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保山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



全 文 :收稿日期:2001-08-31初稿;2001-11-22修改稿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松茸人工促繁及半人工模拟合成技术研究”(95-07-02 , 1995~ 2000)的部分内容
 食用菌学报 2002.9(2):41~ 45
 Acta Edulis Fungi
文章编号:1005-9873(2002)02-41-05
云南保山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
弓明钦1  陈 羽1 王凤珍1 苏联军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广州 510520)
(2云南保山市水寨乡林业工作站 ,保山 678000)
摘 要 云南保山 、楚雄 、昆明 、丽江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 , 松茸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
12.2%, 由此推算 ,云南年损失松茸约 126.88t ,造成的年经济损失约为 523 万美元。初步查明 , 云
南常见的松茸病虫害共 5 种 ,其中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 90%, 病害造成的损失占 10%。
本文介绍了每种病虫害的症状 、危害状况及病原或虫种 ,提出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防治对策 , 并以
海棠村试验结果为依据 ,证明了其防治效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 松茸;病害;虫害;云南保山
中图分类号:S436.46   文献标识码:A
松茸〔 Tricholoma matsutake(Ito et Imai)Sing.〕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稀美味食用菌之一 ,
素有“蘑菇之王”的美誉。松茸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较高 ,价格昂贵 ,在云南收购市场上每千
克鲜品约 200 ~ 300元 ,高者可达 1500 ~ 2000元 ,甚至 2000元以上 ,国际市场的价格更高 。松
茸是一种共生菌 ,在它的生命活动中 ,其营养生长阶段必须与活的树木根系生长在一起〔1〕 。正
因为如此 ,人们至今对松茸还不能像对其它腐生食用菌那样进行人工栽培 ,而必须依靠森林中
的天然资源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 ,由于众多人为干扰 ,导致松茸生长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
破坏;或由于人类超强度采收 ,导致松茸地下菌丝团萎缩 ,松茸资源已明显减少 ,成为名副其实
的“珍稀”品种。
由于松茸是在森林中天然形成的 ,许多自然条件人们无法控制 ,而松茸的采收又是群众毫
无约束的自发行为 ,采收的多少全靠“运气”。因此 ,人们对松茸病虫害的发生并不重视 ,加上
人们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终导致松茸因病虫害而造成严重损失。松茸病虫害不仅影响
松茸生长 ,也导致松茸严重减产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松茸病虫害是松茸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研究 ,在云南省保山市海棠村 , 1997 年因病
虫和鸟类危害造成的松茸损失达 112朵 ,占该村当年总松茸数的 41.36%;1998年的损失亦达
107朵 ,占总松茸数的 32%〔2〕 。其中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 1 3 ,即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
松茸总量的 12.2%。按此计算 ,如果云南省年产出口规格鲜松茸 1040t〔3〕的话 ,则云南每年因
病虫害至少导致 126.88t松茸的损失 ,经济损失约 523万美元 。
但人们至今对松茸病虫害的研究甚少 ,有关资料及文献亦少见。据查 ,日本岩村通正
(1994)〔7〕曾对日本松茸的虫害进行了研究 。赵淑芬(1986)〔8〕记载的松口蘑害虫有 6目 27科
共 46种 ,其中松蕈蝇(学名未详)和大松蕈蝇(学名未详)是常见种类 ,危害率达 15%。有关松
