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柘树背索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全 文 :收稿日期:2007-06-03;修回日期:2008-06-30
基金项目:山东省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Q113408)
作者简介:闫家河(1969—),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林木病虫害的
调查 、研究和防治工作。
柘树背索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闫家河1 ,秦绪兵2 ,张秋梅2 ,王芙蓉3
(1.商河县林业局 ,山东 商河 251600;2.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山东 济南 250014;
3.济南市农业局 ,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报道危害柘树的新害虫柘树背索叶蝉 Pediopsis cudraniae Cai et Wang ,首次记述卵及若虫形
态特征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进行了防治试验。该虫在山东省商河 1 a 发生 1代 ,以卵在柘树枝条
内越冬 ,4月中旬开始孵化 ,若虫刺吸嫩梢 、叶片 。若虫期用吡虫啉 3 000倍液喷雾 ,防治效果良好。
关键词:柘树背索叶蝉;生物学;防治;柘树
中图分类号:S7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886(2008)06-0012-03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Pediopsis cudraniae/YAN Jiahe , et al.(Shanghe Forestry Bureau of Shan-
dong Province ,Shanghe 251600 ,China)
Abstract:Pediopsis cudraniae Cai et Wang , a new pest insect attacking Cudrania tricuspidata was re-
po rted and i 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life history and habi t were described.It had one generat ion
a year in Shanghe ,Shandong Province and overw intered as egg in the branches of Cudrania tricuspi-
data.The egg began to hatch in mid April and nymph pierced and sucked young shoots and leaves.The
control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spray of imidacloprid 3 000 times in nymphal stage achieved good
control effects.
Key words:Pediopsis cudraniae;bionomics;control;Cudrania tricuspidata
  柘树背索叶蝉 Pediopsis cudraniae Cai et Wang
属半翅目 Hemiptera 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叶蝉科
Cicadellidae 广头叶蝉亚科 Macropsinae 。蔡平等于
2003年根据采自山东省商河县危害柘树 Cudrania
tricuspidata 的叶蝉标本建立新种[ 1] 。该虫以若虫
