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 1009 - 5276( 2003) 08 - 1328 - 02 中图分类号:R931. 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2003 - 03 - 26
山豆根与混淆品苦甘草的鉴定
杨扶德1 罗文蓉2 王 炯2 林 丽1
( 1. 甘肃中医学院, 730000, 甘肃兰州; 2.甘肃省中医院, 730050,甘肃兰州 / /第一作者男, 1972 年生,讲师)
摘 要:由于两者为同科同属,药材性状极为相似,因此在使用中常发生混淆。对两者的生药性状、组织及粉
末和理化特征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
关 键 词:山豆根; 苦甘草; 比较鉴别
5中国药典6( 2000 年版)收载的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
槐 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
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甘肃等省习用药材苦甘草为豆科植物
苦豆子 Sophora alopecurides L 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
治痢疾、湿疹、牙痛、咳嗽的功效。由于两者为同科同属, 药
材性状极为相似,因此在使用中常发生混淆。对两者的生药
性状、组织及粉末和理化特征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
1 实验材料、试剂
实验材料 山豆根、苦甘草均由本教研室提供, 经本教
研室李 成义 教授 鉴定 为山 豆根 Sophorae tonkinensis
Gapnep 、苦甘草 Sophorae alop ecuroides L 。
化学试剂 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 , 所有化学试剂均
为分析纯。
2 性状鉴别
山豆根 根茎膨大呈不规则结节状, 顶端常残存茎基,
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 长短不等,略弯
曲,直径 0. 3~ 1. 5;表面棕色至棕褐色, 有不规则纵皱
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 支根痕呈圆点状;质坚硬, 难折断, 断
面粗糙, 纤维状, 皮部浅棕色至类白色, 本部淡黄色至黄白
色,微有豆腥气,味极苦。本品形似甘草, 味苦似山豆根, 故
有甘草豆根之标见图 1
图 1 山豆根 图 2 苦甘草
1.药材 2.饮片 1.药材 2.饮片
苦甘草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 顶端残存茎基, 其下着
生支根。根呈长圆柱形, 长短不等, 直径 0. 8~ 2; 表面
棕黄色至黄褐色, 粗糙, 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 具横向皮
孔,并有支根痕呈突起状; 质坚硬,难折断, 断面纤维性,淡黄
色,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 有裂隙;气微弱, 味苦。图 2
3 组织鉴别
山豆根根横切面简图 木栓层为 6 - 15 列细胞组成。
皮层外侧薄壁细胞多含草酸钙方晶, 继续排列成含晶细胞
环,每一细胞含方晶 1 或 2~ 3 个, 细胞壁木化; 有纤维束散
在。韧皮部有纤维束。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有木纤
维束,与导管相间排列,导管内可见黄棕色内含物。薄壁细
胞含淀粉粒。见图 3
图 3 山豆根根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草酸钙方晶 3.纤维束 4.韧皮部
5.形成层 6.导管 7.射线
苦甘草根茎横切面简图 木栓层 2~ 4列细胞组成。皮
层较窄,薄壁细胞排列疏松, 内含草酸钙方晶。韧皮部较厚,
与皮层界限明显。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有木纤维束,
与导管相间排列,导管稀疏而分散 ,单个或 2~ 3个排列。髓
部明显,约占整个断面的 1 /3。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见图 4
图 4 苦甘草根茎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裂隙 3.韧皮部 4.木质部
5.形成层 6.草酸钙方晶 7.髓 8.射线
#1328#
中 医 药 学 刊 2003年 8月第 21卷第 8期
DOI:10.13193/j.archtcm.2003.08.110.yangfd.063
4 粉末显微鉴别
山豆根粉末 淡黄白色: ¹ 淀粉粒多为单粒,卵圆形或
椭圆形, 长 2~ 18Lm, 脐点点状或裂缝状。º具缘纹孔导管
较大,直径至 140Lm。»纤维成束, 直径 10 - 16Lm。¼ 草酸
钙方晶断续排列成含晶细胞环, 每一细胞含结晶 1 或 2~ 3
个,单个方晶 15~ 30Lm。见图 5。
图 5 山豆根粉末图
1.淀粉粒 2.木纤维 3.导管
4.草酸钙方晶
图 6 苦甘草根茎粉末图