DOI :10.16488/j.cnki.1005-9873.2002.02.009
茸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资料则未见报道 。
1997年 ~ 2000年 ,笔者在云南保山市海棠村设置了 1hm2 全封闭式的松茸保护试验区 ,
对区内松茸生态 、菌塘变化 、菌塘出茸数 、收获松茸个数及产量进行长期的定点跟踪调查 ,同
时 ,也调查了松茸病虫害 。此外 ,还对位于试验区旁的另外 27hm2 松茸生产林地进行跟踪观
测和调查 。在云南楚雄 、昆明 、丽江等收购市场进行考察后 ,初步摸清了云南地区林地及商品
松茸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笔者发现 ,云南地区松茸常见病害有 3种 ,虫害 2种。本文报道了病虫害症状 、危害情况 、
病原 、虫种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 ,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初步建议。
1 海棠村松茸林自然条件
海棠村位于云南西部保山市东北约 35 km处 ,海拔2200 ~ 2573m ,植被类型属于滇西中山
山原高山栲 、石栎林 、云南松林亚区〔4〕 。树木组成除了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主
要还有高山栲 (Castanopsis delavay i Franch.)、光叶高山栎 (Quercus rehderiana Hand -
Mazz.)、木包栎(Q.gland ul ifera Blume)等 ,树高约 6 ~ 8m ,郁闭度 0.5 ~ 0.6;林下植被主要有
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m .)、带鞘箭 竹 (Sinarundinaria contracta)、滇山茶
(Camael lia reticulata Lindl.)及少花荚艹迷(Viburnum oliganthum Batal.)等 。林地土壤为黄
红壤至褐红壤 ,pH4.73 ~ 4.8 ,有机质含量为 46.5g·kg -1;全氮含量为 1.925 g·kg-1 ,速效氮含
量为 0.200 g·kg-1;磷含量为 0.379g·kg-1 , 速效磷含量为 0.609mg ·kg-1;钾含量为
7.725g·kg-1 ,速效钾含量为 0.32g·kg-1 。土表枯枝落叶层 2 ~ 4cm 。产松茸的林地面积约
27hm
2 。
该地区年降雨量 900 ~ 1100mm ,年平均气温 15.6℃,年平均相对湿度 80.2%。该区干 、
湿季节明显 , 10月至次年 4月为旱季 , 5月 ~ 9月为雨季 ,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90%。
该区松茸年产量 500 ~ 620kg ,主要在每年 6月下旬至 10月上旬产出 ,以 7月~ 9月产量最高 。
随雨季的早晚 ,出茸季节有时提前 ,有时推后 。松茸主要分布在松林或松栎混交林下 。
2 海棠村松茸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从海棠村全封闭松茸试验区连续 4年的观测统计结果来看 ,松茸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可
达13.52%~ 41.36%,其中病害损失 3.38%~ 11.1%,约为虫害损失的 1 3;虫害损失可达
10.14%~ 30.26%,远比病害造成的损失严重 。若按松茸平均单个重量为 60.2g 计 ,则 1hm 2
试验区内年损失松茸 2.89kg ~ 6.74kg(表)。一旦发生病虫害 ,整个松茸即丧失利用价值 ,因
此 ,松茸病虫害的发生率实际就是松茸的损失率。由于松茸经济价值较高 ,少量损失就可造成
明显的经济损失 。
表 1997年 ~ 2000年海棠村松茸试验区病虫害发生情况
Table The emergence condition of diseases and pests of T.matsutake at Haitang village trial field in 1997~ 2000
年度
Years
出菇数(个)
No.of
f ruitbody
emerged
病虫害损失(个)
No.of f ruitbody
losses caused by
diseases and pest s
损失率(%)
Rate of
losses
重量损失(kg)
Weight
lost
病害损失(个)
No.of f rui tbody
losses caused
by diseases
损失率(%)
Rate of
losses
虫害损失(个)
No.of
fruitbody losses
caused by pest s
损失率(%)
Rate of
losses
1997 271 112 41.36 6.742 30 11.10 82 30.26
1998 338 107 31.65 6.441 29 8.58 78 23.07