和成虫刺吸寄主的枝梢和叶片 ,并产卵于 1 ~ 2 a 生
枝条内形成伤痕 ,严重影响柘树的生长。国内外尚
无该虫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报道 。作者于 2003 —
2007年观察了该虫生物学特性 ,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若虫蜕皮及生长观察 在野外固定柘树单株
和枝条 ,于孵化盛期取刚孵化的小若虫 ,转移到试验
株及枝条上 ,枝条下部涂 2 cm 宽的粘虫胶 ,防止试
验若虫逃逸和外界虫源的干扰 。每天观察若虫蜕皮
和取食活动习性 ,直至成虫羽化[ 2] 。
1.2 成虫习性观察 在成虫羽化盛期 ,固定柘树枝
条套上纱笼 ,放入新羽化的成虫 ,观察成虫取食 、交
配 、产卵等习性 。同时 ,也在野外柘树林内调查与观
察[ 2] 。
1.3 室内形态观察 野外采集卵 、若虫及成虫在室
内饲养 ,观察 、测量各虫态的体长 、头宽等[ 2] 。
1.4 防治试验 2007年 5月上旬 ,在若虫 3 ~ 4龄
期进行喷药防治 。药剂有 5%吡虫啉乳油(大连凯
飞化工有限公司)3 000 , 4 000 倍和 2%阿维菌素乳
油(山东新势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 000 ,4 000倍 ,
20%氰戊菊酯(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2 000 ,
3 000倍作对照 ,药后 5 d检查防治效果 。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雌 3.06 ~ 3.52 mm , 雄 2.38 ~
3.06 mm 。体连翅长:雌 4.06 ~ 4.54 mm ,雄 3.48
~ 3.88 mm 。头宽:雌 1.30 ~ 1.36 mm ,雄 1.16 ~
1.26 mm 。前胸背板中长小于其宽度之半 ,由后向
前自中央向前侧方倾斜 ,前缘圆角状突出 ,后缘弧状
凹入 ,表面密生皱纹斜向中纵脊分布 。后足胫节一
·12·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Nov. 2008 No.6
般具 8根大刺 ,极少数个体为 7根 。雄虫头胸部烟
褐色带有绿泽 ,有的个体小盾片色泽较浅为淡黄或
黄褐 ,前翅烟褐色 ,体腹面黄绿色 ,腹部背面黑褐 ,下
生殖板浅亮褐色 ,小盾片基侧角各有 1个三角形黑
斑 ,前翅基部和前胸后侧片上各有 1 个小黑点 。雌
虫通体黄绿色 ,前翅乳白色带有褐泽和珍珠光泽 ,头
胸部 、前翅前后缘 、体腹面和足上有青绿色斑块 ,前
胸后侧片上有 1个小黑点[ 1] 。
卵 香蕉形 ,一端略粗。长 0.98 ~ 1.06 mm ,
最宽处 0.20 ~ 0.24 mm 。初产卵乳白色 ,近孵化时
基半部淡白色 ,端部淡黄色 ,头部有 2个褐色小点 ,
即若虫的 1对复眼。
若虫 初孵若虫黄白至乳白色 ,后变灰褐色 ,腹
部呈屋脊状隆起 ,背面中央具 2 列向后倾斜的淡白
色刚毛 ,侧面各具 1 列向后伸的刚毛。2龄若虫体
灰褐色 ,胸腹部背面各节两侧各具 1列淡褐色横斑 。
腹部背面稍呈屋脊状隆起 ,中央具 2纵列向后倾斜
的淡白色刚毛。3龄若虫通体灰褐色 ,体背自头顶
至腹末中央具淡白或淡绿色宽纵带 ,腹部隆起呈屋
脊状 ,体背密布向后倾斜的刚毛。4龄若虫通体淡
绿色至淡褐色 ,体背自头顶至腹末中央具淡白色宽
纵带 ,腹部两侧褐色 ,腹面淡绿色 。具翅芽 ,达腹部
第1节 。5 龄若虫通体鲜绿色 ,近老熟时淡褐色 。
复眼淡白色 ,内有 1黑点。触角淡褐色 。翅芽淡白
色 ,至腹部第 3节中部;腹部呈屋脊状隆起 ,两侧褐
色 ,体上刚毛不明显。后足胫节外侧具 8个黑色平
铺的刺。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生活史 柘树背索叶蝉在山东商河 1 a 发
生 1代 ,以卵在柘树 1 ~ 2 a生枝干皮层内越冬。据
2005年调查 , 4月 18日越冬卵开始孵化 , 4 月下旬
至 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 ,若虫期可一直持续到 6 月
