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比较



全 文 :收稿日期:2009-08-28; 修订日期:2009-10-29
基金项目: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6BAI09B006-05)
作者简介:孙付军(1977-),男(汉族),山东临沂人 ,现任山东省医药研究
院助理研究员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林惠彬(1964-),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 , 现任山东省中
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工作.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比较
孙付军1 ,路俊仙 1 ,崔 璐 2 ,陈慧慧2 ,王春芳 2 ,林惠彬1*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观察 , 考察含油量与药效作用的关系 , 阐明含油量对木鳖子药效学
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抗炎 、镇痛作用。实验过程中观察
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 , 结束时脱颈处死小鼠 , 剥离胸腺 、脾脏 , 进行主要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观察。结果 不同含油量木
鳖子霜对小鼠体重 、脏器指数 、耳肿胀率 、痛阈值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 ,小鼠一般状况较空白对照组差 , 体重普遍低于
空白对照组;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明确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 但对镇痛试验的舔足次数无
显著性影响。上述所有指标均未呈现明显的线性量效关系 , 随含油量的增加 , 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 ,其中
10% ~ 20%含油量时其抗炎 、镇痛作用最好 ,且对体重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最小。结论 木鳖子在 20%含油量时抗炎 、镇痛
等药效学作用最为明显 ,对免疫器官的抑制作用最小 , 对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影响最小。
关键词:木鳖子; 含油量; 药效学; 小鼠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5-1084-02
  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 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
Spreng.的干燥成熟种子 [ 1] 。木鳖子味苦 、微干 , 温 , 有毒 , 具有散
结消肿 , 解毒生肌之功效 [ 2] 。 《开宝本草》谓:“主折伤 , 消结肿恶
疮 , 生肌 ,止腰痛 , 妇女乳痈 , …… ”。历代本草对木鳖子均有记
载 , 为常用中药之一 , 以外用较多。本实验就木鳖子不同含油量
的霜进行了主要药效学实验观察 ,为其深入研究和制霜工艺提供
依据。
1 试剂与材料
1.1 受试品及剂量换算 受试品:0%, 10%, 20%, 30%含油量的
木鳖子霜和木鳖子原药材 , 由本院中药鉴定研究室制备并提供。
密封 , 4 ~ 8℃保存。不同含油量的木鳖子霜采用制霜机压榨去油
法制备 , 木鳖子原药材含油量为 42%, 纯霜采用石油醚(30 ~
60℃)索氏提取法制备。
剂量设计及理由:小鼠临床等效量(按照成人每日用量 10g
计算)为:10 g/d×0.002 6×50/kg=1.3g/kg。
药效学给药量:按照小鼠临床等效量 1.3 g/kg给予。
给药方式及容积:灌胃给予 , 20ml/kg。
配制浓度:0.065 g/ml。
1.2 动物 、环境及饲料 动物:SPF级 KM小鼠 , 18~ 22 g, ♀♂各
半 , 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合格证号:SCXK(鲁)20030004。
环境: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 ,医学实验动物环
境 SPF级标准。许可证号:SYXK(鲁)20050052。
饲料:山东省实验动物管理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SCXK(鲁)
20040014。
1.3 仪器 GB303型电子天平 、PL303型电子天平 , 均为 mettler
tolido产品;XZC-2B型自控温度热板仪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
备供应站提供。
2 方法
2.1 小鼠耳肿胀法 [ 3]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抗炎作用 按
体重 、性别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 0%, 10%, 20%, 30%含油
量的木鳖子霜和木鳖子原药材组 , 每组 10只。给药组按照 20
ml/kg分别给予同体积受试药 ,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20 ml/
kg灌胃 , 连续给药 1周。
给药最后 1天 8 pm禁食 , 第 8天给药 1 h后将混合致炎液
