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的研究进展



全 文 :文章编号:1001-4829(2004)05-0668-06
  收稿日期:2004-02-17
作者简介:张 丹(1962-),女 ,副研究员 ,在职博士 ,主要从事
土壤生态和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 发表论文 20 余篇 ,主编出版专
著一部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3项。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的研究进展
张 丹1 , 2 ,郑有良1
(1.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雅安 625014;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本文阐述了毛木耳的资源分布 ,一般形态特征;从分类依据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耳蕈菌系统发育中的应用介绍了该蕈
菌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类进展;通过对药用价值 ,凝血作用和降血脂功能 ,耐缺氧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多糖成分分析和止血机理研
究 ,抗衰老作用 ,临床应用的描述 ,介绍了毛木耳的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研究;介绍了毛木耳的营养成分分析和栽培技术包括液体
菌种和菌丝生理特性的研究及培养料 C/ N 研究。提出了加强毛木耳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毛木耳;资源;形态;系统发育;分类;栽培技术;药用价值;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S646.6   文献标识码:A
An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tudies on basidiomycete
fungus Auricularia polytricha
ZHANG Dan1 ,2 , ZHENG You-liang1
(1.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Yaan 625014 , China;2.Chengdu Inst itute of Moun tainous Hazards &Environment , C hinese Acade-
my of S cience ,Chengdu 610041 , China)
Abstract:The thesis presen ted the status quo of studies on Auricularia polyt richa , w hich included the resourceful dist ribut ion and the
shape characteris tics , systematic development and classi fication progress.The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value w ere in troduced by depict-
ing the ant icoagulation and antihyperlipidemia act ion , antioxidative effect and cytoprotection action , anti-blood embolism format ion etc.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 and nut rit ive composit ion were presented.The present research on cult ivation technique w ith produc-
t ion of the liquid spaw n w as show n in thi s paper.The physiological featu re of hyphae and C/N of culture medium for the mushroom grow-
ing w ere discussed.Finally , the essential key research involving in A.polytricha was put forw ard.
