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图 3 阴性样品色谱图
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2.4 线性关系考察 取脱水穿心莲内酯对照品
10mg ,精密称定 ,于 100mL 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稀
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母液 ,分别精密量取母液 1mL
于100 ,25 ,10 ,5mL量瓶中 ,分别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
摇匀 ,作为 1 , 2 , 3 , 4号供试液;另再精密量取母液
5mL于 10mL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
5号供试液 。分别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分别
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 20μL ,进样测定 ,每个浓度测
定3次。以峰面积对浓度(C(μg/mL))进行线性回
归 ,得回归方程为:Y =1 ×106 X -116586 , r =
0.9999。脱水穿心莲内酯在 1.038 ~ 53.4μg/mL范围
内线性关系良好 。
2.5 精密度 取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 20μL ,重复
测定 6次 ,求得脱水穿心莲内酯峰面积的相对标准
偏差为0.29%,表明该法精密度较好。
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溶液 ,分别
在0 ,2 ,4 ,6 ,8和 12h 进样做色谱分析 ,记录色谱图 ,
结果峰面积的 RSD为 1.94%。说明供试品溶液在
12h内稳定。
2.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 6份 ,按“2.2”
项下方法制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 , RSD为 0.94%,表
明该法重复性较好。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
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 20片 ,除去糖衣 ,研细 ,
精密称取粉末 0.5g ,共 5 份 ,加入对照品适量 , 按
“2.2”项下制成供试品溶液 ,各取 20μL进样 ,记录色
谱图 ,计算回收率 ,得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平均回收率
分别为 99.91%,RSD为 1.31%。结果见表 1。
表 1 回收率试验结果表
编号 取样量 样品中量 加入量 测出量(mg , %) 回收率
1 509.79 100.51 106.80 207.04 99.75
2 522.25 102.97 106.80 208.31 98.64
3 499.08 98.40 106.80 206.80 101.5
4 497.59 98.11 106.80 203.41 98.60
5 524.19 103.35 106.80 211.31 101.1
2.9 样品测定 取消炎止咳片 6批样品 ,按上述方
法分别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样品中脱水穿
心莲内酯的含量 ,结果分别为 69.62 , 69.53 , 63.70 ,
58.29 ,60.18μg 片 。
3 讨论
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脱水穿心莲内酯适量 ,加
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 mL 含脱水穿心莲内酯 10μg
的溶液 ,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00 ~ 400nm做紫外扫
描 ,脱水穿心莲内酯甲醇溶液中在 208 ,253nm 处有
最大吸收 ,因而选择 253nm作为检测波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实验中选用超声提取及回
流提取方法进行提取方法比较 ,结果显示回流 1h 提
取所得含量高于超声 0.5h 提取所得含量 ,因此选用
回流方法。
本法分离效果好 、灵敏 、准确 ,可用于该产品的
内在质量控制。
[ 收稿日期] 2006-05-15
[ 通讯作者] 何希荣 , Tel:(010)84076882
千里光与单头紫菀的外形鉴定
何希荣* ,王宏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 , .-Ham.
的干燥全草。别名九里明 、九龙光 、黄花草 、九岭光。本品原
名千里及 , 始载于《本草拾遗》 。《植物名实图考》曰:“千里
及 ,《本草拾遗》始著录 ,《图经》千里光 、千里及 , 形状如一 , 李
时珍并之 , 良是。”具有清热 , 解毒 , 杀虫 , 明目之功。治各种
急性炎症性疾病 , 如:风火赤眼 , 目翳 , 伤寒 ,菌痢 ,大叶肺炎 ,
扁桃体炎 , 肠炎 , 黄疸 , 流行性感冒 , 毒血症 , 败血症 , 痈肿疖
毒 , 干湿癣疮 , 丹毒 ,湿疹 , 烫伤 , 滴虫性阴道炎等证。现浙江
有用单头紫菀的全草代替千里光入药。单头紫菀是浙江民
间草药 , 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 Aster turbinatus S.Moore的干燥
全草。别名喉风草 、百条根 、牛舌草 、打风草 、野白菊 、一枝
香。临床上用于清热解毒 , 止痢止痒。笔者以外形鉴定的方
法来区别千里光和单头紫菀两种药材。
(下转第 23 页)
·15·
第 12卷第 7 期
2006年 7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12 , No.7
Jul., 2006
DOI :10.13422/j.cnki.syf jx.2006.07.009
4 讨论
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淫羊藿苷和松
果菊苷的含量 ,以达到控制“抗骨增生丸”质量的目
的。该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简便易行 、定量准确等特
点。为建立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1] 邓晓梅 ,孙亦群.薄层色谱法鉴别通痹合剂中的鸡血藤
及南蛇藤[ J] .广东药学 , 2004 , 14(5):7-8.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一部 ,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134 , 179 , 229.
