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豆腐渣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育苗技术



全 文 :育苗技术 Seedl ing Cultivation
20  PR ACT ICA L FORES TRY TECHNOLOGY
二★★七年
第四期 林业实用技术
  
豆腐渣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育苗技术*
曾 冀 李贤忠
(西南林学院 昆明 650224)
水良好的土地作苗圃;苗期要做好
排水 ,出苗后要尽快撤掉覆盖物和
遮荫物;避免在间苗 、松土除草时造
成苗木地上部分和根系的损伤 , 使
病菌侵入;在发病初期用 70%敌克
松可湿性粉剂 0.067%~ 0.1%溶液
喷洒;用五氯酚钠 0.33%~ 0.4%溶
液或 5%或 1%硫酸铜浇灌苗根 。
3.2 虫害及防治
白刺主要虫害是潜叶蛾和灰斑
古毒蛾 ,严重时可将嫩枝叶和花全
部蚕食贻尽 ,造成植株死亡 。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的出圃产
地检疫 ,切断传播蔓延的途径;应用
工具 、光 、热 、射线等物理机械防治
方法及时扑杀害虫(常用黑光灯诱
杀);潜叶蛾和灰斑古毒蛾幼虫可用
25%乐果超低容量制剂 ,每 667 m2
200 ~ 250 mL 进行超低量喷雾;也
可用马拉硫磷 50%乳油 0.1%~
0.125%溶液喷雾。
4 鸟鼠害及防治
(1)白刺幼苗刚出土时易遭鸟类
啄食 ,因此防治时要因陋就简 ,因地制
宜 ,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人工驱赶 ,在苗
圃地设假人或播放音乐驱散。
(2)鼠害主要是中华鼢鼠危害
种子和幼苗 ,防治有两种 ,一是人工
捕杀;二是化学防治 ,即用 C型肉毒
素配制毒饵 ,将 1 000 mL C型肉毒
素水剂毒素倒入80 kg 水中 ,再将稀
释好的毒素与燕麦 、青稞 、小麦 、高
粱(去皮)、玉米(需碾成碴)等饵料
搅拌均匀 ,堆积并盖塑料闷置 12 h ,
既可投饵灭鼠 。★
(栏目责任编辑 戎树国)
*承蒙曾杰博士审阅全文并提出修改
意见 , 特致谢忱!
[摘要]  豆腐渣果是一种药用植
物 ,分布于我国热带 、南亚热带地
区 。文中在豆腐渣果天然分布区调
查以及育苗试验的基础上 ,介绍了
豆腐渣果的经济价值 、生物学生态
学特性以及育苗技术 。
[关键词]  豆腐渣果 生物学生态
学特性 育苗技术 药用植物
20世纪以来 ,人类进入老龄化
社会 ,面临着老龄慢性病和疑难神
经性疾病等困扰 ,相应的化学新药
开发周期长 、投入高 、风险大 、副作
用明显 ,迫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具特
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的天然药物研
究 ,天然药物的开发得以迅猛发展
(戴 宝 合 , 2003)。 豆 腐 渣 果
(Helicia ni lagirica Bedd)又称深绿
山龙眼 、母猪果 、母猪烈果 ,属山龙
眼科山龙眼属山龙眼组植物 ,其有
效成份豆腐果苷对人体神经性疾病
具有特殊疗效且副作用小 ,日益受
到医药专家的关注 ,市场供不应求。
2002年云南省政府将豆腐渣果列为
未来发展的 7个主要天然药用植物
之一 。目前豆腐渣果资源大多尚处
于野生状态 ,且因过度开发利用正
遭受严重破坏。因此 ,笔者对豆腐
渣果的天然分布区进行了调查 ,同
时开展了该项研究 ,并在云南思茅
地区 、红河州进行了小面积种植 ,旨
在摸清豆腐渣果的现有资源量 、分
布状况 ,掌握其育苗技术 ,为豆腐渣
果的规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经济价值与市场前景
豆腐渣果所含成分豆腐果苷
(helicid , 对甲醛基苯-O -β-D -
阿洛吡喃糖苷)的化学结构类似于
天麻苷(gast rodin , 对羟甲基苯-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临床与
药理研究表明 , 豆腐果苷对中枢神
经系统的作用与天麻苷相似 , 但其
镇静 、止痛作用较天麻苷强 , 对神经
官能症引起的头痛 、头昏 、睡眠障碍
的治疗见效快。由其制成的产品
“神衰果素片”现已面市(刘桂艳等 ,
2004)。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吴彤
等(2004)对其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
较为系统的研究 ,进一步发现活性
成分植物脑苷类化合物 。
据有关部门调查 , 全国豆腐渣
果的需求量为 5 000 t/a ,但实际产
量低 ,产年仅为 600 ~ 1 000 t ,最高
年不过 3 000 t。由于供求不平衡 ,
价格不断上涨 ,至 2000 年已达 2.4
元/kg 。豆腐果苷的价格也从每千
克几百元上涨到 2001 年的 1 300
元/kg 。如果继续采摘野生果实加
工豆腐果苷 ,预计今后 10年乃至 20
年内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2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豆腐渣果为常绿阔叶乔木 ,高
可达 10 m , 胸径可达 20 cm 以上。
小枝和幼叶初被锈色短毛 ,很快变
无毛 。叶革质 ,倒卵状长圆形 、椭圆
DOI :10.13456/j.cnki.lykt.2007.04.011
育苗技术 Seedling Cultivation
PR ACTICAL FOR ES TRY TECHNOLOGY 21 
