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研究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6)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研究
陈 峰 1 沈迎春 2 刘 阳 2 李 莉 2
(1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3;2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摘 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质,利用盆栽金盏菊作为试验材料,研究田园土、菌渣、蛭石及三者的混合基质作
为培养基对金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所含营养成分差别较大;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
菊生长发育影响不同;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
影响均不同。综合金盏菊生长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可知:用菌渣作为培养基质的金盏菊长势最好。
关键词:培养基质;金盏菊;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22-03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on the Growth of Calendula officinalis
Chen Feng1 et al.
(1Suzhou Sunong Landscape Gardening Co.Ltd.,Suzhou 215123,China)
Abstract:Using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using pot Calendula officinali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research
the effect of garden soil,mushroom residue,vermiculite and mixed of these three medium as culture medi⁃
um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alendula officinali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the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nutrients difference;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on the growth of Calendula offici⁃
nalis is different;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 substrates on chlorophyll content,Catalase activity,superoxide dis⁃
mutase(SOD)activity are different. Comprehensiv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n the growth of
Calendula officinalis can be concluded:the mushroom residue as growth culture medium of Calendula offici⁃
nalis is best.
Key words:Culture medium;Calendula officinalis;Growth influence
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为菊科的 1~2a生草本
花卉,在欧洲早就被作为药草栽培,自16世纪园艺家培育
出美丽的重瓣品种后,其观赏价值逐渐胜过药用价值,成
为重要的草花之一。金盏菊栽培品种有乳白、浅黄、橙及
橘红等色;花型也各有变化,除单瓣、重瓣外,还有高性和
矮性之分。性较耐寒,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对土壤及
环境要求不严,但以种植在疏松肥沃及光照充足的地块
为佳,栽培容易,易自播繁衍[1]。
国内学者对金盏菊的生长习性、使用价值等各方面
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李新举等的研究表明:基质中
蛭石颗粒大小对基质理化性状和金盏菊生长影响不大,
基质的理想理化性状为:总孔隙度为65%~87%,通气孔
隙度 7%~15%,容重为 0.25~0.4g/cm3,电导率为 1~
1.6mS/cm,pH值为5.5~6.5[2];胡晓丹等的研究表明:金盏
菊的花朵营养成分丰富,其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含
量高,氨基酸组成全面,富含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维生素
C和有益的矿质元素,不仅可以药用,而且有望在花卉入
肴、制茶等方面得到大力的开发和广泛的应用[3];曹春华
等的研究表明:金盏菊黄色素耐热、耐氧化还原、耐酸、耐
碱,比一般的食用天然色素稳定,使用范围更广泛,有望
成为一种新的天然食用色素[4];蒋志平等的研究表明:各
营养元素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不同,若单纯增加氮肥,当
施入量超过一定量后,对株高增长不明显,磷肥用量的增
加可以促进金盏菊对氮需求,氮磷间有明显的正交互作
用,而钾肥在较低用量时即可使目标性状达到最高值,当
钾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钾和氮、磷间无明显的相互作
用,可见金盏菊在低用量范围内对钾肥较为敏感[5]。
由于不同培养基质的营养元素含量不同,各种理化
性状也有很大差别,从而对金盏菊的生长有不同的影
响。为研究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
试验采用田园土、菌渣、蛭石及三者的混合基质作为培养
基质,通过观察和测定不同基质栽培条件下金盏菊的部
分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探究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生
长发育的影响,为金盏菊的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田园土由安徽科技学院植物园提供;菌
渣由安徽科技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蛭石购于凤阳本
地。试验用金盏菊由安徽科技学院植物园提供,品种为
作者简介:陈峰(1980-),男,从事园林工程工作。 收稿日期:2014-08-15
22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4.16.033
20 卷16期
“红顶”。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12年 10月在安徽科技学院植
物园进行。采用过筛后的田园土、菌渣、蛭石作为试验基
质,称取相同质量的基质(混合基质用三者等质量混合,
