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贴梗海棠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全 文 :2010年 11月 防 护 林 科 技 Nov., 2010
第 6期(总 99期) ProtectionForestScienceandTechnology No.6(SumNo.99)
文章编号:1005-5215(2010)06-0049-03
  收稿日期:2010-05-16
  作者简介:马冬菁(1979-), 女 , 辽宁盖州人 , 大学 , 工
程师 ,现从事生物技术研究 .
贴梗海棠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马冬菁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从播种 、嫁接 、扦插 、分株 、压条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 、栽培生理机制探讨及花期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
面总结了贴梗海棠的人工培育研究现状 , 在育苗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贴梗海棠;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识码:A
  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又名铁角海棠 、
贴梗木瓜 、皱皮木瓜 ,因花梗甚短 、开花时花朵似贴
附在老枝上而得名 , 是蔷薇科 (Rosaceae)木瓜属
(Chaenomeles)落叶丛生小灌木。贴梗海棠原产于
我国中部 ,目前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耐旱 、喜光 、耐
寒 ,耐瘠薄 ,忌湿涝 。适合庭院 、路边绿化带 、草坪等
处栽培 ,可丛植 、列植 、孤植或作花篱 ,也可盆栽观赏
或制作盆景 ,是春赏花 、秋观果的优良园林植物。
1 繁殖技术
贴梗海棠可用播种 、嫁接 、扦插 、分株及压条 、组
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
1.1 播种育苗
贴梗海棠种子通常在晚秋果实成熟后采种并进
行沙藏[ 1] 。播前用 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
0.5 h并层积催芽。当有 70%左右的种子裂嘴露白
时即可播种。苗床要进行消毒并施底肥 [ 2] 。播后
覆土 2 cm并覆盖草帘或塑料膜 ,以保持苗床湿润并
防止表土板结和鸟类危害[ 1, 2] 。当年不分苗 ,第 2
年再移栽 。
播种繁殖虽可获得大量整齐的苗木 ,但不易保
持原有的品种特性 [ 3] 。播种苗开花也较迟[ 4] 。
1.2 嫁接育苗
嫁接砧木一般为 1年生野苹果苗 [ 5 , 6] 。有枝接
和芽接 2种嫁接方法。枝接采取切接法 ,接穗为贴
梗海棠停止生长后剪取的侧芽饱满的 1年生枝条 ,
冬季贮藏后在翌年树液开始流动时嫁接 ,枝接苗木
成活率可达 90%以上 ,年生长量达 70 cm。芽接采
取 “丁 ”形接法 ,接穗常选择侧芽饱满的 1年生枝
条 ,随采随接 ,成活率高 。
也可选用普通品种贴梗海棠 、木瓜海棠 (C.
cathayensis)的实生苗或扦插苗做砧木 ,在春季进行
切接 、劈接 ,或在生长季节进行靠接 [ 1] 。
1.3 扦插育苗
扦插是繁殖贴梗海棠最为常用的方法 ,又分为
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无论采用何种枝条 ,为促进
生根都可用 ABT生根粉溶液对插穗进行浸泡处理
(8 ~ 12 h)再进行扦插 。扦插介质以排水良好的沙
土或蛭石为宜[ 1] 。
硬枝扦插在春 、夏 、秋 3季均可进行 ,但以早春
为宜。选取当年生健壮的木质化枝条 ,剪成 12 ~ 14
cm长插穗。贴梗海棠属愈伤组织生根形式 ,需用萘
乙酸处理才能提高生根率 。生根时间一般在 6— 7
月 ,为愈合生根期 ,扦插时间与成活率有密切的关
系 。扦插深度 5 ~ 10 cm,温度在 20 ~ 23 ℃左右 。
苗床后期严格控制湿度是成活之关键 。同一母树不
同年龄的种条插穗其生根率不同 , 1年生种条枝内
含生长物质较适应其穗条生根的需要 ,比 2年生种
条扦插生根率要高 26%[ 1] 。
嫩枝扦插适宜在 5— 8月进行 , 6月最佳 。选择
生长旺盛的半木质化嫩枝作为插穗 ,剪成长 10 ~ 15
cm的插穗 。适宜的环境湿度和生根温度是嫩枝扦
插成败的关键 ,空气相对湿度应在 85% ~ 95%,温
度在 20 ~ 28 ℃,以 25 ℃为宜 ,同时需要适宜的光