[ 3] 吕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锁阳补肾胶囊中淫羊
藿苷的含量[ J] .药物分析杂志 , 2003 , 23(4):339.
[ 4] 雷丽 , 屠鹏飞.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苁蓉酒中松果
菊苷的含量[ J] .色谱 , 2002 , 20(6):582.
[ 5] 张思巨 , 刘丽.HPLC 同时测定肉苁蓉药材中松果菊苷
和毛蕊花苷的含量[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4 , 39(10):
740-741.
(上接第 15 页)
名称 千里光 单头紫菀
基原 为菊科植物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干燥全草。 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 Aster turbinatus S.Moore的干燥全草。
植物 多年生攀援草本。 多年生草本。
根 根状茎木质 ,粗 ,径达 1.5cm。 根茎短 ,粗壮 ,密生多数须根。
茎 茎圆柱形 ,细长 ,弯曲呈攀援状 ,长约 2~ 5m , 略具棱线 ,基
部木质化 ,多分枝 ,初常被密柔毛 ,后脱毛。皮色淡
茎直立 ,粗壮 , 常单生 , 高约 50 ~ 100cm , 有时具长分枝 ,基部带
紫红色 ,有纵棱 ,被有糙毛或长粗毛。
叶 叶互生 , 具短柄 ,叶片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 6~
12cm ,宽 2~ 4.5cm ,顶端长渐尖 ,基部戟形 、截形或宽楔形 ,
边缘具不规则的浅或深齿 , 或叶的下部有 2~ 4对深裂片 ,
稀近于全缘 ,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细软毛。
叶互生 ,下部叶在花期常脱落 , 叶片卵圆形或卵圆披针形 ,长 4
~ 10cm ,宽 3~ 7cm ,先端尖 ,基部截形或圆形 ,具宽翅的柄 ,边缘
有疏齿;中部叶无柄 , 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边缘具细浅齿 ,
长 3~ 12cm ,宽 1~ 3cm ,顶端尖或渐尖 ,基部有抱茎的圆形小耳;
上部叶小 ,卵圆形或披针形;全部叶厚纸质 , 两面被短糙毛 ,中
脉在下面凸起 ,下面沿脉有长糙毛。
花 头状花序多数 ,径约 1cm;在茎及枝端排列成顶生复聚伞圆
锥花序 ,周围舌状花黄色。花序梗细 ,长 1~ 2cm , 表面密被
白毛。
头状花序较大 ,直径 2~ 4cm ,单生或 2~ 3个簇生茎的上部叶
腋 ,花序梗细 ,长 1.5~ 5cm , 总苞片约 5层 , 覆瓦状排列 ,卵圆形
或长圆形 ,顶端钝或急尖 ,厚干膜质 ,背面近无毛 ,边缘膜质 ,常
带紫红色 ,有缘毛。
花期 花期 9~ 10月到翌年 3月。 花期 8~ 10月。
果实 瘦果圆筒形或长椭圆形 ,长 2~ 4mm ,棕褐色 , 5棱 , 顶端具
有一束白色冠毛 ,长约 7.5mm。
瘦果倒卵状长圆形 ,长 3mm ,两面有肋,密被白色糙毛。
果期 果期 10~ 11月。 果期 10~ 11月。
药材 干燥全草长 6~ 100cm ,或切成 2~ 3cm 长的小段。茎呈圆柱
形 ,直径 2~ 7mm ,表面棕黄色或深棕色 ,具细纵棱;质坚脆 ,
易折断 ,断面髓部发达 ,白色。 叶多皱缩破碎 ,展开后呈椭
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 ,边缘有不规则缺刻 ,暗绿色或灰
棕色 ,质脆。有时枝梢带有枯黄色头状花序;瘦果成熟时则
露出白色冠毛。
干燥全草长 60~ 10cm ,根茎短 , 密生多数须根 ,浅棕色或紫棕
色。基部带紫红色 ,有纵棱,被有糙毛或长粗毛。叶破碎 ,展平
后呈卵圆形或卵圆披针形 ,基部截形或圆形 ,长 4~ 12cm ,宽 1.5
~ 3cm ,先端尖或渐尖 ,无叶柄 ,基部有抱茎的圆形小 耳;叶厚纸
质 ,两面有短糙毛 ,中脉在下面凸起 ,下面沿脉有长糙毛。头状
花序单生或 2~ 3个簇生茎的上部叶腋。
鉴定要点 ①根状茎:木质;②叶:具短柄 ,两面无毛或有细柔毛;③花:
在茎及枝端排列成顶生复聚伞圆锥花序。
①根茎:短 ,有多数须根;②叶:无柄 , 基部有抱茎的圆形小耳 ,
两面有短糙毛;③花:单生或 2~ 3个簇生茎的上部叶腋。
·23·
第 12卷第 7 期
2006年 7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12 , No.7
Jul.,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