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准噶尔荒漠小山蒜的形态与生物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全 文 :文章编号:1000-694X(2012)05-1328-07
准噶尔荒漠小山蒜的形态与生物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收稿日期:2011-12-23;改回日期:2012-03-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825104)资助
  作者简介:陶冶(1983—),男(汉族),博士生,主要从事干旱区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xishanyeren@163.com
  * 通讯作者:张元明(Email:zhangym@ms.xjb.ac.cn)
陶 冶1,2,张元明1*,全永威3,侯建秀3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科学院研
究生院,北京100049;3.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摘 要:小山蒜(Allium pallasii)是中国新疆特有的类短命植物。调查了准噶尔荒漠16个20m×20m样地内小
山蒜种群的分布概况,研究了小山蒜盛花期的生物学特征、器官生物量分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小山蒜多
生于沙丘中下部,密度为0.187株·m–2;平均株高为(22.93±5.15)cm,多为3片叶;花序近球形,平均半径(2.44
±0.37)cm,纵断面角度211.39°±60.4°,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50.95±34.19)cm2和(43.37±29.45)cm3。②其形
态指标(平均叶长、4个花球指标及鳞茎直径)间、生物量指标(根生物量除外)间,及二者之间多为显著(P<0.05)
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协同生长关系较强。③小山蒜生物量分配呈鳞茎>花葶>花球>叶片>根的格局,根
冠比为0.873,生殖分配占49.66%。④形态指标与生物量间均呈α<1的异速生长关系,而生物量指标间多为等速
关系,其中地上、地下生物量间符合α=3/4的异速关系。⑤生物量估测表明,小山蒜单株地上生物量平均为0.312
g,单株地下生物量平均为0.264g,种群总生物量密度仅为0.106g·m-2,其生物量在整个荒漠生态系统中可忽略
不计,但它作为准噶尔荒漠重要而独特的种质资源,应从多个方面深入研究,同时进行适当保护。
关键词:小山蒜;形态特征;生物量;异速生长;类短命植物;准噶尔荒漠
中图分类号:Q94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量分配体现了植物生殖与生存的权衡
(trade-off)[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间生物量分配模
式差异较大[2]。研究发现,一次结实的草本植物生
殖分配一般占其净同化能量的20%~40%,多次结
实植物在20%以下[3],而短命植物生殖分配一般在
50%以上,其中网脉胡卢巴(Trigonella cancellata)
可达62.3%[4]。短命和类短命植物是中国荒漠植
物区系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它们均属机会种,
均利用春季或夏初相对充足的水分在短时间里迅速
完成生活周期,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类短命植物虽然
地上部分凋亡,但地下部分为多年生[5-7]。因而,对
类短命植物这一特殊植物类型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研
究显得十分必要。
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变化是植物与环境共
同作用的结果,是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及生长发育
规律的体现[8-10],而且二者还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和协变趋势[11]。异速生长关系(alometric relation-
ship)是某些生物学特征(如个体形态指标、生物量
等)与个体大小(重量)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这种规律
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其指数多是1/4的倍数[12-19]。
理论预测表明,无论有次生组织还是无次生组织的
植物,其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均为等速关系(即指数
为1),这在森林和荒漠植物中均得到了很好验
证[17,19]。在形态指标方面,叶片数量与总生物量间呈
3/4的异速关系,而个体长度(形态指标)与总生物量
间呈1/4的异速关系[17]。可见,同种植物不同指标
之间并不具有一致的异速生长关系。那么,荒漠类短
命植物生物学特征之间具有何种异速生长关系?