Key words:Auricularia polytricha;resource;systematic development;classific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medical value;pharmaceutical action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一种食药兼
用的蕈菌 ,我国从 80 年代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近
几年栽培面积日益扩大 ,由于品种的改良 、栽培技术
的完善 ,产品质量 、产量均得以提高 ,加之其在医疗
保健方面凸显的价值 ,越来越得到广大蕈菌科技工
作者的关注和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因其在人们观念
中传统的低廉地位 ,对该蕈菌系统的研究动态少有
报道 ,本文对此作了综述报道 。
1 毛木耳的资源分布及一般形态特征
1.1 资源分布
据邓叔群编著的《中国的真菌》 ,毛木耳归属于木
耳属(Auricularia)六个种类即黑木耳(A.auricula)、
毛木耳(A.polytricha)、皱木耳(A.delicata)、毡盖木
耳(A.mesenterica)、黑皱木耳(A.moelleri)和褐毡木
耳(A.rugosissima)的一种[ 1] 。分布于吉林 、内蒙古 、
河北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安徽 、江苏 、浙江 、
江西 、贵州 、云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海南 、台湾 、西藏 、
山东 、湖南 、黑龙江 、湖北 、四川[ 2] ,南美洲和北美洲也
有分布 。海拔高度达及 3400 ~ 3800 m 。跨越中国东
北的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向南沿太行山 、伏
牛山 、大别山直至江西中部的井冈山 ,湖北 、陕西的大
巴山 、秦岭山脉和四川东部 ,南方的五指山 、岭南地
区 ,在西南的云南山区最多。
1.2 一般形态特征
毛木耳属于木耳目(Auriculariales), 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中的毛木耳
种(A.polytricha)。毛木耳的一般形态特征为 ,子
668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 thw 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 ciences
              2004年 17卷 5期
Vol.17  No.5
DOI :10.16213/j.cnki.scjas.2004.05.029
实体韧胶质 ,初期杯状 ,渐变为耳状 ,叶状或不规则
形 ,宽 2 ~ 15 cm ,多平滑 ,罕有皱纹 ,基部明显且稍
有皱纹 ,红褐色 ,常微显紫色。干后收缩并呈软骨
质 ,具子实层的上表面变为紫灰色至黑色 ,具长绒毛
而不孕的下表面则变为青褐色 ,浅茶褐色至瓦灰色 。
毛无色 ,仅基部稍带褐色。柔毛层:柔毛长 450 ~
500 μm ,粗 5 ~ 6μm ,无色透明 ,均匀分布或成束生
长 ,顶端钝圆或渐变尖细 ,基部膨大又收缩变细 ,部
分有中线(或中空)。致密层:20 ~ 25 μm ,菌丝分不
清单条。亚致密上层 ,宽 75 ~ 85 μm ,粗 2 ~ 3 μm ,
菌丝致密 ,相互交错在一起 。疏松上层:宽 250 ~
260μm ,粗 3 ~ 4 μm ,菌丝疏松交织。髓层:宽 250
μm ,粗 3 ~ 5 μm ,菌丝多数平行 ,整齐排列。疏松下
层:宽 250 ~ 260μm ,粗 3 ~ 4 μm 。中层:宽 90 ~ 100
μm ,粗2 ~ 3μm[ 3] 。基部膨大处粗 10μm ,常呈束生
长。担子垂直圆柱形 ,担子就是菌丝分支的顶头细
胞 , 没有原担子 , 由四个细胞组成 , 52 ~ 62 μm ×3
~ 3.5 μm 。孢子圆柱形 ,光滑 ,无色 , 弯曲 , 12 ~ 18
μm×5 ~ 6 μm 。夏秋季野生于臭椿 、锥栗 、栲 、樟 、
柿 、核桃 、乌桕 、杨 、栎 、柳树 、桑树 、洋槐等树朽木上
或腐木上 。
2 毛木耳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类进展
2.1 分类现状
木耳目 、银耳目(Tremellales)、花耳目(Dacry-
myceales)和胶膜菌目(Tulacnellales)四目有些相似 。
担子是异担子型;子实体一般是胶质或蜡质的;担孢
子在分化成熟后变成多孢 ,萌发时生芽孢等 ,故有些
学者把他们归并为一目———银耳目 。实际上它们之
间有相当大的差异 ,难以认为是在进化中一个主干
上的分枝 ,可能只是从原始类型中发展出来的几个
平行进化的发育系统 。一般依据担子的性状把他们
分成以上四目[ 4] 。
木耳目是一个类型丰富的类群 ,它们朝着各式
各样的方向发展。瑞士学者 E·高又曼和我国著名
真菌学家戴芳澜将该目分为 3 科 ,约有 15 属 , 250
