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2- 03- 1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委员会资助项目 ( 98- 28) .
作者简介:梁光红 ( 1975- ) ,男 ,硕士 .研究方向:森林昆虫 .
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梁光红 , 林毓银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 南平 353001)
摘要: 基夜蛾 Kumasia kumaso ( Sugi)是近年来福建笋用林产区出现的一种危害黄甜竹 ( Acidosasa edulis )的新害虫 ,在福
建每年发生 1代 ,部分卵在竹林残留笋箨中越冬 , 3月中旬开始孵化 .幼虫共 5龄 ,历期 25- 35 d,主要以 3- 5龄幼虫为害 ,
蛹期 17- 25 d. 5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 ,此时成虫有较强的负趋光性 .成虫于夜间交尾 ,交尾后每雌产卵 5- 58粒 .
成虫平均寿命为 5.8 d,雌雄性比约为 1.34∶ 1.在低龄幼虫阶段喷施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 1∶ 800倍液 ,防治效果可分别达
到 92.09%和 76.81% ;在出笋时喷撒少量林丹粉可防治母笋上的害虫 ;采用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杀 ,也可有效防治基夜蛾 .
关键词: 黄甜竹 ; 基夜蛾 ; 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S76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817( 2003) 01-0036-05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of Kumasia kumaso ( Sugi) on
Acidosasa edulis
LIAN G Guang-hong , LIN Yu-yin
( Fo restr y Depar tment, Fujian Ag riculture and Fo restr y Univ ersity, Nanping , Fujian 353001, China)
Abstract: Kumasia kumaso ( Sug 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 tant new pests o f Acidosasa edulis r ecently appea red in the
fo restr y pr oduction districts o f Fujian Prov ince. Ther e is only one gener ation in a year , ov erw intering with egg s in bamboo
fo rest. The la rva ha tch in ea rly March and usua lly feed on the tender shoo ts. There ar e fiv e instar s o rdinarily in the larv al
la sting for 25- 35 day s, and it mainly damages the bamboo shoots during 3- 5 insta rs. The pupa stag e lasts fo r about 17-
25 days. A female adult lay s 5- 58 egg s a fter 1- 2 days of ma ting. The ave rage lifespan of K . kumaso ( Sugi) is about 5.
8 day s, and the ratio of ma le adults to female adults amounts to 1.34∶ 1. The contro l m eth ods o f the pest ar e as fo llows,
which ar e effectiv e against this pest during the stag e o f bamboo shoo t o f A . edulis: spraying frenpropa th rin o r cyperme-
thrin E. C ( 1∶ 800) with the aver age contro l effect amounting to 92.09% , 76.81% respectiv ely; spraying lindane powder
during the ea rly stag e o f bamboo shoot′s g r owing; trapping and attr acting with mor th-killing lamps the adults of K . kuma-
so ( Sugi) .
Key words: Acidosasa edulis; Kumasia kumaso ( Sugi) ; biological cha racteristic
基夜蛾主要为害黄甜竹等小径竹 ,造成大量退笋 ,使竹林日趋退化 ,影响笋用林产业的发展 .因此 ,加
强黄甜竹竹林虫害的防治和研究 ,是当前黄甜竹生产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对基夜蛾类的研究
始于日本 ;国内许多省 (如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 )都只研究过竹笋夜蛾和竹笋禾夜蛾 (Oligia vulgaris
Bulter )对毛竹等主要竹种的为害 [1- 14 ] .本研究首次对黄甜竹基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系统
的观察研究 ,掌握了其发生发展规律 ,为有效控制和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 .
