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回药回回蒜的研究进展



全 文 :头痛,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痈肿,跌打损伤,
鼻衄,吐血,崩漏,带下,肠道寄生虫病[2]。食用:幼嫩拳卷
叶炒食,紫红的新叶也能食用[7]。
参考文献
[1]潘炉台,赵俊华,张景梅. 布依族医药[M]. 贵阳:贵州
民族出版社,2003.
[2]潘炉台,赵俊华,孙庆文. 贵州药用蕨类植物[M]. 贵
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2.
[3]汪之波,王喜红,米雁. 甘肃裕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
资源调查[J].资源保护与开发,2010 (6) :71 - 72.
[4]白音,包英华肖,荣高,等.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蕨类
植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
(4) :48 - 51.
[5]张光飞,施荣林,苏文华,等.滇东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的蕨类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4)22:
31 - 35.
[6]云雪林,赵能武,潘炉台,等.贵州食用蕨类植物资源分
布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 :15911
- 15912,15921.
[7]云雪林,赵能武,潘炉台,等.贵州食用蕨类植物资源
分布及开发利用(II) [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33) :16317 - 16319.
[8]王世敏.介绍几种可作为蔬菜食用的野生植物[J]. 热
带农业科学,1996,4:65 - 67.
[9]安家成,粟维斌,黎素平等.广西五种食用蕨类植物的
引种栽培技术试验[J].广西林业科学,2005,2(34) :84
- 87.
[10]蒋丽娟,张灿明. 武陵山区食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
[J].林业科技开发,1997,1:26 - 27.
[11]刘炯锡.台东县卑南乡鲁凯族达鲁玛克部落传统有用
植物之调查研究[J].台东师院学报,2000,11(1) :29
- 60
2015 年 2 月 4 日收稿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ZYS137) ;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重点研究课题(2014 - NW -075)
回药回回蒜的研究进展△
马东升 张海青 靳建宁
(宁夏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 要:回回蒜作为回医药领域的民族药材,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回回蒜
的形态特征、民间及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为回回蒜的进一步研究、开
发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回回蒜;特征;应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91.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810(2015)03 - 0035 - 03
回回蒜,又称小回回蒜、水杨梅、野桑椹,为毛茛科毛茛
属植物回回蒜(Rannunculus chinensis Bunge.)的全草,味
辛、苦,温,有毒。具有解毒退黄,截疟,定喘,镇痛之功效。
主治肝炎,黄疸,肝硬化腹水,疮癞,牛皮癣,疟疾,哮喘,牙
痛,胃痛,风湿痛[1]。回回蒜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均有分布,生于溪边或湿草地,是回族民间常用的药材。
1 形态及显微特征
回回蒜原产西域。明代《正字通》记载:“回回,国名,
西域大食国种也。”其味辛辣如蒜,故名回回蒜。该植物始
载于公元 15 世纪的《救荒本草》:“回回蒜生水边下湿地,
苗高一尺许,叶似野艾蒿而硬,又甚花叉,又似前胡叶颇大,
亦多花叉,苗茎梢头开五瓣黄花,结穗如初生桑椹子而小,
又似初生苍耳实亦小,色青,味极辛辣,其叶味甜[1]。”主要
形态特征为根簇生,全体被淡黄色糙毛,茎中空,表面有纵
条纹,果实呈桑椹样。其主要显微特征为根横切面皮层宽
广,维管束四原形;茎横切面皮层有大小不等的气室,维管
束相间排列 30 个左右;叶横切下表皮有多数特异气孔,维
管束小,粉末非腺毛多,长达 340μm 以上;花粉粒萌发孔 0
~ 6 个,淀粉粒大小不一[2]。
2 民间及临床应用
回回蒜具有强烈的引赤发泡作用,在民间特别是广大
回族群众中应用已久。回族民间发泡疗法是用新鲜中草药
捣成糊状,敷于局部皮肤或病灶,直接刺激并产生水泡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回回蒜全草为引赤刺激剂,并用于治疗
气管疾病,民间用以外包寸口,治疟疾,塞鼻去眼翳,包耳下
治牙痛,外搽治牛皮癣[3]。《中国回族医药》记载以鲜回回
蒜捣碎敷于脐上二横指(下脘穴)处,直径约 6cm,厚约 1 厘
米,贴 12 小时取下,如局部起水泡,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
532015 年 3 月第 3 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15.03.027
体,主治肝硬化、肝炎及肝肿大;用鲜回回蒜捣烂,取黄豆大
一块隔纱布敷合谷穴处,左痛敷右,右痛敷左,主治牙痛;用
鲜回回蒜外擦治疗牛皮癣;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敷痛点或
穴位[4]。回族民间还以回回蒜 50g、龙葵 100g、紫草 15g 、
青黛 50g 、徐长卿 50g 、苍术 30g 、黄柏 30g 、露蜂房 30g 、白
花蛇草适量组方,水煎外洗,治疗神经性皮炎[5]。除外敷
应用外,内服回回蒜治疗疾病的验方在民间也有应用。将
回回蒜果晒干研末,配羊肝煮食,可治夜盲;回回蒜全草三
钱,加苦马菜一钱,蒸水豆腐服食,治肝炎、急性黄疸型肝