种[ 5] 。陆家云和刘棠瑞将木耳目分成 2科[ 6] 。Mc
Nabb把所有木耳目的真菌都列在木耳科里 。有些
作者承认另一个科 ,锤耳科(Phleogenaceae)。木耳
目的成员以产生由横隔膜分成四个细胞的异担子为
特征。据 C·J·阿西索保罗 ,木耳产生担子的子实体
变化很大 ,从简单的菌丝层 ,如卷担菌属(Helicoba-
sidium)到木耳属(Auricularia)的发育好 、大型 、胶
质 、有带革质的子实体。
木耳科据戴芳澜遗著为木耳目中腐生或寄生在
绿色植物上且发生核配的菌丝细胞直接长成担子的
类群 。在木耳科中 ,发生核配的顶端菌丝细胞与无
隔担子菌纲的非褶菌目和伞菌目阶段的情况相似 ,
毫不拖延地长成担子。最低级的成员在其基质上形
成松散的菌丝毯 。菌丝最终大多形成一个纤薄的 、
多少扩展于菌丝层上的担子 ,并在担孢子脱落后萎
缩而消失 。就子实体的形态方面而言 ,象非褶菌目
一样 ,从松散的菌丝层向上发展成简单的 ,然而结构
特殊的菌壳 、檐状体 、球状等 。它们的子实层是裸露
的 ,某些种有原担子 ,例如生在马剌盘菌(Lasiobolus
equinus)子实体上的剌盘囊担耳(Cystobasidium la-
sioboli)有与锈菌冬孢子相似的厚壁原担子。原担
子萌发出园柱形有横隔膜的担子和担孢子 。担孢子
萌发生芽孢 。木耳科发展的最高阶段以木耳属和锤
耳属为代表 。
在木耳属中 ,菌丝层发育成散铺的 、胶质或软骨
质的 、两侧对称的菌壳或平行生或垂直生的檐状体 ,
它们在其下侧是不育的 ,而在其上表面由一个不规
则的绉折子实层所覆盖 。木耳属没有原担子[ 5] 。邓
叔群编著的“中国的真菌”介绍了木耳属的 6个种类 ,
黑木耳(A.auricula),毛木耳 ,皱毛耳(A.delicata),毡
盖木耳(A.mesenterica),黑皱木耳(A.moelleri)和褐毡
木耳(A.rugosissima)[7] 。戴芳澜后来将 A.mesentrica
的中文名改换为肠膜状木耳 ,因为这个种类有更多层
次的内部薄膜[ 8] 。
在国外 , Dr.B.Low y 和 Dr.Y.Kobaya.Si 提出
了新的概念 ,发展了木耳属的分类 ,Dr.Y.Kobasi认
为木耳外表层的毛层 ,内部的细胞组织及层次 ,子实
层形成等为区分种类的重要特征 。Lowy 描述的一
个毛木耳品种中缺乏亚致密下层 ,而 Kobayazi描述
的另一个毛木耳品种中则缺乏子实层的中层[ 9~ 10] 。
赵大振 1987年在河北省石家庄采集到的毛木耳一
个新变种(A.polytricha var.argentea.Zhao)也没有
中层[ 11] 。到目前 ,世界公认的木耳属共为 20种 ,分
为 4组 ,根据这个分类学 ,1918 年命名的黑皱木耳
后来并入皱木耳。
娄隆后等 1980 ~ 1988 年从各地样品中收集到
了与戴芳 澜 、邓 叔群描 述相 同的 褐黄 木耳
(A.fuscosuceinea)和褐毡木耳 ,只是形态随地里分
布不同而异 。娄隆后等还得到了过去与肠膜状木耳
(A.mesenterica)混淆的华丽木耳(A.ornata),同时
还发现了 3个新种 ,即西沙木耳(A.xishaensis),网
脉木耳(A.relltata)和象牙白木耳(A.eburnea)。
木耳属中的黑木耳和毛木耳是本属中最普遍的 2个
种 。
木耳属的分类 、名称与其他真菌一样在文献里
一直较为混乱。在蕈菌的分类尚未建立更准确的系
6695期 张 丹等:毛木耳(A uricularia polytricha)的研究进展
统之前 , 目前的分类仍以形态为主要依据。Mc
Nabb把所有木耳目的真菌都列在木耳科里 ,而另一
些作者也承认另一个科 ,锤耳科(Phleogenaceae)。
但毛木耳属于木耳科和木耳属在许多真菌学家的文
献里却是一致的 ,及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 毛木耳种
(A.polytricha)。“木耳”是从中国起源又传向全世
界的名字 。在 1300多年前的古书中 ,记载木耳的名
称就有 20 多个名词 ,如:蕈 、骆 、鸡 、耳等等。在民
间 ,木耳的常用名词为“细木耳”和“粗木耳” ,此处的
“粗木耳”即为本文所讲的“毛木耳” 。按照著名专家
戴芳澜 、邓叔群等的文献方向 ,人们继续用有关的形
态特征 ,包括孢子的大小 ,锁状联合 ,短菌丝孢子的
出芽和分生孢子等进行木耳分类。在木耳变种和新
种的鉴定中 ,仍多用髓层的有无和变化 ,样品的剖面
宽度 ,紧密层 ,亚紧密层 ,子实层的厚度 ,毛的长度 ,
宽度 ,子实层形状 ,颜色等表面特征等来进行 。
2.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耳蕈菌系统发育中的研

阎培生对木耳属 8个种 25个菌株的 ITS 和 28S
rDNA 5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 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
段多态性(RFLP)研究 , ITS-PCR扩增产物经 4种限制
性内切酶酶切后 ,不能将皱木耳(A.delicata P.Henn)
