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珍珠粟的生产与改良



全 文 :今八”了少、个么么么奋么么认么认冬么今认么夺夺认夺尽尽认水认么认夺认傲夺么夺 么 佗、 弓卜侧心争 ,
珍一珠一粟一的一生一产一与一改一良
够台 .心护 , ,父 , .嘴 , 气。劝劝 , ·心劝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管延安 劝勺勺劝 勺勺劝
珍珠粟是粟类作物中最重要的一种 , 栽培面积最大 ,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印度次大险 -
的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 , 具有很强的抗旱耐瘩性 , 主要 种 植 于干早 、 少雨 、 土壤瘩薄干
旱 、 半干早地 区 。 据 1 9 8 8年统计 , 非洲种植珍珠粟约 1 5 0 0万公 顷 , 印度约种植 1 1 0 万公
顷 , 产量约 1 0 0 0万吨 。 在美国 、 澳大利亚和南美洲 , 珍珠粟是一种高质量的牧草 , 在中
国只有零星的分布 。 世界上广泛栽培的珍珠粟是染 色体为 14 的二倍体 (尸。 。 `。 ` ut m 9 1。 一
cu
u 。 ( L . ) R . B r . ) , 具有雌蕊先熟的开花 习性 , 花小 , 为两性花的异交作物 。
1
. 非洲珍珠粟的生产情况
非洲种植的珍珠粟约 占世界的50 % , 其中90 % 以上分布在西非 , 非洲珍珠粟主要种 二
植于沙质土中 , 集中种植 区年降雨量为 20 0一 80 0毫米 , 平均产量为 65 0公斤 /公顷。
在非洲珍珠粟通常与高粱 、 玉米等禾谷类作物或木豆等豆科作物间作 。 珍珠粟一木
豆间作是西非撒哈拉南部地带广泛采用的作物布局 。 在 5 月末或 6 月初雨季来临后的第
一次降雨后 , 不整地就播种 , 间作作物在珍珠粟播种后艺一 3周 , 第一次除草后再播种 。
种植于西非的珍珠粟可分为早熟和晚熟两种类型 , ’ 早熟类型一般种植于降雨较少的
北 部地区 , 晚熟类型种植于较湿润的南部地区 。 一般锄刨坑成簇种 植 , 间 距 4 5 x 4 5 厘
米一 l o o x l 。。厘米 , 每墩种 4 0一 1 0 0粒 , 每公顷约 55 0 一而0 墩 , 群体较小 , 这是由于季
节开始时的干早及沙暴和高土壤温度 , 很难建立合适的群体 , 管理上也为粗放 。
2
. 印度珍珠粟的生产情况
印度珍珠粟的栽培面积 占世界的 40 %以上 , 是位于小麦 、 玉米 、 水稻之后的第四位
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 尤其是在较为干早的拉贾斯坦 、 葛吉拉特 、 马哈拉施特拉 、 海尔亚
那诸邦尤为重要 。 种植地区的年降雨量分布在 1 50 一 7 0 毫米 , 集中于 6一 9月份 , 主要种`
植 于轻壤土中 。
印度种植最多的仍是分孽较少 、 植株高大 、 晚熟低 产 的 地 方品种 。 畜力耕地后播
种 , 一般使用农肥 。 采用种子条播机播种或开沟撒播 , 行距 30 一 75 厘米 , 株距 5一 20 厘
米 , 用种量 2 . 5公斤 /公顷 , 农 田群体一般只在推荐密度 18 万株 /公顷的 50 一 70 % 。 单作
或与鹰嘴豆 、 绿豆 、 黑豆 、 马蚕豆和花生 、 芝麻等作物间作 , 在家庭劳力允许的范围内
人工除草 。 管理较粗放 。 籽粒主要作食用 , 谷秸主要作牲畜饲料 , 或用于建房和燃料 。
3
. 珍珠粟的主要病虫害
危害珍珠粟的主要虫害有钻 心虫 、 粟穗螟和粟檬 。 珍珠粟的主要栽培国已进行了有
关害虫的生态和群体动态的研究 。 从栽培措施 、 杀虫剂 、 抗性品种和天敌等角度研究防
治害虫的危害 , 但并未广泛地推广到生产中。
据已有报道 , 侵染珍珠粟的有 50 多种真菌 、 细菌和病毒性病原 。 但对珍珠粟危害较
大的主要是白发病和麦角病 、 黑粉病三种穗部病害 。 危害最严重的是白发病 , ’在非洲和
印度发病都较普遍 , 严重时可使产量减少 70 % 。 印度在 70 年代早期白发病 曾大流行 , 时
一 32 一