炎,慢性肝炎用回回蒜兑红糖煮食[6]。
有关回回蒜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少,主要应用在肝病的
治疗方面。龚凡荣等[7]报道,以回回蒜鲜草,捣烂敷于肝
区,皮肤发泡后用注射器抽出黄水,半月 1 次,治疗肝硬化
腹水收效显著。孟光等[8]用回回蒜外敷治疗肝硬化腹
水,将回回蒜捣烂敷于肝区,12 时后取下,局部皮肤红肿
起泡,待形成大泡后,用注射器抽出黄水,敷后 3 小时即感
局部皮肤灼热疼痛,起泡后伴肠鸣,小便增多,腹胀减轻,
间隔半月,再敷下次,敷用 3 次后,病例化验结果显示肝功
能正常。
3 化学成分研究
闫乾顺[9]等以乙醇提取回回蒜中的总黄酮,以芦丁为
对照品,亚硝酸钠 -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表明,回回蒜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 1. 69%,为回回蒜中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依据。闫乾顺等[10]采用干法灰
化法处理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回回蒜中 Cu、
Pb、Zn、Al、Mn、Fe的含量。结果表明宁夏产回回蒜中 Fe元
素含量较高,达 400ug /g,Cu、Mn 的含量次之,为回回蒜微
量元素的测定和相关生理活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李箐晟[11]运用多种分离手段对回回蒜种子的乙酸乙酯提
取部位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共鉴定了 22 个化合物,其中
黄酮类化合物 15 个,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槲
皮苷、山奈酚 - 3 - O - β -芸香糖苷、橙皮苷、5,7 -二羟基
-8,4’-二甲氧基黄酮、5 -羟基 - 7,8,3’,4'-四甲氧基
黄酮、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原儿茶酸、没食子
酸、咖啡酸、鞣花酸、3,3’-二甲氧基鞣花酸;三萜类化合
物 4 个:β -谷甾醇、β -豆甾醇、β -胡萝卜苷、熊果苷;蒽
醌类化合物 2 个:1,3,8 -三羟基 - 6 -甲基蒽醌、1,8 -二
羟基 - 6 -甲基蒽醌 - 3 - O - β - D -葡萄糖苷;以及 7 -
酮香木鳖苷。徐瑞等[12]对回回蒜子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化
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和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分离鉴定出 9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咖啡
酸、tachioside、蛇床子素、蒽醌、大黄素、1,7 -二羟基 - 6 -
甲氧基 - 2 -甲基蒽醌、β -豆甾醇及熊果酸。另据文献记
载,回回蒜全草含毛茛苷、原白头翁素及其聚合物白头翁
素,其中原白头翁素是其引赤发泡作用的主要成分[13,14]。
4 药理作用
赵启鹏等[15]对回回蒜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抗炎镇痛
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回蒜可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
耳廓肿胀度,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通过热板法实验证
实回回蒜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李箐晟[11]应用体外
抗乙肝病毒活性筛选技术建立体外实验模型,以药物对
HBeAg、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发现回回蒜种
子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经进一步的
活性筛选,从中分离出槲皮素、槲皮苷、山奈酚 - 3 - O - β
-芸香糖苷、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鞣花酸、咖啡酸共 7 个化
合物,均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 HBeAg、HBsAg 分泌,具有
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5 小结
回回蒜作为回族民间常用的草药,资源丰富,应用广
泛。根据民间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研究表明,回回蒜在肝
病、皮肤病及风湿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是一类有着良
好开发潜力的药材。截至目前,回回蒜种子的化学成分研
究较为深入,从中已分离鉴定出 20 多种化合物,而回回蒜
全草的化学成分仅有黄酮类和微量元素方面的研究,其引
赤发泡作用的成分虽有报道提及,但尚无相关的系统研究,
药材的质控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回回
蒜的临床应用表明,回回蒜对肝病疗效显著,且其种子的药
理作用研究为回回蒜抗乙肝病毒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目前,回回蒜的应用方法比较局限,如以鲜药材外敷患
处,此法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且使用不便,若将其开发为
外用制剂,将更好地发挥回回蒜的药用价值,促进回回蒜在
各治疗领域的应用,方便患者用药。因此,应加强对回药回
回蒜的研究开发,充分利用现代分析、制剂及临床药理等研
究技术,深入回回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学研究,深度挖
掘回回蒜的药用价值,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开发安
全、有效的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47 - 1848.
