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全 文 :175
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中微生物的
分离与鉴定
段传人1,暴佳芳1,石轶松1,夏晓华2,聂 磊1,冯永芬1,马云霞1,尚亚宁1
(1.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2.重庆蜂谷美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重庆 400044)
收稿日期:2014-06-10
作者简介:段传人(1970-)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攻关项目(2010GA811004)。
摘 要:以重庆云阳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过程中的菌种探究。分离蜂粮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
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2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学鉴定,确
定其种属。枇杷花中分离的酵母菌菌株与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strain(KC146358.1)高度同源,确定该菌株为鲁氏
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并利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枇杷花蜂粮及油菜花蜂粮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
定,枇杷花蜂粮中分离出 5 株菌株,其中 MRS2、MC1、LB1 这 3 株鉴定为乳酸球菌属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1actis,另外 2
株 MRS1、LB2 为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durans。油菜花蜂粮中分离出 7 株菌株,经鉴定其为乳酸杆菌属 Lactobacillus,其
中菌株 MRS3、MC2、LB3、LB4 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 MRS4、MRS5、LB5 为鼠李糖乳杆菌
Lactobcacillus rhamnosus。这些菌种的分离为云阳地区的蜂粮微生物研究提供了科学内容,为蜂粮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
供选择的菌株。
关键词:蜂粮,生理生化鉴定,酵母菌,乳酸菌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icrobe in loquat flower
and rape flower bee bread
DUAN Chuan-ren1,BAO Jia-fang1,SHI Yi-song1,XIA Xiao-hua2,
NIE Lei1,FENG Yong-fen1,MA Yun-xia1,SHANG Ya-ning1
(1.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2.Fungood Meidi Ecological Breeding Limited Compan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morphology,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6S rDNA sequence homology analysis
and phylogenetic tree,strains from Chongqing Yunyang loquat flower and rape flower bee bread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yeast st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loquat flower bee bread had high homogeneity with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strain(KC146358.1),which were determined to be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Through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dentification,three of the five st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bee bread of loquat
flower were identified as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1actis,which were named MRS2,MC1,and LB1 and the other 2
strains were Enterococcus durans named MRS1 and LB2.In the same way,four of the seven st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bee bread of rape flower were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which named MRS3,MC2,LB3 and LB4.