涂在小鼠左侧耳前后两面 , 约涂 0.1 ml, 右耳作对照。致炎 4 h
后将小鼠脱颈处死 ,称重后 8.5 mm打孔器分别在两耳同一部位
打下一圆形耳片 ,电子天平称重 , 每鼠左侧耳片重量减去右侧耳
片重量即为肿胀度。按照公式 1, 2分别计算肿胀率和肿胀抑制
率。打完耳片后各组小鼠剥离胸腺 、脾脏等主要免疫器官 , 称重 ,
按照公式 3计算脏器指数 。
公式 1 肿胀率(%)=致炎耳重 -未致炎耳重未致炎耳重 ×100%
公式 2 肿胀抑制率 (%)=
对照组平均肿胀率 -给药组平均肿胀率
给药组平均肿胀率 ×100%
公式 3 脏器指数 =脏器重(mg)体质量(g)
2.2 小鼠热板法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镇痛作用 SPF级
雌性 KM小鼠 , 18 ~ 22 g, 购进后按照文献方法 [ 3] , (55±0.5)℃
条件下进行筛选 ,剔除疼痛潜伏期小于 5 s和大于 30 s的小鼠 ,
剩余小鼠按疼痛潜伏期 、体重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 0%,
10%, 20%, 30%含油量木鳖子霜和木鳖子原药材组 ,每组 10只。
给药组按照 20 ml/kg分别给予同体积受试药 , 空白对照组给予
生理盐水 20 ml/kg灌胃 ,连续给药 1周。
给药最后 1天 8pm禁食 , 第 8天给药 1 h后相同条件下测定
痛阈值和 1 min内小鼠舔足次数 ,按照公式 4计算痛阈提高百分
率(%)。
公式 4 痛阈提高百分率(%)=
给药组平均痛阈值 -对照组平均痛阈值
对照组平均痛阈值 ×100%
2.3 主要观察指标
2.3.1 小鼠一般状况 、体质量
2.3.2 小鼠胸腺 、脾脏指数
2.3.3 小鼠混合致炎液引起耳肿胀的肿胀率 、肿胀抑制率
2.3.4 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的痛阈值 ,痛阈提高百分率
2.4 所有数据均以 x±s表述 , Excel表处理, 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
·1084·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5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5
3 结果
3.1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的影响 在观
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的同时 ,进行了小鼠
一般状况和体重变化的观察 ,结果各组小鼠体重普遍低于空白对
照组体重。结果见表 1 ~ 2。其中纯木鳖子霜体重减轻最为明
显 , 20%木鳖子霜体重变化较小 ,两次实验体重重现性较好 。
3.2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在观察不同
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后 , 处死小鼠称重 , 并剥离
小鼠胸腺和脾脏 , 称重 ,计算脏器指数 , 结果见表 3 ~ 4所示 ,不同
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空
白对照组比较 , 胸腺和脾脏指数不同程度降低 , 其中以纯木鳖子
霜降低较为明显 , 20%含油量木鳖子霜的影响最小 , 两次试验重
现性较好。
表 1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抗炎实验体重)( x±s)
组别 剂量 C/g· kg-1 分组体重 m/g 给药 1周体重 m/g
空白对照 - 21.76±1.19 24.58±1.59
0%含油量木鳖子 1.3 21.31±1.11 20.54±3.08**
10%含油量木鳖子 1.3 21.40±1.49 22.86±2.09*
20%含油量木鳖子 1.3 21.19±1.28 23.28±2.86
30%含油量木鳖子 1.3 21.71±1.08 22.85±2.03*
原药材 1.3 21.30±1.15 22.94±1.94*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n=10
表 2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镇痛实验体重)( x±s)
组别 剂量 C/g· kg-1 分组体重 m/g 给药 1周体重 m/g
空白组 -- 20.97±1.20 21.06±1.22
0%含油量木鳖子 1.3 20.75±1.45 19.28±2.10*
10%含油量木鳖子 1.3 21.05±1.81 19.45±1.71*
20%含油量木鳖子 1.3 20.63±1.62 20.01±3.24
30%含油量木鳖子 1.3 20.85±1.28 19.76±2.46
原药材 1.3 21.40±1.17 19.50±2.94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n=10
本次给药后体重轻于分组体重,主要原因为连续两天禁食所致
表 3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抗炎实验脏器指数)( x±s)
组别 剂量C/g· kg-1
胸腺指数
C/mg· g-1
脾脏指数
C/mg· g-1
空白对照 - 4.685 9±1.143 0 6.365 5±1.263 5
0%含油量木鳖子 1.3 3.043 2±1.398 0**5.078 0±0.798 5**
10%含油量木鳖子 1.3 3.972 8±1.391 6 5.079 3±1.119 8*
20%含油量木鳖子 1.3 4.075 0±1.538 4 5.737 9±1.345 3
30%含油量木鳖子 1.3 4.136 2±0.742 1 5.245 8±0.812 7*