此外,异速生长关系也是估算植物生物量的有
效手段[18,20],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地上形态指标与
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估算地上生物量,
还可以利用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非
破坏性地估算地下生物量[18]。
小山蒜(Allium pallasii),系百合科葱属单生
组植物,为中国新疆特有类短命植物[21],其在准噶
尔荒漠中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在早春短
命植物层片中占据一定地位[7,21]。它不仅是中国荒
漠区重要而独特的植物种质资源,而且具有一定的
食用和药用价值,但目前关于该种的研究尚属空白。
因此,笔者拟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小山蒜种群
分布特征、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及其相互关系,尤
其是它们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以期为该种的后续
第32卷 第5期
2012年09月               
中 国 沙 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Vol.32 No.5
Sep.2012
研究和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并充实关于类
短命植物的异速生长理论。
1 研究区概况
准噶尔荒漠位于新疆北部,其中心为古尔班通
古特沙漠(44°11′—46°20′N,84°31′—90°00′E)。
该沙漠面积约4.88万km2,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和半
固定沙漠,年均蒸发量>2 000mm,而年均降水量
普遍不超过150mm,沙漠腹地仅有70~100mm,
且主要集中于冬春季;年均温6~10℃,极端高温为
40℃以上,≥10℃的年积温可达3 000~3 500℃,
空气相对湿度平均 50% ~60%,5—8 月通常
<45%;该沙漠建群种主要为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梭梭(H.ammodendron)等,短命和类
短命植物也广泛分布,成为早春荒漠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此外,该沙漠地表发育有良好的生物
土壤结皮(包括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等),成
为维持该沙漠地表稳定的重要生物因子[22-24]。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数据采集
2010年6月初(小山蒜盛花期),在古尔班通古
特沙漠中部地区选择一块5km×5km区域(44°53′
N,87°49′E),随机设置16个20m×20m样地调查
小山蒜分布状况;选择其中两个样地(Q1和 Q2)详
细调查小山蒜分布(共244株)与地上形态特征(包
括株高、叶片数、叶片长、花球直径、花球纵断面角度
等);然后在这两个样地内分别随机设置2个5m×
5m小样方(共4个),挖取样方内全部35株小山
蒜,详细测量并记录地上形态指标(同上)和根长、鳞
茎直径及地下茎长度等地下形态指标;最后将地上、
地下两部分分开装入信封,标记号后带回实验室,地
上部分置于80℃下烘24h,地下部分烘48h,按照
花序(花球)、地上花葶、叶片、地下花葶、鳞茎及根系
分别称重记录(天平精度10-4 g)。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1 形态指标及器官生物量分析方法
各形态指标及器官生物量特征采用35个数据
的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给出,并计算根冠比和生
物量分配比例。分别对形态指标间、各器官生物量
间以及二者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小山蒜花
序为伞形花序,花序近球形,但多数情况下并非完整
球形,因此,根据花球半径和花球纵断面角度计算花
球表面积和体积,并作为植株的重要形态指标。选
择线性模型、幂函数模型等,依据地上形态指标对地
上生物量进行最优拟合。
2.2.2 异速生长分析及地下生物量估测方法
异速生长关系可以表示为Y=β·Xα,其中,Y
为某种生物学特征或者功能,β为标准化常数,X 指
个体大小,α为异速生长指数。α=1为等速关系,即
因变量和自变量呈均匀或等比例生长;α≠1为异速
关系,即因变量和自变量间为不均匀或不等比例生
长[13,15-17]。
确定异速生长参数α和β时,须将幂函数转换
为lgY=lgβ+α·lgX 形式,利用 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OLS,即 Model Type I)回归方
法和reduced major axis regression(RMA,即Mod-
el Type II)回归方法计算回归的指数、95%置信区
间(95%CI)及决定系数R2。详细计算方法与步骤
参见文献[15,17]。
根据地上地下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结合地上
生物量的最优拟合方程,对Q1和Q2两个样地244
株小山蒜地下生物量进行估测,进而得到小山蒜种
群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分布频度和生物量密度。
2.2.3 统计分析
常规数据分析和作图在 Excel 2003中完成,
Pearson相关分析在SPSS 13.0中实现,异速生长
分析使用SMARTR软件包在R软件中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山蒜种群分布及形态特征
研究区小山蒜种群多分布于为沙丘中下部至底
部,沙丘顶部流沙区几乎无分布。16个样地共有小
