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药朱砂莲与红药子的合理应用
吴征楠 常丽丽
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
中药品种繁多 ,来源复杂 ,既有同名异物 、同物
异名等历史人为原因 ,又有来源不同 、地区习惯用药
有别的客观事实。现实中 ,不仅名贵稀有药材有假
冒伪劣品 ,而且常用普通中药也存在混淆品 ,所有这
些都会影响中药的疗效。本文就中药朱砂莲与红药
子的合理应用浅析如下。
中药红药子 ,原名“红药” 、“赤药” ,始载于《本草
图经》 。苏颂曰:“秦州(今甘肃天水)出者谓之红药
子 ,施州(今湖北恩施)谓之赤药 ,叶似荞麦 ,枝梗赤
色 ,七月开白花 ,其根湿时红赤色 ,曝干即黄。”其来
源于现今蓼科植物毛脉蓼 ,毛脉蓼目前除仍作“红药
子”外 ,在西北地区还作朱砂七 、朱砂莲 、黄药子 、猴
血七 、血三七 、毛葫芦等药用。
红药子为块根入药 ,其主要化学成分朱砂莲甲
素(即大黄素)、朱砂莲乙素(即大黄素甲醚 Phy-
scion)用试管法双倍顺序稀释 ,最后滴入菌液转种
平板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弗氏
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药材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
肠道病毒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红药子生用有抗菌
消炎 、顺气活血 、凉血止血 、镇静解痉 、止痛 、止泻 、促
进溃疡愈合之功效;盐制者补肾 ,醋制者止血 ,碱制
者健胃 。临床上用于治疗扁桃体炎 、肠炎 、胃炎 、溃
疡病 、菌痢 、胆道蛔虫症 、外伤感染 、蜂窝织炎 、痈疖 、
脓痂疹 、泌尿系统感染 、月经不调 、崩漏 、外伤出血 、
吐血 、衄血 、便血 、跌打损伤 、风湿腰腿痛[ 1] 。
中药朱砂莲 ,在《广西中药志》中又名一点血 ,为
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兜铃的块根 ,具有清火消肿 ,散
血止痛 ,解蛇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红白痢疾 ,
胸 、腹 、喉痛 ,毒蛇咬伤[ 1] 。其化学成分含有马兜铃
酸 ,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中含有的一种硝基化
合物 ,虽然具有抗感染和增加吞噬细胞活性作用 ,但
可驻留于小管上皮细胞浆 ,机体难以清除而加重肾
毒性 ,损害肾小管功能 ,导致肾功能衰竭。
红药子和朱砂莲外观极为近似 ,缺乏专业经验
的人员极易混淆。两者均是块根入药 ,质地坚硬 ,表
面凹凸不平 ,偏淡棕色 ,有残留根须。二者通过口尝
分辨则很容易 ,红药子味微香而不苦 ,嚼之唾液染成
黄色;而朱砂莲气味特异 。如果将朱砂莲与红药子
混用 ,当用量过大时 ,不但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
还易导致肾功能减退。因此 ,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
别 。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914 , 1004.
(收稿日期:2007-03-02)
·消息·
2008年征订启事
《湖北中医杂志》是综合性中医药科技期刊 ,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 湖北中医学院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月刊 ,大 16 开
本,每期64 页,每月10日出版。每册定价5.00元 ,全年定价 60元。统一书号:CN 42-1189/ R, ISSN 1000-0704。国内代号:38-52 ,国外
代号:0753M。《湖北中医学院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中医学院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
刊为季刊 ,大16 开本 ,每期 80页 ,每季末月 20 日出版。每册定价 7.00元 , 全年定价 28 元。统一刊号:CN 42-1452/ R , ISSN 1008-
987X。邮发代号:38-337。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 1号 ,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内,邮编:430065 ,电话:027-68890234。
《吉林中医药杂志》是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 ,《吉林中医药》编辑部出版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
本刊为月刊,大 16开本,正文72 页,每月 20 日出版。定价 6元/期 , 72 元/全年。标准刊号:ISSN 1003-5699 , CN 22-1119/ R。邮发代
号:12-42 ,国外代号:BN 846 ,联系电话:0431-86172609 , E-mail:jlzyybjbzzls@126.com。《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长春中医学院学
报》 ,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 ,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本刊为双月刊 ,大 16开本 ,正文96 页 ,逢双月 10 日出版。定价 6 元/期, 36元/全
年。邮发代号:12-152 ,国外代号:QR 6595 ,0431-86172611 , E-mail:cczyydxxb@126.com。地址:长春市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
1035 号,邮编:130117 ,联系电话:0431-86172610 ,传真:0431-86172606 , E-mail:jlzyybjb@126.com。
·525·北京中医 2007年 8月第 26卷第 8期 Beijing Journal of TCM , August , 2007.Vol.26 , No.8
DOI :10.16025/j.1674-1307.2007.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