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8)01-0082-08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累积研究 *
孙启忠 1 , 玉 柱 2 , 徐丽君 1, 3 , 赵淑芬4 , 张志茹 1
(1中国农业科学院 草原研究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中国农业大学 草地研究所 ,北京 100094;
3中国农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1;4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 草原站 , 内蒙古 林西 025250)
摘 要:通过对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累积研究表明 ,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积累过程划分为缓
慢生长前期 、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后期 3个阶段;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近似于菱形 , 基部和顶部生
物量小 , 而中部生物量大;从枝条结构变化看 ,尖叶胡枝子枝条以中细枝(直径 Υ≤1.9 mm)为主 , 达乌里胡枝子则
以粗中枝(Υ≥1.0 mm)为主;从枝条垂直分布结构来看 , 2种胡枝子最佳利用时期是在开花期到结实期之间。
关键词: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枝条结构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生物量是反映牧草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
也是衡量草地生产力大小的标准之一 〔1〕。因此 ,开
展牧草生物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对建植优质高产人
工草地及其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等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
对牧草生物量累积 、生物量结构 、分配性规律 、生长
模型和影响牧草生物量形成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 〔1 ~ 5〕。
尖叶胡枝子 (Lespedezahedysaroides)和达乌里
胡枝子(L.davurica)均为豆科草本状半灌木 ,广泛
分布于我国东北 、华北 、西北 、西南 、华南等地 〔4 ~ 6〕。
2种胡枝子具有返青早 、枯黄晚 、绿期长 ,适口性好
和粗蛋白质 、粗脂肪含量较高等特点 ,是改良干旱 、
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和建植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优
良牧草 ,并具有抗寒 、耐旱 、耐贫瘠等特性 ,有良好的
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等效果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我国
草地生态治理与建设以及城乡绿化美化中 〔7 ~ 9〕。
迄今为止 ,对胡枝子属的研究多集中在生物生
态学特性及营养价值等方面〔8 ~ 11〕 ,本研究初步探讨
了栽培驯化条件下 ,尖叶胡枝子 、达乌里胡枝子地上
生物量动态变化 ,并进行了 2种胡枝子间的比较研
究 ,为阐明 2种胡枝子的地上生物量累积和合理利
用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12 ~ 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距内蒙古林西县城 5 km的冬不冷
良种场。林西县位于赤峰市北部 ,大兴安岭南麓 ,东
连巴林右旗 ,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 ,南以西拉沐伦河
为界 ,与翁牛特旗 、克什克腾旗隔河相望 ,北与西乌
珠穆沁旗接壤。平均海拔高度为 900 m,属半干旱
气候 , 年平均气温 4 ~ 5 ℃, 7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
20 ~ 22℃,极端最高气温为 40.4℃;1月份最冷 ,平
均气温为 -13 ~ -17 ℃,极端最低气温为 -32.2
℃, ≥10 ℃积温为 2 600 ℃, 年平均日照时数
2 985.9 h。年平均降水量为 320 ~ 380 mm,降水多
集中在 6 ~ 8月 ,占全年降水的 76.7%,年蒸发量
1 800mm以上。无霜期 125 ~ 130 d。土壤为栗钙
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 。于
2004年 5月 26日播种 ,播种量尖叶胡枝子 6.0 kg/
