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基夜蛾导致黄甜竹退笋规律及防治研究



全 文 :基夜蛾导致黄甜竹退笋规律及防治研究
余昌元1 ,梁光红2
(1.尤溪县坂面林业站 ,福建 尤溪 365104;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基夜蛾是黄甜竹林间最重要的害虫 , 为害率高达 90%, 且为害严重 , 退笋率也高达 60%~ 70%。本文在总结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出笋时间 、退笋时间 、出笋率与退笋率的规律性。同时还描述了为害症状 、为害规律 、蛀食习性 ,提
出一些防治措施与建议 ,以便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黄甜竹;基夜蛾;退笋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4)03-0027-04
A Study on the Bamboo Shoots Degenerated by Kumasia kumaso(Sugi)
in Bamboo Forests of Acidosasa edulis
YU Chang-yuan1 , LIANG Guang-hong2
(1.Banmian Forestry Station of Youxi Country , Youxi 365104 , China;
2.Forestry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 350002 , China)
Abstract:Kumasia kumaso (Sugi)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s in bamboo fo rest of Acidosasa edulis with damage rate
amount to 90% and degenerate rate to 60%~ 70%.And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bamboo shoo t s emerging and egenerating peri-
od , and bamboo shoot s emerging and degenerating ra te was explo red.Furthermo re, the damaging symptom , rule and habits o f this
pest we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 some measures were advanced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production.
Key words:Acidosasa edulis;K umasia kumaso(Sugi);degenerate bamboo shoots
  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属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酸竹属(Acidosasa),目前在福
建省主要分布于永泰 、闽清 、福州 、南平 、尤溪等地 。黄甜竹发笋期早 、出笋率高 、竹笋品质优良 ,味特甜 ,可
生吃 ,是福建省最为优良的笋用竹种之一[ 1] 。另外黄甜竹竹笋在每年蔬菜淡季(3 、4 月份)可缓解蔬菜供
求矛盾 ,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 ,已成为城乡菜蓝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 ,目前黄甜竹正遭受多种害虫为害 ,加上黄甜竹纯林面积正随引种而逐年扩大 ,
黄甜竹病虫害发生更趋频繁和严重 ,其中最主要害虫是笋期的基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梁光红
等(2001 ,2003)已对该虫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明确了基夜蛾对黄甜竹为害率已高达 60%~ 70%,导致黄甜