原药材 1.3 4.581 6±1.640 7 5.368 9±1.485 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n=10
表 4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镇痛实验脏器指数)( x±s)
组别 剂量C/g· kg-1
胸腺指数
C/mg· g-1
脾脏指数
C/mg· g-1
空白对照 - 4.532 7±1.010 3 4.732 2±1.076 6
0%含油量木鳖子 1.3 2.804 7±1.244 6**3.775 5±0.792 8*
10%含油量木鳖子 1.3 3.096 3±1.701 2* 4.100 1±0.510 0
20%含油量木鳖子 1.3 3.015 9±1.508 6* 4.654 9±0.875 8
30%含油量木鳖子 1.3 2.998 5±1.776 1* 4.334 4±0.841 3
原药材 1.3 2.441 7±1.867 3**4.092 7±1.298 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n=10
3.3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作用变化 观察小鼠耳肿胀率和
抑制率 。结果见表 5。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作用不呈现明
显的线性量效关系 , 随含油量的增加 , 抗炎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
20%左右时其抗炎作用最好。
表 5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耳肿胀率的影响
组别 剂量C/g· kg-1 耳肿胀率(%) 抑制率(%)
空白对照 - 0.814 9±0.293 2 -
0%含油量木鳖子 1.3 0.694 2±0.429 2 14.08
10%含油量木鳖子 1.3 0.642 1±0.421 1 22.57
20%含油量木鳖子 1.3 0.613 4±0.247 9 26.89
30%含油量木鳖子 1.3 0.705 2±0.378 8 15.35
原药材 1.3 0.762 2±0.454 4 12.66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n=10
3.4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镇痛作用变化 连续给药 1周后 ,观察
小鼠痛阈值 、痛阈提高百分率和舔足次数 , 结果如表 6所示 ,不同
含油量木鳖子霜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但只是提高痛阈值和痛
阈百分率 ,对舔足次数影响不明显。对痛阈值的影响不呈现明显
的线性量效关系 ,随含油量的增加 , 镇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 10%
~ 20%左右时其镇痛作用最好。
表 6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镇痛
潜伏期和舔足次数的影响( x±s)
组别 剂量C/g· kg-1
药前痛阈
t/s
药后痛阈
t/s
舔足
次数
痛阈提高
百分率(%)
空白对照 - 15.6±4.62 18.30±5.29 5.50±2.71 -
0%含油量木鳖子 1.3 15.6±5.40 22.60±7.40 5.00±1.83 23.50
10%含油量木鳖子 1.3 15.7±5.31 25.30±7.78* 5.30±3.65 38.25
20%含油量木鳖子 1.3 15.6±5.23 25.70±5.42**5.50±2.95 40.44
30%含油量木鳖子 1.3 15.6±4.93 25.44±9.29* 5.78±2.11 39.02
原药材 1.3 15.6±4.53 23.20±7.09 5.30±2.58 26.78
4 结论
通过对小鼠一般状况 、体重 , 小鼠主要脏器数 , 抗炎 、镇痛作
用的观察 ,结果可见: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程
度影响 , 小鼠一般状况较空白对照组差 , 体重普遍低于空白对照
组;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明确的
抗炎和镇痛作用 ,但对镇痛试验的舔足次数无显著性影响。上述
所有指标均未呈现明显的线性量效关系 , 随含油量的增加 , 均呈
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 ,可能与其含油量增加泻下作用增
强有关 ,其中 10% ~ 20%含油量时其抗炎 、镇痛作用最好 , 且对
体重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最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 认为木鳖子在 20%含油量时
抗炎 、镇痛等药效学作用最为明显 , 对免疫器官的抑制作用最小 ,
对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影响最小。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44.
[ 2 ]  黄泰康 ,丁志遵 ,赵守训 ,等.现代本草纲目 [ M]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 , 2001:420.
[ 3 ]  李仪奎.中药药理试验方法学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300, 350.
·1085·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5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