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刺人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全 文 :刺人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孙 仓 常桂英 李咏梅
(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132109)
  刺人参 Oplpanax elatusNakai为五加科刺参属植
物 ,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区 ,生长在海拔 1000
~ 1900m ,空气湿度大 ,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层深厚的
针叶林 ,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中 。刺人参是我国重要
的药用植物 ,有类似人参之效 ,但由于刺人参的野生
资源日渐减少 ,加之分布区狭窄 ,生态幅度小 ,已处
于临危状态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 。多年来 ,
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等方
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刺人参这
一珍稀药用植物 ,本文对刺人参的研究进行整理 ,以
便保护和发展现有的刺人参资源。
1 形态
刺人参为落叶灌木 ,高达 1.5m。根粗大而长 ,
呈棒状 ,侧根少 。茎直立 ,少分枝均有刺 ,节部刺多 。
树皮呈灰黄色 ,髓部大 ,白色;芽较大 ,芽鳞褐色 ,密
生刺毛 。单叶 ,互生 ,叶柄长短不一 ,通常 4 ~ 18cm ,
密生针刺 ,基部膨大抱茎;叶片掌状 3 ~ 5 裂 , 质地
薄 ,长约 8 ~ 20cm ,宽 12 ~ 32cm ,基部心形 ,边缘有不
整齐的锯齿或牙齿 ,上面暗绿色 ,主脉突起 ,疏生刺
毛 ,下面淡绿色 ,沿脉密生刺毛;花序腋生于顶端 ,由
许多小伞形花序呈总状排列于主轴上 ,长约 13 ~
25cm ,棕褐色 ,密五刺毛;小伞形花序基部有鳞片状
总苞 ,花梗长约 1cm ,花白绿色 ,萼片 ,花瓣 ,雄蕊各
5 ,花柱 2 ,子房下位。果实为浆果状核果 ,略呈扁球
形 ,花柱宿存[ 2] 。
2 生物学特性
刺人参种子千粒重约为 5.25g ,花期 7 ~ 8月 ,果
期8 ~ 9月 ,刺人参的开花适温为 16 ~ 22℃,相对湿
度在 45%左右 ,晴天气温高时开花多 ,否则减少 ,每
朵花开放持续 3 ~ 6日。刺人参要求空气湿度大 ,排
水良好的腐殖质层深厚的石砾质土壤 ,常成小片群
落。
3 栽培研究[ 3]
刺人参处于野生状态 ,黑龙江自然资源研究所
1978年开始进行引种繁殖 ,天然生长的刺人参结实
率低 ,种子很少 ,发芽也很困难 ,故多用无性繁殖 。
3.1 分株法 刺人参根茎有很强的萌芽力 ,雨季来
临时 ,节间可萌发 1 ~ 5幼苗 ,春季萌芽前剪断 ,进行
分株繁殖或秋季挖掘植株 ,假植沙中至翌年春季栽
培 。
3.2 压条法 生长季节选生长旺盛的刺人参枝条 ,
在不定芽下部用刮刀斜割一缺刻 ,将支条割伤处压
埋入土 ,用砖 、石等固定位置 ,约经 20 ~ 30 天生根
后 ,割离母标 ,培育成独立植株。
3.3 扦插法 4月上旬至 5月中下旬 ,将根或带芽
根茎剪成插穗 ,浸入 100ppm 的吲哚乙酸溶液 24小
时 ,或用水浸泡 24小时后 ,插入地温 17 ~ 22℃的扦
插箱内 ,于傍晚或阴雨天移植。
4 成分研究
4.1 挥发油类 将刺人参的根皮 、全根 、茎粉碎后 ,
经水蒸汽蒸馏得黄色油状物。得率根皮为 1.65%,
全根为 1.09%,茎为 0.80%。刺人参挥发油经 GC-
MS-COMP联用仪分析 ,共分离出 111种化合物 ,其
中相似指数高 ,而且与标准图谱完全相符的有 16种
化合物 ,包括 7种倍半萜类 ,4种脂肪酸 ,5种脂肪酸
酯[ 4] 。宓鹤鸣等人亦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
用仪分析鉴定出 30 种成分[ 5]初步认定刺人参挥发
油的比重D20200.9070 ,折光率η20D 1.4906 ,旋光度[α] 205
+12.3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β-蒎烯 , 2-戊基呋
喃 ,正辛醛 , β-罗勒烯 ,α-毕澄茄烯 ,橙花叔醇 ,愈创
醇 ,香榧醇和布藜醇等 。其中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可
达挥发油总量的 40%左右 ,其次是香榧醇。[ 6]
4.2 皂甙类 刺人参根 、根皮 、根茎 、茎 、叶和花均
含有多种皂甙 ,其中根含刺人参皂甙 A 、B 、C 、D 、F 、
E ,但无进一步结构确定[ 7] ,茎和根含有紫丁香甙 ,
胡萝卜甙[ 8] ,叶中含刺人参皂甙 E 、F 、G 、H等两种黄
酮甙及其它甙类成分[ 9] 。
4.3 其它成分 张宏桂[ 8]刘金平[ 18]等人分别从刺
27刺人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人参根 、茎中分离出 β-谷甾醇 ,鼠李糖 ,蔗糖和正二
十七烷醇 ,认为同一成分在刺人参不同部位含量明