iT ft 细胞质的杂交种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 画此细胞质类型单一在生产上的风 险 是 很 大
的 。 当前对病害的控制主要是采用培育抗病品种 。
另外在非洲和印度次 大陆一种根寄生性杂草糙伏毛 ( s t ir g a) 对珍珠粟的危害也很
普遍 。 目前对这种寄生杂草还没有很好的控制方 法 , 现采用人工拔除和采用轮作制 。
4
. 珍珠粟的品种改良
主要珍珠粟生产国都设有珍珠粟改 良机构 , 特别是印度 , 各个地 区试验站基本都有 `
从事珍珠菜育种的科技人员 , 还专门成立了 “ 全印珍珠粟协 同 改良机构 ” , 负责全国珍
珠粟育种的协调和品种审定 。 另外总部设在 .印度安得拉邦首府海德拉 巴的国际热带半干
早作物研究所 ( IC R I S A T ) , 也致力于为世界各国选育珍珠粟优良品种 。
印度和西非的珍珠粟育种始于 30 年代早期 , 东非开始于 50 年代初期 。 育种初期是采
用集 团选择法改 良开放授粉的地方品种 , 主要是选择穗较长 、 子粒饱满成熟一致的紧实
穗 , 从而提高产量 。 到 60 年代初期主要推广改 良的地方品种 。 然而改 良品种的表现型并
没有太大的差异 , 而且在能够很好地适应传统的耕作体系时 , 产量优势则不稳定 , 增产
效果很少超过 15 % 。 1 9 59 年后 , 西非的重点是通过降低株高来提高子草比 , 矮化育种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很明显的 , 收获指数也 有 很 大 提高 , 一般改 良品种的收获指数在
30 %以上 , 地方品种只有 20 % 。
在发现雄性不育性之前 , 也 曾探索过杂种优势的利用 , 即通过 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
种。 这种杂交种真杂交率只有 40 %左右 , 60 %左右为母 本 基 因型 , 增 产 效 果 为 10 一
60 %
。 但 由于其生产潜力有限 , 适应性狭窄 , 而且制种体系不完备 , 品种间杂种应用仍
不普遍 。 印度 1 9 6 2年引入 了T i ft 23 和 T i f七1 8 C M S不育系 , 1 9 6 3 年测 试了第一批 杂交
种 , 1 9 6 5一 1 9 7 2年推广 了母本为 T i f七 23 的 H B ,一 H B 。的 5 个杂 交 种 , 尤其是 H B 3因其
早熟 ( 70 一 80 天 ) 、 大粒 、 耐干早 , 栽培最为广泛 。 这些初育成的杂交种较对照品种增
产达 75 一 8 % 。 1 9 7 4年这批胞质来源为 T i f t 23 的杂交种普遍重 感 白发病 , 使珍珠粟生
产严重受损 。 此期利用诱变技术等手段选育新 C M S胞质类型并改造优 异杂交种的胞质
,
但组配的杂交种由于产量不够高或继发 白发病 , 应用 都不广泛 。 1 9 8 6年 IC R I S A T新推
广了 3 个高产而又高抗 白发病的杂交种 。 一般认为 , 在印度的 自然条件下 , 不施氮肥 ,
珍珠粟杂交种的生产潜力在 2 0 0 0公斤 /公顷 , 开发利用杂交种还是很有潜力的 。
在印度促使珍珠粟产量提高的另一重大 进展是 , 工C R I S A T采用群体轮回选择的方
法选育高产抗病的开放授粉品种 。 80 年代以来 育成的一批以W C 一75 为代表的综合种 , 由
于集中的优 良基因多 , 遗传背景广泛 , 适应性广 , 在生产上迅速推广 , 其产量水平接近 ,
或超过 了推广杂交种 。
5
. 珍珠粟的子粒品质和应用
珍珠粟单子重约 7一14 毫克 , 约含 75 %的胚乳 , 15 % 的胚 和 10 %鼓皮 。 蛋 白质含量
约 1 2 % , 碳水化合物 70 % , 脂肪 5% , 纤维和灰分 5 % , 赖氨酸含量每 16 克籽粒氮中 1 . 5一
3
. 台克 , 在禾谷类作物中其营养价值还是较高的 。
传统的珍珠粟食品有未发酵面包 、 发酵食品 、 稀 (稠 ) 粥 , 蒸食食 品 、 含酒精和不 ·
含酒精的饮料 、 快餐食品等 。 珍珠粟经常与小麦 、 大米 、 大豆混合食用 。
一 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