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玉米是唐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面积较大。近年
来,随着种子调运、农机跨区作业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田中
打碗花、田旋花、篱打碗花危害越来越严重。打碗花是危害
玉米的重要杂草,由于其具有地下横生茎,横生茎节能钻出
地面发芽成苗,亦称串地驴凶。其种子粒大皮厚,土壤中多
层分布,防治难度大;由于其分布广泛,危害面积大,损失严
重;从 4 月底出苗至 10 月初都可以危害,危害时间长。打碗
花、田旋花、篱打碗花种杂草都属旋花科,生物学特征、危害
特点、防治方法基本一致,该文主要介绍打碗花的危害与防
治方法。
1 生物学特征
打碗花别名小旋花、兔耳草,为旋花科打碗花属 一年生
草本植物,光滑。茎蔓性,缠绕或匍匐分枝。叶互生,具长柄,
基部的叶全缘,近椭圆形,长 1.5~4.5 cm,宽 2.0~3.0 cm,基部
心形,茎上部的叶三角状戟形,侧裂片开展,通常二裂,中裂
片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基部心形。花单生叶腋,
花梗具棱角 ,长 2.5~5.5 cm;苞片 2 片 ,宽卵形 ,长 0.8~1.0
cm,包住花萼,宿存;萼片 5 片,长圆形,稍短于苞片,具小尖
凸;花冠漏斗状,粉红色或淡紫色,直径长 2.0~2.5 cm;雄蕊
5 枚,基部膨大,有细鳞毛;子房 2 室,柱头 2 裂。蒴果卵圆
形,光滑;种子倒卵圆形,黑褐色 [1-2]。幼苗粗壮,光滑无毛。子
叶近方形,长约 1.0 cm,先端微凹,基部近截形,有长柄。初
生叶 1 片,阔卵形,先端钝圆,基部耳垂形,全缘,叶柄与叶
片几等长。下胚轴发达。多年生蔓性草本,具有粗壮的地下
茎。以地下茎茎芽和种子繁殖,田间以无性繁殖为主 [3]。华北
地区 4—5月出苗,花期 7—9 月,果期 8—10 月,种子可由鸟
类和哺乳动物取食进行远距离传播或人工机具携带传播。
2 打碗花危害特点
2.1 危害面积大,损失重
据相关资料统计,唐山市所有县 、区市的玉米田都不
同程度地发生打碗花危害,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危害严重,干
旱瘠薄的地块危害轻,或不发生。由于其茎蔓生,缠绕玉米
植株向上,使玉米叶片不能正常伸展,不仅影响玉米正常光
合作用,还导致玉米遇大风时连片倒伏,引起大幅减产。因
此,打碗花是造成玉米减产最严重的杂草之一。
2.2 危害时间长
打碗花萌生苗与种子发芽适温为 15~20 ℃,萌生苗出
土时间稍早,唐山地区于 4 月中下旬陆续出苗,危害至 9 月
底10 月初玉米收获。因此,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
2.3 防治难度大
打碗花有横生的地下茎,铲断的具节地下茎亦能发生
新株;地下茎深达 30~50 cm,彻底杀灭根茎困难,杀死地上
茎叶,地下茎继续萌芽生长,形成新株继续危害;种子粒大
皮厚,土层中多层分布,出苗期长;种子成熟期长,条件适合
时即可发芽[4]。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一是筛选种子,去掉种子里的草籽;适时早播,平衡施
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打碗花,培育壮苗,
增强抗病虫草害能力 [5]。二是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根
茬,清除田间田边杂草、深翻整地,将部分杂草种子、宿根等
翻到地表或浅层,通过冬季低温、阳光曝晒、鸟雀啄食,人工
捡拾宿根,消灭部分杂草草籽及宿根。三是合理轮作、连作,
能降低玉米伴生杂草的发生,可采用玉米—大白菜、玉米—
甘薯、土豆—玉米等轮作、连作方式[6-7]。
3.2 化学防治
3.2.1 播前。此时期用药如温度低,用药量可适当增加。禾
本科杂草与打碗花混生地块,用 20%百草枯水剂 1 500 g/hm2
对水 225 kg/hm2全田喷雾(该措施见效快,但不能杀死地下
茎);或用 41%草甘膦水剂 3 000 mL/hm2对水 450 kg/hm2全
田喷雾。打碗花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 72% 2,4 滴-丁酯乳油
1 200 g/hm2对水 225 kg/hm2全田喷雾;或 56% 2 钾 4 氯钠盐
粉剂 750 g/hm2对水 225 kg/hm2全田喷雾;或 25%氯氟比氧