1999 (240)1) 59 24.54 3.551 18 7.50 41 17.08
2000 355 48 13.52 2.889 12 3.38 36 10.14
  1) 6月 ~ 9月的出菇数 Nos.of fruitbody emerged f rom June to September
42 食 用 菌 学 报                9 卷
从表中不难看出 ,随着观测年限的延伸 ,松茸损失率明显下降 ,这是封山育茸 、实施人工促
繁措施的结果。从 1997年开始 ,该保护区实施全封闭保护措施 ,并采用人工促繁技术 ,当年的
损失率高达 41.36%。但随着封山育茸措施的实施 ,森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郁闭度提高 ,林
地土壤环境及营养状况也大为改善〔5〕 ,松茸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逐年下降 ,到 2000年 ,损失率
仅为 13.52%,比1997年下降了 27.84个百分点 。尽管1999年数据中缺少 9月份以后的观测
数据 ,但并不影响整个分析结果 ,因为 9月以后既有松茸长出 ,也有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在整个
松茸生长季节均有发生 ,目前还看不出存在病虫害发生高峰的规律。
3 海棠村松茸常见病虫害
将田间收集的病虫害标本于室内进行初步分析鉴定 ,发现松茸病害主要有青霉病 、镰刀霉
病和萎缩病 ,造成松茸虫害的主要有果蝇和甲虫。
3.1 松茸青霉病
松茸青霉病主要发生在子实体上 ,常在菌体生长不良或已开伞的松茸上发生 ,导致松茸子
实体逐渐腐烂。病害多发生于伤口处 ,特别是开始腐败或溃烂处更易发生。病变部位组织初
期质地变软 ,之后在病变部位长出淡白色霉层 ,随之中央变成青绿色 ,边缘白色 ,以后病变部位
逐渐扩大 ,导致整个松茸变成软腐状 ,失去利用价值。此病在海棠村的发病率一般为 3%~ 5%。
病原菌为青霉菌(Penicil lium sp.),属半知菌亚门 ,丛梗孢目 ,丛梗孢科。菌丝体无色 ,分
枝 ,分隔;分生孢子梗着生其上 ,帚状枝非对称形 , 2 ~ 3层分枝;副枝长短不一 ,一般为 28 ~ 35
×2 ~ 25μm ,梗基部膨大呈瓶状;小梗一般 3 ~ 4个 ,呈轮生状;分生孢子串生呈葫芦状 ,近圆形
或椭圆形 ,2.5 ~ 3.0×2 ~ 4μm ,表面光滑 ,无色 ,成堆时显淡青绿色。
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分布广泛 ,土壤 、空气及多种基物上均有分布 ,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 。
在相对湿度较大的密林中或林冠下植被繁茂的地方易发生病害 。无论幼小或成熟的松茸 ,只
要出现腐败的伤口就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一般仅见单个松茸发病 ,很少有成片松茸发病的
例子 。
3.2 松茸镰刀霉病
镰刀霉病主要侵染成熟松茸或过熟的开伞松茸 ,危害子实体菌褶等部位 。病变部位初期
呈浅褐色 ,质地变软 ,呈失水状或干腐状 ,之后其表面布满一层稀薄的白色菌丝体 ,后期可见少
量白色粉状霉层 。病害导致整个子实体干缩 ,停止生长 ,失去松茸原有的特殊香味。病害严重
侵染菌褶时 ,导致松茸担孢子形成受阻 ,影响松茸繁殖 。此病在海棠村的发病率一般为 2%~
3%。
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属半知菌亚门 ,丛梗孢目 ,暗色菌科。病原菌分生孢子
梗着生于分隔的菌丝上 ,分生孢子无色 ,单生 ,从孢梗端部长出 ,一般有两种类型:小型分生孢
子椭圆形或卵圆形 ,无色 ,光滑 ,单孢或仅一个分隔 ,4 ~ 12×3 ~ 5μm ;大型分生孢子呈长弯月
型 、披针形或纺缍形 ,近无色 ,一般 3 ~ 4个分隔 ,以具 3隔孢子居多 ,30 ~ 55×4 ~ 5.5μm 。从
病变部位挑取粉状霉层检查 ,常见小型孢子居多 ,大型孢子所占比例仅约 30%。
病原菌分布范围极广 ,多种农作物病残体或土壤中均有分布 。据观察 ,病害在地势较开
阔 ,林中郁闭度较小 ,相对湿度不太大的地方容易发生 ,在有较多成熟幼茸的地方发病较多。
3.3 松茸萎缩病
松茸萎缩病主要发生在未出土或刚出土不久的幼小松茸上 ,发病幼茸菌肉组织变软 ,压之
无弹性 ,但不呈水渍状 ,表面干缩 ,菌肉变成浅褐色 ,之后整个幼茸逐渐萎缩 ,失水并死亡 。发
病幼茸表面一般不出现病菌形成的各种病症 。此病发病率通常为 5%~ 8%,个别地方可能还
432 期            弓明钦等:云南保山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
要高一些 。
据观察 ,松茸萎缩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是地下的松茸菌丝团与植物根系 、土壤共同形成