1 分布、寄主与危害
  基夜蛾 [Kumasia kumaso ( Sugi ) ]属鳞翅目 ( Lepidoptera )缰翅亚目 ( Franatae)夜蛾总科 ( Noctuoidea)
夜蛾科 ( Noctuidae)剑纹夜蛾亚科 ( Acronyctinae)基夜蛾属 ( Kumasia Sugi ) ,在我省主要分布于黄甜竹笋
用林产区 ,如永泰、闽清、南平、尤溪、连城、莆田等县 (市 ) .据调查 ,基夜蛾寄主主要是黄甜竹 ( Acidosasa
edul is ,属禾本科 Gramineae竹亚科 Bambusoideae酸竹属 Acidosasa ) ,以幼虫为害黄甜竹竹笋、台湾桂竹
以及毛竹等 .黄甜竹适于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 ,也适于在山区种植 ,近年来已逐步在福建省各县市引
种 .它不仅发笋期早 ,出笋率高 ,且品质优良 ,是最好的笋用竹种之一 ,也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绿色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2卷 第 1期
Journal o f Fujian Ag riculture and Fo rest ry Univ er 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3年 3月
DOI : 10. 13323 /j . cnki . j . f af u( nat . sci . ) . 2003. 01. 009
菜 [15- 17 ] .但据调查 ,该虫在福建部分地区逐年发生 ,已成为黄甜竹主要的笋期害虫之一 ,在部分竹林中为
害率高达 80% - 90% ,造成母竹存留困难 ,严重影响次年出笋的数量和质量 .
2 材料与方法
2. 1 材料
  供试害虫为黄甜竹竹林内基夜蛾各龄幼虫 .供试竹笋材料采自永泰县清凉镇渔溪村红红场和莆田黄
龙林场的黄甜竹竹林 .
2.2 方法
  室内饲养方法 [18- 20 ]: 备养虫笼 (大小不同若干 )以及镊子、游标卡尺和培养皿等器具 .每天从黄甜竹林
采 2- 3根鲜笋 ( 5- 20 cm) ,分成 5组 ,分别饲养 20- 30头初龄幼虫 .饲养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旧笋和虫粪 ,
以保持笼中清洁 ,减少幼虫自然死亡率 .称量各龄幼虫取食量 W [19 ] ,以分析天平每 24 h分别称量害虫取
食前后笼内的鲜笋重量 ,并计算差值 ;另设一对照 ,置于相同条件下 ,并在相同时间范围内称量重量差 ,以
除去黄甜竹本身散失的水分 ,最后计算 W .各龄幼虫的历期 d为每 2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计算 d及
其平均值 .测量各龄幼虫的头宽、体长 ,在幼虫每次蜕皮时用游标卡尺 ( 2 /100 cm )测量其头宽和体长 (每次
测量 20- 30头 ) ,并分别计算其平均值 [ 19] .定期 ( 5 d)在林间剖检和收集残留在被害笋隧道内壁及茧壳中
的完整幼虫头壳 ,用游标卡尺逐一测量其头宽值 ,并绘出幼虫头宽自然变化图 [18 ] .测量蛹重、成虫翅展和
体长 .
2.3 饲养方法
  在黄甜竹林间 ,选取阳光充足、竹子分布较为均匀、地势较为平坦 ,以及避免人为影响的 2个地点进行
定点观察 .设置 1 m× 1 m× 2 m的长方体养虫笼各 2个 ,笼中有刚出土的竹笋 2- 5株 ,于 3月下旬将林间
采集的被害笋置于其中 ,以增加其虫口密度 ,便于观察 .每隔 2- 3 d放入一些鲜笋 ,以保证其食料充足 .
3 结果与分析
3. 1 形态特征
3. 1. 1 成虫  触角丝形 ,褐色 ,复眼大且黑色 ,额平滑 ,喙发达 ,下唇须灰褐色 ,较发达 ,向上翘 ,第 2节约
达额中部 ,第 3节短 .头部及胸部褐色 ,腹面呈灰褐色 .前翅褐色 ,有一副室 ,后翅 5脉细弱 ;基横线与内横
 图 1 基夜蛾 K. kumaso♂外生殖器
  Fig. 1  Th e male external geni tal s of K . kumaso
色不甚清晰 ,环纹呈褐色 ,周缘有 1个黑
色圆环 ;肾状纹的外侧是一灰白晕带 ;外
横线 2条 ,前半部呈弧状 ,后半部略呈波
状 ;亚缘线为不规则锯齿形 ,剑状纹尖
锐 ;缘线由脉间新月形黑斑组成 .缘毛整
齐 .后翅近前缘灰黄色 ,其余暗灰色 .胸
足深灰色 ,中足胫节有 1对距 ,后足胫节
有 2对距 ,各足跗节末端有黄色环 .腹部
背面呈灰色 ,腹末有黄色毛簇 .前后胸和
腹部基部几节末端有毛簇 .雌虫 (♀ )体
长 21- 23 mm,翅展 47- 51 mm.雄虫
(♂ )体长 19 - 22 mm,翅展 43 - 48
mm,腹部几节末端毛簇极为明显 .雄蛾
抱器瓣腹缘中段拱曲 ,端缘圆钝 (图 1) .
