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TK,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
2.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 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数据
均采用 x±s表示。
2.4 结果 结果见表 1。
表 1 颈椎灵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x±s)
组别 动物数 全血黏度值 高切变率 200/S 中切变率 30/S 低切变率 5/S 全血高切还原 黏度 全血低切还原 黏度
正常(N.S) 8 4.51±0.50** 6.11±0.69** 10.86±1.26** 7.88±1.05** 62.95±6.50*
模型(N.S) 10 5.69±0.62 7.88±0.91 14.96±3.21 10.81±2.04 89.83±33.18
颈椎灵 2.7g· kg-1 8 4.84±0.38** 6.63±0.53** 12.01±1.17* 8.78±1.12* 69.75±8.74
颈椎灵 5.4g· kg-1 8 4.80±0.55** 6.59±0.38** 11.95±0.79* 8.05±1.60** 66.94±7.70
颈椎灵 10.8g· kg-1 8 4.25±0.56** 5.62±0.79** 9.65±1.75** 6.78±2.00** 52.49±13.43**
复方丹参片 8 4.29±0.86** 5.85±1.30** 10.52±2.83** 6.54±1.30** 57.36±17.73*
组别 全血高切相对指数 全血低切相对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TK 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 红细胞压积(L/L)血沉 /mm· h-1 血沉方程 K值
正常(N.S) 2.92±0.36** 16.37±2.53** 0.92±0.09* 2.36±0.23 0.37±0.03 2.63±1.06 7.48±3.04
模型(N.S) 3.76±0.73 23.32±6.37 1.05±0.12 2.43±0.42 0.39±0.03 4.80±3.91 14.12±11.92
颈椎灵 2.7g· kg-1 3.53±1.02 20.63±6.11 1.00±0.15 1.69±0.68* 0.38±0.02 1.88±1.25 5.53±3.68
颈椎灵 5.4g· kg-1 2.97±0.71* 17.09±3.83* 0.88±0.14* 2.01±0.37* 0.39±0.02 2.00±0.93 5.99±2.79
颈椎灵 10.8g· kg-1 2.53±0.49** 12.72±2.96** 0.81±0.18** 1.70±0.66* 0.38±0.03 1.75±1.39 4.83±3.46*
复方丹参片 2.70±0.54** 15.49±4.48** 0.80±0.13** 1.90±0.54* 0.41±0.09 2.38±2.13 6.74±3.58
各组与模型组比较 , *P<0.05, **P<0.01
由表 1可见 , (1)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 全血黏
度值中高 、中 、低切变率 ,全血高 、低切还原黏度 , 全血高 、低切相
对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TK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05或 P<0.01),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 、红细胞压积 、血沉 、血
沉方程 K值有增高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 提示采
用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造成大鼠急性血淤证模型基本成功;(2)
颈椎灵各剂量组和复方丹参片组大鼠全血黏度值中高 、中 、低切
变率 , 全血高切还原黏度 、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均较模型组大鼠
明显降低 (P<0.05 或 P<0.01);(3)颈椎灵 2.7, 5.4,
10.8 g· kg-1 组和复方丹参 1.46 g· kg-1组大鼠全血低切还原黏
度 、全血高 、低切相对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血沉方程 K值与
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以颈椎灵 10.8 g· kg-1组作
用最佳(P<0.05或 P<0.01);红细胞压积 、血沉与模型组比较 ,
无明显差异(P>0.05)。
3 结论
3.1 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能引起大鼠血液流变学多项指
标异常 ,血液呈现为高黏滞状态 , 提示血淤证模型基本成功。
3.2 颈椎灵 2.7 ~ 10.8 g· kg-1、复方丹参 1.46 g· kg-1能明显
改善血淤证模型大鼠血液高黏滞状态 , 具有活血化淤 、通经活络
功效。这可能是颈椎灵口服液治疗颈椎病作用的机理之一。
参考文献:
[ 1 ]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第 1版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4:564.
[ 2 ] 潘洪平 ,杨嘉珍 ,李吕力.葛根素注射液对血淤证大白鼠血液高黏
滞性的作用研究 [ J] .中成药 , 2004, 26(8):651.
收稿日期:2006-03-23; 修订日期:2006-08-17
作者简介:邓晶晶 (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 ,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
生药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开发研
究工作.