二★★七年
第四期 林业实用技术
形 、卵状椭圆至长圆披针形 ,长 5 ~
17 cm ,宽 4.5 ~ 9 cm , 先端钝或渐
尖 ,基部楔形或下延 ,两面无毛或很
快变无毛 ,全缘或具疏锯齿 ,侧脉 5
~ 8对 ,连同主脉上面明显 ,下面隆
起;叶柄长 1.5 ~ 3.5 cm ,无毛 。总
状花序生枝上或落叶腋部 ,长 12 ~
16 cm , 序轴初被锈色矩毛 ,很快变
无毛;苞片长 1 ~ 2 mm;花浅黄或白
色 ,长 1.2 ~ 1.9 cm ,花被 4裂;雄蕊
4枚 ,花丝短;子房无毛;花盘腺体 4
裂 ,基部贴生成环 ,有时其中 1或 2
腺体延长成丝状 ,在中部以下成螺
旋状变曲的附肢。果稍扁球形 , 长
2.5 ~ 3.5 cm.径达 4.2 cm ,无毛 ,
果皮木质 ,厚约 4 mm ,果柄粗 ,长约
4 mm 。花期 3 ~ 5 月 , 果期 6 ~ 12
月 。
豆腐渣果的寿命长达几百年 ,
其萌芽更新能力强 ,伐后可成丛萌
生数枝 。天然林内豆腐渣果一般以
种子繁殖 ,但其水平根系可产生不
定芽而萌蘖出新植株。天然林内豆
腐渣果单位面积产量低 ,结实晚 ,大
小年明显 ,有效成份含量差异大 。
2.2 天然分布与适生环境
豆腐渣果天然分布于云南省南
部及西南部 , 墨江县是其集中分布
区 ,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 。据文献
记载 ,豆腐渣果的海拔分布范围为
1 100 ~ 2 100 m 。笔者在墨江调查
发现 ,主要分布在 1 400 ~ 2 000 m ,
以 1 600 ~ 2 000 m 分布最多;在800
~ 1 600 m 分布较少;低于 800 m 未
见分布 。
据样地调查结果 ,豆腐渣果在
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中分布较
多 ,而针叶林中尚未发现过;在火烧
迹地和砍伐迹地中亦可见很多幼
苗 、幼树;在路边 、林缘处豆腐渣果
数量多 ,长势好 。其分布与坡向 、坡
度相关不显著 ,果常与栎属 、栲属 、
木莲属 、红木荷 、云南油杉 、旱冬瓜
等树种混生 。
3 育苗技术
3.1 实生苗培育
豆腐渣果采种大多在 6 ~ 8 月。
一个果实具 2粒种子 。种子属于大
粒种子 , 富含淀粉 ,不易保存 , 果实
通常易受虫害 ,采用常温干藏 。笔
者采用低温密封干藏法贮藏豆腐渣
果种子 ,可以抑制虫卵孵化或幼虫
发育 ,其种子能贮藏半年。由于其
夏季成熟后易丧失发芽力 ,宜随采
随播 。生产上通常把果皮去掉直接
播果实。一般按 10 cm ×20 cm 株
行距播种 ,覆土厚度为种子或果实
直径的 1 ~ 3倍 。约 6 个月开始发
芽 ,1 年左右苗木出圃 。笔者用 500
×10-6 ABT 2 号生根粉或 500 ×
10-6赤霉素浸泡种子 1 h 后再进行
播种 , 3 个月时发芽率为 65% ~
70%, 6 个月时发芽率为 85% ~
90%。发芽后移苗 , 再过 3 个月苗
木即能出圃 。出圃时平均苗高 15
cm , 平均地径 0.3 cm 。可以看出 ,
豆腐渣果的种子预处理对于培育实
生苗十分关键 。至于采取何种预处
理措施让种子发芽更整齐 ,有待进
一步研究。
3.2 扦插与嫁接
笔者从 3 年生和 10 年生母树
上采集当年萌发新枝进行了扦插和
嫁接对比试验 ,获得初步成功 。无
论是扦插还是嫁接 ,从 3 年生母树
采集的当年生枝条 ,其成活率均显
著高于 10 年生母树。以红壤心土
为基质并用 0.2%高锰酸钾消毒 ,用
200×10-6赤霉素浸泡穗条 2 h后进
行扦插效果最佳 , 扦插成活率达
70%以上;接穗用 500×10-6 ABT2
号生根粉浸泡 1 h 后 ,采用切接法进
行嫁接效果最佳 , 嫁接成活率达
50%以上。
4 小结与讨论
(1)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 ,豆腐
渣果的野生资源正遭受严重破坏。
保护其基因资源 ,以便今后开展豆
腐渣果遗传改良和培育优良品种 ,
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
(2)应加强豆腐渣果的驯化栽
培研究 ,大力发展人工林 ,为药物生
产提供原料保障 。该树种是荒山绿
化和水土保持树种 , 在退耕还林工
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目前生产上缺少豆腐渣果
的良种壮苗培育技术和生产基地 ,
是制约其资源培育的重要原因之
一。今后应开展良种选育工作 ,同
时加强良种繁育研究和种苗基地建
设 ,将有性选育与无性利用有机结
合 ,促进豆腐渣果的快速规模发展 。
(4)应加强豆腐渣果的药用成
份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 ,研制出更
多的天然药物 。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编著.云南
天然药物图鉴[ M].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2000
2 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刘桂艳 ,王钢力 ,马双成等.山
龙眼属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
概况[ J].中草药 , 2004 , 35(5):
593 ~ 594
4 吴彤 ,孔德云 ,李惠庭.深绿山
龙眼中二个新的植物脑苷的结
构鉴定[ J].药学学报 , 2004 , 39
(7):525 ~ 527
5 西南林学院 、云南省林业厅编.
云南树木图志[ M].昆明:云南
科技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