1.纤维 2.导管 3.厚壁细胞 4.薄壁细胞 5.晶纤维
6.棕色团块 7.草酸钙簇晶 8.木薄壁细胞 9.草酸钙方晶
10.淀粉粒
苦甘草根茎粉末 淡棕黄白色: ¹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
直径至 130Lm。º纤维成束,直径 8~ 14Lm,或单个成梭状,
木化。»草酸钙簇晶较小或无, 直径 20~ 65Lm。¼ 表皮细
胞淡黄色,细胞类方形。½ 草酸钙方晶大多呈方形, 直径大
至 20Lm, 偶可见晶纤维。¾ 棕色块状物, 形状不一。¿淀粉
粒多为单粒,卵圆形, 长可至 12Lm,脐点点状。见图 6
5 薄层色谱
精密称取药材粉末各 0. 5g, 分别置于 50ml具塞三角烧
瓶中, 分别精密加入氯仿 10ml及浓氨水 0. 2ml, 振摇 15 分
钟,滤过, 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 0. 5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氯仿制成 1ml各
含 1mg 的混合溶液, 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 1 -
2Ll,对照品溶液 4~ 6L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 CMC) Na
薄层板上,以氯仿 ) 甲醇 ) 浓氨试液 ( 60: 8: 0. 3)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 晾干, 展开 12, 喷改良的碘化 钾溶液, 显橙
黄色斑点(苦参碱 Rf为 0. 9, 氧化苦参碱 Rf 为 0. 34) ,见图
7。
图 7 山豆根与苦甘草 TLC比较
1.苦参碱 2.氧化苦参碱
3.山豆根 4.苦甘草
6 小 结
通过山豆根与苦甘草性状、显微、理化鉴别, 虽然都含有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但苦甘草的性状、显微、成分与山豆根
有明显的区别,故功效不尽相同, 相互替代不妥, 应区别对症
使用。
参考文献
112李家实主编.中药鉴定学1M2.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11
(上接第 1301页)
表 3 痹通对 AA大鼠滑膜中 Bcl -2的平均灰度、平均
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的影响(X ? S)
组别 例数 平均灰度 平均光密度 积分光密度
A组 10 28. 91? 5. 41# 0. 54 ? 0. 09# 13. 64? 0. 79#
B组 10 164. 32 ? 5. 28 0. 17 ? 0. 02 5. 03 ? 0. 34
C组 10 154. 24? 5. 27# 0. 26 ? 0. 04# 5. 95 ? 0. 38#
D组 10 87. 66? 7. 34# 0. 61 ? 0. 05# 15. 65? 0. 61#
E组 10 87. 64? 5. 58# v v 0. 63 ? 0. 03# v v 15. 53 ? 0. 77# v v
F 组 10 106. 26 ? 5. 07# v v* 0. 50 ? 0. 05# v v* 13. 89 ? 0. 69# v v*
G组 10 129 . 90 ? 7. 43# v v 0. 40 ? 0. 04# v v 12. 06 ? 0. 59# v v
注: 与 B组比较, # 为 P > 0. 05, # # 为 P < 0. 05, # # # 为 P < 0. 01 ;
与 C组比较, v为 P > 0. 05, v v为 P < 0. 05, v v v为 P < 0. 01
3 讨 论
RA 患者滑膜细胞存在凋亡过程的异常。122死亡基因
Fas与 Fas 配体( F asL)的相互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途
径之一。二者及 Bcl - 2 表达的异常可能参与和影响了滑膜
细胞的凋亡调控过程。本次研究发现 AA 大鼠的滑膜组织
中有程度不同的 Fas 抗原表达, 但阳性率极低, 为 20% , 与
Matsumoto报导一致122。同时发现 FasL 表达极低, F as、FasL
的这种量的缺乏或二者之间比例的不协调可能是 AA 凋亡
减少的原因之一。痹通可明显升高 AA 大鼠滑膜 Fas 及
FasL 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其促进滑膜细胞凋亡的一种
途径。同时发现, 以和血法为组方原则的中痹通疗效明显优
于其去养血药组方疗效。推测血虚血瘀证在 RA 中的存在
可能性大于单纯的血瘀证,或者说血瘀证的原因有血虚, 或
者由血瘀导致的血虚较为突出,至少在某个阶段表现如此。
参考文献
112张进玉.类风湿性关节炎1M2. 第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524
122孙红胜,陈昀,庞新强,等.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1 J2.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0, 4( 3) : 181
#1329#
山豆根与混淆品苦甘草的鉴定 中 药 研 究 扫 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