上旬 。5月中旬末始见成虫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为
成虫羽化盛期 ,多持续到 6月下旬 , 7月中旬仍可见
少数成虫 。成虫 6月上旬开始产卵 ,中下旬为产卵
盛期 。当年所产的卵 ,全部滞育越夏越冬
2.2.2 生活习性  成虫多在 6 时 30分—10 时羽
化 ,少数在中午或下午羽化。羽化前 ,若虫一般爬到
叶片背面 ,翅芽 、腹部各节间伸长 ,经 20 ~ 40 min后
成虫羽化 。初蜕皮成虫通体乳白色 ,30 min后渐变
为淡绿色至淡褐色。一般羽化初期雄虫多 ,后期雌
虫多。成虫羽化后即在叶片背面和嫩梢上刺吸取
食。雨天一般躲在枝条下面或叶片背面栖息 。成虫
有较强的趋光性 , 室内撒开即迅速飞跃至灯亮处 。
成虫羽化后 5 ~ 8 d开始交尾 ,全天均可进行 , 6时
30分 —11时较多 。交尾主要在枝条上进行 ,两虫腹
部相接成“一”字形 ,约成 150度角。交尾历时 20 ~
55 min。交尾时若受惊扰 ,两虫可左右或前后移动
并不分开 ,继续交尾。交尾完毕迅速分开 ,雌成虫用
后足不断梳理其前后翅和腹末 。交尾后 5 ~ 7 d开
始产卵。产卵可全天进行 ,雨天亦可产卵 。每次产
卵持续 15 s 以上。雌成虫寿命 12 ~ 28 d , 平均
19.4 d;雄成虫 8 ~ 24 d ,平均 14.8 d。据统计 136
只成虫 ,雌雄比为 1.03 ~ 1。成虫一般产卵于 1 ~
2 a生直径 1.5 ~ 4.0 mm 的枝条和幼树树干皮层
内 ,单产 。产卵处的枝条略变为淡褐色 ,与周围的鲜
绿色形成鲜明对比 ,但产卵痕不明显 。剥去外层表
皮 ,可见小枝表面有突起的斜立淡白色卵 ,端部淡黄
色 ,下端嵌入枝条内 。单雌产卵量 32 ~ 46粒 ,遗腹
卵 5 ~ 8粒。卵一般在阳光充足的 9—14时孵化最
多 。据在孵化盛期统计 ,孵化量 6—8 时占 14.0%,
8—10时占 31.3%, 10—12时占 24.4%, 12—14时
占 19.8%,14—16 时占 10.5%,16时后未见孵化。
若虫孵化时 ,卵自枝条表皮的裂缝处蠕动而出 ,呈乳
白色卵体状。约经 15 ~ 20 min ,卵体全部挤出。挤
出后初期虫体仍呈卵状 , 惟复眼黑色 , 再经 5 ~
15 min ,虫体各附肢逐步伸展 ,最后虫体与枝条相连
接处完全断开 。初孵若虫乳白色 ,约 1 h后渐变为
灰白色 ,1.5 ~ 2 h后成为灰褐色。若虫的蜕皮多在
7—9时进行。蜕皮前 ,若虫多爬到嫩梢叶边缘或小
细枝上 ,整个蜕皮过程一般持续 20 ~ 40 min ,平均
25 min ,虫蜕留在叶边缘 、叶簇内或小枝梢上 。2 ~ 3
龄新蜕皮的若虫乳白至黄白色 , 1 ~ 2 h后渐变为灰
白至灰褐色;4 ~ 5龄若虫新蜕皮后鲜绿色 ,近老熟
时渐变为灰褐色 。若虫沿枝干爬行 ,一般爬向枝梢
的顶端 ,钻入未伸展开的芽簇内 、呈饺子状并列的嫩
叶芽或叶片卷褶处刺吸取食。一般 2 ~ 5 头甚至更
多头若虫在一起群集取食 。1 ~ 2 龄若虫主要在新
梢端部展开或未展开的叶面或背面 、嫩梢基部 、叶簇
中刺吸为害 ,致使端部 1 ~ 3个叶片皱缩卷曲 ,影响
生长 。随着虫龄的增大 ,自 3龄若虫起 ,开始在新梢
的叶柄基部与枝条结合处或枝干上刺吸 ,其活动范
围 、爬行速度明显加大。若虫取食位置不固定 ,经常
在枝条上爬行 ,变换叶芽或枝条等取食部位。末龄若
虫活动范围加大 ,反应较为灵敏 ,稍受惊动 ,即快速从
叶簇中 、原枝梢处沿枝干向基部爬行 、躲避。据 2005
年野外罩纱网饲养观察 ,23头若虫的发育历期为 29
~ 36 d ,平均32.6 d。各龄若虫体长 、头宽见表 1。
·13·中国森林病虫 2008年 11月 第 27卷 第 6期
表 1 柘树背索叶蝉各龄若虫体长、头宽
虫龄 体长/mm 头宽/mm 观察头数
1 1.02(0.82~ 1.34) 0.34(0.32~ 0.36) 28
2 1.24(0.98~ 1.54) 0.45(0.40~ 0.50) 44
3 1.60(1.44~ 2.04) 0.63(0.54~ 0.74) 31
4 2.15(1.76~ 2.46) 0.88(0.76~ 0.92) 28
5 2.95(2.52~ 3.28) 1.20(1.08~ 1.30) 39