竹形成退笋或大量次竹 ,严重影响次年出笋数量和质量[ 3~ 5] 。因此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初步
分析探讨由于基夜蛾的发生导致黄甜竹形成退笋的节律 ,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 ,对提高黄甜竹竹
笋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 6]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别设于尤溪县坂面乡蒋坑村和永泰清凉镇渔溪村。蒋坑村位于福建省中部 ,北纬 25°50′~
26°26′,东经 117°48′~ 118°39′;渔溪村位于福建省中部偏东 ,东经约 118°23′~ 119°12′,北纬约 25°29′~ 26°
05′,全境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 。地势东 、西高 ,中部低 。年均气温 15.7 ~ 19.5℃。年降水量 1 400 ~
2 000 mm 。土壤为红壤 ,土层厚度 80 ~ 100 cm ,立地等级以 Ⅲ类为主 。试验地竹林多为黄甜竹纯林 ,间种
少数杉木 ,且眉围多在 6 ~ 20 cm 之间 ,密度为 5 000 ~ 13 500株·hm-2 。植被以芒类 、金星蕨为主 。
 收稿日期:2004-02-27;修回日期:2004-05-08
 作者简介:余昌元(1976-), 男 ,福建尤溪人 , 尤溪县林业局助理工程师 ,从事森林资源培育研究。
第 31 卷 第 3 期
2 0 0 4 年 9 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31 No.3
Sep., 2 0 0 4
DOI :10.13428/j.cnki.f jlk.2004.03.007
2 调查方法
2.1 退笋观察[ 7 ,8]
设定 28个固定标准地 ,在林间收集并观察上一年残留在林地上的退笋 ,竹笋出土后用竹签编号固定 ,
定时观察出土后生长 、色泽有无异常表现;幼虫的蛀入时间 、部位和蛀入方式和方向等 ,定时观察记录。此
外用红色油漆制作标签编号当年生竹笋 ,定时 、定株观察退笋及退笋症状 ,并作好记录。
2.2 临时标准地调查
在固定样地调查的同时 ,为了全面反映和准确统计退笋情况 ,随机选择样地调查 、剖查;共设临时样地
20个。
2.3 随机选取退笋标准株剖查
小面积选株与大面积随机取样相结合 ,结合为害症状 、林分因子和土壤性质调查退笋数量等 ,并分析
退笋形成的原因 。
2.4 室内人工接种饲养
正常竹笋接种观察。在林内取鲜竹笋置于林内诱虫 ,利用基夜蛾对笋汁和新土的强烈趋性 , 2 h 后收
回室内剖笋观察 ,以明确为害方式和为害症状 。
3 调查结果
3.1 出笋与退笋
黄甜竹的退笋与出笋期和出笋量有密切关系 。因此 ,掌握黄甜竹出笋节律是研究退笋的基础 ,也是为
合理规划和确定控制策略的根据。
3.1.1 出笋期 研究表明 ,出笋始于 3月下旬 ,盛发于 5月 10日前后 ,未见于 6月上旬 ,历时 70 d左右。
3.1.2 出笋节律 黄甜竹出土时间 、数量呈慢 、快 、慢 、停的节律 。
慢:即出笋初期 ,3月下旬~ 4月上旬 ,历时 5 ~ 8 d左右 ,约占全年出笋量的 5%。
快:即出笋盛期 ,4月上旬~ 5月上 、中旬 ,历时 30 ~ 40 d左右 ,约占全年出笋量的 88%。
图 1 黄甜竹出笋率与出笋时间关系曲线
慢:即出笋末期 ,5月中旬 ~ 6月上旬 ,历时 20 d 左右 ,约占
全年出笋量的 7%。
3.1.3 出笋时间 、出笋率与退笋率 根据固定标准地观察 ,黄
甜竹出笋时间 、出笋率与退笋率关系 ,详见图 1 。
3.1.4 退笋时间与退笋率 根据图 2可以看出 , 1999 年出笋高
峰为 4月中旬 ,同时也是害虫为害的高峰期 ,退笋率高峰值出现
在 4月下旬 ,持续到 5月下旬到 6月上旬 。根据图 3可以看出 ,
2000年出笋高峰为 4月下旬 ,同时也是害虫为害的高峰期 ,但退
笋率高峰值出现在 5月中旬 ,持续到 6月中旬。结合当时当地情
况 ,分析其原因在于 4 月下旬 ~ 5 月中旬为雨季高峰 ,黄甜竹生
长快 、历期短 ,而且与主要害虫 ———基夜蛾幼虫取食高峰期相吻
合。退笋高峰期稍有滞后 ,是因为黄甜竹被害后到形成退笋还需要约 5 ~ 10 d ,所以在总体上滞后 ,而且林
间退笋也随之大量出现。
3.2 为害症状
受害竹轻者有虫 1 ~ 2条·笋-1 ,竹笋生长缓慢 ,长势较差。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虫孔清晰可见 ,60 d左
