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earthworm activity on phosphorus fractio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 red soil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全 文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
刘德辉1 3 3  胡 锋1  胡 佩2  成杰民3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 ;2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 610066 ;
3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14)
【摘要】 通过盆钵生物试验和采用 Hedley 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秉氏环毛蚓 ( Pheretim a pingi)对红壤磷素
主要形态和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晌. 结果表明 ,在蚯蚓和有机物料 (稻草、花生秸、油菜秸) 的共同作用下 ,
经过 100 d 培养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花生秸接种蚯蚓处理与不接种蚯蚓处理
和油莱秸接种蚯蚓处理与不接种蚯蚓处理之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采用 Hedley 磷素分
级法测得的树脂磷由原土的痕量增加到 1015~1718 mg·kg - 1 ,NaHCO3 溶解态磷由原土的 1415 mg·kg - 1
增加到 2315~3516 mg·kg - 1 ,微生物细胞磷由原土的 110 mg·kg - 1增加到 618~917 mg·kg - 1 ,土壤有机
磷含量由原土的 3719 mg·kg - 1增加到 5017~5913 mg·kg - 1 ,而土壤中活性最低的残留磷含量则有所降
低.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具有较强的活化作用.
关键词  蚯蚓活动  红壤  磷素形态  磷素有效性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5) 10 - 1898 - 05  中图分类号  S14312 ;S15415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earthworm activity on phosphorus fractio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 red soil. L IU Dehui1 ,
HU Feng1 ,HU Pei2 ,CHEN GJiemin3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 ronmental Science , N anji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 N anjing 210095 , China ; 2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L if e Science , S ichuan Norm al U niversity ,
Chengdu 610066 , China ;3 College of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 ronment , S handong Norm al U niversity ,
Jinan 250014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5 ,16 (10) :1898~1902.
By the methods of incubation test and Hedley’s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inocu2
lating earthworm ( Pheretim a pingi) on the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s in red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a 1002day incubation ,earthworm inoculation combined with organic materials
(rice straw RS ,peanut residue PR ,and rape residue RR) amend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Statis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between treatments PR or RR with and without earthworm inoc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ents of
anion2exchange resin P(trace) ,NaCO32soluble P(1415 mg·kg - 1) and microbial P(110 mg·kg - 1) in CK ,those
in treatments of earthworm inoculation plus organic materials amendment increased to 1015~1718 mg·kg - 1 ,
2315~3516 mg·kg - 1 ,and 618~917 mg·kg - 1 ,respectively ,organic phosphorus content enhanced from 3719
mg·kg - 1 to 5017~5913 mg·kg - 1 ,whereas residual P was reduced. Earthworm performed an activated effec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in red soil.
Key words  Earthworm activity , Red soil , Phosphorus fraction , Phosphorus availability.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G1999011801) 和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项目 (49871046 和 40271068) .3 3 通讯联系人.
2004 - 12 - 26 收稿 ,2005 - 04 - 11 接受.
1  引   言
红壤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重要土壤资源 ,由于
长期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
产力减退[25 ]和土壤养分退化 ,尤其是土壤磷素有效
性降低是红壤退化中的一个主要问题[14 ] . 磷是植物
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 ,但是磷肥的利
用率很低 ,一般为 10 %~25 %[20 ] ,红壤旱地或水田
中施入的磷肥可在很短时间内转化为 Fe2P、Al2P 等
形态而被固定 ,有效性迅速降低[26 ] . 红壤区域旱作
耕地全磷含量并不算低[1 ,7 ] ,尤其耕层土壤累积态
磷日趋增加 ,如何利用这部分潜在磷素资源 ,使其适
当的活化 ,对于恢复红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有关土壤动物对有机物转化、养
分循环方面的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结合施肥的土壤
动物管理技术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3 ,11 ,23 ] ;但研究
表明 ,凡是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因素 ,都影响土壤养
分转化速度[12 ] . 土壤中磷肥肥效的发挥取决于土壤
生物的活化作用[24 ] .
