳定性较好,当温度达到 100 ℃
时,抑菌效果有所增强,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
是尽管在热处理时试管管口外观已封好,但溶剂
可能仍存在少量挥发,使试液浓度增大,从而导
致抑菌效果增强;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高温处
理过程中,活性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抑菌效
果更好的化学组分,使其抑菌效果增强。这有待
进一步定性研究。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油桐叶 80%乙醇提取物对本
文的试验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是最佳提取物,
石油醚提取物对试验菌没有抑菌效果;不同试验
菌对该提取物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大肠杆菌最敏
感,酵母菌最不敏感;最佳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
最小抑菌浓度为 0.0125 g/m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痢疾杆菌是 0.05 g/mL。
最佳提取物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
在食品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油桐叶抑菌
活性物最佳提取工艺和系统分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传万,杜小凤.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淮阴工
学院学报,2004,10(2):50
[2] 田旭平.四种药用植物抑菌作用初探[J].食品科学,2005,10
(1):112
[3] 陆志科,谢碧霞.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食
品工业科技,2003,24(1):94-96
[4] 江毅,李朝斗.草药彩色图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9
[5] 容健材,廖锡,金菱.新编药理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
社,1990:220-226
[6] 戴自英,等.临床抗菌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2
[7] 周德庆,等.微生物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9
!!!!!!!!!!!!!!!!!!!!!!!!!!!!!!!!!!!!!!!!!!!!!!!!!!!!!!!!!!!!!!!!!!!!!!!!!!!!!!!!!!!!!
提取物与应用
食品科技论坛 http://q.s ina .com.cn/shipinkj
食品科技博客 http://blog.s ina .com.cn/shipinkj
欢 迎 垂 询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