大木耳(A.maxima Guo),网脉木耳(A.reticulata Li)
和毛木耳 4个种(A.polytricha Sacc.)分开 ,反映了实
验者所用限制酶种类有限 ,也说明皱木耳 、大木耳 、
网脉木耳和毛木耳等 4 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属
同一谱系 。刘祖同等用 PCR技术扩增了木耳属 8
个种 25个菌株的 ITS和 28S rDAN 5 端两个区域 ,
然后研究其 RFLP ,发现毛木耳种类存在 3种 rDNA
基因型差异 ,而对其进行的 28S rDNA-RFLP 分析 ,
也不能将皱木耳 、大木耳 、网脉木耳 、雪白木耳菌株
(Snow-white st rain)、毛木耳 、琥珀木耳 (A.Fusco-
succinea Farl.)和黑木耳(A.auricula Vnderw.)区
分开[ 12] 。
边银丙等 1997年对包括毛木耳在内的 10个木
耳菌株培养 72 d的菌丝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 ,
具有 8种酶谱类型[ 13] ,提示种类中的遗传差异。阎
培生利用 RAPD技术对木耳属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
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 75 %相似水平下皱木耳 、琥
珀木耳 、毛木耳 、大木耳 、网脉木耳及黑木耳被归为
形态鉴定的一个种 ,但在 80 %相似水平下 ,可将皱
木耳 、琥珀木耳与毛木耳种区分开 。阎培生利用
RAPD标记构建木耳属种间关系的研究指出皱木耳
(A.cornea Spreng)和毛木耳是两个不同的种而非
同种异名[ 14] 。子实体横切面中髓层的有无并不表
明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
张莉莉用荧光染色对黑木耳和毛木耳担孢子的
核相进行了研究 ,发现它们并不都是单核担孢子 ,还
有双核 、三核及多核担孢子 ,黑木耳有 18.1 %的双
核 、3.7 %的三核 、3.7 %的多核 、毛木耳有 2.1 %
的双核 ,这给毛木耳一个孢子一个细胞核的观念提
出了挑战。担这些双核的担孢子是因为担子中的两
个核同时进入到一个担孢子中 ,还是进入担孢子中
的单核发生有丝分裂 ,变成两个核? 都有待进行深
入 、系统的研究[ 15] 。
近年来 ,已经有很多真菌学家 ,从宏观特征 、微
观特征 、个体发育 、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木耳属的系
统进行了大量研究 ,由于日益增长的经济价值和药
用价值 ,理顺毛木耳在系统学中的地位 ,对于木耳属
系统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创建更自
然的分类系统 ,更准确地反映其在真菌中的亲缘关
系 ,还需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
3 毛木耳的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研究
3.1 药用价值
毛木耳入药有益气强身 、活血 、止血 、止痛之功
效 。可治寒湿性腰腿疼痛 、产后虚弱 、抽筋麻木 、外
伤引起的疼痛 、血脉不通 、麻木不仁 、手足抽搐 、白带
过多 、便血 、痔疮出血 、子宫出血 、反胃多痰 、年老生
疮久不封口等病症 。还可治毒菌中毒 。对小白鼠肉
瘤 S-180 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 90 %及 80
%[ 16] 。
3.2 凝血作用
王树在银白木耳对大鼠凝血作用的影响研究中
发现 ,银白木耳溶液对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
凝血酶时间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P <0.05),对血
凝凝固时间有非常显著的作用(P <0.01)[ 17] 。银
白木耳的发现者赵大振 、王朝江等对其进行血栓实
验 、血小板粘附实验 、血小板聚集实验 、淋巴细胞转
化实验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发现 ,银白木耳有
抑制血栓形成倾向 ,并可明显抑制(P <0.05)血小
板粘附功能 ,可明显增强(P <0.001)淋巴细胞转化
功能 ,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仅有增强趋势 ,无
统计学差异[ 18] 。钟韩在对毛木耳多糖诱导血小板
聚集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 ,在 PRP 加入毛木耳水提
物后 ,有血小板聚集现象出现 ,进一步的分离研究 ,
发现毛木耳多糖具有诱导 、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化学分析证明毛木耳多糖为蛋白多糖 ,去除蛋白质