蚯蚓是土壤中一类主要的、在土壤熟化和有机
质转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动物 ,是宝贵的土壤生物资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5 年 10 月  第 16 卷  第 10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Oct . 2005 ,16 (10)∶1898~1902
源. 蚯蚓活动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9 ,22 ] ,加速土
壤养分循环[2 ,17 ,19 ] ,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对
养分的吸收[5 ,6 ,16 ,18 ,21 ] ,但有关蚯蚓活动对红壤磷
素有效性和磷素主要形态影响的研究却很鲜见[13 ] .
本文通过人工接种蚯蚓 ,对红壤磷素有效性及
其主要形态的影响进行室内研究 ,为明确土壤动物
对红壤磷素形态和活化的影响 ,为退化红壤生态系
统磷素的生物活化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红壤采自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旱地 ,母质为
第四纪红粘土. 采样深度 0~20 cm ,供试土壤的 p H (水浸)
4134 ,土壤有机碳 1117 g·kg - 1 ,全氮 0192 g·kg - 1 ,全磷 0152
g·kg - 1 ,有效磷 1615 mg·kg - 1 1 供试蚯蚓为秉氏环毛蚓
( Pheretim a carnosa) . 供试有机物料为稻草、花生秸、油菜秸.
有机物料和蚯蚓也采自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
212  材料准备
21211 土壤处理、装盆  采回的土壤经风干、粉碎、过 1 cm
粗筛 ,捡去杂物 ,混匀装盆 ,每盆装入风干土壤 1 kg. 盆钵底
部出水孔上盖一层尼龙窗纱以防蚯蚓逃逸.
21212 蚯蚓的选择  将采回的蚯蚓洗净 ,放入大塑料桶内暂
养.接种蚯蚓前 ,将蚯蚓洗净 ,放置过夜 ,让其排尽体内内容
物后 ,挑选活性较好、两条总重量相同的蚯蚓配为一组 ,放入
供试盆钵的土壤中.
21213 有机物料处理  将稻草、花生秸、油菜秸剪成约 1 cm
长 ,分别加水浸泡 1 周 ,并不断翻动. 滤去多余的水后 ,加入
一定量的尿素调节有机物料的 C/ N 比 ,再堆制 1 周 ,晾干后
置于 65 ℃烘箱中干燥 12 h 待用.
213  培养试验设置
将装好的盆钵 ,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为 25 % ,放置 2 d ,
让土壤中的微生物得以活化. 每盆接种 2 条蚯蚓 (对照不接
种蚯蚓) ,覆盖已处理过的 3 种有机物料 ,用量为稻草组 15
g、花生秸组和油菜秸组各 20 g. 每个处理重复 3 次. 盆口用
尼龙窗纱捆扎好 ,以防蚯蚓从上面逃逸 ,放置 25 ℃的温室内
培养. 试验过程中常补水以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 分别在培
养 25、50、100 d 时采样 ,采样时将盆钵内容物倾出 ,仔细捡
出土壤中的蚯蚓和残余的有机物料 ,分别称重. 余下的土壤
风干、混匀、磨碎、过筛 ,供分析测定用.
214  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和磷素测定方法
土壤全磷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土壤有效磷采用双酸法
测定 ,有机物料磷用矾钼黄比色法测定 [15 ] ;磷素分级方法采
用 Hedley 法[8 ] ,将土壤磷素分为树脂磷、NaHCO3 溶解态磷、
微生物细胞磷、NaOH 溶性磷、超声2NaOH 磷、HCl 溶性磷、
残留磷. 根据此方法 ,对各处理土壤的磷素形态进行分级 ,分
级方法中无机磷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各级全磷量用过硫酸
钾、硫酸氧化后 ,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有机磷用各级全磷量减
去无机磷求得.