山蒜1 199株,平均0.187株·m-2。由图1可知,小
山蒜植株较矮小,株高平均为(22.93±5.15)cm,叶
片1~4片,以3片叶为主(占63.11%);花序近球
形,花梗近等长,花球半径(花梗+花被长)平均为
(2.44±0.37)cm,花球纵断面角度平均为211.39°
±60.4°,大部分植株的花球都大于或等于半球形
(占68.85%);花球另外两个特征指标,即表面积和
体积平均为(50.95±34.19)cm2和(43.37±29.45)
cm3,前者集中于4.71~15cm2(占31.56%)和45~
105cm2(占 57.79%)两个区域,而后者大部分
≤75cm3(占86.06%),且随花球体积增大,频度呈
下降趋势。相比之下,株高、花球半径和纵断面角度
9231 第5期 陶 冶等:准噶尔荒漠小山蒜的形态与生物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的频度分布近似正态分布,频度值大部分集中于中
间值域。
小山蒜种群6个形态指标的变异幅度各不相
同,以花球半径和株高变异最小(分别为15%和
22%),花球表面积和体积变异最大(分别为67%和
68%)。因此,花球可视为小山蒜的特征形态结构。
图1 小山蒜形态指标频度分布
Fig.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of A.pallasii
  小山蒜10个形态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
平均叶长、4个花球指标及鳞茎直径之间几乎全为
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平均叶
长与花球纵断面角度之间除外),表明叶片、花球和
鳞茎间具有较强的协同生长趋势,但它们与株高、地
下花葶长、总花葶长及根长之间相关性多较低或为
负相关。此外,根长与地下花葶长之间为显著负相
关,可能是二者对地下资源分配相互竞争的结果。
表1 小山蒜形态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Table 1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of A.pallasi
指标 高度
地下花
葶长
总花
葶长
根长
平均
叶长
花球
半径
花球纵断
面角度
花球
表面积
花球
体积
鳞茎
直径
高度 1.000
地下花葶长 0.385* 1.000
总花葶长 0.979** 0.560** 1.000
根长 -0.024 -0.453* -0.133  1.000
平均叶长 0.256  0.613** 0.347* 0.004  1.000
花球半径 0.129  0.311  0.133  0.135  0.437** 1.000
花球纵断面角度 -0.043  0.213 -0.009  0.406* 0.291  0.367* 1.000
花球表面积 -0.035  0.314  0.005  0.342* 0.448** 0.669** 0.914** 1.000
花球体积 -0.052  0.333 -0.010  0.303  0.495** 0.743** 0.838** 0.986** 1.000
鳞茎直径 0.042  0.633** 0.153 -0.061  0.777** 0.566** 0.452** 0.634** 0.679** 1.000
3.2 小山蒜器官生物量分配
小山 蒜 地 上 生 物 量 分 配 比 例 (53.78% ±
4.43%)稍大于地下(46.22%±4.43%),根冠比为
0.873±0.165(表2),器官生物量分配总体趋势为
鳞茎(33.66%±5.25%)>花葶(地上和地下共
28.94%)> 花 球 (20.72% ±3.69%)> 叶 片
(10.51%±2.34%)>根(6.27%±3.08%)。多年
生的地下鳞茎既是营养器官又参与营养繁殖,因此,
分配了植株最多的生物量。小山蒜繁殖器官(花球
和花葶)与营养器官(叶片、鳞茎和根系)生物量分配
比例分别为49.66%和50.34%,二者几乎相等,这
是植物生殖与生存之间权衡的结果。
  小山蒜各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系数表明(表3),
033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表2 小山蒜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
Table 2 Alocation percentage of organ biomass of A.pallasi
器官(构件)
地上部分
花球 地上茎 叶片
地下部分
地下茎 鳞茎 根
生物量比例/% 20.72±3.69  22.55±3.45  10.51±2.34  6.29±1.71  33.66±5.25  6.27±3.08
表3 小山蒜各器官生物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Table 3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different organ biomass of A.pallasi
指标 花球重 地上茎重 叶片重 地下茎重 鳞茎重 根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总生物量
花球重 1.000
地上花葶重 0.864** 1.000
叶片重 0.820** 0.831** 1.000
地下花葶重 0.745** 0.870** 0.721** 1.000
鳞茎重 0.775** 0.866** 0.857** 0.778** 1.000
根重 0.300  0.203  0.174  0.133  0.054  1.000
地上生物量 0.948** 0.969** 0.909** 0.840** 0.879** 0.241  1.000
地下生物量 0.829** 0.913** 0.867** 0.861** 0.972** 0.241  0.922** 1.000
总生物量 0.914** 0.963** 0.909** 0.866** 0.937** 0.246  0.986** 0.974** 1.000
除根生物量外,其他各生物量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