显不同。
5 药理研究
5.1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本品之煎剂(40%乙醇
制成 1:5给青蛙注射 100 ~ 200mg 后引起兴奋状态 ,
给鼠 100mg/kg sc ,15分钟后出现活动增强 ,持续 30
~ 40分钟。给小鼠 sc总甙(0.5 ~ 1mg/只)具有兴奋
作用 ,2小时后转为抑制 。刺人参挥发油无论 sc 或
吸入时对小鼠皆有兴奋作用。也有人报导 ,刺人参
挥发油使小鼠安静 ,驯服 ,对鼠自主性活动有明显抑
制作用[ 17] 。
5.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5.2.1 对血压的影响 给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
iv本品酊剂(10 ~ 50mg/kg),可使动物血压轻度升
高 ,剂量增加(100 ~ 200mg/kg)反使动脉血压下降 20
~ 30mmHg ,同时出现呼吸兴奋作用。
5.2.2 对心脏的影响 本品总甙 20mg/kg(iv),可
使麻醉家兔动脉压轻度降低和呼吸兴奋 。给麻醉猫
iv 80 ~ 100mg/kg 总甙 ,使心肌收缩幅度增加 20%
~ 30%,心律减少 5 ~ 10次 ,亦可增加大鼠在体心跳
幅度 。
5.3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给大白鼠 po
本品茎的 40%醇浸出物 10g/kg 可使大白鼠两侧肾
上腺内维生素 C 的含量明显降低。当垂体切除后
本品的上述作用则消失 ,表明本品兴奋肾上腺皮质
功能是通过垂体或垂体以上部位进行的 。预先注射
戊巴比妥钠不能阻止刺人参上述兴奋作用 ,但能被
预先注射氯丙嗪加戊巴比妥钠所滞[ 10] 。
5.4 抗炎作用 刺人参挥发油或乳剂 , ig 或 ip 给
药 ,对角叉菜胶引起的正常大白鼠和切除肾上腺大
白鼠的足肿胀有抑制作用 ,对组胺或PGE2引起的大
白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 ,能降低炎症组织渗出液中
组胺和 PGE2 的含量 ,并对组胺或 PGE2 引起的毛细
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对白细胞游走及大白鼠棉球肉
芽肿均有抑制作用[ 11] 。
5.5 抗菌作用 刺人参挥发油在 0.0625%的低浓
度 ,即可对石膏样小孢子菌 、羊毛状小孢子菌 、石膏
样发癣菌 、红色发藓菌及絮状表皮癣菌有明显的抑
杀作用 ,但对白色念珠菌无显著抑杀作用[ 5] 。
5.6 解热镇痛作用 刺人参挥发油的油乳剂对化
学性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 ,对 sc啤酒醇母引起的
人工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并具有降低大白鼠正
常体温的作用[ 9] 。曲淑岩亦报导刺人参油有抗惊厥
及镇痛作用 ,并降低动物体温 ,对戊四唑引起的惊厥
有对抗作用[ 17] 。
5.7 抗衰老作用  刺人参醇水提取物给小白鼠
ig0.5ml/25g , 可延长小白鼠持续游泳的时间 83.
28%,小白鼠耐缺氧能力提高 64.08%,可使糖代谢
紊乱所致的小白鼠亚急性衰老病理模型的衰老症状
逆转 。在衰老模型动物身上 , ig 刺人参提取物连续
40天 ,可以全面防止衰老模型的十余项检测指标向
衰老方面发展[ 12] 。
6 临床应用
刺人参带根的根茎及茎均入药 。味辛 、苦 ,性
温 。有补气 ,助阳 ,兴奋中枢神经 ,强心利尿 ,降低血
压 ,兴奋呼吸 ,解热 ,镇咳的功能 。主治神经衰弱 ,神
经衰弱性抑郁症 ,神经衰弱性多疑症 ,精神分裂症 ,
长期病后体力衰弱 ,体虚咳嗽 ,脑力疲劳 ,体力减退 ,
阳萎 ,轻度的糖尿病 ,低血压病。民间用于治疗关节
痛 。常用量 5 ~ 15g 。制成酊剂每次 30 ~ 40滴 ,每日
2 ~ 3次 ,饭前服用 ,或干品研末冲服[ 13] 。
7 展望
(1)由于刺人参挥发油中有 4种成分与已报道
的人参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相同[ 14-16] ,刺人参实验组
与人参对照组在抗衰老作用方面呈现一致的抗衰老
活性 ,而且红细胞数 ,胸腺重量 ,脑脂褐素量 ,皮肤中
羟脯氨酸量 ,血糖 ,血脂等指标 ,刺人参的作用较人
参强[ 12] ,这无论对五加科的植物化学分类学 ,还是
刺人参药效的评价都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
(2)由于刺人参挥发油含量可达 1%以上 ,其色
泽浅雅 ,气味温和 ,无强烈刺激性 ,在 0.0625%的低
浓度即可对多种真菌显示抑杀活性 ,可考虑作为一
种天然抑菌剂用于药物和其它日用品 ,以充分发挥
这一资源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 1]  宋朝枢等编.《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344
[ 2]  朱有昌主编.《东北药用植物》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793
[ 3]  熊文愈等编.《中国木本药用植物》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3.