总质量与其他组相同)配制成 4种配方(见表 1),分别编
为A、B、C、D 4组,每组15次重复。配制成功后用0.1%的
KMnO4溶液均匀喷洒消毒,洒呋喃丹进行杀虫,堆置7d后
使用。选择外形接近、长势基本一致的金盏菊60株,分成
4组,每组15盆,每组植株完全随机排列。试验用金盏菊
于2012年10月11日栽植,移栽后各组采用相同的管理。
适时用喷壶进行浇灌,采用常规式管理,贯穿金盏菊的整
个生长期。
表1 不同培养基质的配方(质量比)
组别
A
B
C
D
田园土
3
0
0
1
菌渣
0
3
0
1
蛭石
0
0
3
1
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3.1 不同培养基质部分营养元素含量和 pH的测定 [6]
从各组基质中选取适量的基质作为样品,采用碱解扩散
法测定基质中碱解氮含量,采用NaHCO3浸提法测定基质
中速效磷含量,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基质中
速效钾含量,采用灼烧法测定基质中有机质含量,采用电
位法测定基质中pH值(水土比5∶1)。
1.3.2 不同基质栽培条件下金盏菊部分形态指标的测
定 在金盏菊生长期,利用直尺测量法、计数法测定金盏
菊的部分形态指标,冠幅、花径、株高的测定贯穿整个生
长期,在花败后测定其鲜重、干重。
1.3.3 不同基质栽培条件下金盏菊部分生理指标的测
定 选取试验用金盏菊相同部位的叶片,采用 95%乙醇
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盏菊叶片叶绿素含量,采用紫外
吸收法测定金盏菊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氮蓝四唑
(NBT)法测定金盏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7]。
1.4 综合评价 对最终结果采用极点排序法[8]并加以改
进,将测定的金盏菊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相对数据划
分为4级,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质部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和 pH值比较
从表 2可以看出:B组基质各营养元素含量均为最高,D
组次之,A、C两组较低。就单项分别比较:碱解氮含量最
高的为B组,D组其次,再次为A组,C组最低;速效磷含
量最高的为B组,D组其次,再次为A组,C组最低;速效
钾含量最高的为B组,C组其次,再次为D组,A组最低;
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B组,其次为D组,再次为A组,C组
最低;pH值只有A组基质呈酸性,其他组都呈碱性,其中
C组基质 pH值最高,B、D2组基质 pH值基本相同。测定
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的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
表2 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
组别
A
B
C
D
碱解氮含量
(mg/kg)
245.525
653.450
49.350
257.600
土壤磷含量
(mg/kg)
47.471
293.086
37.208
119.874
土壤钾含量
(mg/kg)
127.402
1282.935
456.082
658.602
有机质
(g/kg)
86.85
343.99
75.11
152.78
pH
6.58
7.88
8.64
7.87
2.2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部分形态指标的影响 从表
3可以看出:B、D2组基质栽培的金盏菊生长情况较好,C组
生长状况一般,A组生长情况则较差。通过对金盏菊部分
形态指标观察和测定,并通过极点排序法得出:B组基质栽
培的金盏菊生长情况最好,C、D组一般,A组最差。结果表
明:不同的栽培基质,对金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
表3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部分形态指标的影响
组别
A
B
C
D
株高
(cm)
11.78
12.47
11.13
10.36
冠幅
(cm)
18.77
17.00
16.43
16.87
花径
(cm)
5.80
5.95
5.92
6.16
鲜重
(g)
33.23
42.84
33.38
42.64
干重
(g)
3.58
4.55
4.56
4.79
2.3 不同培养基质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片是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而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
的物质是叶绿素,故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
上能反映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平[9]。从图1可以看出:不
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同,比较
各组数据可以看出,C组基质栽培条件下的金盏菊叶绿素
含量最高,其次为B组和A组,D组基质栽培条件下的金
盏菊叶绿素含量则最低。
图1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基质栽培条件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
响 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体内一种的抗氧化酶,主
要作用是催化促进植物细胞内的过氧化氢分解,使植物
细胞不会受到过氧化氢的毒害。植物中的过氧化氢酶
(CAT)主要影响植物体的抗逆性和氧化衰老等生理活
动,主要包括: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的抗逆信号因
子,通过调节植物细胞内的过氧化氢浓度增(下转 52页)
陈 峰等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研究 23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16)
3.3.2 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能够较好的调控树势,提高
抗性。旺长树,要缓和树势,减少营养生长的消耗,所以
要避免短截;生长较缓的树木,应重剪,以促生更多健壮
的枝条,增强树势。在营养生长阶段,要勤抹芽、勤疏枝,
及时去除徒长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和水分蒸腾量;结果
期,要及时疏花疏果,以提高养分和水分的利用。
4 结语
在确保核桃丰收时,不仅要防止春季低温的危害,而
且要从源头上对于盛夏高温干旱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为核桃的丰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慧,王军,杨振安.低温冻害对陇县核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现
代农业科技,2013(14):238-239.