hm2 ,达乌里胡枝子 7.5 kg/hm2。行距 40 cm,人工
开沟手溜种 ,覆土厚度 1.5 ~ 2.0 cm。苗期进行 2
次杂草防除 ,播种当年秋季浇冻水 ,生长第二年返青
后除 2遍杂草 。
1.3 测定方法
1.3.1 株高与生物量积累 用常规法 ,从植物生长
第二年返青(5月 20日)开始 ,到 9月 10日结束 ,每
隔 10 d测量株高并取样 1次 ,每次分别选择具有代
表性的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各 10株 ,然后将
地上部分齐地面割下 ,带回实验室 ,风干 ,称重。植
物生物量积累是一个 “慢 —快 —慢 ”的过程 ,该过程
第 25卷 第 1期
2008年 1月
干 旱 区 研 究
ARID ZONE RESEARCH
Vol.25 No.1
Jan. 2008
* 收稿日期:2006-12-14; 修订日期:2007-08-16
基金项目:“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优质草产品生产加工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2006BAD16B03);“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
研究及开发 ”(2006BAD04A04-06)项目
作者简介:孙启忠(1959-),男 ,内蒙古五原人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牧草生产与草地改良技术研究.E-mail:sunqz@126.com
通讯作者:玉柱.E-mail:yuzhu3@sohu.com
DOI :10.13866/j.azr.2008.01.018
符合 Logistic生长函数 。因此 ,用 Logistic方程(1)
来拟合生物量积累过程〔15〕。
w(t)= w1+ea-kt (1)
式中:w(t)表示第 t天的生物量;t表示生长的累积天
数;w表示最大累积生物量;a, k是常数。
由(1)式求关于天数 t的二阶和三阶导数 ,分别
得到生物量的瞬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的天数 , (2)
式和(1)式的两个突变点(3)式:
Tmax= ak (2)
T1 =ln(2+ 3)-a-k , T2 =
ln(2- 3)-a
-k (3)
式中:ln表示常用对数。
按照(3)式把植物生长划分为 3个阶段 ,即 〔萌
发 -T1〕, 〔T1 -T2〕和 〔T2 -成熟〕。
1.3.2 茎 、叶 、花果变化 在分枝期 、孕蕾期 、开花
期和结实期取样 ,取样方法同上。在实验室内测得
2种胡枝子总生物量后 ,将植株从基部每 10 cm分
一层剪断 ,直至分完 ,最后一层不够 10 cm算一层 ,
并将每层的茎 、叶 、花果分离 ,称其风干重 。
1.3.3 枝条结构 按枝条粗细将其分成粗 、中 、细 ,
粗枝(Υ≥2.0 mm)、中枝(1.0 mm≤Υ≤1.9 mm)
和细枝(Υ≤0.9 mm),重复 10次。
1.3.4 数据分析 所测数据均采用 MicrosoftExcel
和 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图 ,采用 SAS8.0
对地上生物量与生育时间进行回归统计分析 ,找出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图 1 2种胡枝子株高动态变化
Fig.1 Dynamicchangeoftheheightof2Lespedezaspecies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高的动态变化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一般在 5月初萌
动 , 5月中旬开始返青。返青后 ,由于气温较低生长
较慢 ,到 6月底 7月初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
增加 , 2种胡枝子生长加快 ,到 8月 20日尖叶胡枝
子和达乌里胡枝子株高达到最高 ,分别为 68.4 cm
和 75.2 cm,达乌里胡枝子稍高于尖叶胡枝子 ,其后
处于稳定状态(图 1)。对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
子株高动态的回归分析表明 , 2种胡枝子株高均呈
对数增长 ,其回归方程 〔16〕(表 1)分别为 Y=34lnX-
8.55和 Y=38.53lnX-102.88,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96和 0.95(P<0.01,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
表 1 2种胡枝子植株高度与生长天数回归分析
Tab.1 Regressionanalysisbetweentheheightand
growthdaysof2 lespedezaspecies
植物种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r
尖叶胡枝子 L.hedysaroides Y=34lnX-8.55 0.96**
达乌里胡枝子 L.davurica Y=38.53lnX-102.88 0.95**