(P<0.01)。因此,相比于形态指标,小山蒜各器官
生物量间具有更强的协同生长关系。由形态指标与
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表4),除高度、
根长和花球纵断面角度外,其他形态指标与器官生
物量(根生物量除外)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而株高、总花葶长、根长与生物量间相关关系
较弱。根长除与根生物量极显著相关外,与其他生
物量多为负相关关系,可能也说明根长与器官生物
量间具有某种弱的消长作用。
表4 小山蒜各形态指标与器官生物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Table 4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and different organ biomass of A.pallasi
指标 高度 平均叶长 花球半径
花球纵断
面角度
花球
表面积
花球体积 根长 鳞茎直径
地下
花葶长
总花葶长
花球重 0.063  0.716** 0.759** 0.580** 0.790** 0.836** 0.059  0.861** 0.545** 0.141
地上花葶重 0.319  0.787** 0.620** 0.379* 0.599** 0.655** -0.091  0.804** 0.667** 0.407*
叶片重 0.060  0.774** 0.624** 0.218  0.479** 0.560** -0.069  0.849** 0.488** 0.133
地下花葶重 0.391* 0.708** 0.505** 0.283  0.467** 0.511** -0.146  0.752** 0.772** 0.502**
鳞茎重 0.156  0.835** 0.483** 0.216  0.427* 0.493** -0.269  0.901** 0.724** 0.281
根重 0.024  0.098  0.233  0.514** 0.466** 0.430** 0.645** 0.233 -0.050 -0.002
地上生物量 0.190  0.801** 0.702** 0.433** 0.670** 0.732** -0.039  0.877** 0.621** 0.276
地下生物量 0.216  0.833** 0.533** 0.320  0.520** 0.576** -0.136  0.918** 0.736** 0.335
总生物量 0.205  0.831** 0.642** 0.392* 0.618** 0.678** -0.082  0.912** 0.683** 0.307
3.3 小山蒜形态指标及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分析
植株形态指标、器官生物量与3个生物量指标
(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鳞茎生物量)间均具有极
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但异速生长指数α有所不同
(表5),即器官水平上不同指标间表现出不同的异速
生长关系。平均叶长、花球半径、鳞茎直径和地下花
葶长4个形态指标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鳞茎
生物量间(共12对)的异速生长指数α均显著<1
(95%CI均不包含1),其中形态指标与地上生物量间
均符合α=1/4异速生长关系。各器官生物量与地
上、地下及鳞茎生物量间(共18对)的异速生长指数α
均在1附近波动,其中呈等速生长关系(95%CI包含
1)的有14对,呈异速关系(95% CI不包含1)的为4
对。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地上与鳞茎生物量间的异
速生长指数均与3/4无显著差异,即符合α=3/4的
异速生长关系,这与理论预测和众多研究认为的地
上、地下生物量呈等速关系是不同的。
3.4 小山蒜种群生物量特征
利用已获取的35株小山蒜数据,得到地上生物
量(MA)的最优拟合方程(线性):MA=0.0036·株
高+0.3027·花球半径+0.000465·花球纵断面角
度-0.616(R2=0.806,P<0.000),由此可估算出
Q1和Q2样地的244株小山蒜地上生物量;结合表
5中地上、地下生物量(MB)异速生长方程:MB=
0.6817·M0.801A (R2=0.805,P<0.000),可准确估
算小山蒜地下生物量。
1331 第5期 陶 冶等:准噶尔荒漠小山蒜的形态与生物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表5 小山蒜形态指标与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指数
Table 5 Alometric scaling exponents between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and organ biomasses of A.pallasi
X  Y 异速生长指数α α95%置信区间 R2  P
地上生物量 平均叶长/g  0.277  0.190,0.364  0.560  0.000
花球半径/cm  0.216  0.144,0.288  0.529  0.000
鳞茎直径/cm  0.317  0.245,0.389  0.710  0.000
地下花葶长/cm  0.349  0.185,0.513  0.362  0.000
地下生物量/g  0.801  0.661,0.941  0.805  0.000
叶片生物量/g  1.009  0.795,1.122  0.735  0.000
花球生物量/g  0.895  0.777,1.013  0.878  0.000
鳞茎生物量/g  0.778  0.594,0.962  0.691  0.000
地上花葶生物量/g  1.106  0.996,1.122  0.927  0.000
地下花葶生物量/g  1.118  0.876,1.361  0.728  0.000
总花葶生物量/g  1.108  0.994,1.122  0.922  0.000