The other three strains were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named MRS4,MRS5 and LB5.The separation of these strains
of provided scientific content for the research of bee bread microbial in Yunyang area and provides a choice of
strai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e bread products.
Key words:bee bread;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yeast;lactic acid bacteria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002-0306(2015)05-0175-06
doi:10. 13386 / j. issn1002 - 0306. 2015. 05. 028
蜂粮也称蜂巢花粉,是蜜蜂将花粉团咬碎、吐
蜜,分泌腺体湿润等一系列初步加工后,在适当的温
度湿度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发酵所形成的蜂花粉酿制
产物[1-2]。蜂粮在蜂巢中的产生过程主要通过微生
物的发酵来完成[3-4],发酵产生的多种酶及营养成分
更加有利于幼蜂的生长发育[5],是蜂群幼虫生长发育
的主要营养供给。蜂粮作为保健食品,除具有抗疲
劳、保健美容、增强免疫力和记忆力等生理功能外,
176
对肝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心血管病
等各种慢性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2],而且其营养丰
富,风味独特,易被消费者接受,目前成为一种极具
开发前景的产品。天然蜂粮在蜂巢中发酵产生,产
量有限,相比于其他蜂类产品,蜂粮的获取则难以实
施,主要原因是蜂粮是蜂群幼虫的食物,大量采取会
严重影响蜂群的繁殖,因此天然蜂粮至今无法在市
场上大规模的销售。
Chevtchik对新鲜花粉和蜂巢花粉的微生物进行
了研究,发现在发酵初期酵母菌参与了发酵过程[6]。
研究报道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参与酿制蜂粮的主要微
生物,在蜂粮发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
枇杷花是云阳山地优良的蜜源植物,蜂蜜资源
丰富,品质优良[8-9]。油菜花在云阳也被广泛种植,
是除枇杷花之外云阳地区又一重要的蜜源和粉源植
物[10]。目前在蜂粮微生物研究中未见枇杷花蜂粮和
油菜花蜂粮微生物研究的报道。因此选取这两种云
阳地区重要粉源植物的蜂粮为研究对象,对其菌种
进行分离,从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 26S rDNA
序列分析进行鉴定,为蜂粮人工发酵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 重庆市云阳县蜂谷美地
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蜂场;孟加拉红培养基、改良 MRS
培养基 北京路桥公司;自制 MC培养基、PDA培养基
及用于生理生化实验的培养基;pMD19-T载体 大连
TakaRa公司;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管[11-12] 杭州天
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自制革兰氏染色试剂、过氧
化氢试剂、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
LDZX-50K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上海申安
医疗器械厂;H.H.S 恒温水浴锅 上海浦东荣丰科学
仪器有限公司;SHP-250 生化培养箱 上海精宏实验
设备有限公司;OLYMPUS 金相显微镜 BX51M 广州
市明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Hema9600 珠海黑马基因
扩增仪 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16K 珠海黑
马台式离心机 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DYY-6C电泳仪电源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的分离 取枇杷花蜂粮 1.0g 放入装有
9.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在漩涡混合器上充分混
匀,稀释度为 10 -1。利用稀释梯度法将其稀释,稀释
度为 10 -2、10 -3、10 -4、10 -5。选取 10 -3、10 -4、10 -5共 3
个梯度,用移液器吸取 200μL样液,采用平板涂布法
接入孟加拉红培养基、MC 培养基、改良 MRS 培养基
中,平板倒置于 30℃培养箱中培养 24~48h。观察并
记录菌落形态,并挑取不同形态单个菌落,进行革兰
氏染色。将不同形态菌落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于
30℃培养箱中培养 24h,重复多次纯化菌株。纯化后
的菌株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斜面,30℃恒温培养箱
培养 24h后,4℃保存备用。
1.2.2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酵母菌形态学鉴定:蜂
