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料 、添加剂 、化妆品等。余甘子在云南多为野生或半野生 ,
绿色无污染 , 产量大 , 资源十分丰富 , 自然年产量不少于
20 万吨 ,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M ] .(下册)[ 缩印
本]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4630
[ 2] 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 .(一部).2005:
124
[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M] .(下
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5:335
[ 4] 詹文涛.临床常用中草药[ 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社 , 1999:
[ 5] 肖培根.新编药物志[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308-310
[ 6] 凌一奎 , 等.中成药研究[ M]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
情报中心站出版 , 1981 , (120):10
[ 7] 吴少雄 , 周玲仙.余甘果的营养成分研究[ J] .昆明医
学院学报 , 1995 , 16(2):27-28
[ 8] 禹勃摘.余甘子果汁对胆固醇喂养兔的降脂作用[ J] .
国外药.(植物药分册), 1996 , 50.61-68
[ 9] 张俊巍 , 任永全 ,何平.余甘子微量元素含量及功效研
究[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 1996 , 13(1)32-35
[ 10]方唯硕摘.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 J] .1991 , 6(5):
224
[ 11]高鹰 , 李存仁.余甘子的抗炎作用与毒性的实验研究
[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1996 , 17(2):47-49
2007 年 6 月 9 日收稿
傣药牙千哈(心不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200)赵佳涛 杜瀛琨 毛晓健 赵 杰 江 菊
摘 要:通过对傣药牙千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搜集 ,整理和回顾 , 对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
合分析 ,提出今后应加大对傣药牙千哈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发挥民族天然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优势 , 以提高消化性溃疡
的治愈率。
关键词:傣药牙千哈;消化性溃疡;研究现状;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R295 ,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810(2008)02-0034-02
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 , 我国少数民族药的研究越来
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医药文献整理 、药物资源调查 、开发
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云南是少数民族大省 , 全省
有25 个少数民族 ,民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从云南民族
药中开发的新药就有 20 余种 , 其中著名的“傣肌松” , 就是
从傣药“亚乎奴”中开发的一种肌肉松弛剂;从苗族药灯盏
细辛中开发出“灯盏细辛注射液” , 用于治疗瘫痪;从哈尼
族药“莫阿宰呢”生产出“昆明山海棠片” , 用于治疗类风湿
和红斑狼疮。此外 ,一些云南民族民间草药治疗消化性溃
疡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傣药牙千哈是治疗消化性溃
疡疗效确切的一味云南民族民间草药 , 本文通过对傣药牙
千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搜集 , 整理和回顾 , 对其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 , 为傣药
牙千哈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1 药物基源
傣药牙千哈 ,别名岩芪 、牛尾七 、竹根七(《云南种子植
物名录》), 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粗丝开口箭 Tupistra-
pachynemaWangetTang , 以根状茎入药。为云南傣 、彝 、苗 、
拉祜等少数民族地区习用的民间草药 , 具有温中散寒 、行
气止痛的功效 ,主治胃痛 、胃溃疡 、跌打损伤。[ 1]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状茎圆柱形 , 多横卧 , 肉质 , 节细
环状 , 横断有同心圆轮 , 须根多数而细长 , 绳索状。叶基
生 ,带状披针形 ,鲜时略肉质 , 长 30 ~ 50 厘米 , 宽 3 ~ 5 厘
米 ,全缘 , 先端渐尖 ,基部下延抱茎 , 叶脉明显。穗状花序 ,
自叶丛中抽出 ,花白色。浆果近球形 , 有种子 1粒[ 2](图 1)
图 1 原植物形态
生于海拔 1100 ~ 2600m 的疏林潮湿地或腐植质深厚
的土壤中。分布于云南曲靖 、大理 、巧家等地。秋季采挖 ,
去须根 ,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3](图 2)
34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年 2月第 2期
DOI :10.16041/j.cnki .cn15-1175.2008.02.041
2 中医用法
辛 、苦 , 温。有毒。 温中散寒 , 行气止痛。用于胃痛 ,
胃溃疡 ,跌打肿痛。胃痛 、胃溃疡 ,每用一钱 , 研末 , 用开水
或酒送服。跌打 , 每用三钱配方泡酒服。外用适量 , 鲜根
图 2 药材性状 ,状茎捣烂拌红糖或酒敷患处。
3 傣医应用
性味入塔 , 性寒 , 味苦。清热解毒 , 散瘀止痛 , 消炎利
尿。主治白喉 , 咽喉炎 , 扁桃腺炎 , 膀胱淋热 , 胃痛 , 牙痛 ,
跌打肿痛。 6 ~ 9g ,煎汤服 , 或 1 片 ~ 2 片含服。外用鲜品
捣敷。
4 消化性溃疡的现代研究
消化性溃疡(PU)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
由于溃疡的发生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刺激 、消化作用所