地下生物量 平均叶长/cm  0.325  0.234,0.416  0.614  0.000
花球半径/cm  0.172  0.071,0.272  0.267  0.001
鳞茎直径/cm  0.383  0.320,0.445  0.825  0.000
地下花葶长/cm  0.479  0.323,0.634  0.542  0.000
叶片生物量/g  1.103  0.847,1.359  0.699  0.000
花球生物量/g  0.824  0.583,1.066  0.594  0.000
鳞茎生物量/g  1.001  0.906,1.110  0.924  0.000
地上花葶生物量/g  1.136  0.922,1.350  0.780  0.000
地下花葶生物量/g  1.290  1.041,1.538  0.772  0.000
总花葶生物量/g  1.169  0.974,1.365  0.818  0.000
鳞茎生物量 平均叶长/cm  0.314  0.228,0.399  0.628  0.000
花球半径/cm  0.143  0.043,0.244  0.205  0.006
鳞茎直径/cm  0.358  0.294,0.423  0.795  0.000
地下花葶长/cm  0.458  0.310,0.606  0.547  0.000
叶片生物量/g  1.053  0.810,1.297  0.702  0.000
花球生物量/g  0.693  0.429,0.958  0.462  0.000
地上花葶生物量/g  1.003  0.753,1.253  0.669  0.000
地下花葶生物量/g  1.105  0.800,1.410  0.623  0.000
总花葶生物量/g  1.026  0.784,1.268  0.692  0.000
  小山蒜种群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频度分布如
图2。其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5g之间,
(占89.75%),地上生物量最大值接近1.0g;地下
生物量一般在0.3g以下(占93.44%),最大不超过
0.7g;总生物量集中在 0.2~1.0g 之间 (占
96.72%),最大不超过1.7g。小山蒜种群内单株地
上生物量平均为(0.312±0.139)g,单株地下生物量
为(0.264±0.095)g,单株总生物量平均为(0.576±
0.234)g;按照种群密度0.187株·m-2来计算,小
山蒜种群平均生物量密度仅为0.106g·m-2。
图2 小山蒜种群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分布频度
Fig.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aboveground,belowground and total biomasses of A.pallasii
4 讨论与结论
植物器官、个体和群落水平上的异速生长关系
也已通过分形分配网络模型、代谢理论等多种方法
得到有力证明[13,17,19],并得到大量实测数据的验证。
尽管对于等速还是异速存在一定争议[17],但这种关
系是确实存在的。理论预测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
间均为等速关系,而其他生物学特征与生物量间多
属于异速关系,如代谢速率(3/4)、导管数目(3/4)、
叶片数目(3/4)、导管总长度(1/4)、个体长度(1/4)
等[13-14,17,25]。本研究发现,小山蒜器官生物量间多
为等速关系,而形态特征与地上生物量间多符合1/4
异速生长规律,部分验证了理论预测。但小山蒜地
上、地下生物量间为3/4的异速关系,并不符合等速
233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规律,而且同属于类短命植物的粗柄独尾草(Eremu-
rus inderiensis)地上、地下生物量也符合3/4幂指数
规律[26],是否可认为类短命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间
均呈α=3/4的异速生长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认为,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类型物种之间是
不同的。邱娟等[27]对准噶尔荒漠7种早春短命植
物研究发现,其根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的5.72%~
19.43%,根冠比仅为0.0647~0.1696;李雪华等[28]
对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生物量分配研究也发
现,有52种植物的根冠比<0.5,且多数为一年生草
本。而本研究发现,小山蒜地下生物量比例为
46.22%±4.43%,根冠比为0.873,远远高于短命
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这种现象同样见于类短命
植物粗柄独尾草。可见,类短命植物小山蒜与短命
植物和一年生草本的生物量分配模式不同,它们虽
然生境相似或相同,但短命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所获
得的同化产物主要用于地上部分的营养和繁殖生
长[27],而类短命植物小山蒜还需要将资源较多地储
存于地下多年生鳞茎中,以保证植株来年的成功萌
发,这也体现了类短命植物地下多年生、地上一年生
的生物学特点。每种植物都有其复杂的适应机制,
以确保其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29-30],其生物
量分配模式的差异是植物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不
同生活型的结果[6]。
小山蒜繁殖分配比例为49.66%,与短命植物
繁殖分配比例相似[4],均在50%左右,但远高于一
次结实植物和多次结实植物[3]。这种分配策略既保
证了繁殖的最大化,有使营养分配与繁殖分配达到