3. 1.2 卵 圆球形 ,略扁 .初产时为乳白
色 , 1- 2 d后颜色加深 ,呈浅黑色 ; 2- 3
d后颜色进一步加深 ,呈黑色 .扁平一侧
两边缘各有 1条棕色线条 ,由于卵呈条状分布 ,而且每粒卵边缘具有 2条棕色线条 ,所以条状卵块都具有
·37·第 1期 梁光红等: 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及其防治
2条清晰可见的棕色线条 .
3. 1. 3 幼虫 乳白色 ,均无背线和亚背线 .幼虫上唇缺刻呈弧形 .头壳指数约为 1 /3- 1 /2.第 1、 2、 3、 4、 5
单眼呈弧形排列 ,第 6单眼位于该弧形的下前方 ,第 1、 2单眼接近 ,第 4、 5单眼远离 ,其距离为第 1、 2单眼
距离的 3- 4倍 .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 ,臀足趾钩为双行单序中带 ,腹足 5对 ,分别着生于第 3、 4、 5、 6、 10节
上 .臀板无小角突 ,腹背无突起 .通过剖检和收集被害笋隧道内壁及茧壳内的完整幼虫头壳 ,用游标卡尺
( 2 /100 cm)逐一测量其头宽值 ,得 420个头宽值 ,绘出幼虫头宽自然变化图 ,结果呈现 5个峰区 (图 2) .由
此得知基夜蛾幼虫为 5龄 ,历期 25- 35 d.各龄幼虫头宽、体长、体色见表 1,与竹笋禾夜蛾相比 ,基夜蛾体
色呈乳白色而非紫褐色 ,均无背线和亚背线 .
 图 2 基夜蛾幼虫头宽自然分布图
  Fig. 2  The natural di s tribu tion of larvae′s head-w id th of
 K . kumaso
表 1 各龄幼虫形态比较
Table 1  Morphological ch aracters of various ins tars of the larva of
K . kumaso ( Sugi)
虫龄 头宽 /m m 体长 /mm 体色
1 0. 53± 0. 02
2 1. 49± 0. 02 13. 7± 0. 4 浅褐色
3 1. 91± 0. 02 21. 0± 0. 3 乳白色
4 2. 45± 0. 02 27. 5± 1. 5 乳白色
5 3. 14± 0. 02 37. 0± 1. 5 乳白色
3. 1. 4 蛹 初化蛹为椭圆形 (长径约 24- 26 mm,短径
约 6- 7 mm) ,呈淡红色 ,约 24 h后变为红褐色 .成熟蛹
前额左右两侧各具刚毛 2根 ;腹末具臀棘共 6根 ,其中 4
长 2短 ,末端均成弯钩状 ,且基部呈黑褐色 ,端部为浅黄
色 ;下颚及中足伸过第 4腹节中后方 ;第 4、 5、 6、 7腹节的
前缘密布点刻 ,成一环带 ,其中以第 5腹节点刻环带最宽 ;肛门位于第 10腹节腹面中央 ;♀蛹生殖孔位于
第 9腹节腹面中央 ;第 2- 8腹节侧面气门清晰可见 ,蛹期约 20 d.平均蛹重 0. 435 g,最重的 0. 664 g ,最轻
的 0. 238 g.一般情况下 ,雌蛹腹部较粗肥 ,雄蛹腹部则较为尖细 .基夜蛾与竹笋禾夜蛾形态特征比较见表
2.
表 2 基夜蛾与竹笋禾夜蛾形态特征区别
Table 2  Th e di fferences in morph ologic characteri sti cs b etw een K . kum aso and O. vulgair is
卵 幼虫 蛹 成虫
基夜蛾 初产卵乳白
色 , 后为黑
色 .
乳白色 ,均无背线和亚背
线 .
具臀棘共 6
根 ,其 中 4
长 2短 .
