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车前草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上述花粉粒均为 3孔沟型 (3一 e o lo o a rt e6B b型 )。
样 品 花粉粒大小 (微米 ){沟 长 (微米 )刺大小 (微米 )
14
.
5
14
.
5
14
.
9
|比 |
5种商品红花
52
.
3
5 1
.
6
5 1
.
6
4 3
.
5
5 1
.
1~52
.
0 14
.
8~5 1
.
2
2
7 ~ 3
.
OX 1
.
9
.
X 1 I
.
9
.
9 X2
.
0
.
OX 1
.
6
.
2 X 1
.
9 ~2
.
上述花粉粒均为无萌发孔 型 (no a np e r~
t“ a rt e A I)型 .
作者认为 , 通过 电镜观察花粉粒的大小及其
表面细微构造的特征 , 可以鉴定市售生药的
原植物 `
〔山崎 太等 : 生药学杂志 , 3 4 ( 4 ) : 2 59 ,
19 80 ( 日文 ) 郑俊华摘 凌仰之校 〕
23 2
. 大麻生理种的鉴别
大麻 ( C a n n a b i s s a t i v a )作为纤 维原料
栽培在温带各地 , 其干燥的叶 、 花穗及未成
熟果穗称为 “ 大麻 , , 系一种 成 瘾 性 麻醉
药 , 它的栽培受到严格控制 。 其 4 种生理种
和 l 种杂交种 , 从外部形态鉴定有困难 , 为
此 , 作者对其花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
研究 。
将花粉粒按常法固定 、 乙醇脱水、 醋酸
异戊醋取代 , 临界点干燥 , 喷镀碳和金后 , 在
扫描电镜下观察 , 其结果如下 :
样 品 花粉粒大小 (微米 ) 萌发孔大小 (微米 花粉粒图式川司IJ I.…8ū`4六bs.…卜010尺ltl勺七é20`OT H CV式种 -C B D V A种T H C A种
C B D A种
南押原 1号种
刺状
刺伏
带有庆状的刺
刺状
刺状
心口勺UgJ八D丹h
.…
根据以上结果 , 作者作了下列检索表 ,
用以鉴别大麻的 4 种生理种 。
孔径 1 . 3微米
1
. 雕纹为类刺状 T H C V A 种 、 C B D y A

2
. 雕纹带有小疵的类刺状 T H C A 种
孔径 1 . 6微米 , 雕纹类刺 状 C B D A种 ,
南押原 1 号种
〔 LJ 崎 太等 : 生药学杂志 , 5 4 ( 4 ) , 2 7 1 ,
1 9 8。 ( 日文 ) 郑俊华摘 凌仰之校 〕
2 3 3
.车前草的生药学研究
车前 ( P l a n t a g o a s i a t i c a )在 花 期采集
,
3 8
.
的全草 , 日本民间称 “ S h az e sn 。 , , 其粉末
市售品称 “ S h a z e n y o m a t s u . 。 长 期以来 用
作利尿药 、 止咳药或治疗消化紊乱 , 收 载于
日本药典。 为了确立车前属花粉 形 态 的 鉴
定 , 同时也为了鉴定 “ S h a z e n s o ” 及 “ S h -
a z e n y o m at s u 的原植物 , 作者 使 用 J声 电子
显微镜观察车前属 6 种植物 、 市 售 6种 “ S h -
a z e n s o ” “ 及 2 种 “ S h a z e n y o m a t s u ” 样
品花粉粒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
分别按 Ik u s e M 及M i z u n o M等人的方
法制备样品供扫描电镜 ( J SM 一 S , )及 透 射 电
镜 ( J E M 一 10 o B )观察 。 结果表明 : 车前属 6 种
植物的花粉粒均为 多散孔 型 ( P ol y (。 a . l。 ) -
fo r at e 4C
“ 型 )的抱粉结构图式 , 由统 状突起
国外药学 · 植物药分册
的刺所组成 , 表面有许多沟 。 其中P . a s ia it c a
的花粉粒大小为 20 . 0 ~ 20 . 5微米 , 萌发孔直
径 3 . 3~ 3 . 4微米 , 3 微米 2面积的刺数为 54 ~
5 6
, 荫盖顶部具颗粒状的刺 。 “ S h a z e o s 。 ”
及 ` S h a z e n y o m a t s 。 . 中的 花 粉粒的形态
特征与上述特征极为相似 , 而与前车属其它
植物的花粉粒有显著不同 . 因此 , 可以鉴定
它们的原植物是 P . a s i a t i。 a .
