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温水浸泡处理对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全 文 :!!!!臂形草属!#$%&’&’ !#$%&’#牧草! 又
名旗草! 是世界热带 亚热带地区优良的放
牧型和水土保持型牧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
院于 $%&’ 年从斯里兰卡引进珊状臂形草!(
)&*’+,%’ ()*+,’#$ 该牧草适应性强 % 产量
高 耐践踏! 且冬季不干枯$ 但珊状臂形草
不仅结种少! 种子发芽率也很低!$()#! 因
而影响了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种子发
芽率除与生活力直接相关外! 还与种子是否
处于休眠状态有关$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许多牧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 路氏臂形草也
由于种子外稃影响而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采用适当方法可打破种子的休眠! 提高种子
的发芽率*,-%+$ 目前有关珊状臂形草种子发
芽率的研究很少$ 笔者进行了热研 &号珊状
臂形草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旨在提高其发芽
率! 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材料
供试材料为热研 & 号珊状臂形草!(
)&*’+,%’ -.’ /01*2 34’5#种子$ 由中国热带
农业科学院农牧所牧草试验基地生产! ,((,
年 %月份采收! 自然风干! 剔除空瘪种子$
!$%..方法
!$%$!..种子生活力测定
采用 //0 染色法$ 从供试种子中随机取
出 $((粒完整的种子! 去种子外壳! 用无离
子水浸泡 &12.3! 然后参照文献*$$+记述的
方法! 测定种子生活力! 计算种子生活力百
分数$ 试验重复 ’次$
!$%$%..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测定
采用催芽培养法$ 从供试种子中随机取
出一定数量的种子! 采用 4 种初浸水温和 5
种浸泡时间进行催芽处理见表 $#$ 试验共
设 ,( 个处理组合% ’ 次重复$ 每个重复用
..............................
6 收稿日期7!,((’8(&8$$
!!!责任编辑9!孙继华
!!!!!!
温水浸泡处理对热研 5 号珊状臂形草
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洪彩香 杨连珍
6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儋州 7898:8;
摘 要 比较了不同初浸水温 % 浸泡时间处理对热研 & 号珊状臂形草 -.#$%&#&# )&*#+,%#
-.< =01*2 >4<5#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初浸水温和浸泡时间对种子的发芽
势均有影响! 且初浸水温为 :(!;时的发芽势最高’ 初浸水温对发芽率有影响! 且初浸水温为
:(!<时的发芽率最高! 而浸泡时间对发芽率无影响$
关键词 珊状臂形草 ? 种子处理 ? 浸种催芽 ? 发芽率 ? 发芽势
中图法分类号 =45’>%(5>$
热 带 农 业 科 学,((’年 2 月 第 ,’ 卷第 5 期
!#$%&% ’()*$+, (- .*(/#!+, +0*#!),.)*%@1A2 3445 6789:5; $79B
$(8 8
洪彩香 等 温水浸泡处理对热研 !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 #$%# 粒&按标准应取 ’## 粒! 但该批种子数
量有限( 处理后! 将种子均匀地放入纸质发
芽床中培养 在整个发芽期间! 保证供给充
足的水分 种子置床后第 天进行初次计
数! 测发芽势# 第 )’ 天进行末次计数! 测
发芽率*’#+
发芽势,初次计数时正常幼苗数
供试种子总粒数
发芽率-发芽终期全部正常幼苗数
供试种子总粒数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观测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
/0/.12!3’4(进行分析
#%%结果与分析
#!..臂形草种子的生活力
556 染色法的测定结果表明! 收获 % 个
月后! 热研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仍然保持其
生活力! 7 次重复的测定结果分别为 8#9$
%%:.和 87:! 平均生活力为 8#37: 由此可
见! 热研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发芽率低可能
与种子休眠有关
##..不同处理组合的发芽势
热研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的发芽势测定
结果表明! )#个处理组合中! 04;4的发芽势
最高! 0<;4的发芽势最低 见图 ’$ 表 )
表 !%%试验因子与水平表
水平
试 验 因 子
0.初浸水温=> ;?浸泡时间=@
’ A室温B !
) 4# ’)
7 !# ’%
4 # )4
< %#
图 !%%不同处理组合的发芽势
表 #%%试验因子对发芽势的影响
试验因子 ! 值 #C!
水平及其指标 发芽势
均值=:
邓 肯 组 类
水平 指标 !D#3#< !E#3#’
4 #.F ) 4#?H 4<3< I ;
0?初浸水温 )83)’ #3###?’ ’ A室温( 783% J 6
7 !#?K 7!3# L 6
< %#?M 738 N O
7 ’%?@ 7%3< G 0?
;?浸泡时间 43)) #3#’’?4
4 )4?@ 73# G 0;
) ’)?@ 7!3! G 0;
’ !?@ 7734 I ;
’’P P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热带农业科学
表 !试验因子对发芽率的影响
&&&&由图 ’! 表 ! 可知 当初浸水温!(&)
时 各处理组合的发芽势均较高 并以 *%
的为最高 而 *+的最低 两者间相差近 ’%
倍# 不同的浸泡时间对发芽势的影响也很明
显 ,# 的最高 其次为 ,% 的$ ,’ 的发芽势
最低#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因子 *各水平间发
芽势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值.!/’0#/$12$
且 *%的发芽势极显著地高于其他 % 种组合
*+的发芽势极显著地低于其他 %种组合$ 因
子 , 各水平间发芽势的差异亦达显著水平-!
