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播种密度对楸树砧木梓树幼苗的生长影响研究



全 文 :第1期
文章编号:1006-0960(2014)01-0039-04
不同播种密度对楸树砧木梓树幼苗的生长影响研究
杨永芳 1,于永明 1,罗宏伟 2
( 1.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22;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摘要:对梓树 3个种源当年生幼苗进行砧木培育,通过不同密度的播种和移栽,选出在天水地区以种
源 A最为适宜培育,播种移栽密度以 19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 8.85 mm;苗木地径与平均
侧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呈正相关性,与苗高、叶数、根数、主根
长无显著相关性;各种源苗木生物量与平均侧根长呈正相关,与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种源;梓树;方差分析;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792.99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 1006-0960.2014.01.008
Effects of Different Seeding Densities on Seedling Growth of Catalpa
ovata Based on the Rootstocks of Catalpa bungei
YANGYong-fang1,YUYong-ming1,LUOHong-wei2
(1. Xiaolongs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Tianshui Gansu 741022, China; 2. Gansu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 Tianshui Gansu 741020, China)
Abstract:ThreekindsofCatalpa ovatasourcesontherootstockseedlingswerecultivatedbyseedingandtrans-
planting in different densities. We found that, provenance A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Tianshui areas,
sowingandtransplantingdensitywith19plants/m2wasappropria e, averagediameteroftheseedlingscanupto8.85
mm.Averagelateralrootlength,theabovegroundfreshweightanddryweight,theundergroundfreshanddryweight,
wereall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eedlingdiameter.Buttheleafnumber,rootnumber,rootlengthhadnosignificant
correlationwithseedlingdiameter.Thebiomassofseedsourcesandaveragelateralrootlengthwerepositivelycorre-
lated,therewasnosignificantcorrelationwithtaprootlength.
Key words: seedsource;Catalpa ovata analysisofvariance;correlation
收稿日期:2014-03-03
作者简介:杨永芳(1984—),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育种及森林生态研究。E-mail:277478513@qq.com
梓树 Catalpa ovata 为紫葳科梓树属高大落叶
乔木,原产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梓
树为喜光树种,耐寒,喜肥沃、土层深厚,适宜在温
带地区生长,能够轻度抗盐碱。梓树根系发达,生
长迅速,是楸树嫁接的理想砧木。楸树 Catalpa
bungei亦为紫葳科梓树属高大乔木,其材质优良,
是珍贵优质用材及庭院观赏、道路绿化树种,但由
于楸树自花不孕、开花结实低、种子发芽率低、扦
插生根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楸树良种的推广应用,
目前,主要通过嫁接繁殖,梓树是楸树嫁接的理想
砧木[1-7]。在梓树培育砧木期间,苗木的栽植密度直
接影响其地径的生长,为培育合格的砧木,促进楸
树优良种源的繁殖,本试验选择了贵州毕节、辽宁
恒仁、辽宁凤城3个地区的种源,进行种子播种育
第39卷第1期
2014年3月
甘肃林业科技
JournalofGansu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gy
Vol.39 No.1
Mar. 2014
第39卷甘肃林业科技
苗并以不同栽植密度移栽培育,以选择适宜天水
及周边地区的适宜种源与栽植密度,促进楸树优
良种源的快速繁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地。地
理位置:105° 4′37″E、34°28′50″N,海拔1160m;年平
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
19.2℃,≥10℃积温 3359℃;年平均降水量 800
mm,年蒸发量1290mm,相对湿度78%;一般4~9月
份晴天日平均光照时数为13~14h,夏季日光照强度
最高为2500μmol/(m2·s);无霜期210d,为暖温带半
湿润性大陆季风气候,光照充足,6~9月雨量偏多。
1.2 种子来源和性状
种源 A,产地贵州毕节,千粒质量 4.575 g,发
芽率76%;
种源 B,产地辽宁恒仁,千粒质量 4.503 g,发
芽率72%;
种源 C,产地辽宁凤城,千粒质量 4.607 g,发
芽率78%。
发芽环境:光照为 8 h/d,温度 30℃;暗处理
16 h/d,温度20℃。
1.3 试验方法
1.3.1 苗期管理
天水地区一般3月下旬播种,播种后10~14 d
出苗,25 d基本出齐。
待苗木6~8片真叶时移栽,苗木5~8 d开始长
出新根,8~10 d 开始长出新叶,移栽成活率可达
98%;苗木长至18~22 cm时掐掉顶芽。
1.3.2 试验设计
以贵州毕节、辽宁恒仁、辽宁凤城 3 个种源为
试验材料,每个种源的留床苗和移栽苗各设 3 个
密度重复,每个重复选择 3 个小区(1.2 m×1.2
m),苗木停止生长后,每个小区挖取20 株苗木,测
定苗木的地径、主根长、一级侧根数、一级侧根长、
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及干质量。根据所得数据,分析
不同培育方式对梓树苗木的生长,确定培育苗木
的技术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对苗木生长
影响的方差分析
