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人工大叶桉林抚育间伐试验



全 文 :表 5 地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F0.01
地点 1 85.10 85.10 274.50** 7.01
区组 4 0.64 0.16 0.52 2.51
种源 8 5.60 0.70 5.40** 2.80
种源×地点 8 2.50 0.31 2.38* 2.07 2.80
误差 72 9.46 0.13
总和 93 103.30
表 6 小干松两试点高 、径生长量比较表
种源
十字坪
树高
(cm)
地径
(cm)
姚家坡
树高
(cm)
地径
(cm)
比值(%)
树高
(cm)
地径
(cm)
10577 170.4 4.61 109.7 2.37 155.3 194.5
26230 169.6 4.37 87.4 1.97 194.1 221.8
25730 163.3 4.46 92.7 2.15 176.2 207.4
27084 162.3 4.29 91.9 2.08 166.2 171.1
28476 161.8 4.21 102.8 2.57 157.4 163.8
14726 144.9 3.93 91.2 2.12 158.9 185.4
26153 141.1 4.03 96.9 2.25 145.6 179.1
25803 131.3 3.37 79.0 1.97 166.2 171.1
25801 126.2 3.66 74.5 1.95 169.4 187.7
 42 林业科技开发 2000 年第 14 卷第4 期
  为了准确表明两个试点同种源树高 、地径的差异
程度 ,将两个点的生长量数据列成表6进行比较。现
以姚家坡的生长量为 100%,则十字坪试验林各种源
树高生长量比姚家坡超出值在 45.6%~ 94.1%之间 ,
地径生长量比姚家坡超出值在 71.1%~ 121.8%之
间 ,地径比树高的差异还要显著 。这说明小干松在高
海拔立地类型上适应性较强 ,生长更好一些。
3 结 论
(1)小干松是北美中纬度树种 ,从加拿大引种到
我国尚没有成功的报道 。由种子产地北纬 49°10′~
52°40′引种到湖北建始 ,将小干松向南推移纬度 18 ~
21°。从试验林早期表现看 ,其生长正常 , 适应性较
强 ,无病虫害和冻害 ,引种是成功的 。
(2)在高岩子林场两个海拔高度营造的试验林对
比表明:小干松在海拔1 850 m立地类型上生长比海
拔1 200 m要好 ,这将为高寒山地造林树种多样化选
择提供了可能。
(3)从小干松 9个种源早期表现看 ,以位于北纬
50°20′~ 51°20′范围内的种源在试验地的生长好。
(4)小干松引种到高岩子林场已有 8年的栽培实
践 ,已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虽前期生长较慢 ,但高 、
径生长现已呈加速之势 ,中后期生长潜力巨大 。今后
应在鄂西地区海拔1 700 m的高山地区适度规模地推
广造林 。
(通讯地址:445300 ,湖北省建始县)
人工大叶桉林抚育间伐试验
云南省楚雄农业学校 李 军 王 静
  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树干通直 ,材质重 ,耐
腐 ,可作矿柱 、枕木 、建筑材等用。它适应性强 ,自引
种到我国 ,现已集中成片造林 。其栽培管理技术方面
的研究报道已较多 ,但抚育间伐技术在国内还少有报
道。笔者于 1991年1月对禄丰县一平浪煤矿矿区人
工大叶桉林进行抚育间伐作业设计 ,同时设置永久标
准地 ,定位调查 。
1988 ~ 1989年间营造的大叶桉林到 1991年已表
现出明显的分化 ,由于林分密度较大 ,致使林木生长
受到严重影响 ,加之矿区木材短缺 ,若适时开展抚育
间伐既可改善林内矛盾又可提供部分薪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为云南省楚雄禄丰县一平浪煤矿三棵桩
和打点梁子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 16.2℃,
年降雨量930.5 mm , 平均蒸发量2 109.2 mm , 海拔
1 380 ~ 1 930 m 。土壤为泥质页岩和沙页岩发育的山
地红黄壤 ,地位级 Ⅰ 。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区设置
1991年 1月 ,在一平浪煤矿矿区设 3年生大叶桉
人工林试验地共 4个试验区 ,每个试验区设置 3 ~ 4
块固定标准地。
在标准地内逐株调查胸径 、树高 、枝下高 、冠幅等
因子 ,并对林木按克拉夫特 5级分级法进行分级 。
1.2.2 始伐期的确定
在对标准地全面调查基础上 ,以自然径阶 0.8以
下作为小径木计算 ,得出每块标准地的小径木数量 。
技术开发 
DOI :10.13360/j.issn.1000-8101.2000.04.018
结果表明:标准地内小径木数量均已达总株数 1/3 ,
说明林内林木分化明显 ,林木生长空间受到限制 ,应
当开展首次间伐 。
1.2.3 间伐强度的试验
此次试验以林木分级为基础 ,配合“三砍三留”
(砍劣留优 、砍小留大 、砍密留稀)的原则 。分别以弱
度 、中度 、强度 、对照 4种间伐强度进行试验。其中弱
度间伐伐除Ⅴ 、Ⅳ乙级木 ,中度间伐伐除Ⅴ 、Ⅳ级木 ,
强度间伐伐除Ⅴ 、Ⅳ及部分Ⅲ级木 。相当于按蓄积计