平衡,是 植物对荒漠环境长期适应 进 化 的 体
现[11,29-30]。
总结认为,小山蒜植株矮小,叶片稀少,花序近
球形,其形态指标、器官生物量间多具有显著的相关
关系,器官生物量分配以鳞茎最多,地下生物量比例
较高,但繁殖与营养分配相等;形态指标、器官生物
量间均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但异速生长指数
各不相同;小山蒜单株生物量较小,种群生物量密度
较低,在整个荒漠生态系统中可以忽略,但其作为准
噶尔荒漠重要而独特的种质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荒漠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日益加重
的情况下,应得到更好的研究和保护。
首次对新疆特有类短命植物小山蒜部分种群生态
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鉴于目前对小山蒜的研究
尚处初期,建议以后加强小山蒜的遗传生物学、生存策
略的调控机制、生理生态学、药理及人工驯化等方面的
研究,一方面深化对这一珍贵种质资源的认识、挖掘利
用价值,另一方面要适当加强保护,使其种群的繁衍能
在全球变化及人类干扰影响下健康延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方炎明.植物生殖生态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2] 郝虎东,田青松,石凤翎,等.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及各构件生
物量分配动态[J].中国草地学报,2009,31(4):85-90.
[3] 魏岩,周桂玲,谭敦炎.短命植物抱茎独行菜的生殖对策分析
[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37-39.
[4] 姚红,谭敦炎.胡卢巴属4种短命植物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输
出与生活史对策[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5):954-960.
[5] 王雪芹,蒋进,雷加强,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分布及
其沙面稳定意义[J].地理学报,2003,58(4):598-605.
[6] 袁素芬,唐海萍.短命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生境的适应性研究
进展[J].草业学报,2010,19(1):240-247.
[7] 张立运,陈昌笃.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J].生态学报,2002,22(11):1923-1932.
[8] 何玉惠,赵哈林,刘新平,等.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的生长特征
及生物量分配[J].生态学杂志,2008,27(4):504-508.
[9] 张继义,赵哈林,张铜会,等.沙地固定过程不同阶段优势植物
种生态特性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5):1-
4.
[10] 张文辉,李红,李景侠,等.秦岭独叶草种群个体和构件生物量
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4):530-534.
[11]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 Niklas K J.Plant alometry,the scaling of form and process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13] Niklas K J.Plant alometry:Is there a grand unifying theory?
[J].Biological Reviews,2004,79(4):871-889.
[14] Niklas K J.Modeling below-and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non-woody and woody plants[J].Annals of Botany,2005,95
(2):315-321.
[15] Niklas K J.Plant alometry,lea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
chiometry,and interspecific trends in annual growth rates[J].
Annals of Botany,2006,97(2):155-163.
[16] Niklas K J,Cobb E D.Biomass partitioning and leaf N,P-stoi-
chiometry:comparisons between tree and herbaceous current-
year shoots[J].Plant Cel and Environment,2006,29(11):
2030-2042.
[17] 程栋梁.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与生长速率的相关规律研究
[D].兰州:兰州大学,2007.
[18] 李春萍,李刚,肖春旺.异速生长关系在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
估测中的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2):51-
57.
[19] Niklas K J,Enquist B J.Invariant scaling relationships for in-
terspecific plant biomass production rates and body size[J].
PNAS,2001,98(5):2922-2927.