粮样品稀释液涂布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经过发酵
长出许多菌丝,挑出大小均匀,质地粘稠,湿润的菌
落接种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上 30℃培养 2d,将目的菌
株用平板划线法在 PDA培养基上 30℃培养 3d,选择
单个菌落观察其颜色、形状、透明、光滑、湿润和边缘
整齐等特征,并且用 BX51M 型显微镜 OLYMPUS 观
察细胞形状、生殖方式。
假菌丝的形成和形态:分离纯化酵母菌用划线
接种于薄层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其上盖上灭菌盖
片(盖片可用 75% vol乙醇浸泡后,火焰烧去乙醇,待
盖片冷却后盖上),25~28℃培养 3~5d 后,用低倍显
微镜观察记录盖片下划线两旁是否形成假菌丝。
细菌形态学鉴定:利用菌落外型观察和革兰氏
染色法[13]和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
1.2.3 生理生化鉴定 酵母菌生理生化实验:包括
糖类发酵实验、碳源同化实验、氮源同化对高浓度
D-葡萄糖生长测定实验等常规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筛选的革兰氏阳性菌株分
别进行 10、45℃生长实验,6.5% NaCl生长实验、运动
性实验、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乳糖发酵、触酶实验、
硝酸盐还原实验、明胶液化实验、吲哚实验、硫化氢
实验、淀粉水解实验、甲基红实验、还原硝酸盐实验、
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实验。
1.2.4 酵母菌 26S rDNA 序列分析与分子鉴定 将
纯化的菌株接种于 30mL 无菌的 PDA 培养基中,置
于 30℃培养 48h,采用 CTAB 法提取其基因组 DNA。
利用正向引物 NL1:5- GCATATCAATAAGCGGA
GGAA-3,反向引物 NL4:5-GGTCCGTG TTTCAAG-
3[14],PCR 扩增其 26S rDNA 片段。PCR 扩增体系
(50μL) :模板 2μL,d NTP(2.5mmol /L)4μL,引物
(10μmol /L)NL1 和 NL4 各 2μL,10 × PCR buffer(含
Mg2 +)5μL,ddH2O 34μL,Taq 酶(5U /μL)1μL。PCR
扩增程序为:95℃ 5min;95℃ 30s,60℃ 30s,72℃
15s,循环 30 次;72℃ 10min,4℃保温。琼脂糖凝胶
电泳检测 PCR产物,回收并与 pMD19-T载体相连接
(反应体系为 10μL:pMD19-T 载体 0.5μL,PCR 产物
4.5μL,连接缓冲液 5μL),16℃连接过夜,转化后挑
阳性克隆验证,经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完成测序。测序结果与 NCBI 数据库中已知序
列进行相似性比对;采用基因序列分析软件
DNAMAN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软件 MEGA5.22,与基因
Bank数据库中相关属种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
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酵母菌分离
2.1.1 菌株形态鉴定结果 蜂粮样品溶解后的稀释
液涂布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中,经培养获得一株菌落
大小均匀,质地粘稠,湿润的菌落,将其接种至 PDA
培养基中,30℃培养 2d 后,菌落呈乳白色,表面湿
润、光滑、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外周、中央部位颜
色一致。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卵形,繁殖方式
为芽殖,如图 1 所示,呈两边出芽或多边出芽,有时
有假菌丝,将其命名为 F1。
2.1.2 菌株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分离的菌株的糖发
177
图 1 F1 菌株显微镜观察图片(10 × 40)
Fig.1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gene
sequence diagram of F1(10 × 40)
酵、碳源与氮源同化以及对高浓度 D-葡萄糖生长测
定等实验结果见表 1 和表 2。根据酵母菌的特征与
鉴定手册,分离的 F1 菌株发酵 50%葡萄糖,不发酵
半乳糖、棉籽糖、纤维二糖,脲酶实验阴性,不能分解
尿素,不能利用重氮基蓝 B、硝酸盐、柠檬酸、L-赖氨
表 3 MRS培养基中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实验结果
Table 3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nies,the results of catalase hydroxide assay
自定义名称 菌落描述 G + 过氧化氢反应
MRS1 环状,有突起,边缘呈卷曲状,白色不透明,质地粗糙 + -
MRS2 点状,中间凸起,边缘整齐,白色不透明,质地光滑 + -
MC1 点状,有凸起,边缘较整齐,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 + -
LB1 点状,平坦,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白色不透明,质地光滑 + -
LB2 环状,中间凸起,边缘较整齐,白色不透明,质地粗糙 + -
注:+,≥90%菌株为阳性;-,≥90%菌株为阴性,表 4~表 6 同。
酸,与接合酵母属的生理生化特征相似。
表 1 F1 菌株糖类发酵的实验结果
