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瓣 2 49
( 李春阳摘 郭宁如校 )
24 9 奴康哇治疗持久性擦烂性念珠菌病〔英〕 / C。 -
l d i r o n B M … / / A r e h D e r m a t o l一 19 9 1 , 12 7
( 2 )
。 一
16 5~ 16 6
患者女 , 48 岁 , . 因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已
控制的精神分裂症及腹股沟皮疹加重入院。 体检可
见外阴 、 会阴及股内侧广泛的红斑 、 浸渍 , 周围布
以脓胞并可查见假菌丝 。 予酮 康 哇4 0 m g / d , 局
部常规治疗 , 以胰岛素控制血糖 。 4 天后皮损恢复
迅速而出院。 继续服同最酮康哇 , 2 周发现 5 ’ 一核
昔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 转氨酶正常 , 乃停服酮
康哇 , 改为酮康哇霜外用 , 但 3 周后皮损加重 。 开
始用氟康哇 ( f l u e o n a z o l e ) 门 诊治疗 , 10 o m g
d/ 口服 , 4 周后皮损明显改善 , 且停药 1月未见复
发 。 随访 2 月余仅有轻微复发 ( 再用该药 10 m g /
d l周得以治愈 ) 。 此后即以 2 0 m g /月量 维持 。治
疗期间肝功能检查仅轻度异常但无症状 , 而血糖仍
正常上限两倍以上。
作者认为本病的理想治疗应包括控制血糖 , 局
部用抗真菌等药物。 本例失败的原因可能系念球菌
在肠内增殖和患者合作不佳所致。 酮康哇引起肝毒
性即使剂爱不大也难避免。 氟康哇是新抗真菌药三
哇类的首选药物 , 以三哇环替代组胺环使之抑制真
菌的细胞色素 P 4 50 更 为特异 , 亲和 力 也 明显增
高 , 对哺乳动物的细胞色素 P 45 。却结合微弱 。 且
其 水 溶性高 , 口服吸收良好 , 高血浆水平且易于
通透皮肤并在表皮中浓缩达血浆 10 倍~ 35 倍之多 ,
半衰期长 ( 25 ~ 30 小时 ) , 仅需一日一次或隔日一
次服用 ,故以低毒高效而优于咪康哩类药物。 该药不
仅可用于口咽或系统性念珠菌感染 , 且可预防隐球
菌等感染 , 甚或对其他许多真菌皮肤感染也可能具
良好疗效。
( 刘维达摘 郭宁如校 )
[其中L L ( 包括极型 、 亚 极 型 ) 29 例 , B L 31 例 ,
B B 6 例 , B T 84 例 , T T 1 6例 , 120 例 〕 , 15 0例无
临床症状的麻风病人家庭接触者 、 5 例健康的麻风
工作者 , n 6例流行区正常人对照者 。 其结果示 ,抗
两种抗原 ( CD 7 5和 D 一 B S A ) 的 Ig M抗体都 与B l
有关。 在 B l为 0的 T T病人 , 其抗 D 一B S A I g M抗
体的平均水平比流行区正常人对照者要高 4 . 4倍 ,而
抗CD 7 5 I g M 抗体水平只比流行区正常人对照者 高
1
。
6倍。 这些结果提示 , 低荷 量 的细菌 ( 在 2 ~ 5
块病理切片中没有找到细菌 )就能激发显著的抗 D -
B S A gI M抗体反应 。 这就有可能用于早期细菌繁
殖的诊断。 在 B l为 1 的 T T 病人 , 抗D 一 B S A I g M
抗体的水平比流行区正常人对照者高 7 倍。 有趣的
是 ,当B l在 3 以上时 ,抗D 一 B S A I g M抗 体的水平
不再升高 , 而抗超声抗原的抗体水平却仍然上升 ,
提示随着细菌荷量的升高 , 超声处理物中的其它抗
原便可能激发 I g M抗体反应 。 当以流 行 区 正常人
对照者的平均值加 2 个标准差为正常界限值时 , 血
清阳性率在 L L为 1 00% , B B为 1 00 % , B T为 5 7% ,
T T为 40 % , 家庭接触者为 30 %左右 (与 L L接触者
