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藿香的显微鉴别



全 文 : 国药鉴别
收稿日期:2006-03-21; 修订日期:2006-08-27
作者简介:蔡 毅 (1962-),男(汉族),广西南宁人 ,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副
教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生药学 、中药资源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山藿香的显微鉴别
蔡 毅 , 姜建萍 , 苏 玲 , 朱意麟 , 滕建北 , 王进声
(广西中医学院 ,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 为鉴别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山藿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山藿香进行显微鉴别。结果 根次生构造不发达 ,
可见表皮和内皮层;茎四棱形 ,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叶横切面各部细胞中常含有针簇状橙皮苷结晶;粉末中可见腺
鳞 、小腺毛 、石细胞 、非腺毛 ,气孔直轴式等 。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对山藿香具有鉴别意义。
关键词:山藿香; 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11-2266-01
  山藿香是广西民间常用的中草药 ,又称消炎草 、四方草 、血芙
蓉等。味辛 、苦 ,性凉 , 具有凉血止血 , 解毒消肿的功效 , 主治咳
血 , 吐血 ,衄血 , 肺痈 ,跌打损伤 , 痈疽肿毒 ,痔疮肿痛 ,漆疮 , 脚癣 ,
狂犬咬伤 , 毒蛇咬伤 [ 1]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 , 含有山藿香素
( teucv in)等。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还可用于治疗病毒性传染性结
膜炎。目前尚未见其显微特征方面的报道 ,本文对其显微结构进
行如下研究 ,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山藿香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
2005-07月采自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 (栽培品)。经本
院中药鉴定教研室蔡毅副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血见愁 Teucri-
um v iscidum B .l的全草。
2 显微特征
2. 1 根横切面 类圆形。 ①表皮细胞一列 , 外侧壁增厚。 ②皮
层较窄 , 内皮层明显。 ③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狭窄;
木质部占大部分 , 导管多单个 , 呈放射状排列 , 周围常有纤维
聚生。
2. 2  茎横切面 方形。 ①表皮细胞一列 , 外被角质层 , 可见腺
鳞 , 腺毛和非腺毛。 ②四角有明显的棱脊 , 向内有数列厚角细胞。
③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 , 排列疏松;老茎中偶见石细胞。 ④维管
束于四角处较发达 , 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狭
窄 , 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 ⑤髓部宽广。 ⑥细胞中有时含有针
簇状橙皮苷结晶。
  1.表皮 2.皮层         1.表皮  2.厚角组织
  3.内皮层 4.韧皮部       3.非腺毛 4.小腺毛 
  5.木质部 6.导管        5.皮层   6.内皮层
                  7.韧皮部 8.木质部 
                  9.髓部       
 图 1 山藿香根横切面详图    图 2 山藿香茎横切面详图
 (10×40)            (10×40)
2. 3 叶横切面 ①上表皮细胞一列 , 较大 ,方形或长方形 ,可见
非腺毛。下表皮细胞一列 , 较小 , 类方形;气孔 、小腺毛及腺鳞常
见。 ②栅栏组织一列 , 类长方形 ,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疏松。 ③
中脉维管束一个 , 浅槽形。木质部位于向茎面 , 导管径向排列;韧
皮部位于背茎面。叶各部细胞内常含有针簇状橙皮苷结晶。
1.厚角组织 2.表皮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髓部 4.内皮层         3.非腺毛  4.海棉组织
5.木质部 6.韧皮部        5.气孔  6.腺鳞   
                7.木质部  8.韧皮部 
                9.下表皮  10.小腺毛 
图 3 山藿香茎简图       图 4 山藿香叶横切片详图
 (10×40)            (10×40)
2. 4 叶表面 ①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 , 垂周壁较平直 , 偶见气
孔;可见非腺毛 、小腺毛及腺鳞。②下表皮细胞多边形 ,垂周壁深
波状弯曲;气孔较多 , 多为直轴式;非腺毛 、小腺毛及腺鳞易见。
a.上表面片  b. 下表面片
1.表皮 2.腺鳞 3.非腺毛  4.小腺毛 5.气孔
图 5 山藿香表面片详图(10×40)
1.腺鳞 2.小腺毛 3.石细胞  4.非腺毛 5.导管
图 6 山藿香全草粉末图(10×40)
2. 5  粉末 黄绿色。 ①腺鳞的头部呈扁圆形 , 由 8个分泌细胞
排列成辐射状 ,直径 22. 1 ~ 36. 4 μm。 ②小腺毛的头部呈类圆
形 , 常由两个细胞组成 , 直径 10. 6 ~ 24. 4 μm ,腺柄单细胞。 ③石
细胞腔大 ,孔沟明显 , 直径 27. 6 ~ 54. 9 μm。 ④非腺毛众多 ,常为
多细胞 , 节稍膨大 , 长 80. 4 ~ 226 μm。 ⑤环纹导管多见 , 直径
11. 6 ~ 17. 7 μm ,具缘纹孔较少。
3 小结
通过上述实验表明 ,山藿香的主要显微特征如下:①根次生
构造不发达 ,可见表皮和内皮层。 ②茎四棱形 , 维管束于四角处
2266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11期 LISH IZHEN MEDIC INE AND M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6 VOL. 17NO. 11 
较发达。 ③叶横切片各部细胞中常含有针簇状橙皮苷结晶。 ④
粉末中可见腺鳞 、小腺毛 、石细胞 、非腺毛 , 气孔直轴式等。上述
特征稳定 , 可作为山藿香的显微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 7册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232.