照 [ 1] 。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是可行的 ,可以缩
短育苗时间 ,但控制水分是关键;用浓度为 400 mg
· L-1的 ABT1生根粉处理插穗 10 min,生根率可达
77.8%;而 ABT1浓度超过 500 mg· L-1后 ,促根效
果反而下降 , 即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根系的生
长 [ 7] 。此外 ,生根粉 500 mg· kg-1的滑石粉液速蘸
插条基部与生根粉 250 mg· kg-1的水溶液浸泡插
条基部 30min能有效诱导插条形成愈伤组织 ,缩短
生根所需时间 ,促进插条多生根 ,进而提高扦插成活
率 ,其中生根粉 500 mg· kg-1滑石粉液速蘸插条基
 
部处理效果最佳[ 8] 。
另外 ,根插也是扦插繁殖贴梗海棠的有效方法。
1.4 分株及压条育苗
贴梗海棠分蘖力较强 ,适宜于分株繁殖 , 多于
春 、秋两季进行 [ 1] 。根据母株根的长势 ,分成每株 2
~ 3个枝干 ,栽后 3年又可进行分株 。还可挖取老
株旁边的蘖枝分栽 ,也容易成活 [ 1] 。晚秋分株的植
株应进行假植 ,以促使伤口的愈合 ,到翌年春季定
植。早春分株的则可直接定植。
压条繁殖多于春季至 9月下旬进行[ 9] 。选择长
而壮的枝条压入土中(入土部分用利刃刻伤以利形
成愈合组织生根),枝条固定后再覆土 8 ~ 10 cm并
压实 。约经 1.5个月即可生根 ,再经 2个月左右将
压条从母株上割下另行栽植 。匍匐生长的爬地海棠
也适合压条繁殖 , 多在春季进行 [ 1] ,将生长健壮的
枝条环割后压入土中 , 50 ~ 60 d生根 ,秋季或翌年
春季与母株分离 ,另行栽种。
1.5 组织培养
通过离体器官进行组织培养是建立贴梗海棠高
效快繁再生体系的有效途径 。
马冬菁等 [ 10]以 2 ~ 3年生贴梗海棠幼嫩枝条为
试材 ,用 0.1%HgCl2不同时间处理外植体进行表面
消毒 ,并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诱导分化作
用及增殖效果 。结果表明 ,幼嫩茎尖 、半木质化和木
质化茎段分别灭菌 7、10、15min效果较好;在 MS+
6-BA1.0mg·L-1 +NAA0.1 mg·L-1培养基上 ,
试管苗分化率高达 90%,且生长发育良好;在 MS+
6-BA0.5 mg· L-1 +NAA0.5 mg· L-1培养基上
增殖效果较好 ,增殖系数达 6.0。
贴梗海棠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适宜条件的研究
表明 [ 11] ,茎尖和半木质化茎段在 MS+6 -BA1.0
mg·L-1 +NAA0.2 mg· L-1培养基中的诱导率均
在 90%以上;筛选出的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0.5 mg· L-1 +NAA0.5 mg· L-1 ,增殖系
数为 7.2;生根培养基为 1 /2 MS+IBA0.3 mg·
L-1 +NAA0.2 mg· L-1 ,生根率达 93%。
陈罡等[ 12]在研究基本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
剂 、培养温度及光照对贴梗海棠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时 ,发现适宜芽增殖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 MS;附加
6-BA0.5 g· mL-1及 NAA0.5 g· mL-1为芽增殖
的最佳浓度组合;最佳培养温度为 25±2 ℃。
不同激素对贴梗海棠嫩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研
究表明[ 11] ,在初代培养阶段 ,侧芽萌发对激素组合
的要求较为严格 , 当培养基中无 BA时 ,形不成芽
丛。芽丛形成数量及质量均以 MS+BA0.5 ×10-6
+IBA3×10-6培养基上表现好。 KT及 NAA存在时
不利于其芽丛形成 ,甚至不利于外植体的存活;在继
代培养中 ,将材料接于 MS+BA0.5×10-6 +IBA0.5
×10-6培养基上 3周后再转至 MS+BA0.5×10-6
+IBA3×10-6培养基上 ,后期芽增殖较快 ,平均每芽
增殖数可达 7.8个 ,同一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不
利于增殖 ,且加入 CH400×10-6时不利于芽丛的生
长;把继代培养中长 2 cm以上的嫩梢切下 ,接于 1/
2MS大量元素 +IAA0.1×10-6生根培养基上 ,生根
率最高达 94%。试管嫩梢生根对培养基中微量元
素及有机成分的数量有一定要求 ,浓度过低不利于
生根。
袁秀云等[ 13]对贴梗海棠外植体进行的愈伤组