阳性率为 30 % , 与 T T 接触者为32 % ) , 麻风工作
者为 17 % , 家庭接触者的血清阳性百 分 率 与 所接
触的麻风病人的类型和治疗时间无关。 家庭接触者
的年龄对血清阳性率有显著的影响 , 最大的血清阳
性率年龄组为 30 岁以下者。最后作者认为抗 D 一 B S A
gI M 抗体是一个能表明低抗原荷量的一个 良好指
标 , 它在检测疾病发生前的亚临床感染中能证明是
有用的 。
( 侯 伟摘 吴勤学校 )
25 0定 t 检测抗合成的麻风杆菌二摘抗原的 l g M 抗
体能预测早期麻风杆菌繁殖 〔英〕 / H u s ia n R …
刀 I n t J L e p r 。 一 19 0 0 , 5 5 ( . 3 )一 49 1~ 5 0 2
作者用定量 E L sI A方法检测了麻风病人 、 麻
风病人接触者及正常人对照者血清中的抗合成的麻
风杆菌二糖抗原 ( , D 一B S A ) 和麻风杆菌超 声抗原
( C D 75 ) 的 Ig M抗体 , 并对其确定早期感染的价
值进行一评价 。共检测了 186 例未治疗的麻风病人 ,
25 1 在挪威沿海地区的水醉类植物中发现的抗酸分
支杆菌含有麻风分支杆菌特有 的酚搪脂 一 1〔英 万
K a z d a J… / / I n t J L e P r 一 1 99 0 , 5 8 ( 2 )一 3 5 3
~ 35 7
曾报道在麻风流行的挪威沿海地区的水鲜类植
物中有不可培养的抗酸分支杆菌 ( A F B ) 。 在 以
此菌接种的九带犹徐中发现抗麻风分支杆菌 ( M L )
特异抗原 7 的抗体 , 这强有力地提 示 这些 A F B为
M L
。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分支杆菌 , 作者用更特
异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 同时检测了M L在此种 群落
生境 ( b i o t o p e ) 中生长的 可能 性 。 按 I r g e n s等
确立的标准 ,从挪威 S u n n f i o r d的 N a u s t d a l P a -
r i s h ( 北纬 6 2 0 30 ’ , 东径 5 0 3 0 ` ) 5 个群落生 境
2 50 199 1年卷第17第 4期
收集到 9 个含有灰石层的标本 。 经无菌压集 、 离心
后 , 取沉淀物悬浮在磷酸盐缓冲液中供实验之用。
在收集标本后 4 星期内进行第 1 次检查 , 第 2 次是
在34 O C , 2 OC条件下培养 2 个月后 进行 。 结果 :
( 1 ) A F B计数 , 2 次实验均测到 A F B , 经培养
后 A F B平均从 2 。 3 5 x 10 5增殖到 3 。 15 x 1 0 ` 。 ( 2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I F T ) , 用抗酚 糖脂 一 1 ( P
G L
一 1 ) 单克隆抗体 ( M A B ) F 4 7一 2 1检测了所有
样品 ,发现 9例样品中都有 P G L 一 1 阳性A F B存在 。
( 8 ) 裸鼠接种 , 将。 . 03 m l样本接种到裸鼠 ( L D -
1 n u / n u S P F ) 脚垫内 , 一个月后测 量足垫的肿
胀度 , 未见有明显肿胀 , 接种 6 , 8 , 9个月后测得
有 8 份标本 P G L 一 1 阳 性 A F B 增加 , 2 份标本不
变 , 2 份标本降低。 除 2 份 标本 P G L一 1 阴 性 以
外 , 其余标本都为 P G L 一 1 阳性 , 且用F D A法证明
有 A F B存在 , 但 9 个月以后活性 A F B消 失。 另为
了估价M L在水鲜类植物灰石层中成活及增殖的活
力 , 作者在加热 ( 12 1 O C 30 分钟 )和未加热的 水醉
类植物滤液 中分 别 接 种 狄徐 ( 5 . 9 x 10 ’ ) 和 人
( 5
.