制剂与炮制
收稿日期:2006-02-16修订日期:2006-05-12
作者简介:陈 扬 (196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 ,现任辽宁省大连市中
医医院主管药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剂学、药剂研究工作.
化淤银屑胶囊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陈 扬 , 高 勇 , 薛 松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 116013)
摘要:目的 研究化淤银屑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 治疗血燥 、血淤型牛皮癣。方法 方中丹参 、补骨脂 、当归粉碎成
细粉 , 其余药加水煎煮提取浓缩成清膏 ,干燥 、粉碎成细粉 , 装胶囊。在显微镜下观察丹参 、补骨脂 、当归显微特征 ,薄层
色谱法对麦冬定性鉴别 , 通过临床观察疗效。结果 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 质量可靠可控 , 疗效确切。结论 此制剂主方
合理 , 质量稳定 ,值得推广。
关键词:化淤银屑胶囊; 制备; 质量控制; 牛皮癣
中图分类号:R283;R282. 740.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11-2267-01
  牛皮癣又称银屑病。多由于风 、湿 、热蕴阻肌肤;血虚生风化
燥而发病 , 与精神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我院研制的化淤银屑胶
囊 , 具有滋阴 ,润燥 , 养血;主要用于血燥 、血淤型牛皮癣;它临床
疗效是显著的 , 制备工艺简单 , 便于服用。现介绍如下:
1 处方与制备工艺
1. 1 处方组成 熟地黄 70. 6 g, 麦冬 70. 6 g, 天门冬 70. 6 g,当
归 70. 6 g,何首乌 70. 6 g, 丹参 141. 2 g,玄参 53 g,补骨脂 53 g,
蛇床子 53 g, 拳参 53 g,白蒺藜 53 g,蝉蜕 35. 3 g, 甘草 35. 3 g。
1. 2 制备工艺 丹参 、补骨脂 、当归挑选 、冲洗干净置烘干箱中
烘干 , 然后粉碎 ,混匀 , 过 100 目筛 , 将细粉待用。熟地黄 、麦冬 、
天门冬 、何首乌 、玄参 、蛇床子 、拳参 、白蒺藜 、蝉蜕 、甘草洗净 ,浸
泡 1 h,煎煮两次。第 1次 , 加入 8倍水 , 煎煮 2 h, 过滤煎液 ,第 2
次 , 再加入 6倍水 , 煎煮 1. 5 h,过滤 , 合并滤液 , 滤液减压浓缩成
流浸膏;将待用细粉加入稠膏中 , 混匀 ,干燥 ,粉碎成细粉 , 过 100
目筛 , 装胶囊 ,每粒内容物重 0. 3 g, 60Co灭菌 , 铝塑包装 ,即得。
2 质量控制
2. 1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 , 内容物为棕褐色至褐色粉末;味微
苦 、辛。
2. 2 鉴别
2. 2. 1 当归 、丹参 、补骨脂的显微特征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 , 置
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细胞纺锤形 ,壁略厚 ,表面有极细微的斜向交
错纹理 ,有的可见菲薄的横隔。石细胞单个散在 ,近无色或淡黄
色 , 呈类圆形 、长圆形 , 孔沟较密 , 有的可见层纹或内含棕色物。
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红棕色 , 横断面观细胞一列 , 光辉带位于
上端;顶面观呈多角形 ,胞腔极小 ,孔沟细而清晰。
2. 2. 2 麦冬的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 3 g,加水 20 m l及
盐酸 3 m l,加热回流 1 h, 放冷 ,用乙醚振摇提取 2次 , 20 m l /次 ,
合并乙醚液 , 挥干溶剂 , 残渣加醋酸乙酯 2 m l使溶解 , 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麦冬对照药材 1 g, 加水 40 m l, 加热微沸 30 m in,放
冷 , 滤过 ,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 1]试验 ,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钠为黏合
剂的硅胶 G薄层板上 ,以甲苯 -醋酸乙酯 -冰醋酸(7∶3∶0. 2)
为展开剂 , 展开 ,取出 , 晾干 ,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 , 于 105℃加