**表示 p<0.01,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
2.2 地上生物量累积
由图 2可以看出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
地上生物量的累积也经历了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过
程。从返青(5月中旬)开始 ,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
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增长 ,从 6月初开始 ,生物量
累积逐渐加快 ,到 7月进入快速累积阶段 , 8月初到
9月上旬地上生物量累积减慢 ,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均出
现在 8月 30日 ,分别为 27.81g/株和 29.67g/株 ,两
者差异不明显 。对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
生物量动态的回归分析表明 ,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
量均呈对数增长 ,其回归方程 〔15〕分别为 Y=14.165
ln(X)-7.355 7和 Y=15.041ln(X)-8.015 4,其
相关系数分别为 0.93和 0.92(P<0.01 ,达到极显
著相关水平)。
表 2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与生长天数回归分析
Tab.2 Regressionanalysisbetweentheaboveground
biomassandgrowthdaysof2 lespedezaspecies
物种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
尖叶胡枝子 y=14.165ln(x)-7.355 7 0.93**
达乌里胡枝子 y= 15.041ln(x)-8.015 4 0.92**
**表示 p<0.01,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
地上生物量的瞬时增长率变化是一个缓慢增加
的过程 ,而后快速增加 ,逐渐达到最大值 ,之后快速
降低 ,最后缓慢下降 ,逐渐接近于零。生物量的瞬时
增长率达到最大时的累积天数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
83
1期 孙启忠等: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累积研究
里胡枝子分别为 55 d和 52 d,即 7月 15日和 7月
10日 。由(3)式推出 2种胡枝子生物量有 3个增长
阶段 ,即缓慢生长前期 ,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后
期 。尖叶胡枝子为返青日期至 7月 4日(44 d)、7
月 4 ~ 20日(16 d)和 7月 20日至成熟(57 d)(图
2a);达乌里胡枝子为返青日期至 7月 12日(43d)、
7月 12 ~ 30日(18 d)和 7月 30日至成熟(54 d)
(图 2b),可见两者生物量累积进程基本相近。这与
2种胡枝子田间生长情况相吻合 。从图 2(a~ b)可
以看出 ,到生长后期 2种胡枝子的地上生物量开始
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接
近成熟时 ,叶 、花果有脱落现象 ,导致生物量降低 。
2.3 不同生育期地上总生物量与各组分生物量的
变化
2.3.1 不同生育期地上总生物量变化 2种胡枝
子随着生育期的变化 ,地上生物量及茎 、叶 、花果的
组分及重量也在发生变化 。从图 3(a~ b)可以看
出 ,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随着时间的变化 ,其生物
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尖叶胡枝子生物量的最
大值(22.45g/株)出现在开花期(图 3a),而达乌里
84
干 旱 区 研 究 25卷
胡枝子生物量最大值 (25.39 g/株)则出现在结实
期 〔16〕(图 3b)。在观察中发现 ,开花期之后尖叶胡
枝子落叶现象较为严重 ,这可能是其结实期生物量
下降的主要原因 。
2.3.2 枝条 、叶和花果各组分生物量的变化 从图
4(a~ b)可以看出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在
分枝期叶的比重较大 , 分别占地上总生物量的
71.26%和 70.94%;孕蕾期 2种胡枝子叶比重略低
于分枝期;其后 ,随着生长发育 ,叶的比重逐渐降低 ,
枝条的比重缓慢上升 ,尤其是到了开花期 ,随着花果
的出现 ,花果的比重迅速上升 ,叶比重迅速下降 ,叶 、
茎 、花果的比例尖叶胡枝子为 38.00%, 35.32%和
26.68%, 达乌里胡枝子叶 、茎 、花果的比例为
21.68%, 34.24%和 44.08%;到结实期尖叶胡枝子
和达乌里胡枝子叶 、茎 、花果的比例分化明显 ,尖叶
胡枝子叶的比重较低 ,为26.80%,而茎 、花果的比例