Table 1 Result of sugar fermentation test by F1 strain
发酵糖类和高浓度
D-葡萄糖
半乳糖
50%
葡萄糖
棉籽糖
纤维
二糖
F1 菌株结果 - + - -
注:“+”表示发酵;“-”表示不发酵。
表 2 F1 菌株碳源和氮源同化的实验结果
Table 2 Result of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nitrogen assimilation by F1 strain
重氮基蓝 B硝酸盐利用 脲酶实验 柠檬酸 L-赖氨酸
- - - - +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2.1.3 菌株 26S rDNA 的 D2 序列 以 F1 菌株的基
因组 DNA作为模板,进行 D2 序列扩增测序后,将该
基因序列在 NCBI 数据库上进行 Blast 比对发现,F1
的 D2 基 因 序 列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strain
(KC146358.1)的 D2 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从
NCBI数据库中选取 7 株 Zygosaccharomyces属具有代
表性的菌株,以 D2 基因序列同源性为基础,结合采
用 DNAMAN和 MEGA5.0 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由下
图 2 可知,供试菌株与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strain
(KC146358.1)具有相似的遗传性。综合菌株形态特
征,将 F1 菌株鉴定为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图 2 F1 菌株基因序列发育树构建图
Fig.2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gene sequence diagram of F1
国内外也有对不同粉源的蜂粮的酵母菌鉴定的
相关报道。Chevtchik[6]研究花粉中的微生物时发现
含有酵母菌的存在;Gilliam 从杏仁花粉和 1、3、6 周
杏仁蜂粮中分离了 130 种酵母,分属 7 个属[15]。贺
春玲等从长木蜂芍药蜂粮中分离出酵母 17 株[16]。
然而目前,在蜂粮微生物的研究中未见枇杷花蜂粮
酵母菌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从重庆云阳地区枇杷花
蜂粮中分离得到 1 株酵母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实
验 及 分 子 生 物 学 方 法 鉴 定 为 鲁 氏 酵 母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在以往研究中未见报道,
鲁氏酵母在酱油发酵过程中比较常见[17],发酵后挥
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增加,酱油香气大大增强,能
全面提高酱油的风味及档次[18-19],但是鲁氏酵母在蜂
粮中被发现还属首次,扩宽了该菌种的实际实用
范围。
2.2 细菌分离
2.2.1 枇杷花蜂粮细菌分离结果
2.2.1.1 细菌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与过氧化氢反
应 为了更好地研究蜂粮发酵过程中其他细菌对其
的影响,利用三种培养基对你进行培养,并分离纯
化。经分离纯化培养,在 MRS 培养基上共分离出 2
种细菌,标记为 MRS1,MRS2;在 MC培养基上共分离
出 1 种细菌,标记为 MC1;在 LB 培养基共分离出 2
种菌,标记为 LB1,LB2。由表 3 可见,从三种培养基
中分离出来的 5 种菌种,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均为
阳性结果,从过氧化氢酶反应呈现阴性结果,表明蜂
粮中分离出的细菌为球菌[20]。
2.2.1.2 生理生化反应、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管实验
结果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所提取的菌种的性状,我
们通过生理生化反应与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管对其进
行了深入研究。实验将分离出的 5 株无芽孢、革兰氏
染色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的球菌进行属的鉴定,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1actis 3株,Enterococcus durans 2
株,结果如表 4所示。
菌株 MRS2、MC1、LB1 不运动,在 10℃ 生长,
45℃不生长,6.5% NaCl不生长,葡萄糖发酵不产气,
鉴定为 Lactococcus。糖发酵实验中,发酵蔗糖、麦芽
178
糖、水杨苷、乳糖、七叶苷,不发酵阿拉伯糖、纤维二
糖、甘露醇、棉籽糖、山梨醇和木糖,不液化明胶、产
生吲 哚,鉴 定 为 乳 酸 球 菌 属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菌株 MRS1、LB2 不运动,葡萄糖发酵不产气,在
10℃和 45℃生长,生长于 6.5% NaCl,鉴定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糖发酵实验中,发酵纤维二糖、麦芽
糖、水杨苷、乳糖和七叶苷,不发酵阿拉伯糖、甘露
醇、棉籽糖、山梨醇、蔗糖和木糖,鉴定为 Enterococcus
durans。
表 4 生理生化反应与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管实验结果
Table 4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suit tube experiments