后 ,对血小板聚集的诱导作用消失[ 19] 。贾卫梅对毛
木耳中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成分作了研究 ,从毛木耳
的水提物中找到两个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部分 ,从
670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17卷
其中一个部位分离出一种结晶成分 ,经薄层层析 、
熔点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 ,鉴
定为腺苷[ 20] 。
吴春敏等研究了毛木耳多糖耐缺氧作用及对心
脏和血压的影响 ,证明毛木耳多糖对大鼠正常血压
和心率无影响 ,不增加离体豚心脏的冠脉流量 ,但可
增强在体心脏的心肌收缩力 ,延长并用异丙肾上腺
素的常压耐缺氧时间 ,可部分改善心功能状况[ 21] 。
用 chandler法形成的实验性血栓 ,组织学 ,类似人体
动脉血栓 ,毛木耳多糖可延长血栓形成时间 ,缩短血
栓长度 ,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 。毛木耳多糖通过
影响多个环节抗血栓形成 , 可显著提高纤溶酶活
力 ,降低血小板的粘附率。毛木耳多糖有明显的抗
凝血作用 ,这也是其抗血栓的一个重要环节。
和寿英等对毛木耳多糖成分进行了分析获知 ,
毛木耳多糖属酸性杂多糖 ,我国对它药用已久 ,有滋
补强体 ,扶正固本之功效 。研究结果表明 ,毛木耳多
糖是由岩藻糖 、阿拉伯糖 、木糖 、甘露糖 、葡萄糖等五
种单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分子量约为 12 万 ,总糖
含量为62.29 %,糖醛酸含量为15.24 %,还含有对
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 22] 。钟韩对毛木耳粗多
糖止血机制的研究 ,得出除分离到具抑制血小板聚
集的部位外 ,还证明了具相反作用的诱导血小板聚
集的部位毛木耳粗多糖 ,分析这可能是记载的木耳
具凉血 、止血作用的根源。毛木耳粗多糖能使出血
时间缩短 ,也即毛木耳多糖的止血作用[ 23] 。
3.3 抗衰老作用
吴春敏对毛木耳多糖的分离 、分析及免疫药理
活性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与和寿英的研究相似的结
果。吴春敏的研究还证明毛木耳多糖对机体细胞具
有保护作用[ 24] 。研究发现毛木耳多糖具有抗氧化
作用 ,周学君用毛木耳多糖按剂量小鼠腹腔注射 ,连
续 35 d。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全血中 LPO含量 ,
按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小鼠全血 SOD的活力 ,发
现毛木耳多糖能剂量依赖性降低小鼠血清中 LPO
含量 ,并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小鼠全血 SOD活动 ,
表明毛木耳多糖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提示其
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25] 。
3.4 临床应用
赵因对毛木耳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
述 ,主要包括止血作用 ,免疫作用 ,机体细胞保护作
用 ,降血脂作用 ,对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形成的作用及
对高血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还作了急性毒性试
验[ 26] 。
毛木耳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 ,据文献介绍[ 27] ,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采用成都恩威药业有限公
司生产以毛木耳为原料的“活血降脂颗粒”[川卫药
健字(1996)017号]治疗高脂血症 143例 ,其中男性
85例 ,女性 58 例 。年龄 54 ~ 83 岁 , 平均年龄 68
岁 ,血脂水平根据上海地区 TC>5.17 mmol , TG>
1.7 mmol/ L ,既往史中高血压 48例 ,糖尿病 38例 ,
冠心病 53例 ,胆石症 17例 ,痛风 4例 ,家族肥胖史
5例。其中头晕的 69例 ,单侧肢体麻木 26例 ,双下
肢麻木 12例 ,血压 16 ~ 25.5/10.5 ~ 16kPa , ECG:
ST ~ T 下移 23例 , T 波异常 32例 ,左室高压 7例。