织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表明 ,带芽茎段为最适宜的
外植体;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为 MS+6-BA1.0 mg
· L-1 +NAA0.2 mg· L-1;芽生长培养基为 MS+6
-BA2.0 mg· L-1 +NAA0.2 mg·L-1;在 1 /2MS+
NAA0.3 mg· L-1培养基上 ,生根率为 90%。
2 栽培生理机制及花期调控
2.1 栽培生理机制
在生产实践中 ,贴梗海棠的矮化栽培及生根机
制受到关注 。
激素处理促进贴梗海棠扦插生根的初步研究表
明 [ 14] , 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 (IAA)、萘乙酸
(NAA)、KMnO4、吲哚丁酸(IBA)和 6-苄基嘌呤(6
-BA)5种外源物质浸渍插条基部进行处理后均能
促进生根 ,其中 NAA100 mg· L-1、IAA200 mg·
L-1、IBA300mg· L-1、6-BA50 mg· L-1和 KMnO4
1 000 mg· L-1处理效果较好。在供试的 5种外源
物质中 ,以 NAA、IAA和 KMnO43种外源物质处理贴
梗海棠诱导生根效果较佳 。
韩伟等 [ 15]对贴梗海棠扦插后插穗内部水分 、可
溶性蛋白 、单宁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水分含量先下降后上升 ,可溶性蛋白和单
宁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
势 。扦插后 11 d内插穗失水较多。保持土壤充足
的水分是提高插穗成活率的关键环节 。
田彩芳等[ 16]对贴梗海棠的新梢木质部进行细
胞解离并对其导管进行观察统计 ,并与红星苹果进
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贴梗海棠及红星苹果均为
孔纹型导管;贴梗海棠的导管分子较红星苹果极显
著地短而窄(这是贴梗海棠常用来作为矮化砧木的
细胞特征),且贴梗海棠导管次生壁多为全面的螺
纹加厚(这是提高树木抗旱力而适应旱生环境出现
的结构及生理特征 ,也是树体矮化为灌木的细胞学
原理),而红星苹果只有少量的片状加厚;贴梗海棠
50 防 护 林 科 技              2010年 
 
纤维与红星苹果比较也极显著地短而窄 。
2.2 花期调控
为供应元旦或春节期间在室内摆放 ,贴梗海棠
常进行冬季催花。
贴梗海棠的花多集中于 2年生枝条 ,应尽量多
保留;催花时要选择优良植株上盆 ,内装优质壤土并
掺入 1 /10有机肥和 3‰ ~ 5‰的磷酸二铵 。根据开
花时间 ,提前 40 d左右将其移入温室 ,温度一般控
制在 10 ~ 25 ℃,空气湿度 60% ~ 80%,每周喷洒 1
次 2‰ ~ 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肥 ,每 2周浇
施 1次 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腐熟的有机肥直至花
蕾露色。同时注意增加光照及通风 [ 17] 。
此外 ,催花时植株可经 1 ~ 4 ℃的低温 40 ~ 50d
打破休眠后 ,再将盆栽植株转移到温室内 ,室温最初
在 5 ~ 8℃;每天向枝条喷水 1 ~ 2次 , 1周后温度增
高至 14 ~ 17 ℃,并经常保持空气湿润以促进成花 ,
元旦前后即可开花。如需花朵春节开放 ,可在春节
前 30 ~ 40d移入温室 ,注意温度不要超过 20 ℃,否
则会出现新叶萌动生长 ,消耗枝条营养物质 ,影响花
蕾生长发育[ 4] 。
3 病虫害防治
贴梗海棠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 “一病两虫 ”,即
海棠锈病 、网蝽和蚜虫 ,许多文献对其发生危害特点
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报道 。
贴梗海棠与松柏类植物为锈菌的寄主及转主寄
主 ,所以尽量避免与桧属 、柏属的针叶树相互混交栽
植有利于控制海棠锈病的发生;及时清除海棠的枯
枝落叶降低害虫的越冬基数并减少虫源 、科学地适
期用药以及注意保护利用瓢虫 、草蛉 、食蚜蝇等蚜虫
的天敌也是防治病虫危害的重要方法 [ 14] 。
刘虎[ 18] 以梨胶锈菌 (Gmnosporangiumhareae-
num)和山田胶锈菌(G.yamadai)为菌原 ,研究了其
担孢子在不同温度 、光照 、pH、湿度 、营养条件下的
萌发规律;同时发现 ,代森锌 1∶600液杀灭和抑制诱
袍子效果尤佳 ,多菌灵和托布津也有良好的防治作
用。
黄丽丽等 [ 19]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胶锈菌 (G.