值3!/+4!/$+2 且 ,#的发芽势极显著地高于
,’ 而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详见
表 !2#
#$!&&不同处理组合的发芽率
热研 1号珊状臂形草种子的发芽率测定
结果表明% !个处理组合中 *’,’的发芽率
最高 其次为 *%,!& *%,’ 和 *’,# 的$ *+,! 的
发芽率最低# 见图 !& 表 ##
由图 ! 可知 % 当初浸水温!(&5时
各处理组合的种子发芽率均较高 尤其是 *%
和 *’$ *+的平均发芽率最低# 浸泡时间长短
与发芽率的对应关系不明显#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热研 1号珊状
臂形草种子的发芽率 因子 * 的影响极显
著 而因子 , 的影响不显著-见表 #2# 因子
*中 *%与 *’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但两者
均极显著地高于 *#和 *+ 的 并显著高于 *!
的$ 而 *#与 *+间的差异亦达极显著水平#
!%结论与讨论
!$&&&667 染色法的测定结果表明 珊状臂
试验因子 ! 值 #8!
水平及其指标 发芽率
均值9:
邓 肯 组 类
水平 指标 !;/+ !% (&= 1’/$ >& *&
’ -室温2 +?/’ >@ *,
*&初浸水温 #1(/?% /&’ ! %&A +1/+ @ ,
# 1&B %#/$ C 7
+ $&D 1/’ E F
# ’$&G %1/? >
,&浸泡时间 ’/ /%#&
% !%&G %+/$ >
! ’!&G %+/! >
’ 1&G %%/# >
’!H H
洪彩香 等 温水浸泡处理对热研 !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形草种子经 个月贮藏后! 其生活力仍保持
在高水平上 由此推断! 种子发芽率低可能
与种子休眼有关
!###用温水对热研 !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进
行催芽处理! 可打破其休眠! 提高发芽率
但试验测得的发芽率与其 $%&#的生活力相
比! 仍有一些差距! 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

!!##综合考虑发芽势和发芽率 ’ 个因素!
对热研 !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进行 (%#)*初浸
温度+的温水浸泡 ,’#-! 催芽效果最好 因
此! 建议生产部门采用此种浸种催芽方法!
以提高发芽率
!$##延长浸泡时间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这是因为! 在发芽试验过程中! 水分的供应
始终得到充足的保证! 从而减弱了浸泡时间
对种子水分的补充效应 同时说明! 当水分
充足时! 热研 !号珊状臂形草种子浸泡时间
可适当缩短
参考文献
,##刘国道.#海南饲用植物志.#北京# 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 ’%%%.#/,/0/,!
’##韩建国.#实用牧草种子学.#北京# 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 ,$$(.#!$1,2%
3## 456789# :; # :7<5==5# >. # ?@A# BCDA8# E; # ,$(!
*’2+F#23(G22!
2##徐世衡! 赵承亚! 蔡家兴! 等.#小麦种子休眠
期发芽率测定方法.#种子科技! ,$$/*3+# 2’
/##田茂盛.#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研究.#种子科技 !
’%%%*2+# ’,$
!##何小明! 谢大森! 林毓娥! 等.#浸种处理对超
甜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中国种业 ! ’%%’
*2+# ’2
(##顾洪如! 白淑娟! 周卫星! 等.#提高坚尼草种
子发芽率的研究.#中国草地! ,$$/*3+# ’3H’!
##张连义.#牧草种子发芽率分析.#内蒙古草业 !
,$$!*,I’+# 33
$##汪晓峰! 丛滋金.#种子活力的生物学基础及提
高和保持种子活力的研究进展 .#种子 ! ,$$(
*!+# 3!J3$
,%##孙致良! 杨国枝! 史全文! 等.实用种子检验
技术.#北京# 农业出版社! ,$$3.#,,$
,,##颜启传! 黄亚军.#种子四唑测定手册.#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
!#$%& ’ (’)*+,- .)%/0 1/23/0)%40/ ),5 1+2/ ’,
6/02+,)7+8+%9 ’ !#$%&’&’ (&)’*+%’ $:;
!#$ %&’(’&)* +,-$ .’&)/01)
!#$%&’() *&+), -#$%. / 01&2() 34.5(1,#6 7+.+(#’8 91.:&:4:+; -<0=; 3(&1(1 >?@ABAC
?7&%0)$% =++,. $D !#$%&’&’ (&)’*+%’ ’EF 7+6(1 G$FH I+#+ .$(J+, &1 I(:+# $D ,&DD+#+1:
:+2%+#(:4#+. (1, :&2+.K 8+ #+.4):. .8$I+, :8(: :8+ L+#2&1(5&)&:6 $D :8+ .++,. I(. (DD+’:+,
56 I(:+# :+2%+#(:4#+ (1, .$(J&1L :&2+F 8+ L+#2&1(5&)&:6 $D :8+ .++,. .$(J+, &1 I(:+# (:
AM! N’$$)&1L 1(:4#())6O (1, D$# @P 8$4#. I(. 8&L8+# :8(1 :8(: $D :8+ $:8+# :#+(:2+1:.F
@/9A’05& ,’$%&’&’ (&)’*+% ’EF 7+6(1 G$FH Q .++, Q L+#2&1(5&)&:6 Q L+#2&1(:&$1 #(:+
,3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