翅色较深 ,肾状纹外侧具一灰白晕带 ;外横线 2条 ,前半部
弧状 ,后半部略呈波状 ;亚缘线为不规则锯齿形 ,剑状纹尖
锐 ;缘线由脉间新月形黑斑组成 .足跗节 5,每一跗节末端
有一黄色环带 .
竹笋禾夜蛾 灰白色 紫褐色 ,具背线、亚背线 ,腹
部第 2节亚背线缺 .
具臀棘共 4
根 ,中 间 2
根粗长 .
翅色较浅 ,前翅基部有一褐斑 .
3.2  生物学特性
 表 3 基夜蛾生活史 1)
  Table 3  The li fe h is tory of K . kumaso
虫态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翌
年 2月
上 中下 上中 下上 中下上 中下 上中 下
越冬卵 ● ●● ●● ●
幼虫 - - - - -
蛹 △△△ △△
成虫 + + +
卵 ● ●● ●
   1)●:卵 (或越冬卵 ) ; - :幼虫 ;△:蛹 ; + :成虫 .
3. 2.1 生活史 观察表明 ,基夜蛾在福建每年发生 1代 ,以
卵越冬 ,卵部分产于退笋蛀空的笋腔或成竹未曾退脱的笋
箨 .翌年 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 , 3月底全部孵化完毕 ; 4月
下旬化蛹 ,蛹期约 20 d;于 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 (表 3) .
3. 2. 2 生活习性 幼虫:共 5龄 ,历期 25- 35 d.各龄幼虫
历期见表 4.幼虫脱皮前身体表皮皱缩 ,体表缺乏光泽 ,颜
色逐渐变暗 .整个过程从头部开始 .头与前胸旧皮断裂开
来 ,同时头不断摇晃 (似挣扎状 ) ,以脱落头壳 ,并有助于旧
皮向后退去 .主要是借助于虫体的不断蠕动来完成旧皮的
退脱 . 30 min后可见胸足、腹足先后脱出 ,少数头壳与旧皮仍有牵连 .幼虫每次蜕皮后 ,新的头壳、前胸背
板、臀板以及胸足、腹足均为乳白色 ;头壳、前胸背板和臀板约 1- 2 h后变成橙红色 ;虫体光亮 .幼虫脱皮
后约 80 min不食少动 , 4- 5 h后即可恢复取食 .室内饲养观察发现 ,各龄幼虫随龄期的增加 ,食笋量也显
·3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2卷
著增加 (表 5) .同时 ,幼虫对日照有较强的负趋光性 .白天 ,幼虫在光照条件下爬行活动很活跃 .劈开受害
竹观察发现 ,竹壁部分被蛀空 ,或少数几个节隔被蛀掉 .后经调查发现在不曾脱落的笋箨以及上一年的退
笋中有蛹壳和低龄幼虫 ,说明部分雌虫在笋箨以及退笋中产卵 . 10- 15 d后幼虫长约 12- 15 mm左右 ,有
轻度取食现象 ,并排泄虫粪 .老熟幼虫于 4月下旬 - 5月上旬将笋箨咬成直径约 5 mm的圆孔 ,从圆孔爬
出 ,坠落于地面 ,觅疏松土壤 ,入土结茧化蛹 .幼虫化蛹多在下午 ,尤以晴天最盛 .
 表 4 基夜蛾各虫态历期
  Table 4  Th e duration of dif f erent stag es of K . kumaso d  
虫态 卵期 幼虫期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蛹期 成虫期
历期 275- 290 - 5- 6 5- 7 6- 7 6- 8 17- 25 3- 8
均值 280 - 6. 5 6. 0 6. 5 7. 2 23. 0 5.8
  蛹: 4月底至 5月初为化蛹盛期 .老熟幼
虫有吐丝现象 ,具有预蛹期 ,长约 0.5- 2 d.
林间老熟幼虫从笋箨中掉落地面后 ,在地表
枯枝落叶中 ,或入土 1- 3 cm深 (疏松土壤 )
作茧 ,一般留有钻土孔道 ;然后 ,在茧中化蛹 ,
故茧壳内有头壳及虫蜕 .剥笋观察发现:老熟幼虫在笋箨中啃咬 ,并将其残渣与虫粪用丝粘连起来 ,形成茧
壳而化蛹 ;化蛹时先从腹末端开始 ,各节逐渐硬化 ,由肉质变为角质 ,体色由原来的白色变为淡黄色 ,再变
为棕红色 ,以后再变为红褐色 ;初化蛹身体极为柔软 ,极易遭受机械损伤 ,大约经历 24 h,蛹体逐步硬化 .