算的强度为:对照 0%,弱度 13%~ 14%,中度 28%~
32%,强度 54%~ 57%。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 14 卷第 4 期 4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1991年 1月进行首次间伐后 ,分别于 1993 年 1
月和 1995年 1 月进行复测 。结果表明:林分经抚育
间伐后 ,因林冠疏开 ,林木光照条件得到改善 ,使保留
木扩大了生长空间 ,致使林木直径生长量显著提高 ,
且增加值与间伐强度成正相关(见表1)。
表 1 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间伐
强度
平均直径
(cm)
伐前 伐后
2年
后复
测平
均值
(cm)
观测期间平均
直径生长量
(cm) (%)
4年
后复
测平
均值
(cm)
观测期间平均
直径生长量
(cm) (%)
对照 2.80 2.80 3.51 0.75 100 4.02 0.50 100
弱度 2.33 2.46 3.45 0.98 134 6.70 1.10 225
中度 2.64 3.07 4.09 1.18 157 5.48 1.23 248
强度 2.67 3.55 4.81 1.26 164 6.17 1.37 312
  经方差分析 ,F=31.39>F0.05=2.65 ,可知不同间
伐强度对林木直径有显著影响 。
2.2 抚育间伐对林木高生长的影响
在1991年 1月间伐试验后 , 1993 年 1月和 1995
年1月 2次复测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强度对人工大
叶桉林高生长影响不大 ,抚育间伐不能显著增加大叶
桉林的高生长(见表 2)。
表 2 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高生长的影响
间伐
强度
平均树高
(m)
伐前 伐后
2年后复
测平均值
(m)
观测期间
生长量
(m) (%)
4年后复
测平均值
(m)
观测期间
平均值
(m) (%)
对照 5.72 5.72 6.72 1.00 100 7.72 1.00 100
弱度 5.72 6.11 7.11 1.00 100 8.16 1.05 105
中度 5.69 6.13 7.16 1.04 104 8.20 1.06 106
强度 5.75 6.09 7.12 1.03 103 8.01 1.01 101
  经方差分析 ,F=1.95伐强度对林木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
2.3 抚育间伐对叶量变化的影响
伐后 2年与伐后 4年的复测结果表明:单株叶面
积随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增加;全林叶面积以中度疏伐
为最大 ,弱度疏伐最低(见表 3)。
表 3 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叶面积的影响
间伐
强度
伐后 2年叶面积
(m2)
单株 全林
伐后 4年叶面积
(m2)
单株 全林
全林叶面积与对照
区百分比(%)
对照 2.3 492.0 6.12 591.5 100
弱度 2.9 482.0 6.74 593.0 104
中度 3.6 537.5 6.99 626.0 105
强度 5.5 483.5 7.36 576.6 98
  经方差分析 ,F=10.78>F0.05=2.65。所以 ,不同
间伐强度对林木叶面积有显著影响 。
2.4 抚育间伐对林木材积生长的影响
两次复测结果表明:森林抚育间伐可提高林木材
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 。且增加的量是强度间
伐区>中度间伐区>对照区(见表 4)。
表 4 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项 目 间伐强度中度 强度 对照
平均生长量(m3) 1.139 8×10-3 1.511 7×10-3 0.611 3×10-3
连年生长量(m3) 2.257 7×10-3 3.930 0×10-3 0.714 5×10-3
  方差分析知 , F=4>F0.05=2.65。所以 ,不同间
伐强度对林木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 。
3 结 论
(1)人工大叶桉林造林 3 年左右可开展首次
间伐。
(2)抚育间伐可明显提高林木直径生长量 ,且增
加的量是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对照区 。
但抚育间伐对人工大叶桉林高生长影响不大。
(3)抚育间伐可增加林木单株叶面积 ,增加的量
随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增加。全林叶面积以中度疏伐
最大 ,弱度疏伐最低。
(4)抚育间伐可提高林木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
生长量 。且增加的量是强度间伐>中度间伐 >对
照区。
(通讯地址:675000 ,云南省楚雄市)
 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