枇杷花镇咳祛痰和抗炎的药效学研究
邓晶晶 , 卢先明 , 蒋桂华 , 兰志琼 , 顾迎寒 , 李 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枇杷花的镇咳 、祛痰和抗炎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致咳法 、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法。二甲苯
致小鼠耳肿胀法。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 ,枇杷花水提液高剂量的作用较好(P<0.01);枇杷花醇提液高剂量有明显的祛痰
效果(P<0.01);枇杷花醇提液高剂量对抑制小鼠耳肿胀作用最强(P<0.001)。结论 枇杷花具有较好的止咳 、祛痰和
抗炎作用。
关键词:枇杷花; 药效学; 止咳; 祛痰; 抗炎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12-2469-02
枇杷花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 Eriobotryajaponica
(Thunb.)Lindl.的干燥花蕾及花序。 枇杷花味淡性平 , 入肺经 ,
能疏风止咳 , 通鼻窍 ,主治感冒咳嗽 ,鼻流清涕 , 虚劳久咳 ,痰中带
血 [ 1] 。民间常用于小儿肺热咳嗽 , 老年人及久咳不愈患者。
枇杷在栽种过程中 ,每个花序有花 80 ~ 100朵 , 而实际形成
产量的果实数不到总花数的 3% ~ 5%, 在枇杷产地 ,为提高枇杷
的质量 , 果农每年均将多余的花疏除 [ 2] , 因此枇杷花药用资源极
为丰富。枇杷花作药用 , 不仅扩大了枇杷的药用部位 , 而且充分
利用了资源。目前枇杷花的药效学研究未见报道。参考枇杷叶
的药效学研究 , 本次实验主要对枇杷花进行止咳 、祛痰和抗炎三
个方面的药效学研究 ,旨在为扩大枇杷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科
学依据。
1 材料
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 ,体重 18 ~ 22 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
动物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 7号。
1.2 药物 联邦止咳露(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深圳市制药
厂 , 批号 20041252);氯化铵 (四川自贡化学试剂厂 , 批号
020218)。氨水(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 批号 20031121);苯酚红
(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 , 批号 20021212);氢氧化钠(重庆化学
试剂总厂 ,批号 921023);二甲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 批号
20040303);醋酸地塞米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批号
041227)。
1.3 药材 枇杷花购自成都市龙泉驿区 , 经成都中医药大学生
药教研室卢先明教授鉴定 , 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花蕾及花序。
1.4 提取液的制备
1.4.1 枇杷花水提液 称取枇杷花粉末 7.5 g, 加适量水浸泡 15
min后 ,煎煮 20min,收集滤液 , 得溶液 Ⅰ ;滤渣加适量水煎煮 20
·2469·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6VOL.17NO.12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12期
min后 ,收集滤液 , 得溶液 Ⅱ;合并滤液 Ⅰ 和 Ⅱ , 直火浓缩至 50
ml, 即为枇杷花水提物高剂量溶液 A(浓度 0.15g/ml),冷藏密闭
备用 , 用时以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
1.4.2 枇杷花 50%醇提液 制法同上 , 于水浴锅上加热浓缩至
膏状 , 加入 50 ml生理盐水 , 超声混匀 ,即为枇杷花醇提液高剂量
溶液 B(浓度 0.15g/ml), 冷藏密闭备用 ,用时以蒸馏水稀释成所
需浓度。
2 方法与结果
2.1 止咳作用—对小鼠氨水引咳的镇咳作用 [ 3 ~ 5] 取 18 ~ 22 g
小鼠 , 去除 3min内不发生咳嗽反应的小鼠 , 两天后取合格小鼠
60只 , 雌雄各半 , 按体重随机分为 6组 , 小鼠每次分别灌胃 0.4
ml的空白溶液(生理盐水)、联邦止咳露溶液(以磷酸可待因计)
和枇杷花提取液 , 连续给药 3次 ,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 12h,于
末次给药 1 h后 ,将小鼠置于喷雾器中 ,喷雾 10 s后 ,立即取出小
鼠 , 观察记录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和 3 min内小鼠咳嗽次数。实验
数据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1。
表 1 枇杷花的镇咳作用( x±s)
组别 给药剂量C/㎎·㎏ -1 咳嗽潜伏期 t/s 咳嗽次数
空白 - 48.9±15.6 7.80±1.95
阳性对照 4 125.70±19.49** 2.70±1.13*
水提物低剂量 750 88.89±23.85 5.89±2.41
水提物高剂量 3000 94.00±19.76 2.30±0.60**
醇提物低剂量 750 103.67±24.39 2.22±1.02*
醇提物高剂量 3000 104.91±15.42* 3.00±0.97*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 , ***P<0.001, n=10
表 1结果表明 ,枇杷花水提液低剂量和水提液高剂量 , 醇提液
低剂量都有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的趋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醇
提液高剂量有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的作用;在影响小鼠咳嗽次数
方面 , 水提液高剂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 醇提液低剂
量和高剂量皆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由此表明 , 枇杷花提