[2]孙兆军.陕西·今年陇县核桃产值达 2亿多元[J].中国果业信息,
2013,10:68.
[3]李翠英.桔园高温干旱的危害与预防[J].湖南农业,2009(6):8.
[4]丁辉.果园抗旱五步走[J].农家参谋,2014(3):13.
[5]许茂忠.“旱地龙”及其使用技术[J].农技服务,2009,26(10):35.
[6]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核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92-96.
[7]王兴旺,宋德军.早实核桃良种在陇县的栽培表现[J].北方果树,
2012(2):57-58.
(责编:张宏民)
(上接 23页)强其抗逆性;CAT也是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因子,此外可以延缓或者阻止细胞凋亡;可以维持细胞内
的氧化—还原动态平衡 [10]。因此,植物细胞内的过氧化
氢酶(CAT)活性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长情况的
优劣和抗逆性强弱。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基质栽培条件
下的金盏菊,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不同,比较各组数
据可以看出,A、C组基质栽培条件下的金盏菊过氧化氢
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组;B组其次;D组则最低。
图2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培养基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
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活性氧清除反应过程
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抗氧化酶,其功能是歧化超氧阴离
子(O2-)为O2和H2O2(2O2- +2H+→H2O2+O2),在随后的反
应中,通过过氧化氢酶(CAT)、各种过氧化物酶(APX)和抗
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作用,使H2O2转变为水和分子
氧[11]。因此,SOD对清除植物细胞中的氧自由基起到了十
分重要的作用,从而避免或减轻了氧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
如核酸、蛋白质(酶)等的破坏及对生物膜的损害[12]。从图
3可以看出:A组基质栽培条件下的金盏菊SOD活性最强,
C组次之,B组略低于C组,D组最低。
图3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SOD活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各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以田园土、菌渣、蛭石
及三者的混合基质作为栽培基质,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
不同。对测定的各组金盏菊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
综合比较并用极点排序法可得出结论:在上述 4种基质
中,B组基质栽培条件下的金盏菊综合情况最好,C、D组
次之,A组最差,因此,纯菌渣是本试验中最适合金盏菊
生长的基质。
不同培养基质对金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可能
是由于田园土、菌渣、蛭石及三者的混合基质具有不同的
理化性质,不同金盏菊的植株个体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影
响也有所不同;也有可能是不同基质所含其它营养成分
含量、酸碱性、透气性、透水性等均不同,故而对金盏菊的
生长发育造成不同影响。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盏菊的其他
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影响等,有待于今后进行更深入的
探讨,以便于筛选出最适宜金盏菊的培养基质。
参考文献
[1]王莲英.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95-196.
[2]李新举,张志国,米庆华.花卉育苗基质的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
(温室园艺),2006,06:36-37.
[3]胡晓丹,谢笔钧.金盏菊花的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0,06:37-39.
[4]曹春华,程宁生.金盏菊色素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1992,01:21-25.
[5]蒋志平,鲁剑巍,李文西,等.盆栽金盏菊氮磷钾肥料配方的研究
[J].园艺学报,2008,02:269-276.
[6]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5-37,
56-58,81-83,106-107.
[7]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138-139,169-170,172-173.
[8]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6-109.
[9]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1-160.
[10]南芝润,范月仙.植物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4(5):27-29.
[11]汪本勤.植物SOD的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6-9.
[12]刘爱荣,张远兵,方园园,等.盐胁迫对金盏菊生长、抗氧化能力和
盐胁迫蛋白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6):52-59.
(责编:张宏民)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