 表 5 基夜蛾幼虫食笋量
  Table 5  Th e appeti te of di f feren t ins tars of K . kum aso
虫龄 食笋量 / g 均值 /g 占总量 /%
1 0 0 0
2 1. 0± 0. 3 0.88 3. 12
3 4. 0± 0. 2 3.98 14. 13
4 8. 0± 0. 5 8.58 30. 46
5 15. 0± 0. 3 14.73 52. 29
总食笋量 28. 0± 1. 3 28.17 100
  成虫:对自然光有负趋性 ,但对灯光有正趋性 .羽
化前经历 17- 25 d的蛹期 ,临近羽化期蛹呈深黑色 ,
但有光泽 ,握持时略有轻微颤动 .羽化时 ,成虫从头胸
部腹面裂开 ,即可从虫茧中爬出 .初羽化的成虫不善活
动 ,少数翅略有零乱的折叠 ,停息约 1 h后即可爬行或
展翅作短距离飞行 .羽化成虫过程停止时 ,腹部末端可
分泌一种黄色稠状液体 .羽化时间多在 1: 00- 4: 00和
14: 00- 20: 00,羽化盛期为 5月中旬 .成虫白天不活动 ,多隐藏在地面竹叶或地表土壤孔隙等光线较暗处 ,
19: 00左右开始活动 ,有 2次活动高峰:一次是在 19: 30左右 ,另一次是在 21: 00- 22: 30, 22: 30以后仍有
少量活动 .飞行时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响 .成虫对灯光有一定的正趋性 ,可诱捕 .成虫活动过程多以飞行和
爬行交替进行 ,停息时成虫翅不断颤动 .室内观察发现 ,成虫交尾多在 22: 00左右进行 ,持续时间为 45-
120 min,少数在凌晨 ( 23: 20- 翌日 2: 00)交尾 ,交尾时间最长达 160 min,交尾方式为“ - ”和“V”字型 .产
卵时间在 5月下旬 ,多在夜间 ,交配后 1- 2 d产卵较多 .每次产卵 5- 58粒不等 .也有不经交配产卵的现
象 ,不交配产下的卵的大小、颜色与交配产下的卵略有差异 .初产的受精卵直径约 0.90- 1. 00 mm,呈乳白
色 ; 1- 2 d后颜色加深 ,呈浅黑色 ; 2- 3 d后颜色进一步加深 ,变为黑色 .有一面扁平略凹 ,其余面为圆弧
形 ,扁平一侧的两边缘各有 1条棕色线条 (由于卵呈条状分布 ,所以每条卵块边缘具有 2条清晰可见的棕
色线条 ) .未经受精的卵呈乳白色 ,圆形 ,体略小 ,直径约 0.60 mm, 3- 6 d后卵粒变瘪 .成虫平均寿命为 5.8
d,雄虫寿命为 2- 3 d,雌虫为 3- 7 d.用灯光诱捕成虫 75头 ,统计成虫性比 ,♀∶♂为 1.34∶ 1.
4 防治方法
  基夜蛾在福建每年发生 1代 ,繁殖力强 ,各代产卵量较大 ;幼虫食量大 ,末龄幼虫暴食性强 ,故其防治
应重在低龄阶段 ,压低发生基数 .于落地结茧前消灭多数老熟幼虫 ;于羽化高峰期产卵之前消灭成虫 ;在黄
甜竹出笋季节 ,将 2- 3龄之前的幼虫消灭 .主要防治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
4.1 营林技术防治
  于 3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之前 ,人工清除林地杂草及病虫次竹 ,尤其是集中销毁退笋 ; 4月下旬至 5月
上旬及时处理附落于地面的老熟幼虫 .
4.2 物理机械措施
   组织进行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杀 . 5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 ,在林间用黑光灯或应急灯诱集成
虫 ,并将其集中杀灭 .