o x l o
6
) 的M L , 15周后发现 M L在未加热水
辞类植物滤液中有 10 倍以上的增殖 , 培养 16 周后再
接种到裸鼠足垫中可引起M L样的肿胀 , 而加 热组
中的 M L在 6 周后即消失 。 对照水辞类 植物滤液中
P G L
一
1阳性A F B在培养期间一直保持着稳定。
以上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水醉类植 物中的 A
F B不能与M L相区别 , 但是致病性较弱 , 这一事
实提示麻风病的又一发病机制 , 即目前挪威麻风病
人逐步减少的原因可能和 M L的致病性自然减弱有
关。 据此 , 这些区域的人群体内应存在抗P G L 一 1
的抗体。 对此将作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
( 尹跃平摘 吴勤学校 )
25 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麻风接触者进行血清
诊断 [英〕 / G o n z a l e z 一 A b r e u E… / / L e p r R e v
。 一
199 0
,
6 1 ( 2 ) `一 14 5~ 15 0
本文应用蛋白结合的合成二糖抗原 ( N D 一 A -
B S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古巴关塔那摩省 的3 33 6
例麻风接触者血清抗酚 糖脂 一 I ( P G L 一 I ) 抗 体水
平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3 33 6例麻风接触者中 660
例为家庭接触者 , 2 13 4例系亲属 , 435 例 为工作场
所接触者 , 107 例系邻居。 分析结果表明 , 所有 接
触者的总血清阳性率为 9 . 3 % , 瘤型麻风 接 触者的
阳性率与其他类型接触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 亲属的
阳性率稍高于工作场所和邻居接触者 , 但仅亲属和
工作场所接触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 < 。 . 0 5 ) 。 在
所有接触者中8 1 . 7%的吸收值 低于。 . 10 , 12 . 4%
为。 。 10 1~ 0 . 2 00 ; s . a %为 0 . 20 1~ o 。 3 00和 2 . 3%高
于 0 . 3 00 。 在 4 27例吸收值为 0 . 20 1~ 0 . 2 00的接触者
中 , 2 例 ( 。 . 5 % ) 可见浅色斑 , 其中 1 例 触觉减
退 , 均诊断为未定类麻风。 21 例吸 收值为。 . 401 ~
0
.
50 。的接触者中 , 1 例 ( 4 . 7 % ) 可见浅色斑和组
织病理 F 一 F染色阳性 , 诊断为未定类麻风 。 2 例吸
收值为。 。 7 01 ~ 。 . 80 的接触者中 1例具有瘤型麻风
的临床体征和细菌指数 ( B l ) 4 + 。 2 例 吸 收值
高于 1 。 0 0 的接触者中 l 例有皮损 , 且 B I Z + , 诊
断为界线类麻风 , 另 1例未见皮损或其他皮肤病体
征 , 但皮肤查菌B I 3 + 。在 2 0 例吸收值高于。 . 1 0
的接触者中进行了麻风菌素光田试验 , 反应的面积
与吸收值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 r = 一 。 . 18 63。 , P <
0
.
0 5 )
。 根据上述结果 , 作者认为 , 不同类型麻风
接触者血清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少
菌型麻风接触者已经暴露于和他们同样的指示病例
或社区中的其他传染源 , 因为他们是生活在一个高
患病率 ( 5 . 6阶 ) 的居民区。 亲属的阳性 率并不显
著地高于邻居的原因 , 在于后者是生活在麻风病人
居住的里弄里 , 里弄里的病人数可 高达 16 例。 此
外 , 作者还指出 , 从亚临床感染接触者中查见抗酸
杆菌的现象支持了有关这些个体在疾病传播上有重
要作用的假说。 然而 , 对该试验作为检测麻风感染
的用途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 应结合具体的流行病
学情况和防治工作质量加以讨论。 古巴每年新发现
的病人中多菌型 ( 瘤型和界线类 ) 麻风约占50 % ,
因此 , 在 多菌型 病人高发的地区 , 用这种血清检
测方法筛选对象 , 以发现一批早期病人和确定需要
检查和随访的可能感染个体 ,也许是有重要作用的 。
另外 , 也可对这些可能感染的个体进行化学预防给
予评价。
( 陈祥生摘 何达埙校 )
25 3 麻风息者血清抗酚箱脂 一 1 及一种合成类似物
和抗分支杆菌脂阿拉伯昔尽派精抗体水平的持续性
监测〔英 〕 / M e e k e r H C… / / I n t J L e p r 一
19 90 . 58 ( 8 )
。 一
50 3~ 5 1 1
作者应用 E L I SA方法对纽约地区接受治 疗的
麻风病人血清抗酚糖脂一 1 (P G L 一 1 ) 、 抗合成的 P
G L
一
1 类似物 ( N D 一 B S A ) 和抗来自结核分支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