头颅 CT 检查 12例 ,均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中
枢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发现 ,所有病人口服“活血脂
颗粒”每次 2包 ,每日 3次 ,服用 1月后 , 143 例病人
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减轻或消失 ,心电图正常 46例 ,
好转 9例 ,服药后血脂达正常水平 122 例 , 13例明
显降低 ,总有效率 94.5 %,且无明显副作用 。
为进一步探讨毛木耳多糖的具有免疫增加和抗
肿瘤作用的机理 ,王道福等进行了毛木耳多糖对小
鼠腹腔巨噬细胞蛋白酶 A活性和 C活性的研究 ,发
现毛木耳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与其增强 MФ中
PKA活性有关[ 28] 。
4 毛木耳的营养成份分析
毛木耳食 、药兼用。质地较黑木耳粗硬 ,但耐
嚼 ,脆滑 ,厚实 ,朵形大 ,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成
表 1 毛木耳子实体氨基酸含量(%)
Table 1 T 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in f ruit body of A.polytricha(%)
氨基酸
Amino acid
含量
Content
氨基酸
Amino acid
含 量
Content
氨基酸
Amino acid
含量
Content
氨基酸
Amino acid
含 量
Conten t
氨基酸
Amino acid
含 量
Content
赖氨酸
Lys
0.30 异亮氨酸
Ile
0.26 亮氨酸
Leu
0.42 蛋氨酸
Met
0.12 苯丙氨
Phe
0.22
苏氨酸
Th r
0.26 缬氨酸
Val
0.40 色氨酸
T rp
— 组氨酸
His
0.10 精氨酸
Arg
0.32
酪氨酸
Ty r
0.12 胱氨酸
Cyt
0.00 脯氨酸
Pro
0.20 丙氨酸
Ala
0.40 甘氨酸
Gly
0.23
谷氨酸
Glu
0.55 天冬氨酸
Asn
0.50 丝氨酸
Ser
0.28
6715期 张 丹等:毛木耳(A uricularia polytricha)的研究进展
表 2 毛木耳子实体矿质元素含量(mg/ g干品)
Table 2 The contents of mineral elements in f rui t body of A.polyt richa (mg/ g of dry sample)
钾 K 钠 Na 钙 Ca 镁 M g 磷 P 铁 Fe 铜 Cu 锰 M n 锌 Zn 钼 Mu 钴 Co
389.74 18.32 37.84 766.10 83.00 131.70 7.21 17.25 38.91 0.67 0.55
为火锅和麻辣烫的优良配料。据北京食品研究所等
分析 ,每 100 g 干品含粗蛋白质 7 ~ 9.1 g ,粗脂肪
0.6 ~ 1.2 g , 碳水化合物 64.6 ~ 69.2 g , 热量
1230.10 ~ 1334.70千焦耳 ,粗纤维 9.7 ~ 14.3 g ,灰
分2.1 ~ 4.2 g 。还含胡萝卜素 0.01 mg ,硫胺素
0.09 ~ 0.36 mg , 抗坏血酸 7.04 ~ 8.35 mg 以及尼
克酸 1.7 ~ 4.0 mg 。
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分析 ,毛木耳干品含
氨基酸的总量为 4.68 %。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7种 ,
占总量的 42.31 %, 有其它氨基酸 9种 ,占总量的
57.69 %。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列表 1 ,矿质元素含量
列表 2。
5 毛木耳的栽培技术研究
5.1 栽培技术研究
李志生对从台湾引进的毛木耳栽培技术进行了
较为祥细的研究[ 29] 。针对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出
菇时期温度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制种 、播种季节 ,菌
丝生产的 pH 值为 5.5 ~ 6.0 , 而子实体生长时
pH8.5的培养基为宜 。对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光照
条件也进行了探讨 ,认为强光对菌丝长势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 ,光照不同子实体耳片颜色有异 ,强光导致
耳片色偏褐 ,毛较长 ,耳基不能形成 ,弱光致耳片色
偏红 ,毛不均。控制湿度也是栽培技术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 ,适宜培养基含水量 65 %,菇房空气相对湿