图 5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不同生育期各组分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
Fig.5 Verticaldistributionoftheleaves, stemsandfruitsofL.hedysaroidesinthewholegrowthseason
85
1期 孙启忠等: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累积研究
相近 ,分别为 36.70%和 36.50%,达乌里胡枝子叶
茎比重下降明显 ,花果比例明显增加 ,占总生物量的
比重分别为 18.24%, 27.53%和 54.23%。
2.3.3 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 随着植株高度和
生育期的变化 ,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
也在不断变化(图 5)。尖叶胡枝子生物量的垂直分
布总体上呈基部和顶部小 、中间大的菱形状 ,在分枝
期生物量主要集中在 10 ~ 30 cm处 ,达 5.86 g/株 ,
占总生物量的 67.36%;孕蕾期集中在 20 ~ 50 cm
处 ,达 9.41g/株 ,占总生物量的 70.28%;开花期和
结实期集中在 30 ~ 50 cm处 ,分别为 11.55 g/株和
9.66g/株 ,分别占生物总量的 51.45%和 48.79%。
0 ~ 20, 20 ~ 30cm和 50 ~ 60cm的生物量基本相近 ,
分别占生物总量的 14.3% ~ 17.02%, 16.31% ~
16.75%和 13.59% ~ 14.61%, 60 ~ 80 cm处生物量
较低 ,仅占总生物量的 3.30% ~ 4.29%。
尖叶胡枝子叶 、茎 、花果在整个生育期中垂直分
布差异明显(图 5),在分枝期 ,叶主要集中在 10 ~ 30
cm,占总叶重的 73.23%,而茎主要集中在 0 ~ 20 cm
处 ,占总茎重的 77.60%,之后叶茎的变化比较平稳 ,
叶主要集中在 30 ~ 50cm,茎主要集中在 0 ~ 50cm,孕
蕾后 , 0 ~ 20cm处的叶明显减少;花果主要分布在 40
~ 60 cm处 ,占花果的 54.24% ~ 68.44%。
达乌里胡枝子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图 5)与尖
叶胡枝子相近 ,分枝期和孕蕾期主要集中在 0 ~ 30
cm处 ,之后总生物量集中分布区域上移到 20 ~ 50
cm处。叶在分枝期主要集中在 10 ~ 30 cm处 ,孕蕾
之后主要集中在 20 ~ 50cm处 ,占总叶量的 52.35%
~ 56.83%;茎主要集中在 0 ~ 40 cm处 ,占总茎量的
63.66% ~ 81.47%,再向上枝条的比例减少;花果主
要集中在 40 ~ 60 cm处 ,占总花果量的 54.24% ~
58.68%。
2.4 不同生育期枝条结构变化
枝条的粗细直接影响牧草的适口性和饲用价
值。将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的枝条分成粗 、
中 、细 3级。从图 6可以看出 ,尖叶胡枝子以中 、细
枝条为主 ,粗枝条较少。除分枝期细枝条较少外 ,孕
蕾期细枝条明显增多 ,达 2.05 g/株 ,占总生物量的
38.75%,其次为粗枝条(1.71 g/株),占 32.33%;
中枝条略低于粗枝条(1.53 g/株),占 28.92%。开
花期生物量达到最高 ,其中细枝条达 3.28 g/株 ,占
总生物量的 41.36%,粗枝条次之(2.62 g/株),占
33.04%,中枝条较低(2.01 g/株), 占总生物量的
25.35%。达乌里胡枝子以粗枝条和中枝条为主 ,约
占枝条总量的 78.39% ~ 82.89%,细枝条较少 ,在
生长过程中粗枝条和中枝条的比例相近 ,分别占枝
条重量的 36.33% ~ 40.34%和 38.05% ~ 46.56%,
细枝条较低 ,占枝条总量的 17.11% ~ 23.57%。
图 6 尖叶胡枝子(a)和达乌里胡枝子(b)不同生育期枝条结构变化
Fig.6 ChangeofthebranchstructureofL.hedysaroides(a)andL.davurica(b)indifferentgrowthseasons
2.5 枝条的垂直分布
从图 7可以看出 ,尖叶胡枝子在分枝期枝条主
要集中在 0 ~ 20cm草层 , 0 ~ 10 cm以粗 、中枝条为
主 ,占总量的 81.73%, 10 ~ 20 cm以中 、细枝为主 ,
中 、细枝条分别占总枝条重量的 40.00%和
48.89%。随着草层高度的增加 ,枝条总数呈上升趋
势 ,草层高度达到 50 cm时 ,枝条生长达到最高点 。
进入孕蕾期 ,枝条主要集中在 0 ~ 30 cm;0 ~ 10 cm
以粗枝条为主 , 粗枝条比例占总枝条比例的
78.07%;10 ~ 30 cm以中 、细枝条为主 ,分别占总枝
条的 34.88% ~ 46.51%和 34.11% ~ 50.39%,尖叶
胡枝子在孕蕾期枝条高度可达 70 cm。开花期枝条
主要集中在 0 ~ 40cm草层 ,枝条随着草层高度的增
加 ,粗枝条由 85.57%降至 10.56%,中 、细枝条分别
从 11.94%增加至 29.81%和 1.49%增至 59.01%。
结实期枝条主要以粗 、中枝条为主 ,主要集中在 0 ~
86
干 旱 区 研 究 25卷