取物在抑制小鼠咳嗽潜伏期和降低小鼠咳嗽次数方面具有一定
作用。
2.2 祛痰作用—小鼠气管酚红法 [ 6, 7] 取 18 ~ 22 g小鼠 60只 ,
雌雄各半 , 按体重随机分为 6组。每组小鼠分别灌胃 0.4ml空白
溶液(生理盐水)、氯化铵溶液和枇杷花提取液 , 连续给药 7次。
于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 12h,在末次给药 30 min后 , 给小鼠腹
腔注射 0.5%苯酚红溶液 0.5 ml/只 , 注射 1 h后断颈处死小鼠 ,
分别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支处等长的一段气管 , 放入盛有
3m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 , 并加入 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0.2
ml, 离心(转速 2000 r/min,时间 5 min), 取上清液 ,于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计 546 nm波长处测量并记录吸光值。实验数据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2 枇杷花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x±s)
组别 给药剂量 C/㎎·㎏ -1 吸光度
空白 - 0.012±0.001
阳性对照 800 0.022±0.003**
水提液低剂量 750 0.009±0.001
水提液高剂量 300 0 0.018±0.002
醇提液低剂量 750 0.017±0.008
醇提液高剂量 300 0 0.023±0.009**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 n=10
表 2结果表明 ,枇杷花水提液高剂量和醇提液低剂量都有增
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趋势 ,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醇提液高剂
量有明显的增加气管酚红排泌量作用 , 有明显的祛痰作用(P<
0.01)。由此得出结论 , 枇杷花醇提液在增加小鼠气管排泌量方
面具有一定作用。
2.3 抗炎作用—抗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作用 [ 8 ~ 10] 取 18 ~ 22g
雄性小鼠 60只 , 按体重随机分为 6组。每组小鼠分别灌胃 0.4
ml的空白溶液(生理盐水)、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枇杷花提取液 ,
连续给药 7次。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 12h,在末次给药 30min
后 , 于小鼠右耳内外两侧各均匀涂抹 10 μl二甲苯 , 致炎 2 h后 ,
断颈处死小鼠 ,剪下小鼠左右耳 , 并用打孔器(直径 6 mm)分别
在左 、右耳同一部位打下等大的圆形耳片 , 称重 , 求左 、右耳片重
量之差作为肿胀度。实验数据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结
果见表 3。
肿胀度 =右耳重(g)-左耳重(g)
肿胀抑制率(%)=对照组肿胀度 -给药组肿胀度对照组肿胀度 ×100
表 3 抗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作用( x±s)
组别 剂量 C/㎎·㎏ 肿胀度 m/g 抑制率(%)
空白 - 0.080 10±0.000 64 -
阳性对照 4 0.004 62±0.000 48** 94.23
水提液低剂量 750 0.005 27±0.000 89** 93.42
水提液高剂量 300 0 0.006 12±0.000 86 92.36
醇提液低剂量 750 0.005 34±0.000 89* 93.33
醇提液高剂量 300 0 0.004 00±0.000 72*** 95.0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 , *** P<0.001, n=10
表 3结果表明 , 枇杷花水提液高剂量有抑制小鼠耳肿胀的趋
势 ,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水提液低剂量有明显的抑制耳肿胀的作
用(P<0.01), 醇提液低剂量有抑制耳肿胀的作用(P<0.05), 醇
提液高剂量有显著的抑制小鼠耳肿胀的作用(P<0.001)。由此
得出结论 , 枇杷花提取物在抑制小鼠耳肿胀方面有作用 , 其中醇
提液高剂量效果最佳。
3 小结
实验表明 ,枇杷花有镇咳 、祛痰和抗炎的药效作用 ,且效果均
较明显 。此次实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枇杷花的药效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4)[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145.
[ 2 ] 黄福山 ,袁为明 ,俞文生.枇杷大棚栽培疏花疏果技术 [ J] .江西园
艺 , 2003, (6):10.
[ 3 ] 王立为 ,刘新民 ,于世春 ,等.枇杷叶抗炎和止咳作用研究 [ J].中草
药 , 2004, 35(2):174.
[ 4 ] 张永慧 ,阮汉利.湖北贝母镇咳 ,祛痰 ,平喘药效部位的筛选 [ J] .中
草药 , 2003, 11, 43(11):1016.
[ 5 ] 徐叔云 ,卞如濂.药理实验方法学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1:228.
[ 6 ] 张大方.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2002.
[ 7 ] 陈 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4.
[ 8 ]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423.
[ 9 ] 王立为 ,刘新民 ,肖培根等.枇杷叶抗炎和止咳作用研究 [ J] .中草
药 , 2001, 2(35):174.
[ 10] 黄林英 ,万德光.西南民间苦丁茶的抗炎作用研究 [ J] .中国民族民
间医药杂志 , 2004, 6(8):35.
·2470·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12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6VOL.17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