致 ,故而定名为消化性溃疡。以胃 、十二指肠最为常见 , 约
占 98%,故又名胃 、十二指肠溃疡[ 4]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
多发常见病 ,在全世界约有 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 5] 。
尽管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经获得满意疗效 , 但其发
病率仍居高不下 ,一年内复发率高达 80%以上 , 而且其抑
制胃酸的副作用造成患者消化功能的减退 , 食欲下降 , 体
形消瘦 , 成为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大弊病。因此 , 抗
溃疡病复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
疡 ,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 , 强调在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
增强胃粘膜免疫力的基础上消除溃疡致病因素 ,提高溃疡
愈合质量 , 具有疗效稳定 、复发率低 、副作用少的优势 , 被
医药界及广大患者所注目。研究发现 ,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
溃疡取得疗效与其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 ,降低胃蛋白
酶活性;促进黏液分泌;增加黏膜前列腺素 E2(PF I2)含
量;改善黏膜血液循环;抑制幽门螺杆菌(HP);抗氧化作
用和促进细胞增殖有关。
5.傣药牙千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傣药牙千哈是一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的云南
省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草药 ,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云南
中药志》 、《云南中草药》 、《哀牢本草》 、《彝药志》 、《中药大
辞典》等药学著作中均有记载。一般用于治疗胃痛 、胃溃
疡 、咽喉痛 、慢性支气管炎和跌打损伤一类病症 ,后将本品
用于治疗胃癌 , 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 它不仅能缓解癌症患
者的疼痛 , 且对于抑制癌症的发展 , 延长患者的生命起到
一定作用[ 6] 。在大理 、楚雄 、丽江 、曲靖 、怒江 、西双版纳等
地区均用于治疗胃痛 、胃溃疡 , 每用 3g ,研末 , 用开水送服 ,
即获良效。
玉溪市人民医院马红晶医生临床应用傣药牙千哈 、大
红袍 、臭药组方治疗消化性溃疡 64 例 , 其总有效率为 95.
3%, 认为该复方煎剂具有加速溃疡面组织修复 ,促进其上
皮细胞增生 ,增强胃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等作用。[ 7]
昆明市药品检验所陈善信对傣药牙千哈进行了生药
学研究 ,研究发现显微主要特征为中柱内散生分布着多个
外韧型维管束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束。以
皮层薄壁细胞中分布的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束较多。理
化鉴别的结果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皂甙。[ 1]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张丽萍经过提取 , 反复进行化学
分析表明傣药牙千哈含有甾体皂甙。[ 6]开口箭属植物所含
化学成分多为甾体化合物 ,且具有强心作用[ 8] 。杨仁州等
从傣药牙千哈中分离和鉴定了 5 个甾体化合物 ,并对其根
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层析分离出 3 个新的甾体化合
物[ 9] 。
目前 ,对傣药牙千哈的研究 , 多集中在基础性研究方
面 ,相关应用方面的研究则较少 , 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开
发性研究则更少。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成分及作用
机理还不完全清楚 , 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 , 因此今后应加
大对傣药牙千哈的研究 、开发与利用 , 以提高消化性溃疡
的治愈率 , 提高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诊疗水平 , 为寻找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1] 陈善信 , 刘昆云 , 华青.民族药心不甘的生药学研究
[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1997 , 28:39
[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5 , 140 ~ 141
[ 3] 黎光南.云南中药志[ M ] .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03 , 177 ~ 178
[ 4] 罗和古 ,朱秋俊 ,曾令真 , 等.消化性溃疡[ M]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05.1
[ 5] 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代理念[ J] .中华消
化杂志 , 2005 , 25(3):189
[ 6] 张丽萍.心不干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 J]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 1992 , 12(4):65
[ 7] 马红晶 , 焦坛英.用民族民间药心不干 、大红袍 、臭药治
疗消化性溃疡 64 例[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1999 , 36:10 ~ 11
[ 8] 杨仁州 ,朱小琪 , 寸富兰.心不甘中甾体皂苷元的分离
和结构鉴定.(2)[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87 , 9(2):217
[ 9] 杨仁州 ,朱小琪 , 寸富兰.心不甘中甾体皂甙元的分离
和结构鉴定(3)[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87 , 9(2):223
2007 年 6 月 9 日收稿
352008年 2月第 2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