4.3 化学防治
  目前采用六六六粉灵丹的防治效果较好 ,可保证留用母竹以及下一年竹笋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 ,氯氰
·39·第 1期 梁光红等: 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及其防治
菊酯、甲氰菊酯和百步死 1∶ 800倍液喷雾对基夜蛾幼虫较为有效 ,害虫死亡率分别达 92.09% 、 76. 81% ,
宜在林间推广应用 [21 ] .
4.4 保护和利用天敌
   林间观察发现 ,基夜蛾幼虫被一种天敌的幼虫 (种名待定 )寄生 ,寄生虫从体表侵入 ,后进入体内取食
幼虫的体液 , 10 d后取食殆尽 .其它天敌如蚂蚁、蜘蛛、螳螂、蜻蜓、鸟类等在林间可取食基夜蛾幼虫 .
5 讨论
   在对现有天敌采集鉴定的基础上 ,继续研究其他天敌如寄生蜂对基夜蛾的防治 .此外 ,关于基夜蛾卵
和幼虫发育的温、湿度研究尚属空白 ,有待深入 .
致谢:基夜蛾成虫标本承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一心教授鉴定 ,谨致谢忱 .
参考文献:
[ 1]长野菊次郎 .竹笋蛀虫之研究 [ J].昆虫世界 , 1909, 13: 135- 137, 179- 180.
[ 2]冈田忠男 .笋之害虫笋蛀虫之研究 [ J].昆虫世界 , 1919, 23: 11- 17.
[ 3]马骏超 .杭州笋蛀虫之初步观察 [ J].昆虫与植病 , 1934, 2( 36): 75- 79.
[ 4]徐天森 .竹笋夜蛾防治研究 [ J].林业科学 , 1962, 4: 283- 291.
[ 5]徐天森 .大、小年毛竹与竹虫发生关系的探讨 [ J].森林病虫通讯 , 1982, ( 1): 14- 17.
[ 6]屈邦选 ,李秀山 .竹笋夜蛾防治研究 [ J].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88, 3( 1): 37- 45.
[ 7]宋全文 ,王景芬 .竹笋禾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试验 [ J].山东林业科技 , 1990, 2: 35- 37.
[ 8]胡正坚 ,陈双林 .竹笋夜蛾防治试验初报 [ J].竹子研究汇刊 , 1992, 11( 3): 37- 41.
[ 9]席客 ,徐福元 .拟除虫菊酯防治竹笋夜蛾试验 [ J].江苏林业科技 , 1988, ( 3): 27- 29.
[ 10 ]郑国华 .毛竹林改制后竹笋夜蛾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 J].林业科学研究 , 1994, 1: 111- 115.
[ 11 ]陈一心 .中国经济昆虫志鳞翅目夜蛾科 (四 )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5. 12- 47.
[ 12 ]童文钢 .竹笋禾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 J].华东昆虫学报 , 1998, 7( 2): 53- 57.
[ 13 ]童文钢 ,陈顺立 .竹笋禾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 J].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4, 14( 3): 42- 45.
[ 14 ]陈顺立 ,戴沿海 .福建主要树种害虫及防治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1997, 68- 97.
[ 15 ]汤鉴球 .综合防治与绿色食品工程 [ J].昆虫天敌 , 1997, 19( 3): 140- 147.
[ 16 ]胡明芳 ,袁国胜 .初论福建实施“菜竹工程” [ J].福建林业科技 , 1997, 24( 3): 60- 64.
[ 17 ]周淑芷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 [ J].世界林业研究 , 1996, ( 2): 18- 22.
[ 18 ]蒋捷 ,林毓银 ,吴志远 .猕猴桃准透翅蛾的研究 [ J].林业科学 , 1990, 26( 2): 117- 125.
[ 19 ]蒋捷 ,张文勤 ,蒋义庆 ,等 .胡桃豹夜蛾生物学及其防治的研究 [ J].林业科学 , 2000, 36( 5): 63- 68.
[ 20 ]林毓银 .竹秆红链蚧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J].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3, 13( 3): 279- 282.
[ 21 ]林毓银 ,梁光红 .黄甜竹基夜蛾综合防治试验 [ J].林业科学 , 2001, 37(专刊 ): 167- 172.
(责任编辑:叶济蓉 )  
·40·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