图 7 尖叶胡枝子(a)和达乌里胡枝子(b)不同生育期枝条的垂直分布特征
Fig.7 VerticaldistributionofthebranchesofL.hedysaroides(a)andL.davurica(b)indiferentgrowthseasons
50 cm。 0 ~ 10 cm以粗枝条为主 ,占 68.67%;10 ~
20 cm以粗 、中枝条为主 , 分别占总枝条比例的
43.79%和 30.72%;20 ~ 30 cm以中 、细枝条为主 ,
两者分别占总枝条的 39.88%和 44.17%;30 ~ 50
cm以细枝条为主 ,由 73.42%增加至 82.86%。
达乌里胡枝子在分枝期枝条主要集中在 0 ~ 20
cm草层 , 0 ~ 20 cm以粗 、中枝条为主 ,分别占总量
的 35.05% ~ 50.00%和 37.11% ~ 44.64%。进入
孕蕾期 ,枝条主要集中在 0 ~ 30 cm;0 ~ 20 cm以粗 、
中枝条为主 ,粗枝条占总枝条的 34.67% ~ 55.07%
和 36.96% ~ 49.33%;20 ~ 30 cm以中 、细枝条为
主 ,分别占总枝条的 31.03%和 48.28%,达乌里胡
枝子在孕蕾期枝条高度可达 80 cm。开花期枝条主
要集中在 0 ~ 40 cm草层 ,枝条随着高度的升高 ,粗
枝条由 55.86%降至 26.36%,中 、细枝条分别从
40.54%增加至 51.59%和 3.60%增至 33.64%。结
87
1期 孙启忠等: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累积研究
实期枝条主要以粗 、中枝条为主 ,主要集中在 0 ~ 50
cm, 0 ~ 30cm以粗中枝条为主 ,两者分别占总枝条
的 45.00% ~ 67.19%和 29.69% ~ 43.80%, 30 ~ 50
cm以中 、细枝条为主 ,分别占总枝条的 42.68% ~
43.80%和 32.58% ~ 50.00%。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对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
物量分析和模拟 ,将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积累过
程划分为缓慢生长前期 、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后
期 3个阶段 。 2种胡枝子返青后 ,由于气温较低 ,冷
空气活动频繁 ,干旱少雨等影响着牧草的生长 ,生物
量积累缓慢 〔17〕 ,生长速度变化较小。进入 7月后 ,
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多 ,有利于牧草的快速
生长 ,生物量日积累达到最大值 ,之后进入成熟期 ,
生物量积累缓慢 。因此 , 2种胡枝子的利用时期不
宜过早 ,不能在返青后急于利用 ,应给胡枝子一个生
物量累积的过程 ,同样 , 2种胡枝子进入成熟期后不
能刈割过低 ,这样不利于胡枝子的营养累积 ,以免影
响越冬 。
(2)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近于菱
形 ,基部和顶部生物量小 ,而中部生物量大 。随着生
育期的不同 ,生物量集中分布区有所变化 ,在孕蕾期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集中分布区分别
为 20 ~ 50 cm和 10 ~ 30 cm处 ,到开花期 2种胡枝
子地上生物量的集中分布区基本一致 ,为 30 ~ 50
cm,尖叶胡枝子的枝条生物量主要集中 10 ~ 30 cm
处 ,而达乌里胡枝子主要集中在 0 ~ 30 cm,这说明
尖叶胡枝子的一级分枝较达乌里胡枝子少 。由此可
知 , 2种胡枝子在不同的生育期利用的部位也不完
全相同 ,要因时制宜合理利用 2种胡枝子 。
(3)从枝条结构变化看 ,尖叶胡枝子枝条以中
细枝为主 ,约占总枝条量的 66.71% ~ 67.67%,其
中细枝条较多 ,占 36.80% ~ 41.36%,而达乌里胡
枝子则以粗中枝为主 ,约占枝条总量的 78.39% ~
82.89%;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粗 、中 、细枝条
分别占枝条总量的 32.33%, 28.92%, 38.75%和
37.13%, 39.52%, 23.35%,这说明达乌里胡枝子枝
条较尖叶胡枝子枝条粗。综合来看 ,尖叶胡枝子较
达乌里胡枝子枝条纤维含量低 ,所以在适口性方面 ,
尖叶胡枝子较达乌里胡枝子好 。
(4)从枝条垂直分布结构来看 , 2种胡枝子生
长发育早期 ,枝条主要分布在 0 ~ 20 cm的范围内 ,
以粗 、中枝条为主 。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 , 2种胡枝
子枝条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8〕。到开花期 ,草
层集中高度由 20 cm增加到 40 cm,枝条以中 、细枝
条为主 ,进入结实期草层集中分布的高度增加到 50
cm。由此可以看出 , 2种胡枝子在营养分配 、枝条的
发育 、果实的成熟都基本一致 ,说明 2种胡枝子最佳