项目 MRS1 MRS2 MC1 LB1 LB2
10℃ + + + + +
45℃ + - - - +
6.5% NaCl + - - - +
运动性 - - - - -
葡萄糖产酸 否 否 否 否 否
葡萄糖产气 否 否 否 否 否
乳糖发酵 - - - - -
产气与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明胶实验 - - - - -
吲哚实验 + + + + +
硫化氢实验 - - - - -
淀粉水解实验 - - - - -
甲基红实验 + + + + +
还原硝酸盐 - - - - -
0.5% 蔗糖 - + + + -
阿拉伯糖 - - - - -
木糖 - - - - -
0.5% 纤维二糖 + - - - +
0.5% 麦芽糖 + + + + +
0.5% 甘露醇 - - - - -
0.5% 水杨苷 + + + + +
0.5% 山梨醇 - - - - -
0.5% 乳糖 + + + + +
0.5% 棉籽糖 - - - - -
七叶苷发酵 + + + + +
2.2.2 油菜花蜂粮细菌分离结果
2.2.2.1 细菌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与过氧化氢反应
经过分离纯化培养,MRS 培养基总共分离出 3 种
细菌,记为 MRS3,MRS4,MRS5;MC 培养基总共分离
出 1 种细菌,记为 MC2;LB 培养基总共分离出 3 种
菌,记为 LB3,LB4,LB5。由表 5 可见,从三种培养基
中分离出来的 7 种菌种,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均为
阳性结果,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结果,所分离的菌种
均为乳酸杆菌属。
2.2.2.2 生理生化反应与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管实
验结果 通过形态特征及革兰氏染色和过氧化氢实
验,我们基本确定了所分离的菌种的基本类型,为了
进一步的分析所分离菌种的准确信息,将分离到的
菌株进行糖发酵实验,参照《乳酸菌细菌分类鉴定与
实验方法》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种的鉴
定,完成生理生化和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管实验。
实验将分离到的 7 株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
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和
H2S、不运动的杆菌鉴定为乳酸杆菌属 Lactobacillus,
结果如表所示。
表 5 MRS培养基中菌落特征、
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实验结果
Table 5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nies,
the Results of Catalase Hydroxide Assay
自定义
名称
菌落描述 G +
过氧化
氢反应
MRS3 点状
,有突出物,边缘不规则,
白色不透明,质地光滑
+ -
MRS4 点状
,中间凸起,边缘整齐,
不透明,质地光滑
+ -
MRS5 点状
,中间凸起,边缘较整齐,
表面光滑
+ -
MC2 点状
,中间凸起,边缘较整齐,
白色不透明
+ -
LB3 环状
,平坦,边缘圆形,
表面有光泽,白色不透明
+ -
LB4 环状
,中间凸起,边缘卷曲,
白色不透明
+ -
LB5 点状
,有凸起,边缘较规则,
表面光滑
+ -
菌株 MRS3、MC2、LB3、LB4 发酵七叶苷、葡萄
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和海藻糖,发酵葡萄糖、乳
糖都不产气,不发酵阿拉伯糖和甘露醇,15℃ 不生
长,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菌株 MRS4、MRS5、LB5,发酵葡萄糖、乳糖、蔗
糖、阿拉伯糖、纤维二糖、麦芽糖、甘露醇、水杨苷、山
梨糖、麦芽糖、甘露糖和海藻糖,发酵葡萄糖、乳糖产
气,不发酵棉籽糖、木糖和七叶苷,15℃生长,鉴定为
鼠李糖乳杆菌 Lactobcacillus rhamnosus。
经实验鉴定分析,枇杷花蜂粮中 3 株乳酸菌都
为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2 株细
菌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油菜花蜂粮中 7 株乳
酸菌 中,有 4 株 为 植 物 乳 杆 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3 株为鼠李糖乳杆菌 (Lactobcacillus
rhamnosus),两种蜂粮中均分离出了乳酸菌。蜂粮中
的乳酸菌在酿制初期大量产生代谢产物乳酸,使发
酵环境的 pH下降,有效的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因而降低了蜂粮中有害菌种的含量,使得蜂粮
产品变得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同时,由于蜂粮中
还有大量有益于人体的乳酸菌,可以调节人体中的
微生物环境,平衡肠道菌群[21]。
目前国内也有对不同粉源的蜂粮的乳酸菌鉴定
的相关研究。苏松坤等对茶花粉、茶蜂粮微生物进
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出 12 种细菌,其中含有 8 种乳
179
表 6 生理生化反应与乳酸菌套装生化鉴定管实验结果:
Table 6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实验名称 MRS3 MRS4 MRS5 MC2 LB3 LB4 LB5
15℃ - + + - - - +