热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 ,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 ,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 3 检查 水分 、装量差异 ,崩解时限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胶囊
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 1] 。
2. 4 用法用量 每粒内容物装量 0. 3 g。 口服 , 3次 /d, 6 ~ 8
粒 /次。
3 临床应用
3.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临床用化淤银屑胶囊治疗牛皮癣患者
的病例 112例。其中男 70例 , 女 42例;年龄 10 ~ 20岁 25例;20
~ 45岁 68例;45岁以上 19例。病程为两个月 ~ 20年不等 , 复发
在一次以上。主要诊断标准:可见头 、四肢伸侧躯干呈红色丘疹
或斑块 ,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皮损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
进展期同形反应可阳性。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 、盘状 、地图状等。
3. 2 治疗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作为诊断
及疗效标准。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 95% 以上为治愈;皮损消退
50%以上为好转;皮损消退未达 50%为未愈。
3. 3 治疗结果 本组观察 112 例患者。治愈 68例 , 占 60. 7%;
好转 31例 ,占 27. 7%;未愈 13例 ,占 11. 6%。总有效率 88. 4%。
4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且复发率高的起病缓慢炎症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能造成免疫 、遗传 、生化以及内分泌等方面
的异常 。病因可能与遗传 、感染 、代谢障碍 、内分泌 、神经精神影
响及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 [ 2]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
伤 、饮食失节 、过食腥发动风的食物 ,以至脾胃不和 , 内有蕴热 , 外
受风热毒邪而致 。若反复发作 ,阴血被耗 , 肌肤失去濡养 ,气血不
和 , 邪热凝滞于皮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的牛
皮癣证候分类为:风热血燥 、血虚风燥 、淤滞肌肤。牛皮癣若反复
发作 , 可造成血燥型或血淤型牛皮癣。这是由于病程日久 , 阴血
损耗 , 气血失和 ,运行不畅 ,热毒之邪凝滞于皮肤。症状可见斑块
暗红 , 有明显浸润 ,表面鳞屑不多 ,附着较紧 , 很少新疹出现 ,舌质
淡 , 或有苔 ,脉沉缓;或细缓。治疗宜采用滋阴润燥 , 养血化淤 , 解
毒退疹的治疗原则。化淤银屑胶囊具有此功效 ,方中丹参活血化
淤又补血凉血;天冬 、麦冬滋阴润燥;熟地黄 、当归 、何首乌养阴补
血;玄参 、拳参清热解毒 ,滋阴降火 , 消肿散结;蛇床子 、补骨脂有
报道具有治疗牛皮癣之功;白蒺藜平肝祛风 、开郁散结;蝉蜕具有
疏风清热 ,透疹止痒之效;甘草清热解毒 , 补脾益气 , 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滋阴 、润燥 、养血 、解毒 , 以达气血调和 , 运行通畅 , 皮肤
得以滋润之功。
综上所述 ,化淤银屑胶囊对于治疗血燥 、血淤型牛皮癣具有
很好的疗效 , 而且它的制备工艺简单 , 质量可控 , 患者使用方便 ,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 , Ⅰ 部 [ S]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附录 ⅤⅠ B,附录 Ⅰ L.
[ 2 ]  邵长庚.银屑病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J] . 国外医学 皮肤性
病学分册 , 1994, 20(2):20.
2267
LISH IZH EN MEDIC INE AND MATERIA MED 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11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