利用时期是在开花期到结实期之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宝田 ,穆春生 ,金成吉.松嫩草地 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动
态及其种间比较〔J〕.草业学报 , 2006, 15(3):36-41.〔Zhang
Baotian, MuChunsheng, JinChengji.Abovegroundbiomassdy-
namicsandcomparativestudyoftwoLespedezaspeciesonSongnen
Grassland〔J〕.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006, 15(3):36-41.〕
〔2〕 夏亦芹 ,苏加楷 ,熊德邵.二色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若干生
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分析 〔J〕.草业科学 , 1990, 7(1):9-
14.〔XiaYiqin, SuJiakai, XiongDeshao.Analysisofsomebio-
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nutrientsinLespedezabicolorandLespe-
dezadavurica〔J〕.PrataculturalScience, 1990, 7(1):9-14.〕
〔3〕 陈默君 ,李昌林 , 祁永.胡枝子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研究
〔J〕.自然资源 , 1997(2):74-81.〔ChenMojun, LiChanglin,
QiYong.StudiesonbiologicalfeaturesofLespedezaanditsnutri-
entvalues〔J〕.NaturalResources, 1997(2):74-81.〕
〔4〕 李延安 ,贾黎明 ,杨丽.胡枝子应用价值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 , 2004, 19(2):185-192.〔LiYanan,
JiaLiming, YangLi.Areviewof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
theutilizationvalueandcultivationtechniquesforhighoutputof
Lespedeze〔J〕.HebeiJournalofForestryandOrchardResearch,
2004, 19(2):185-192.〕
〔5〕 欧阳延生 ,戴征煌 ,吴志勇.美国截叶胡枝子在红壤丘陵地的
适应性及其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科技 , 1996(2):44-45.
〔OuyangYansheng, DaiZhenghuang, WuZhiyong.Studiesona-
daptabilityandapplicationofLespedezacuneatainuplandwithred
soil〔J〕.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ofJiangxi, 1996
(2):44-45.〕
〔6〕 李昌林 ,陈默君 ,颜艳.二色胡枝子品种 SOD, POD同工酶的酶
谱分析〔J〕.草地学报 , 2003, 11(3):210-213.〔LiChanglin,
ChenMojun, YanYan.AstudyofSODandPODIsozymepaterns
oftwovarietiesofLespedezabicolor〔J〕.ActaAgrestiaSinica,
2003, 11(3):210-213.〕
〔7〕 严成 , 尹林克 , 朱金星.干旱沙漠区侧柏苗木生物量的研究
〔J〕.干旱区研究 , 1998, 15(2):22 -26.〔YanCheng, Yin
Linke, ZhuJinxing.StudiesonthebiomassofPlatycladusoriental-
isofseedlinginaridzone〔J〕.AridZoneReseach, 1998, 15(2):
22-26.〕
〔8〕 GaleMR, GrigalDE.Venticalrootdistributionofnortherntreespe-
ciesinrelationtosuccessionalstatus〔J〕.CanadianJournalofFor-
estResearch, 1987, 17:829-834.
〔9〕 GaleMR, GrigalDE, HardingRB.Soilpoductiuityindexofsite
qualityforwhiteSpruceplantations〔J〕.SoilSciSocAm, 1991,
55:1 701-1 708.
〔10〕 FarishKW.SpatialandtemporalfinerootdistributioninLouisi-
88
干 旱 区 研 究 25卷
anaforest〔J〕.SoilSoilSciAmJ, 1991, 55:1 752-1 757.
〔11〕 安尼瓦尔· 买买提 , 杨元合.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4):521 -526.