由表 1 可知,贵州毕节种源(A)育苗密度与地
径、根数、主根长无差异性,与平均侧根长、地下部
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移栽方式与
主根长、平均侧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
量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无差异性;方差分量显
示,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对种源A的平均侧根长、
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影响相对较大,分量
为 82.10%~89.99%,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方差分
量为10.33%~23.88%。
辽宁恒仁种源(B)影响因子与测定生长指标均
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辽宁凤城种源(C)与测定
指标无差异。
2.2 不同栽植密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表2显示,贵州毕节种源(A)栽植密度以20株
/m2较为适宜,地径为8.762mm,根数为16,主根长
21.811cm,平均侧根长11.499cm,地下部鲜质量
15.632g,地下部干质量5.447g。
辽宁恒仁种源(B)以栽植密度为88株/m2较为
理想,地径为6.4452mm,根数为21,主根长23.243
cm,平均侧根长4.2924cm,地下部鲜质量9.161g,
地下部干质量3.1935g。
辽宁凤城种源(C)栽植密度在试验区间各指标
除根数有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2.3 不同移栽方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表3显示,栽植方式对贵州毕节种源(A)生长
指标主根长、平均侧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
质量有显著差异,对其他指标无差异;辽宁恒仁种源
(B)各生长指标差异均显著,除地径留床苗优于移
栽苗外,其他指标移栽苗较为理想。
2.4 梓树各性状间的相关性
由表4显示,测定指标间除主根长与根数无差
异外,其余各测定指标间差异均显著;地径与根数呈
负相关,与主根长、平均侧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
部干质量呈正相关;苗木根数除与栽植密度呈正相
关外,与其他测定指标均为负相关;主根长与栽植密
度和根数呈负相关,与其他指标均呈正相关。
40
第1期
表 1 不同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对苗木生长影响的方差分析
注:标有**表示有极显著差异,*表示有显著差异。
表 2 不同栽植密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杨永芳等:不同播种密度对楸树砧木梓树幼苗的生长影响研究 41
第39卷甘肃林业科技
表 3 不同移栽方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表 4 梓树各性状间相关分析
各处理对苗木地径的影响,以种源贵州毕节
(A)、移栽苗、19株/m2地径最大,为8.85 mm,其与
种源A、移栽苗、34株/m2,种源A、留床苗、80株
/m2,种源A、移栽苗、28株/m2,种源A、留床苗、90株
/m2,种源A、留床苗、106株/m2,种源辽宁恒仁(B)、
移栽苗、88株/m2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
达到а=0.01。种源A各处理组合比较,以移栽苗、
19株/m2地径最为理想,从留床苗和移栽苗来看,以
移栽苗较为理想。种源B以移栽苗、88株/m2地径
最为理想,为6.44 mm,留床苗和移栽苗相比,以移
栽苗较为理想,从密度角度来看,密度小有利于地径
的增大。种源辽宁凤城(C)以(本试验未进行移栽)
播种密度450株/m2较为适宜。综合显示,以播种、
栽植密度小适宜苗木地径的生长,从方差分析、多重
比较来看,移栽苗整体地径生长优于留床苗。
苗木的测定指标根数、主根长无差异性,与平
均侧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存在显著
差异;移栽方式与地径、根数无差异性,与主根长、
平均侧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存在显
著差异。
种源B影响因子与测定生长指标均达到极显
著或显著水平,从分量可知,影响因子对指标地径影
响相对较小,为42.44%、46.45%,对其余指标影响相
对较大,分量均再55%以上。
种源C影响因子与苗木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
苗木的鲜、干质量能够体现苗木的吸收、同化养
分能力的大小,是衡量苗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表2
显示,各种源地上部、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比大体
都在3∶1左右;结合表1来看,苗木生物量和平均
侧根长呈正相关,而与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3 小结
1)结果显示,各种源苗木生长情况差异显著,在
天水地区以种源A最为适宜培育,播种移栽密度以
19株/m2为宜。
2)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地径与平均侧根长,
地上、下部鲜质量,地上、下部干质量呈正相关,与苗
木的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3)各种源苗木地上部、地下部鲜、干质量比例都
约在3∶1,苗木生物量和平均侧根长呈正相关性,
而与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俊杰.探析种质及种质资源定义[J].甘肃林业科技,2007,
32(2):1-4.
[2]任华东,姚小华,孙银祥,等.樟树种源苗期生物量变异及
其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1):80-85.
[3]王彦庆.梓树的籽播育苗试验[J].宁夏农林科技,2004(2):
5-6.
[4]段全猛.梓树的育苗繁殖[J].园林与花卉,2006(5):37.
[5]张永忠.梓树的播种育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6(2):81.
[6]占玉芳.蔺国菊.干旱、半 区梓树的繁育技术及其利用
[J].防护林科技,2005(1):89-90.
[7]马建伟,张宋智,王军辉,等.17种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特
性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2009,34(3):1-4.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