乙酸乳油 1 005~1 500 g/hm2对水 450 kg/hm2全田喷雾。
3.2.2 播后。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打碗花出苗危害后,可结
合防治其他杂草 ,用 42%甲草胺、乙草胺 、莠去津悬乳剂
2 250~3 000 g/hm2 加 41%草甘膦水剂 3 000 mL/hm2 对水
450 kg/hm2 全田喷雾;或 60%异丙草胺、莠去津、2,4 滴-丁
酯悬乳剂 3 000 g/hm2加 41%草甘膦水剂 3 000 mL/hm2对水
450 kg/hm2全田喷雾;或 41%异丙草胺、莠去津 3 000 g/hm2加
72% 2,4滴-丁酯乳油 1 200 g/hm2对水 450 kg/hm2全田喷雾。
3.2.3 玉米苗期、苗后。玉米 4~6 叶时,打碗花危害时,用
72% 2,4 滴-丁酯乳油 750 mL/hm2 对水 225 kg/hm2 全田喷
雾;或 25%氯氟比氧乙酸乳油 1 005~1 500 g/hm2 对水 450
kg/hm2全田喷雾;或 48%百草敌水剂 375~450 mL/hm2 对水
450 kg/hm2全田喷雾。或 56 % 2 钾 4 氯钠盐粉剂 750 g/hm2
对水 225 kg/hm2全田喷雾。
3.2.4 玉米生长中后期。玉米拔节后,植株显著增高,打碗
(下转第 167 页)
玉米田打碗花综合防治技术
寇慧苹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河北唐山 064000)
摘要 介绍了打碗花的生物学特征,分析其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方法,以确保玉米健康生长。
关键词 打碗花;玉米田;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163-01
作者简介 寇慧苹(1966-),女,河北文安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
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1-05-23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 2011 年第 13 期
163
(上接第 163页)
花正处于开花结实初期,此时防治可有效降低玉米生长后
期打碗花出苗危害。采用行间定向喷雾的可选用 20%百草枯
水剂 1 500 g/hm2对水 225 kg/hm2;或 41%草甘膦水剂 3 000~
4 500 mL/hm2对水 450 kg/hm2;或 72% 2,4 滴-丁酯乳油 900
g/hm2对水 225 kg/hm2;或 56% 2钾 4氯钠盐粉剂 750 g/hm2对
水 225 kg/hm2。也可用 25 %氯氟比氧乙酸乳油 1 005~1 500
g/hm2对水 450 kg/hm2行间喷雾。
以上化学防治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 ,结合农业
防治措施,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相结合,综合防治打碗花的
危害。
4 参考文献
[1] 温学森,李爱国.国产打碗花属植物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J].植
物研究,1995(3):363-367.
[2] 李美,高兴祥,高宗军,等.15 种除草剂防除打碗花、葎草效果评价[J].
农药,2009(9):686.
[3] 宋佳,倪士峰,巩江,等.打碗花属药用植物药学研究进展 [J].山东中
医杂志,2009(11):822-823.
[4] 刘延,张朝贤,黄红娟,等.草甘膦对田旋花和打碗花体内莽草酸含量
的影响 [J].杂草科学,2008(2);10-12.
[5] 杨德奎,崔文新,徐霞,等.山东打碗花属花粉形态的研究及其在分类
上的意义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2-73.
[6] 车晋滇,王永祥.好事达防除小麦田卷茎蓼打碗花药效报告[J].杂草
科学,2000(3):22-23.
[7] 李秉华 .Aceria malherbae 防除打碗花的初步研究[J].杂草科学,2000
(2):31,38.
!!!!!!!!!!!!!!!!!!!!!!!!!!!!!!!!!!!!!!!!!!!!!!!
!!!!!!!!!!!!!!!!!!!!!!!!!!!!!!!!!!!!!!!!!!!!!!!
!!!!!!!!!!!!!!!!!!!!!!!!!!!!!!!!!!!!!!!!!!!!!!!