asiaticum)在贴梗海棠上的发育过程 ,发现位于寄主
细胞间隙的单核菌丝可直接使入寄主细胞形成吸
器。成熟吸器呈菌丝状或由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吸
器体构成 。吸器也可形成于幼叶的维管束细胞内 ,
但随后者的进一步分化 ,吸器趋于坏死。性孢子器
呈瓶状 ,每一性孢子梗可在近同一部位上产生多个
性孢子 ,产孢方式为整体芽生环痕式 ,并具瓶体式特
征。锈饱子器通常呈杯状 ,每一锈孢子梗可由上向
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 ,锈孢子成串排列 。成熟的
锈孢子体表分布有刺状突起。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对贴梗海棠锈病菌的寄生及
控病作用研究表明[ 20] ,重寄生菌在贴梗海棠锈菌的
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重寄
生菌以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 ,经性子器口和锈子
器口侵入(不能直接侵入),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
为 7h,潜育期 8 ~ 9d;用重寄生菌孢子悬浮液 ,在性
子器成熟时喷雾接种防治贴梗海棠锈病 ,重寄生率
从 5月初的 37.4%逐渐上升至 7月中旬的 94.6%。
董如义等[ 21] 研究了梨冠网蝽 (Stephanitis
nashi)的发生规律和在贴梗海棠上的为害特点 、形
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并提出了人工防治 、药剂防治以
及保护并利用天敌等具体的防治方法 。
参考文献:
[ 1] 兑宝峰.贴梗海棠的栽培管理技术 [ N].中国花卉报 , 2007-05
-26.
[ 3] 张卫芳.贴梗海棠栽培技术 [ N] .中国花卉报 , 2003-04-05.
[ 4] 张秀省 ,黄勇.贴梗海棠的栽培及花期调控技术 [ J] .设施园艺 ,
2001(10):13.
[ 2] 唐新华.贴梗海棠育苗技术 [ J].林业实用技术 , 2005(11):24-
25.
[ 5] 封丙军.贴梗海棠乔木化嫁接技术 [ J].农村科技, 2007(4):56
-57.
[ 6] 雷新英.贴梗海棠乔木化嫁接技术 [ J].中国林业 , 2001(6):34.
[ 7]周秀梅 ,李保印 ,张志锋.日本贴梗海棠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
苗试验 [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34(14):3354, 3356.
[ 8] 王宁夏 ,董河清 ,海晓平.贴梗海棠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 J] .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9(5):73, 75.
[ 9] 信国彦.贴梗海棠育苗技术 [ J].南方农业 , 2007(4):70.
[ 10] 马冬菁 ,叶景丰, 陈罡 ,等.贴梗海棠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 J] .辽宁林业科技 , 2007(4):51-52.
[ 11] 陈罡 ,叶景丰 ,马冬菁 ,等.贴梗海棠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 J] .北
方园艺 , 2008(8):186-187.
[ 12] 陈罡 ,叶景丰 ,马冬菁 ,等.贴梗海棠组培中继代增殖条件的研
究 [ 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增刊):210-212.
[ 13] 袁秀云 ,张仙云 ,马杰.贴梗海棠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 J].河南
科学 , 2009, 27(2):175-177.
[ 14] 马国胜 ,史浩良.贴梗海棠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 J] .农
业科技通讯 , 2005(7):42-43.
[ 15] 韩伟 ,王鹏 ,冯忠良 ,等.扦插生根过程中贴梗海棠插穗生理生
化指标的变化 [ J] .山东农业科学 , 2009(3):28-30.
[ 16] 田彩芳 ,杨佩芳.矮砧贴梗海棠新梢枝条木质部细胞解剖研究
[ J] .园艺学进展 , 2006(7):585-587.
[ 17] 侯杰 ,李连荣 ,程爱娟.贴梗海棠的冬季催花 [ J] .中国花卉盆
景 , 2005(1):31.
[ 18] 刘虎.梨苹锈病的生物学特性及贴梗海棠和垂丝海棠锈病的防
治 [ 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14(3):96-100.
[ 19] 黄丽丽 ,康振生 ,马远利.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发育过程的电镜
观察 [ J] .西北农业学报 , 1994, 3(4):57-40.
[ 20] 黄云 ,陈幼林.梨胶锈菌重寄生菌对贴梗海棠锈病菌的寄生及
控病作用 [ J] .中国生物防治 , 1997, 13(1):10-13.
[ 21] 董如义 ,皱军.梨冠网蝽对贴梗海棠的为害及防治 [ J] .植物医
生 , 22(3):23-24.
51 第 5期         马冬菁 贴梗海棠培育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