运动性 - - - - - - -
葡萄糖产酸 + + + + + + +
葡萄糖产气 - + + - - - +
乳糖发酵 + + + + + + +
产气与否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还原硝酸盐 - - - - - - -
明胶实验 - - - - - - -
吲哚实验 - - - - - - -
硫化氢实验 - - - - - - -
0.5%蔗糖 + + + + + + +
阿拉伯糖 - + + - - - +
木糖 + - - + + + -
0.5%纤维二糖 + + +
0.5%麦芽糖 + + + + + + +
0.5%甘露醇 - + + - - - +
0.5%水杨苷 + + +
0.5%山梨醇 + + +
0.5%乳糖 + + + + + + +
0.5%棉籽糖 + - - + + + -
甘露糖 + + + + + + +
海藻糖 + + + + + + +
七叶苷发酵 + - - + + + -
杆菌,1 种乳球菌[22];贺春玲等从长木蜂芍药蜂粮中
分离出 43 株细菌中含有乳酸菌[16]。然而目前,在蜂
粮微生物的研究中未见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微生物
的研究报道。
蜂粮中细菌主要有三种来源途径:第一,蜂粮的
主要原料是蜂蜜和蜂花粉,所以蜂粮中的细菌有一
部分来源于此。蜂蜜是蜜蜂吸食花蜜制成,蜂花粉
也是蜜蜂采集花粉而成。这些原料必然是细菌的良
好载体,在蜜蜂采集的过程中,随之转移到蜂粮中;
第二,枇杷花蜂粮的酿制也有蜜蜂的参与,蜜蜂将蜂
花粉咬碎,并吐出自己的分泌物,使其混匀后密封发
酵。现早已有研究[23-24]报道称,在蜜蜂的消化道中存
在着很丰富的生物菌群,所以,会有些细菌通过蜜蜂
的分泌物转移到蜂粮中;第三,蜂粮的酿制是在蜂房
中完成的,蜜蜂的蜂巢是微生物的良好聚集地和很
好的生存空间。所以在蜜蜂将蜂花粉搬运回巢,准
备酿制蜂粮时,蜂房中的细菌也会随之进入蜂粮中。
3 结论
本研究对重庆云阳地区枇杷花和油菜花蜂粮为
样品,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MRS 培养基、MC 培养
基,分离得到 1 株酵母菌,10 株乳酸菌,2 株肠球菌,
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
属 种。 其 中 酵 母 菌 鉴 定 为 鲁 氏 酵 母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枇杷花蜂粮中 3 株乳酸
菌都为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2
株细菌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油菜花蜂粮中 7
株乳酸菌中,有 4 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 株为鼠李糖乳杆菌 (Lactobcacillus
rhamnosus)。在本实验的后续研究中将以分离得到
的酵母菌、乳酸菌作为接种微生物发酵蜂粮,对发酵
蜂粮的发酵条件及品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
次利用重庆地区蜂粮为样品分离其菌种,分离出的
菌株均是首次在枇杷花蜂粮和油菜花蜂粮发酵环境
中发现,这为蜂粮发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对
蜂粮产品的大批量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Takeshi Nagai,Toshio Nagashima,Takao Myoda,et al.
Preparation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extracts from bee bread
[J].Food /Nahrung,2004,48(3) :226-229.
[2]Christopher O’Toole,Anthony Raw.Bees of the World[M].
Blandford Press,1991.
[3]HL Foote. Possible use of microorganisms in synthetic bee
bread production[J].Am Bee J,1957,97:476-478.
[4]Carl Hayden.Microbiology of pollen and bee bread[J]. The
Genus Bacillus,1979,10(3) :269-275.
[5]黄文诚 .微生物对蜂群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二) [J].中
国蜂业,2010,5:038.
[6]V Chevtchik.Mikrobiologie pyloveho kvaseni[J].Publ Fac Sci
Univ Masaryk,1950,323:103-130.
[7]嵇保中,刘署雯,徐丽娜,等 .蜂粮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
通报,2006,22(8) :165-169.
180
[8]孙崇臻 .枇杷蜜中酚类,脱落酸,蛋白质的检测及其指纹
图谱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3.
[9]汪修建 .黄山枇杷中蜂蜜[J].中国养蜂,2005,56(2):
29-29.
[10]张坚,刘凤云,康胜利,等 .青海油菜花蜂王浆营养成分
的研究[J].蜜蜂杂志,1994,3:12-14.
[11]张慧杰,玉柱,王林,等 .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及优良菌株筛选[J].草地学报,2011,19(1):137-141.
[12]严萍,张永辉,乌斯满,等 .饲料玉米中优质乳酸菌的分
离和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926-5928.