(上接第 164页)
油 300~500 倍液可以防治白粉虱 ,苦楝油 2 000~3 000 倍
液可以防治潜叶蝇 ,300 g/L 艾菊溶液可以防治蚜虫和螨
虫等[4]。
3.5 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时,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必须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及用量,
抓住关键时期用药。蔬菜上使用下列一些农药 (农业部推
荐)比较安全,如 25%杀虫双、73%克螨特、25%杀灭净、50%
多菌灵、70%百菌清、25%叶枯灵、波尔多液等。
4 合理使用肥料
4.1 以有机肥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
盆栽蔬菜施用肥料应该以有机肥为主,不用或少用化
学肥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否则会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
含量升高、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病害。禁止施用城市垃
圾及污泥肥料。有机肥需要充分腐熟后才能够使用,以减少
有机肥携带病菌的机率,确保蔬菜生产安全。
4.2 施用微生物肥
应根据蔬菜种类使用生物肥,不但可降低蔬菜硝酸盐
含量,还可改善蔬菜品质。
5 参考文献
[1] 彭祥.关于黔西县发展盆栽蔬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150-151.
[2] 焦彦生,郭世荣.有机蔬菜生产中的病虫草害防治策略[J].中国农学
通报,2006,22(4):371-374.
[3] 陈成厚.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业知识,2003(22):36.
[4] 段修芳.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2006(11):35.
(上接第 165 页)
间撒 1 层生石灰,形成封锁带,以杀灭晚间取食的蜗牛,勿
将生石灰撒在作物菜叶正面,以免影响光和作用。用生石灰
75~105 kg/hm2可短期防治蜗牛和蛞蝓。
(3)人工诱捕。于傍晚、早晨或阴天蜗牛活动时,对植株
上的蜗牛进行捕捉,集中处理;也可用蜗牛成、幼贝喜食的
菜叶或诱饵设置诱集堆,利用蜗牛白天躲藏的习性,在清晨
捕杀被诱集到的蜗牛。
(4)化学药剂防治 。使用 10%密达(四聚乙醛)用 7.5~
15.0 kg/hm2,于傍晚时均匀撒在畦面上,或用密达 30.0~37.5
kg/hm2 撒入田间;也可用 80%克蜗净可湿性粉剂 200 倍液
喷雾防治。对蜗牛重发生田块,隔 10~15 d 进行第 2 次防治,
可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7 参考文献
[1] 师迎春,张芸,胡铁军.菜田蜗牛防治技术[J].蔬菜,2003(7):17.
[2] 鲍康阜 .菜田蜗牛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J].安徽农学通报 ,2010,16
(14):217-218.
[3] 杨敬,王勇.农田蜗牛发生与防治技术[J].科技信息,2009(19):379.
[4] 徐建国,戴瑞云,范惠,等 .农田蜗牛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J].蔬菜,
2005(8):27.
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病斑。
4.2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属于真菌中半知菌亚门的橄榄色盾壳菌。主要侵
害叶片和果实。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的形式,寄存在病残
体中,并在地面和土壤中越冬。第 2 年产生分生孢子,依靠
雨水传播,侵染叶片引起初次侵染。以后在病斑上又产生分
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后再侵染叶片或果实。
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
素。果园郁蔽和间种高杆作物,均有利于发病。
4.3 防治要点
4.3.1 消灭菌源。秋季收集病落叶、落果,剪除病虫枝及枯
枝,集中烧毁,以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4.3.2 精细管理。不在果园间种高杆作物;合理修剪,保持
果园透光良好;雨后注意排水;科学施肥。
4.3.3 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可喷洒 50%退菌特可湿性粉
剂或 30%王铜悬浮剂 600~800 倍液,或 50%百菌清可湿性
粉剂 800~1 000 倍液、或 1∶1∶200~300 波尔多液,或 65%福美
锌可湿性粉剂 300~500 倍液等,交替使用,10~15 d 喷洒 1
次,连续喷 2~3次。
5 参考文献
[1] 李连昌.中国枣树害虫[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 冯玉增,宋梅亭.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10.
[3] 李夏鸣,胡增丽,郭黄萍.山西省枣果实病害发生原因分析[J].农业技
术与装备,2011(2):18-19.
[4] 罗军,贺伟,况红玲,等.枣果实病害侵染与发病时期的研究 [J].生态
科学,2009(2):158-163.
[5] 魏天军,魏象廷.中国枣果实病害研究进展[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
(1):88-94.
[6] 辛玉成,王贵禧,崔卫东,等.沾化冬枣果实病害的发生与生态相关性
研究初报[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4):255-257.
[7] 张立震,康绍兰,刘春琴,等 .金丝小枣果实病害病原菌研究 [J].林业
科学,2004(6):190-193.
姚志峰等:周口市枣果实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