[2]韦群辉,廖心荣,杨树德,等.云南民间习用水杨梅—茴
茴蒜的生药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4) :
201 - 203.
[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 中国药植图鉴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783.
[4]马成义,陈卫川.中国回族医药[M].银川:宁夏人民出
版社,2005,152.
[5]赵永清,杨培君.回医精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8,70.
63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 年 3 月第 3 期
[6]昆明市卫生局.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M]. 昆明:云南人
民出版社,1970,206.
[7]龚凡荣,卢晓樱.单味民间草药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
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3:121 - 122.
[8]孟光,武静.回回蒜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 2 例[J].四川
中医,1997,15(6) :33.
[9]闫乾顺,卢宁清,闫欣. 宁夏产茴茴蒜中总黄酮含量的
测定[J].广州化工,2011,39(10) :123 - 124.
[10]闫乾顺,卢宁清. 宁夏产茴茴蒜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
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29(4) :36 - 37.
[11]李箐晟.中药回回蒜子抗 HBV 活性成分的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3,18 -
20.
[12]徐瑞,陈立,李彬,等. 回回蒜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
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1) :68 - 70.
[13]邢世瑞.宁夏中药志(上卷) [M]. 银川:宁夏人民出
版社,1991,312 - 313.
[14]中医大辞典编委会.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 [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40.
[15]赵启鹏,朱亚飞,赵云生.回回蒜的急性毒性和抗炎镇
痛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 (6) :1345 -
1346.
2015 年 2 月 3 日收稿
△基金项目:筑科合同[2012204]4 号,黔省专合字(2011)84 号
作者简介:吕俊(1991 -) ,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天然药
物化学研究。
* 通讯作者:张敬杰(1971 -) ,女,教授,从事民族药、天然药物化
学的研究;Email:zjj523@ 126. com
菜蕨药食功效在布依族中的应用△
吕 俊 张敬杰* 辛来香 赵臣亮 潘炉台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目的:研究菜蕨的药食用功效在贵州布依族中的运用。方法:文献查阅整理,并到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
族自治州、安顺地区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贵阳郊区及六盘水辖区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在贵州布依族中,菜蕨根状茎
被当做民族药广泛用于治疗痢疾、肠痈肿毒、痰湿阻滞等症,同时因其嫩叶和幼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独特,被当做野菜食
用。结论:菜蕨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布依族;菜蕨;药食功效
中图分类号:R296. 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810(2015)03 - 0037 - 02
布依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全国有 95%的
布依族分布在贵州。他们主要聚居在贵州黔南、黔西南 2
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
县,同时贵阳周边县份、六盘水辖区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
治州、毕节、遵义、铜仁等地区也有少部分聚居[1]。这些地
区气候潮湿,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于蕨类植物的生长及
原始蕨类群的保存,所以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这些地区。
在布依族常用的药物中,菜蕨因具有较好的药用和食用功
效而受到青睐。
菜蕨 Callipteris esculenta (Retz.)J. Sm. ex Moore et
Houlst是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菜蕨属的多年生蕨类植物,
又名水蕨菜、猫菜、过沟菜蕨、青蕨、蕨猫、蕨儿菜及山凤蕨
等[2]。全属共有 5 个种,我国有 2 个种,贵州产 1 个种。菜
蕨在贵州分布于南部海拔 300 ~ 800m 地区的山谷林下、溪
边、河岸冲积沙地及石灰岩洞口;同时我国江西、安徽、浙
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及四川等地也有分
布[3]。布依族传统上以其根及根茎入药。菜蕨味微苦,性
凉;归大肠、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祛痰湿、消暑、利尿
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痈肿毒、痰湿阻滞等症。同时,其嫩
叶和幼芽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营养成分。
菜蕨主要来源于野生,但随着对菜蕨的需求量的加大,
局部地区已经开始栽培,栽培方法有芽孢繁殖(不定芽繁
殖)、分株繁殖、块茎繁殖、扦插、孢子繁殖[4]、根萌育苗技
术[5]等。郭治友等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培养菜蕨的孢子,观
察了配子体发育的显微全过程,并指出在适宜的光照条件
下原叶体正常发育且成苗率达 82%[6]。
1 菜蕨在布依族中的药用功效
1. 1 腹中痞积、跌打损伤:取鲜菜蕨嫩叶 500g,配以精盐、
味精、葱、猪油炒熟,具有活血解毒的功效。
1. 2 痰积、外伤血瘀:取鲜菜蕨嫩叶 250g,猪肉 100g,配以
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姜炒熟,具有活血消积的功效,适
用于、跌打损伤等症。
1. 3 便秘、食积:菜蕨幼芽及嫩叶中所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胃
肠蠕动,利于排便,减少致癌物质及有害物质在胃肠内停留的
732015 年 3 月第 3 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