车前属 6 种植物花粉粒的内部构造非常
相似 , 故不能加以区别 , 但是 , 它们的覆盖层
的厚度有很大不同 。 本文附有 电镜照片多幅 。
〔M i z u n o M等 : 生药 学杂 志 , 3 3 ( 2 ) :
8 .8 1 9 7 9 ( 英文 ) 郑俊华摘 凌仰之校 〕
作者指出 , 虽然根皮可占总 根 重 量 的
90 肠 , 但木质部所含牡丹酚含量 .亦 相 当 于
根皮的 1 22~ 1 / 5 , 故对去木质部加工法提出
异义 。 另外 , 市售牡丹皮 中所含牡丹酚含量
波动较大 , 如四川舟皮可含 2 ~ 4 肠 , 但有
些中国产凤丹皮 ( 刮去周皮 ) 以及西丹皮中
甚至可不含牡丹酚 , 这可能是由于贮存过程
中挥散而损失 。 故认为有必要将牡丹皮贮藏
于密闭容器中 , 以免牡丹酚挥发 .
黔 忠人等 : 生药学杂志 , 3 4 ( ` ) : 29 2 , _ 19 8。
( 日文 ) 凌仰之摘 郑俊华校 〕
2 34
.亲良产牡丹根中牡丹酚的存在部位
牡丹皮是牡丹 ( P a e n i a m o u t a n )的根除
去木质部后的根皮 。 为重新价评此加工是否
合理 , 并考察牡丹皮的质量 , 本文对其有效
成份牡丹酚在根 中的分布进行了组织化学研
究 。
将 2 ~ 5毫克 10 0 目的生药粉末在热分
解炉中于 30 0 0 C 加热 2 分钟 , 其挥发成份即
可不受热分解由氮载气直接通入气层柱进行
气液层析测定 。 这种低于热 裂 温度 ( 8 0 一
10 00
.
C )下进行的气液层析叫预热气液层析
法 ( 亦称热抽出G L C . ) 。 用该法与通常的醚
提取 、 G L C法对比 , 作者认为此 法 简 便灵
敏 , 并 一可检出其它挥发性成份 , 可用于快速
测定生药中低沸点化合物 。
测定结果表明 , 牡丹酚在根皮中的含量
确实较高 ,约为 3 肠 ; 但在木质部 中亦含 1 . 3
肠 . 在皮中 , 最外层周皮含量最高 ( 7 肠 ) ,
根皮中央部分最低 ( 2 肠 ) , 而在形成层附近
组织又增高 ( 4 % ) 。 故以往认为市售牡丹皮
其外表面或内表面可见牡丹酚针状结晶者 ,
则其品质较优是有根据的 。 木质部则 以中央
部分含量较高 ( 1 . 8肠 ) 。 各种根中 , 细根含
量较高 ( 5 呱 ) 。 但在周皮发达的根茎部分含
量也高 ( 6 帕 ) . 在 2 ~ 5 年生的根中 , 以 2 ’
3 年生的根含量较高 。
1 9 8 1年第 2 卷第 5 期
235
.亲庆县产牡丹根中单枯类菊茹抢俄
的存在部位
为了重新评价牡丹皮 目前采用的加工法 ,
本文对其中的有效成份— 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的苯甲酞芍药俄 ( I ) 、 具有抗纤维
旦白溶解酶作用的苯甲酸一氧芍 药 试 ( I ) 、
具有镇痛 、 镇痉、 镇静、 抗炎作用和预防应
激性溃疡作用的芍药试 ( I )等单菇类配糖体
在牡丹根的存在部位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 。
测定采用双波长薄层层折 光 密 度法 ( T
L C

D M法 ) , 将样品的甲醇提取物用三种溶
媒系统行薄层层析 , 可将其四种单菇类配搪
体分离 , 然后分 别于 23 0 , 2 6On 爪下 定 量 测
定 。 结果表明 , ( I ) ( I ) ( I )和 氧 芍药 试
(万 )主要存在于根的周皮及皮层的最外层组
织中 , 特别是 ( I )和 ( l )几乎全部存在于周
皮部分 , 而木质部只含少量的 ( I )和 ( W ) .
不同大小的根中以细根含量 较 高 ; 各 年 生
( 2 一 5 年 ) 根中含量差别不大 .
但药理结果表明 ,对抑制 A D P 及胶原引
起的血小板凝集作用 , 根皮部和木质部的甲
醇提取物的作用强度几乎相同。 已知具有抑
制血小板凝集作用的成份为牡丹酚和 ( I ) ,
它们主要存在于皮层 , 说明皮层和木质部中
还存在新的有效成份 。 木质部对纤维旦白溶
解酶原活性化的阻害作用和抗纤维旦白溶解
酶作用甚至比皮层的强 ,这也说明除( I )外 ,
还存在新的成份 。 对此 , 作者正在进一步研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