度以 85 %~ 95 %为宜。湿度偏低 ,子实体易干枯 ,
长速慢 ,湿度合适 ,子实体发育快 ,耳大肉厚。在对
台湾引进的毛木耳进行多年栽培试验后仍强调合理
选择栽培季节(菌丝生长温度 25 ~ 30 ℃),子实体发
育适宜温度18 ~ 25 ℃),避开出耳期低温寒潮 ,是安
排栽培时间的关键一步。精心保存菌种及时提纯复
壮是高产优质的前提 ,接种制种中应把握菌丝体的
菌龄和接种方式是保障 ,子实体生产的最佳培养基
为棉籽壳加麦麸和 1 %石灰。在栽培管理中注意勤
观察 ,一旦发现污染 ,应隔离污染源 。栽培方式的选
择以各地具体情况而异 ,室内袋栽 ,大田墙式栽培 ,
香菇棚畦式排袋栽培 ,香菇棚矮墙栽培 ,室内墙式栽
培 ,室内挂袋栽培均可参照 。提高出口毛木耳商品
的价值 ,李志生还描述了采收的时间 、方式和处理分
级方法[ 29] 。
5.2 液体菌种和菌丝生理特性研究
万兰英等进行了毛木耳液体菌种的应用研究 ,
发现用液体菌种可大大缩短制种周期 ,固体种的周
期为 80 d ,液体种只需 37d ,使母种成本比固体种降
低 3倍 ,栽培种和原种成本降低 27 %,用液体菌种
的接种速度是试管接种速度的 2.5 倍 ,且操作简
便[ 30] 。我国目前白背木耳(毛木耳的一种品名)的
生料栽培取得了一定成果 ,杨梅等在此基础上还进
行了白背木耳菌丝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并对深层发
酵菌丝体的营养成份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 ,比较
出最佳深层发酵培养基原料 ,确定了发酵适宜的
pH 、用种量 、生长菌丝体种子周期和发酵周期 。
5.3 培养料 C/N 研究
贺新生等就培养料 C/N 和含 N 量对毛木耳生
长发育的影响作了栽培试验和统计分析 ,指出商业
化栽培毛木耳 ,培养料中可以完全不添加无机 、有机
氮 ,仍可获理想产量 ,但未对 C/N<25和 C/N>100
的配方作试验 ,在试验范围内的 C/N(28.2 ~ 63.0)
与子实体产量作 Logistic生长曲线的回归分析 , C/
N 、含 N 量与子实体产量呈对数曲线关系[ 31] 。
6 结 语
毛木耳由于其食药方面的作用 ,已经显示出巨
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 ,菇业生产
各自为政 ,国家没有一套完善合理的管理措施 ,特别
是在制种 、引种方面使得目前毛木耳菌种中的名称
极为混乱 ,同种异名 ,同名异种 ,同株异名 ,同名异株
现象极严重 。在制种和栽培过程中由于不严格按操
作程序 ,导致污染 、菌种退化 、病虫害滋生 ,这些都严
重制约了毛木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收集种质
资源 ,保存优良种质 ,选育新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这
是保证毛木耳良好生产发展势头的根本所在。加强
毛木耳产品的深加工和毛木耳的基础研究 ,包括基
因型 、极性 、细胞学 、分类学等都是蕈菌科技工作者
应该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 1] 娄隆后 ,朱慧真 ,娄人杰.木耳属种类的初步研究[ J] .中国食用
菌 , 1992 , 11(4):30-32.
[ 2] 袁明生 ,孙佩群.四川蕈菌[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98-99.
[ 3] 刘茵华.我国的食用木耳[ J].中国食用菌 , 1995 , 14(3):17.
[ 4] 余永年 ,宋大康.真菌学概论[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436
672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17卷
-438.
[ 5]戴芳澜.真菌的形态和分类[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232.
[6] 陆家云 .植物病源真菌学[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1.305.
[ 7]邓叔群.中国的真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36.365-367.
[ 8]娄隆后 ,朱慧真 ,汤华光 ,等.木耳属种类的初步研究[ J] .中国
食用菌 , 1999(11)4:30-32
[ 9] Kobayashi Y.On the Genus Auricular ia from Eastern , Asia [ J] .
Bull , Cent , Nat , Manchoukuo , 1952(4):1-20.
[ 10] Low y B.The Genus Au ricu laria[ J] .Mycologia , 1952 , 44:656-
692.
