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油桐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全 文 :收稿日期:2009-12-20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08193)
作者简介:龚文菲(198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林敬明 (1963-),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电话:020-
61643555,E-mail: linjm1231@21cn.com
小油桐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龚文菲,汪铁山,林敬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0282)
摘要:目的 建立小油桐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 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最适宜条
件下对小油桐叶中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没食子酸对照品在浓度为 0.002~0.010 g·L-1范围内与吸光度成良好的
线性关系;小油桐叶片中总多酚含量为 6.74%,RSD 为 0.75%;样品溶液在 10~90 min 内基本稳定(RSD=0.28%);精密度
试验 RSD 为 0.23%;重复性实验 RSD 为 1.01%;平均回收率为 99.85%。 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
关键词:小油桐;多酚;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54(2010)06-1321-02
Content analysis of total polyphenol in the leaves of Jatrophy curcas.L
GONGWen-fei, WANG Tie-shan, LIN Jing-ming
Pharmacy department,Zhuji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total polyphenols in leaves of Jatropha curcas.L.
Methods Gallic acid was used as reference substance, the content of total polyphenols was analyzed Folin-Ciocalteu
chromatometry. Results There was a good linearity for gallic acid in the range of 0.002-0.010 g·L-1. The content of total
polyphenols in the leaves of Jatropha curcas.L was approximately 6.74% with RSD 0.75%. The sample solution was stable
during 10-90 min with RSD 0.28%. The precision RSD was 0.23%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99.85%(n=5).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fast and reproducible.
Key words: Jatropha curcas.L, polyphenol, content determination
小 油 桐 (Jatropha curcas.L) 为 大 戟 科
(Euphorbi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1],在我国主要分
布于广东、海南、福建等地[2],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
药用价值[3-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中的化学成分
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小油桐叶片中的多酚却未见报
道,本实验采用 Folin-Ciocaileu 比色法 [6]测定小油桐
叶片中的多酚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小油桐资源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小油桐叶采集于广州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没食
子酸标准品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所用试
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Folin-Ciocalteu 显色剂的制备
称取 10 g钨酸钠和 215 g钼酸钠,用 70 ml 蒸馏
水溶于 250 ml回流瓶中, 加入 5 ml 磷酸和 10 ml 浓
盐酸,混匀,微沸回流 2 h,加入 15 g 硫酸锂、5 ml 蒸
馏水和 3 滴溴水, 开口沸腾 15 min (至溴水挥尽为
止),放置冷却,定容至 100 ml,滤过,置棕色瓶中保存
备用。 使用时加入 1倍蒸馏水稀释,即得。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将新鲜采集的小油桐叶阴干,粉碎,过 2号筛。取
小油桐叶粉末 100 g, 装入 1000 ml 锥形瓶中, 加入
500 ml 80%乙醇密封浸泡 3 d; 将锥形瓶放入超声波
清洗器中超声提取 3 次,每次溶剂量均为 500 ml,超
声时间 30 min,温度为 30 ℃;抽滤,合并 3 次提取滤
液;40 ℃下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再取 1 ml
转移至 100 ml 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摇匀,
再取 1 ml 转移至 10 ml 的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至刻
度线配制成样品溶液,备用。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 25 mg 配成 100
μg/ml对照品溶液。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6]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2、4、6、8、10 ml 于 1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 适量蒸馏水至刻度,分别精密量
取 1.0 ml置 10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 0.5 ml 福林试
剂和 1.5 ml 20% Na2CO3溶液, 用水定容至刻度,混
2010;30(6)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 1321· ·
匀,75 ℃水浴 10 min, 冷却, 在 760 nm 处测定吸光
度。
测定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
2.5 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1.0 ml 置于 10 ml 容量瓶
中, 加蒸馏水 3 ml, 加 FC 显色剂 0.5 ml, 摇匀后 8
min 内加入 20%碳酸钠溶液 1.5 ml,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混匀,75 ℃水浴 10 min,冷却,以相应试剂为空
白,在 760 nm处测定吸光度( A)值。
3 结果
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2、4、6、8、10 ml 于 10
ml 容量瓶中,各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不
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按照 2.5 项下测定方法测得
不同浓度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得线性回归方
程 A=86.735C+0.004(r=0.9995),结果表明,没食子酸
浓度在 0.002~0.010 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3.2 精密度实验
精密量取同一样品溶液 6 份各 1.0 ml 于编号 0、
1、2···6 的 10 ml 容量瓶中, 按 2.5 下方法测定多
酚含量。依法测得吸收度平均值为 0.5834(n=6),RSD
为 0.23%,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3.3 稳定性实验
精密量取样品溶液 1.0 ml 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
在 0、10、20、30、60、90、120 min 不同时间段取样依法
测定吸收度,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在 10~90 min 内基
本稳定。稳定范围内 RSD=0.48%,因此测定应控制在
90 min内完成。
3.4 重复性实验
精密量取同一样品溶液 6份进行重复性实验。依
法测定吸收度,计算样品总多酚含量。 得平均含量为
6.70%,RSD 为 1.01%。 结果表明, 该方法重复性较
好。
3.5 回收率实验
精密量取已知多酚含量的供试品溶液 2.0 ml 于
10 ml 容量瓶中。 再加入 100 μg/ml 的标准品溶液
2.0 ml 依法测定。 得平均回收率为 99.85%,RSD=0.
48% (n=5)。
3.6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样品溶液 3 份各 1.0 ml 于 10 ml 量瓶
中, 按 2.5 项下测定方法测定样品溶液吸光度,并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中多酚含量分别为
6.75%、6.79%和 6.69%,得平均含量为 6.74%,RSD为
0.75%。
4 结论
由精密度实验和回收率实验结果可看出,此法的
精密度良好,因此重复性好。由标准曲线看出,由没食
子酸作为标准品做出的标准曲线线性较好,因此测定
也较准确。
参考文献:
[1] 王兆玉, 林敬明, 徐增富. 小油桐生物活性成分与药用价值研究
进展[J].中药材, 2007(10): 1332-6.
[2] 王兆玉, 林敬明, 徐增富. 对药用及能源植物 Jatropha curcas L.的
中文名称的建议[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12): 1937-8.
[3] 王桂芝.麻疯树开发价值高[J].国土绿化, 2006, 7: 36.
[4] 孔令义, 闵知大, 史剑侠, 等. 麻疯树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 植物
学报, 1996, 38(2): 161-6.
[5] 黄四喜, 杨 燕, 程忠跃, 等. 麻疯树素现场喷洒灭螺效果观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 5: 408.
[6] 杨雁芳, 艾铁民.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松果菊提取物中多酚[J].
中草药, 2005, 36(11): 1649-50.
[7] 吕群金, 衣杰荣, 丁 勇. Fo1in-Cioca1teu 比色法测定杨桃的多酚
含量[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7: 99-101.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 第 30 卷1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