2.3 天敌 柘树背索叶蝉的天敌主要有:七星瓢虫
Coccinel la septempunctata 和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的成虫或幼虫捕食在树叶上危害的叶蝉若
虫。至少有 3种蜘蛛(学名待鉴定)捕食若虫和成
虫。虫蜀蝽 Arma chinensis既捕食若虫 ,也捕食成虫 。
2.4 防治 柘树背索叶蝉主要危害期为若虫期 ,防
治适期在 3 ~ 4 龄若虫危害盛期。试验结果表明:
5%吡虫啉乳油 3 000 , 4 000 倍液喷洒树冠和枝条 ,
5 d后杀虫率分别达到 99.3%和 93.6%;2%阿维菌
素乳油 4 000 , 5 000 倍液 , 5 d后杀虫率分别达到
96.7%和 91.2%;对照 20%氰戊菊酯2 000 , 3 000
倍液 ,5 d后杀虫率分别为 100%和 98.2%。均具有
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 ,建议使用 5%吡虫啉乳油
3 000倍液或 2%阿维菌素 4 000倍液 。
参考文献:
[ 1]  蔡平 ,汪志强 ,刘春红 ,等.为害柘树的叶蝉新种———柘树背索
叶蝉[ J] .蚕业科学 , 2005 ,31(2):206-207.
[ 2]  闫家河 ,唐文煜 , 张辉 , 等.旱柳广头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 J] .昆虫知识 , 2006 , 43(2):245-248.
(责任编辑 王瑞红)
(上接第 11页)
3.2 加强园林管理 栽种的树木要保持通风透光 ,
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虫能力。冬季修剪时 ,剪除多余
的内膛枝和蚧虫寄生多的枝条 ,及时清除落叶 。
3.3 保护利用天敌 据初步调查 ,香樟楠片盾蚧天
敌主要有瓢虫 、小蜂 、草蛉及捕食螨。在天敌发生
期 ,应尽量减少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 ,以利发挥天敌
的控制作用。在樟树换叶期 ,收集落叶待天敌飞出
后再行烧毁 。
3.4 药剂防治 喷药 10 d后 ,3种药剂防效分别达
75.1%,75.7%和 80.6%(表 1)。
表 1 3种药剂防治香樟楠片盾蚧效果
试验药剂 药剂浓度/倍
施药前虫
数/(头/片)
药后 3 d
活虫数/(头/片) 虫口减退率/ % 防效/ %
药后 10 d
活虫数/(头/片) 虫口减退率/% 防效/ %
乐斯本 1 500 108 42 61.1 57.9 17 84.3 80.6
速扑杀 1 000 71 29 59.1 55.7 14 80.3 75.7
蚧宝 1 000 84 33 60.7 57.5 17 79.8 75.1
对照 清水 79 73 7.6 64 19.0
  当蚧虫发生量大 ,危害严重时 ,可在若虫分散转
移期 ,选用蚧宝 28%乳油 1 000倍液 ,速扑杀 40%
乳油 1 000倍液 ,乐斯本 48%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
防治 ,隔 15 d喷药 1次 ,连喷 2次为好[ 3] 。
参考文献:
[ 1]  杨平澜.中国蚧虫分类概要[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2.
[ 2]  周尧.中国盾蚧志[M ]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2.
[ 3]  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农业昆虫学试验研究方法[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1.
(责任编辑 王瑞红)
·14·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Nov. 2008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