右该竹笋仍能成竹 ,但成竹后竹杆上有虫孔若干或者断头折梢 ,竹腔发黑 ,尤其心腐现象严重 ,从而导致竹
材材质严重降低 ,极易被风吹折 。尤其雷阵雨(伴大风)过后 ,林地可见 225株·hm-2被风吹折。轻度受害
竹笋成竹后中下部笋箨不易脱落 ,细小枝条大量轮生 。经劈竹观察 ,竹壁部分被蛀空 ,或者少数几个竹腔
被蛀食。受害竹重者有虫 3 ~ 4条·笋-1 ,最多者达 7条·笋-1 。竹笋由于生长点受害 ,停止生长 ,而且竹笋
·28·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1 卷
失去光泽 ,笋箨渐变枯黄 ,顶端小叶颜色逐渐转暗 ,最后发霉 。剖笋观察 ,环竹壁被蛀食 ,虫粪堆集 ,竹腔积
水 ,严重腐烂发臭 ,节间粘液积累。主要是由于竹壁被害后 ,无法完成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无法完成顶端生
长和拔节生长 ,从而形成退笋 。
3.3 为害规律
根据图 4可以看出 , 3月下旬始见幼虫 ,然后受害率呈上升趋势 ,4月中 、下旬是害虫发生的高峰期。4
月底大部分幼虫逐步进入蛹期 ,其受害率明显地呈下降趋势 。而且基夜蛾对笋的为害高峰期与出笋盛期
图 4 黄甜竹笋有虫笋率曲线图
一致 ,为害近于正态分布 。
3.4 蛀食习性
3.4.1 蛀食时间 幼虫对自然光照有较强负趋光性 ,有
爬行 ,寻找杂草 、竹叶或笋箨藏匿习性。3月下旬林间始
见 2 ~ 3龄幼虫蛀入笋尖小叶或笋箨 ,时间一般在日出前
后竹笋带露水时 。
3.4.2 蛀食方式 有 2种 ,一种是 2龄幼虫爬至笋箨顶
端 ,先从小叶蛀入 ,而后逐渐向下蛀入 ,剥笋观察 ,由上至
下可见其蛀道内充满虫粪 。顶端小叶 3 ~ 5 片逐渐变枯 。
继而幼虫向下蛀食并逐步蜕皮 ,少数幼虫蜕皮 1 次就爬
出 ,沿笋向下爬行 ,在笋箨交界处咬破笋箨蛀入 。此时多
为 3龄幼虫。笋箨交界处一般较为幼嫩 ,笋毛较少 ,所以宜于 2 ~ 3龄幼虫由此蛀入 。
3.4.3 蛀食方向 根据蛀孔和蛀道的位置 ,结合剖笋情况来判断 ,幼虫侵入后取食方向多样 ,大多单向取
食 ,层层咬破笋节;少数也会来回取食。
3.4.4 蛀食症状 刚蛀入时 ,幼虫一边取食 ,并排泄虫粪。因此受害笋的近地处可见掉落的新鲜虫粪 ,淡
绿色 。虫体蛀入后 ,虫粪大量堆积在蛀孔口。
4 防治建议
4.1 营林措施
在晚秋或冬季深耕土壤 、铲除杂草 、清洁林间卫生 ,消灭部分越冬虫态 ,减少来年虫口密度 。同时也有
利于竹笋优质早产高产 ,为竹农增加收益 ,也可减少其它次要害虫的为害。
4.2 化学防治[ 5]
4.2.1 六六六粉灵丹的使用 黄甜竹是一种食用竹笋 ,对基夜蛾的化学防治必须具有选择性 。由于六六
六粉灵丹残效期长 ,只能针对在留母竹笋 ,以确保母竹笋的成竹率及竹林长势 ,可保证下年竹笋产量和未
来竹林的更新速度 ,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4.2.2 其它药剂的使用 常用药剂有:10%氯氰菊酯或 20%杀灭菊酯乳油 500 ~ 650 ml·hm-2 、5%抑太
保乳油 500 ~ 900 ml·hm-2 、90%晶体敌百虫 1.2 ~ 1.5 kg·hm-2 。用药期掌握在 1 ~ 3 龄幼虫盛发期 ,一
般在 3月下旬~ 4月初开始喷药 ,注意将药剂喷到笋体 、周围地面及杂草上。第 1次喷药应在笋出土 3 ~ 8
·29·第 3 期 余昌元 , 等:基夜蛾导致黄甜竹退笋规律及防治研究
cm 时 ,4 ~ 6 d后进行第 2次喷药 ,可取得较好效果。若遇阴雨天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4.2.3 防治次要害虫 黄甜竹目前正遭受其它多种害虫的为害 ,采用内吸剂进行防治 ,可减轻或杀灭黑
竹缘蝽(Notobitus meleagris Fabricius)、刚竹毒蛾(Pantana phyl lostachysae Chao)、竹尖胸沫蟑(Aphropho-
ra ambigua Jacobi)、竹广肩小蜂(Aiobomorpha rhoplodes Walker)、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 iform is)等
害虫的为害。
4.3 生物防治
4.3.1 寄生性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经观察发现 ,基夜蛾幼虫被 1种天敌以幼虫寄生(种名待定),寄生时
从体表侵入 ,后进入体内取食幼虫的体液 ,该天敌有待进一步研究。