[ 11] 赵大振 ,王朝江.毛木耳一新变种[ J] .真菌学报 , 1991 , 10(2):
108-112.
[ 12] 刘祖同 ,罗信昌.食用蕈菌生物技术及应用[M ] .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 , 1999.43-46.
[ 13] 边银炳 ,罗信昌 ,周 启.木耳栽培菌株酯酶同功酶的酶谱多样
性研究[ J] .菌物系统 , 2000 , 9(1):80-90.
[ 14] 阎培生 ,罗信昌 ,周 启.利用 RAPD 技术对木耳属菌株进行分
类鉴定的研究[ J] .菌物系统 , 2000 , 19(1):29-33.
[ 15] 张莉莉.黑木耳与毛木耳担孢子核相研究[ J] .塔里木农垦大
学学报 , 1993 , 12(2):10-12.
[ 16] 应建淅.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25
-30.
[ 17] 王 树.银白木耳对大鼠凝血作用的影响[ J] .张家口医学院
学报 , 1999 , 16(3):37-38.
[ 18] 赵大振 ,王朝江 ,池惠荣.银白木耳药用初探[ J] .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 19(2):100-102.
[ 19] 钟 韩 ,杨振湖 ,李惠英 ,等.毛木耳多糖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
研究[ J]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2 , 18(1):27-28.
[ 20] 贾卫梅 ,何国襄 ,刘 晶.毛木耳对血小板凝聚作用的成分研究
[ J] .中国食用菌 , 1991 , 10(2):45-16.
[ 21] 吴春敏 ,陈琼华.毛木耳多糖耐缺氧作用及对心脏和血压的影
响[ 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 1992 , 1:21-23.
[ 22] 和寿英 ,熊子仙.毛木耳多糖的分析研究[ J] .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 , 1999 , 19(4):40-42.
[ 23] 钟 韩 ,杨振湖 ,李惠英 ,等.毛木耳多糖止血机制初探[ J] .中
国食用菌 , 1991 , 10(2):14-15.
[ 24] 吴春敏 ,陈琼华.毛木耳多糖的抗凝血和降血脂作用[ J] .中国
药科大学学报 , 1991 , 22(3):164-166.
[ 25] 周学君 ,愈 发.毛木耳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J] .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 , 2000 , 20(9):610-611.
[ 26] 赵 因 ,张 悦.毛木耳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J] .基层中
药杂志 , 2001 , 15(1):49.
[ 27] 王道福 ,邵林萍 ,菊保文 ,等.毛木耳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 A活性的影响[ J] .中国药房 , 2001 , 12(5):203-264.
[ 28] 王道福 ,邵林萍 ,菊保文 ,等.毛木耳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C 活性的影响[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 2002 , 18(1):19-
20.
[ 29] 李志生 ,郑 东 ,王正荣 ,等.台湾毛木耳引种栽培技术[ J] .食
用菌 , 1997 , 19(2):10-11.
[ 30] 万兰英 ,张超礼 ,孙 卫 ,等.毛木耳液体菌种的应用研究[ J] .
中国食用菌 , 1997 , 16(3):15-16.
[ 31] 贺新生 ,侯大斌 ,王光礼.培养料 C/N 和含 N 量对毛木耳生长
发育的影响[ J] .食用菌学报, 1998 , 5(1):33-38.
(责任编辑 雷 波)
欢迎订阅 2005年《吉林农业科学》
《吉林农业科学》是由吉林省农科院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最新农业
科技成果 、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 、专题综述和研究动态等。辟有作物育种 、栽培 、土壤肥料 、植物保护 、园艺技
术 、畜牧兽医 、国外农业和广告信息等栏目。适合广大农民朋友 、农业科技人员 、生产管理者和农业院校师生
阅读 。
《吉林农业科学》为双月刊 ,逢双月 25日出版 ,由 16开本改为大 16开 , 56页 ,原每期定价 4.00元不变 ,
全年 24元 。邮发代号:12—71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如在邮局订阅有困难 ,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订阅 。
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兴华街 6号
邮编:136100 电话:(0434)6283151
6735期 张 丹等:毛木耳(A uricularia polytric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