[13]马霞,王瑞明,关凤梅,等 .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的分离
和菌种初步鉴定[J].工业微生物,2005,35(3):23-26.
[14]唐玲,刘平,黄瑛,等 .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J].生物技
术通报,2008(5):84-87.
[15]Martha Gilliam. Microbiology of pollen and bee bread:the
yeasts[J].Apidologie,1979,10(1) :43-53.
[16]贺春玲,张淑霞,嵇保中,等 .长木蜂蜂粮中微生物丰度
及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J].环境昆虫学报,2012,34(3) :
302-309.
[17]Steinhaus P,Schieberle P.Characterization of the key aroma
compounds in soy sauce using approaches of molecular sensory
scienc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7,55
(15) :6262-6269.
[18]赵梅,冷云伟,唐胜柏,等 .芳香性微生物在酱油中的应
用[J].中国调味品,2009,34(6) :64-67.
[19]Petra Steinhaus,Peter Schieberle.Characterization of the key
aroma compounds in soy sauce using approaches of molecular
sensory science[J].L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7,55(15) :6262-6269.
[20]东秀株,蔡妙英 .常见细菌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1.
[21]苏松坤,陈盛禄 .蜂粮中的细菌对 pH 的影响[J].中国养
蜂,2002,53(2):4-5.
[22]苏松坤,陈盛禄,余旭平,等 .花粉和蜂粮中细菌的分离
和鉴定[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6) :
627-630.
[23]Martha Gilliam,Diane K Valentine.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contents of foraging worker honey bees,Apis mellifera:
The genus Bacillus[J].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1976,28
(2) :275-276.
[24]Eva Forsgren,Tobias C Olofsson,Alejandra Vásquez,et al.
Novel lactic acid bacteria inhibitingPaenibacillus larvaein honey
bee larvae[J].Apidologie,2009,41(1) :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99-108.
包装材质翻新升级 可降解树脂成新宠
包装材质的发展显而易见,可降解树脂因为概念新颖,成本下降,受到了包装生产商的欢迎。
美国对塑料薄膜的需求将每年增长 1.5%,至 2018 年达 154 亿磅,市场价值约为 249 亿美元。制造业产出和可支配收入的
加速增长在多个市场为塑料薄膜带来好兆头。树脂供应量的上涨将使价格趋于稳定,相比其他材料,塑料薄膜将更具成本竞
争力。
LLDPE是使用量最大的薄膜树脂,在 2013 年占总树脂使用量的 45%,至 2018 年,LLDPE 将维持稳定增长。市场分析师
SpencerHobson发现,“LDPE薄膜的需求增长将较为缓慢,因为在一些领域,它被 LLDPE 薄膜所取代,而且 LDPE 薄膜的多个主
要应用市场已经达到成熟。”
受生鲜农产品和零食包装的的推动,PP薄膜的需求增长率将高于平均水平。至 2018 年,HDPE薄膜预计增长率最低,因为
尽管在食品包装市场中的需求将会上涨,但一次性塑料袋用量的减少足以抵消这些增长。PET薄膜需求将接近平均增长水平,
这种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需求将大幅上升,但在磁带和胶卷市场中的需求将下降。
非食品包装领域带来的竞争(比如药品和医用品)将抑制 PVC 薄膜的增长,致其增长水平低于平均。在所有的薄膜类型
中,可降解树脂的增长率将是最高的,因为这类树脂的价格正逐步下降,受到包装生产商的欢迎。
从需求领域而言,食品包装市场将是薄膜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很多食品都开始使用自立袋,以及活性和智能包装。非食
品领域对薄膜需求的增长则主要来自药品和医用包装。据弗里多尼亚集团预测,非包装类薄膜的需求增长预计较为迟缓,因为
塑料袋应用市场已经成熟,而胶卷和磁性薄膜的市场需求也在下降,建筑薄膜的强劲增长并不足以弥补非包装类薄膜在这些应
用中的下滑。次级包装的增长也将较为缓慢,尽管制造业的反弹将促进拉伸膜的需求,但服装袋和零售产品包装袋的需求将持
平或出现负增长。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