的团状菌塘出茸过多 ,营养供应不上而导致自身保护性减产 ,以保证其它松茸正常生长 ,是土
表下松茸菌塘完成自身调节的一种自然现象 。此外 ,若外界条件发生突变 ,如较长时间的干旱
失水 、过度的日光照射及严重的创伤等原因也可造成幼小松茸萎缩死亡。在人们采收松茸的
过程中 ,有时会使旁边尚未出土或未成熟的幼茸着生处受损 ,幼茸无法继续得到菌丝体的水分
及营养供应 ,导致幼茸停止生长而萎缩 。松茸萎缩病的发生率不低 ,对松茸产量造成的损失也
较大 ,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
3.4 果蝇危害
果蝇(Mycodrosophila sp.)是松茸的大敌 ,危害十分严重 ,松茸的受害率一般可达 8%~
10%,在松茸虫害损失中 ,约 90%均由果蝇危害引起 。在尚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茸上即发生
果蝇危害 ,严重时每克菌肉组织中有数十条果蝇幼虫。受害幼茸初期外表无变化 ,后期组织开
始变软 ,压之呈水渍状;菌柄严重受害时质地变软 ,压之无弹性 ,有明显的中空感;撕开菌肉或
菌柄 ,可见其间有许多“隧道” ,内藏许多白色蛆形幼虫 ,最后导致松茸组织溃烂 ,完全丧失利用
价值 。
果蝇幼虫体长 4 ~ 6mm ,白色至米黄色 ,蛆形 ,前端较窄 ,中后部稍宽 ,约 0.8 ~ 1.0mm;蛹
及卵未见;成虫体长 3 ~ 4mm ,头大 ,复眼红色 ,展翅约6 ~ 7mm ,翅透明 ,有明显色斑 ,翅脉情况
尚不清楚;胸部较大 ,腹部短小 。根据上述特征认为属于果蝇属之一种。
据观察 ,通常林下植被生长过密 、湿度较大 、森林卫生环境不佳或杂草丛生的地方 ,果蝇危
害严重 。一些人畜活动频繁 ,留下许多瓜果 、食物及杂物的地方 ,果蝇危害亦严重。在比较开
阔 、空旷或“林窗”地带 ,空气湿度较小 ,林下植被稀疏 ,则较少发生果蝇危害 。
3.5 甲虫危害
甲虫主要蛀食松茸菌肉 、菌柄或菌蕾 ,造成表面伤口或子实体残缺 ,严重影响松茸品质 ,降
低商品等级 ,影响经济效益。
目前仅发现甲虫幼虫 ,尚未见成虫及卵 、蛹等世代 。成熟幼虫体长14 ~ 15mm ,体宽 1.8 ~
2.2mm ;头 、胸 、腹三部分区分明显 ,口器为咀嚼式;有胸足 3对 ,较小;腹部9节 ,体色近浅褐色
或略带土黄色;头部黑褐色 ,明显 ,质地呈硬壳状 ,有光泽;虫体呈纺缍形 ,体壁较光滑 ,硬 ,每节
有一对刚毛 。据幼虫形态特征并参考有关文献 ,它属于鞘翅目中拟步甲科的黑光甲之一种
(Amarygmus sp.)〔6〕 。
从初步调查了解的情况可知 ,该虫在整个生长期均危害松茸 ,尤以每年 8月 ~ 9月为多 。
据观察 ,林地卫生状况不佳 、地表残杂物及腐朽物较多或杂灌木茂密的地方 ,易发生甲虫危害 ,
在较开阔的地方一般少见 。甲虫危害率远比果蝇低 ,仅占虫害的 7%~ 8%。有关甲虫成虫及
世代交替等情况尚待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4 防治对策
松茸生长于自然条件下的森林之中 ,它的整个生育过程是在人们无法控制的环境条件下
完成的。因此 ,松茸病虫害的防治完全不同于室内栽培食用菌 ,必须根据松茸生长规律来考虑
具体对策 。
我国现行的松茸生产完全依赖于森林 ,而松茸的采收 、贮运又完全是自发的。事实证明 ,
这种生产方式有许多弊端 ,无序的采收活动常导致整个松茸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地下菌塘被破
坏 ,松茸产量大幅度下滑 。因此 ,实施松茸生产的专业化 、规模化 、产业化 ,是发展我国松茸生
44 食 用 菌 学 报                9 卷
产的最佳途径。只有在有组织的条件下 ,才能对松茸生产实施一系列科学化 、专业化的管理 ,
才能使松茸越采越多 ,越采越好 ,才能真正实现松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 ,对松茸林应实施封山育茸 ,并采用人工促繁技术 ,训练专门的松茸采收队伍 ,实行规
范化的科学管理 ,定期清除林地杂物并适当遮掩幼茸。事实证明 ,这种管理有利于减轻病虫害
危害 。海棠村实施以上措施之后 ,病虫害损失逐年明显下降 ,而林地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
善 ,松茸产量显著提高。该村松茸生产林 1997年产松茸 233kg ,1998年产松茸 394kg , 1999年
产松茸 620kg ,2000 年松茸产量已近 700kg ,为封山育茸前 1996年松茸产量 113kg 的 6.19
倍。因此 ,以封山育茸为主的人工促繁措施 ,不仅是恢复松茸生产的好方法 ,也是防治松茸病
虫害的有效措施 。
此外 ,在松茸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方 ,亦可以使用高效 、低毒 、低残留的忌避剂 、保护剂 。