〔AniwarMohammat, YangYuanhe.Grasslandabovegroundbio-
massinXinjiang〔J〕.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06, 42(4):521-526.〕
〔12〕 郑红梅 ,李明胜 ,呼天明.关中地区几种苜蓿地上生物量初步
研究〔J〕.草业科学 , 2005, 22(7):19-22.〔 ZhengHongmei, Li
Mingsheng, HuTianming.Preliminaryresearchontheaboveground
biomassofAlfalfainGuanzhongarea〔J〕.PrataculturalScience,
2005, 22(7):19-22.〕
〔13〕 赵亮,古松 ,杜明远.海北高寒草甸辐射能量的收支及植物生
物量季节变化〔J〕.草地学报 , 2004, 12(1):66-74.〔ZhaoLi-
ang, GuSong, DuMingyuan.Theseasonalvariationsofradiation
budgetandofcommunitybiomassintheHaibeialpinemeadows
〔J〕.ActaAgrestiaSinica, 2004, 12(1):66-74.〕
〔14〕 黄斌,郭江勇 ,张洪芬.陇东玉米拔节至抽雄期降水与产量及
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7, 25(1):
172-176.〔HuangBin, GuoJiangyong, ZhangHongfen.Thecor-
relationofprecipitionduringjointingtoheadingwithoutputand
biologicalyieldineastofGansuprovince〔J〕.AgriculturalRe-
searchintheAridAreas, 2007, 25(1):172-176.〕
〔15〕 CanndelJ, JacksonRB, EhleringerJR, etal.Maxmiumrooting
depthofvegetationtypesattheglobalscal〔J〕.Oecologia, 1996,
108:583-595
〔16〕 JacksonRB, CanadelJ, MooneyHA.Aglobalanalysisofroot
distributionforterrestrialbiomes〔J〕.Oecologia, 1996, 180:389-
411.
〔17〕 孙启忠 ,韩建国.科尔沁沙地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研究〔J〕.中
国草地 , 2001, 23(4):21 -26.〔SunQizhong, HanJianguo.
StudiesonbiomassofLespedezadavuricainKeerqinSandland
〔J〕.GrasslandofChina, 2001, 23(4):21-26.〕
〔18〕 萧运峰.两种胡枝子的经济性状及生态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
究〔J〕.四川草原 , 1985(5):36-38.〔XiaoYunfeng.Studieson
economicandeco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woLespedezaspecies
〔J〕.GrasslandofSichuan, 1985(5):36-38.〕
StudyontheAccumulationofAbovegroundBiomassof
LespedezahedysaroidesandL.davurica
SUNQi-zhong1 , YUZhu2 , XULi-jun1, 3 , ZHAOShu-fen4 , ZHANGZhi-ru1
(1.InstituteofGrasslandResearch, 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Huhhot010010, China;
2.InstituteofGrasslandResearch, 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 Beijing100094, China;
3.GraduateSchool, 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Beijing100081, China;
4.StationofGrasslandWork, LinxiCounty, ChifengCity, InnerMongolia025250, 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 theaccumulationofabovegroundbiomassofLespedezahedysaroidesandL.davuricais
lucubrated.TheresultsshowthatthebiomasaccumulationofthesetwoLespedezaspeciescanbedividedintothree
stages, i.e.theslowgrowthstage, rapidgrowthstageandslowgrowth-harveststage.AfterthetwoLespedezaspe-
ciesturngreen, thebiomassaccumulationisslowbecausetheairtemperatureisstillow, thesevereinvasionof
coldaircurentoccursfrequently, anddroughtoccursometimes;thebiomassaccumulationofthesespeciesincrea-
sesrapidly, andthedailybiomassaccumulationincreasestothemaximumwiththeincreaseofairtemperatureand
rainfalafterJuly;andthenthetwoLespedezaspeciescomeintotheirautumn, andthebiomasaccumulationbe-
comesslowagain.Theverticaldistributionoftheabovegroundbiomasofthesespeciesisdiamond-shaped, thatis
thebiomassislowatthebaseandtopoftheplantsbuthighatthemiddlesection.Thebranchstructureofthetwo
Lespedezaspeciesrevealsthatthefinebranches(Υ≤1.9mm)ofL.hedysaroidesaredominant, whereasthethick
branches(Υ≥1.0 mm)ofL.davuricaaredominant.Theverticaldistributionstructureofthebranchesreveals
thattheoptimumutilizationperiodofthesetwoLespedezaspeciesisfromanthesistofruitingstage.
Keywords: Lespedezahedysaroides;L.davurica;biomas;branchstructure.
89
1期 孙启忠等: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累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