630
(下转第 24页)
28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 20卷第 6 期
土壤富含有机质 ,肥沃深厚 ,质地松软 ,排水性能好。
3 开发利用价值
3.1 食用 香榧的种仁经炒制后食用 ,香酥可口 ,
是营养丰富的上等干果 。据测定 ,种仁含脂肪 49.
3%~ 55.7%,其中油酸 、亚油酸等对人体有益的不
饱和脂肪酸高达 78.4%, 同时含有麦朊 、甾醇 、草
酸 、葡萄糖 、多糖 、淀粉 、挥发油 、蛋白质以及维生素
B 、C 、E等多种维生素 ,其中蛋白质 7.7%~ 11.5%,
糖1.0%~ 2.4%。它也可以加工为香榧糕 、饼 、糖 、
酥等多种副食品 。
3.2 药用 香榧的种子在中药上称为“榧子” ,性甘
平 ,归胃 、肺 、大肠 。具杀虫 、消积 、通便 、润沛的功
能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历版《中国药典》均收载 。
3.3 油用 富含脂肪的种子可榨油供工业及食用 ,
香榧假种皮富含醇 、酮 、醛 、烯等 20 种芳香成份 ,是
提取高级芳香油和浸膏的天然优质原料 ,它也可和
香榧叶一起可提取香榧油 。
3.4 木材 香榧材质优良 ,纹理通直 ,质地致密 ,硬
度适中 ,有弹性 ,不反翘 ,不开裂 ,不变形 ,可供桥梁 、
舟车等用 。
3.5 绿化 香榧四季常青 ,树势优美 ,可作为绿化
观赏树种 。
4 资源保护
香榧为稀有的远古植物种之一 ,自然更新困难 ,
但如今在交通方便或距村庄较近地方的香榧都遭到
严重砍伐 。不难设想 ,长期如此湘西地区香榧资源
将会趋于枯竭。因此对现在残存的香榧及其生态环
境应严加保护。
4.1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保护意识 ,提高人民素质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计划 ,对野生植
物资源应进行遗传资源的保护。为有效科学地保护
香榧现有资源 ,应大力宣传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意
义 ,增强农民保护意识 。
4.2 长远规划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 可就
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对香榧的生态环境予以特别管
护并采取适当的监控措施 ,同时结合退耕还林 ,规划
出栽培基地 ,使之成为引种 、移植 、繁殖 、培育和栽植
中心 ,变分散为集中 ,建立香榧产品的原料基地 ,以
利解决资源分散 、采收零散 、运输不便等问题。便于
香榧的企业再加工 。
4.3 积极进行品种选育 ,建立种质资源圃 充分利
用野生资源明显的适地性和抗逆性优势 ,采用各种
育种方法尽快选育出高产量 、稳定性好 、抗性强 、适
应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 ,并进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条件的人工栽培 ,使之用于生产 ,服务于社会。这样
既保护了资源 ,又在开发利用中获得经济效益。
(上接第 28页)
[ 4]  李向高等.刺人参中挥发油成分的分离鉴定.中国中药杂志
1990.25(3):167
[ 5]  宓鹤鸣等.刺人参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药学学
报 1987.22(7):549
[ 6]  胡鑫尧等.东北刺人参挥发油成分研究.中草药 1989.20(8):2
[ 7]  孔令义等.长白山五加科植物皂甙成分研究进展.中草药 
1989.20(5):39
[ 8]  张宏桂等.野生东北刺人参根茎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中国中
药杂志 1993.28(5:277
[ 9]  王广树 ,徐景达.刺人参中配糖体的化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1993.28(10):593
[ 10] 吉林省中医药研究所等编著.《长白山植物药志》 .吉林人民卫
生出版社. 1982.785
[ 11] 曲淑岩等.刺人参的抗炎作用.中草药 , 1986.17(7):25
[ 12] 宓鹤鸣等.刺人参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草药 1987.18
(8):25
[ 13] 严仲铠 ,李万林主编.《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 .人民卫
生出版社 1997.307
[ 14] 马兴元等.人参挥发油的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5 ,
11:377
[ 15] 陈英杰等.人参挥发油的研究.中药通报 1982.(4):29
[ 16] 孙允秀等.吉林人参挥发性成分分析(Ⅱ).科学通报 1986.
31:514
[ 17] 曲淑岩等.刺人参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中草药 
1984.(6):19
[ 18] 刘金平等.东北刺人参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1992.
17(9):546
24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 20卷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