但是 ,松茸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 ,其产品质量要求十分严格 ,使用化学药剂必须十分
慎重 ,绝对禁止使用高毒性 、高残留农药 。
参 考 文 献
[ 1] 弓明钦 , 陈羽 , 王凤珍.松茸[ 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1999.1 ~ 122.
[ 2] 弓明钦 , 王凤珍 , 陈羽.云南松茸减产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J] .林业与社会 , 1998 , 14(3):2 ~ 4.
[ 3] 周加林 , 于晓红.我省菌类出口创历史新高[ N] .云南日报 , 2000 , 1 , 10(第 1 版).
[ 4] 弓明钦 , 曹嘉相 , 苏联军 , 等.保山地区的假松茸及其生态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9 , 12(1):31 ~
36.
[ 5] 弓明钦 , 王凤珍 , 陈羽.保护松茸生态环境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0 , 13(5):562
~ 567.
[ 6] 张学敏 , 谭琦.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M] .北京:金盾出版社 , 1994.1 ~ 167.
[ 7] 岩村通正.マツタケの虫害防除研究の现状とその问题点 , 《 マツタケ一研究と增产一》[ A] .东京:マツ
タケ研究恳话会编 , 1964.
[ 8] 赵淑芬.松口蘑[ M] .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 , 1986.68~ 71.
An Investigation of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in Baoshan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Gong Mingqin
1 Chen Yu1 Wang Fengzhen1  Su Lianjun2
(1 Research Insti tute of Tropical Forest ry , CAF ,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520)
(2 Shuizhai Forest ry Station of Baoshan , Baoshan , Yunnan 678005)
Abstract The losses of Thicholoma matsutake caused by diseases and pests in Baoshan ,
Chuxiong , Kunming and Lijiang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accounted for 12.2% of the total
y ield.126.88t T .matsutake were lost in Yunnan province yearly , amount ing to 5.23 million
USD.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invest ig ation show ed that there were five kinds of common dis-
eases and pests of T .matsutake in Yunnan province , and that the losses caused by the pests and
diseases made up 90%and 10%resp.in the total losses.And the symptoms of pests and diseases ,
harming conditions , pathogens and pest species w 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While the control
measures , taking the ecolog ical measures as the dominant factors , were put fo rw ard too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 Hai tang village were taken as the reliability evidence of control ef ficiency.
Key words  Tricholoma matsutake ;Disease;Pest;Baoshan , Yunnan
452 期            弓明钦等:云南保山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