4.3.2 捕食性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其它天敌如蚂蚁 、蜘蛛 、螳螂 、蜻蜓等在林间都有取食基夜蛾幼虫现
象 ,应加以保护利用 ,使其对该虫发挥持续的控制作用 。
4.4 物理防治
4.4.1 人工杀死幼虫 每年 3 ~ 5月是黄甜竹的出笋和采笋高峰期 ,也是基夜蛾幼虫为害的高峰期 ,在挖
笋后剥箨装运过程中 ,必须要重视笋箨和弃笋的处理 ,使幼虫不能在笋箨堆中取食弃笋并继续完成其生活
史 ,从而为下一年害虫大发生埋下隐患 。
4.4.2 灯光诱杀成虫 5月中旬正值成虫羽化 、交配和产卵的高峰期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 ,于林间置放诱
虫灯若干 ,并结合人工杀灭成虫的方法 ,由于雌基夜蛾产卵量较大 ,可大大降低来年虫口密度 。
参考文献:
[ 1] 汤鉴球.综合防治与绿色食品工程[ J].昆虫天敌 , 1997 , 19(3):140-147.
[ 2] 胡明芳 , 李章茂 ,林小梅 , 等.初论福建实施“菜竹工程”[ J] .福建林业科技 , 1997 , 24(3):60-64.
[ 3] 梁光红.黄甜竹林间主要害虫调查[ J].福建林业科技 , 2003 , 30(1):34-36.
[ 4] 梁光红 , 林毓银.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 32(1):36-40.
[ 5] 林毓银 , 梁鸿焱木 , 蔡晓明 ,等.黄甜竹基夜蛾综合防治试验[ J] .林业科学(专刊), 2001 , 37(1):167-172.
[ 6] 陈松河.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J].热带农业科学 , 2001 ,(4):17-21.
[ 7] 孙国忠.白夹竹退笋的主要害虫调查研究[ J] .四川林业科技 , 1996 , 17(3):30-35.
[ 8] 林毓银 , 梁光红 ,叶传界 , 等.福建竹类害虫发生特点 、成因及综合防治探讨[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1 , 21(1):91-96.
(上接第 17 页)
[ 2] 李兆明 , 高兆蔚.福建省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方法[ J].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89 , 9(2):172-176.
[ 3] 北京林学院.气象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5.189-215.
[ 4] 张国防 , 林文革.杉木人工林地表易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 J].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0 ,(1):76-78.
[ 5] 张尧庭 , 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444-457.
[ 6] 邸学颖.大兴安岭森林地表可燃物生物量与林分因子关系研究[ J] .森林防火 , 1994 ,(2):16-18.
[ 7] 贺庆棠.SPSS V10.0 for Windows 实用基础教程[ M]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 2001.106-114 , 250-266.
[ 8] 张国防 , 陈瑞炎.杉木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动态模型[ J].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0 ,(2):133-135.
[ 9] 樊后保 , 苏兵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Ⅰ.养分归还动态[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0 , 6(2):
127-132.
[ 10]王凤友.森林凋落量综述研究[ J] .生态学进展 , 1989 , 6(2):82-89.
·30·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