[20] Búrquez A,Martínez-Yrízar A,Nunez S,et al.Aboveground
biomass in three Sonoran Desert communities:Variability
within and among sites using replicated plot harvesting[J].
3331 第5期 陶 冶等:准噶尔荒漠小山蒜的形态与生物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10,74(10):1240-1247.
[21] 崔乃然,毛祖美,李学禹,等.新疆植物志(6)[M].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
[22] 崔耀平,王让会,刘彤,等.基于光谱混合分析的干旱荒漠区植
被遥感信息提取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为例[J].
中国沙漠,2010,30(2):334-341.
[23] 王晶,吕昭智,钱翌,等.新疆准噶尔盆地典型荒漠区不同景观
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0,30(6):1367-
1373.
[24] 李杨,艾力·买买提明,刘艳,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积雪覆
盖、沙尘天气特征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沙漠,2010,30(4):
961-967.
[25] 韩文轩,方精云.幂指数异速生长机制模型综述[J].植物生态
学报,2008,32(4):951-960.
[26] 陶冶,张元明,周晓兵,等.类短命植物粗柄独尾草器官生物量
分配与估测[J].干旱区研究,2012,29(1):93-100.
[27] 邱娟,谭敦炎,樊大勇.准噶尔荒漠早春短命植物的光合特性
及生物量分配特点[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5):883-
891.
[28] 李雪华,李晓兰,蒋德明,等.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个体
和构件生物量比较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9,26(2):200-
205.
[29] 黄海霞,王刚,陈年来.荒漠灌木逆境适应性研究进展[J].中
国沙漠,2010,30(5):1060-1067.
[30] 李磊,贾志清,朱雅娟,等.我国干旱区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J].中国沙漠,2010,30(5):1054-1059.
Morphology and Biomass Characteristics of Ephemeroid Plant Allium pallasi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Junggar Basin,China
TAO Ye1,2,ZHANG Yuan-ming1,QUAN Yong-wei 3,HOU Jian-xiu3
(1.Key Laboratory of Biogeography and Bioresource in Arid Land,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Urumqi 830011,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ureau for Irtysh River Basin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in Xinjiang,
Urumqi 830000,China)
Abstract:Allium pallasii,an ephemeroid species,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Junggar Basin,China,and it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synusiae communities of the herbaceous plants in spring.The distribution of A.pal-
lasii population in sixteen 20 m×20 m plots were surveyed by the method of whole plant excavation,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iomass aloc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Results
indicate that(1)A.pallasii population is mostly distributed at the lower parts of sand dunes,and the popu-
lation density is 0.187 individual per square meter;The mean shoot height is 22.93~5.15 cm,most of the
individuals have 3 sheets of leaves;The inflorescence is nearly spherical,and the mean radius of the flowers
is 2.44~0.37 cm,the mean angle of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flowers is 211.39~60.4,and the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the flowers are 50.95~34.19 cm2 and 43.37~29.45 cm3,respectively.(2)There are
markedly(P<0.05)or very markedly(P<0.01)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morphological indices(mean
leaf length,the four flower morphology indicators and the bulb diameter),among organ biomasses(except
root biomass),and between morphological indices and organ biomasses of A.pallasii,indicating there ex-
isted evident cooperative growth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dices.(3)The organ biomass distribution order
of A.pallasii is bulb>scape>flower>leaf>root,and the root/shoot ratio is 0.873,and the reproductive
alocation ratio is 49.66%.(4)There are obviously alomet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rphological indica-
tors and organ biomasses with alometric exponents less then1.0.The alometric exponents among organ bi-
omasses are mostly close to 1.0,only the alometric exponent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
mass is 3/4.(5)The biomass measurement of A.pallasii samples showed that mean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pallasii population is 0.312 g per individual,mean belowground biomass is 0.264 g per individual,
and the total biomass density is only 1.06 g per square meter.It is founded that the ratio of A.pallasii bio-
mass in the desert ecosystem is nearly negligible.However,as an important germplasm in Junggar basin,
A.pallasii should be deeply studied on many aspects,and also should be protected properly.
Keywords:Allium pallasii;morphological character;biomass;alometric growth;ephemeroid plant;the
Junggar Desert
433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