3  结果与讨论
311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的影响
31111 原土不同形态磷素含量  原土不同形态磷素
含量见表 11 原土中 ,对作物最有效的树脂磷含量甚
微 ,低于检测限. Hedley 分级方法中认为 ,对作物非
常有效的磷主要是前三级磷 (树脂磷、NaHCO3 溶解
态磷和微生物细胞磷) ,原土中的这部分磷 (包括无
机和有机部分 ) 仅 1518 mg ·kg - 1 , 占全磷量的
310 % ;原土的有机磷含量也较低 ,仅为 38 mg·
kg - 1 ,占全磷量的 713 % ;而对作物有效性最低的残
留磷却占全磷量的 3510 % (18117 mg·kg - 1) ,是各
种磷素形态中比例最大的部分 ,这是由于红壤含有
高量闭蓄态磷的缘故 ;其次是 NaOH 提取态的磷
(包括有机和无机部分)占全磷量 3316 %(17417 mg
·kg - 1) ,这部分主要是以化学吸附作用吸附于土壤
Fe、Al 表面的磷 ,在红壤上也占较大比例 ;微生物细
胞磷所占的比例甚低 (占全磷量的 012 %) ,表明原
土中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较低.
表 1  原土不同形态磷素含量
Table 1 Contents of different phosphorus fraction in original soil
磷素形态
Phosphorus
fraction
含  量
Content
(P ,mg·kg - 1)
占全磷
Of total P
( %)
无机磷 树脂磷 Anion2exchange resin P 痕量 Trace 痕量 Trace
Inorganic P NaHCO3 磷 NaHCO3 soluble P 1116 212
微生物细胞磷 Microbe P 112 012
NaOH溶性磷 NaOH soluble P 16618 3211
超声2NaOH磷 Ultrasonic2NaOH P 6111 1118
HCl 溶性磷 HCl soluble P 5818 1113
无机磷合计 Total inorganic P 29915 5717
有机磷 NaHCO3磷 NaHCO3 soluble P 310 016
Organic P 微生物细胞磷 Microbe P 痕量 Trace 痕量 Trace
NaOH溶性磷 NaOH soluble P 719 115
超声2 NaOH 磷 Ultrasonic2NaOH P 2711 512
有机磷合计 Total organic P 3810 713
残留磷 Residual P 18117 3510
全磷量 Total P 51912 10010
31112 土壤树脂磷的变化  表 2 示明各处理在不同
培养时期树脂磷的动态变化. 在有机物料和蚯蚓的
协同作用下 ,红壤中树脂磷增长较快 ,从最初原土为
痕量 ,到 25 d 时全部处理为 219~411 mg·kg - 1 ,直
至 100 d 时 ,接种蚯蚓的处理 ,树脂磷增加到 1015~
1718 mg·kg - 1 (占土壤全磷量的 119 %~314 %) ,其
中以油菜秸 + 蚯蚓处理增长幅度最大 ,其次是花生
秸 + 蚯蚓. 蚯蚓 + 有机物料处理提高红壤中树脂磷
含量 ,作用远远大于单纯有机物料的处理 ,不过未达
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998110 期            刘德辉等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表 2  土壤树脂磷的变化
Table 2 Change of anion2exchange resin P in soil( mg·kg - 1)
盆钵处理
Pot treatments
培养时间 Inoculation time (d)
0 25 50 100
t test
 
稻草 (RS) 痕量 Trace 311 313 318 t = - 1124
稻草 + 蚯蚓 (RS + E) 痕量 Trace 313 411 1015
花生秸 ( PR) 痕量 Trace 318 211 513 t = - 1162
花生秸 + 蚯蚓 ( PR + E) 痕量 Trace 411 419 1315
油菜秸 (RR) 痕量 Trace 219 412 211 t = - 0194
油菜秸 +蚯蚓(RR + E) 痕量 Trace 311 314 1718
Notes : t 0105 = 41303 , t 0101 = 919251RS : Rice straw ; RS + E : Rice straw
+ earthworm ; PR : Peanut residue ; PR + E : Peanut residue + earthworm ;
RR :Rape residue ; RR + E : Rape residue + earthworm. 下同 The same
below.
31113 土壤 NaHCO3 溶解态磷的变化  NaHCO3 溶
解态磷的变化见表 3. 从表 3 可看出 ,在培养过程
中 ,各处理土壤 NaHCO3 溶解态磷比原土都有较大
增加. 总的来看 ,培养前期 (0~25 d) 各处理 NaH2
CO3 溶解态磷增加较慢 ,稻草处理和花生秸处理均
由原土的 1415 mg·kg - 1增加到 1519 mg·kg - 1 ,而
有机物料接种蚯蚓的处理则由原土的 1415 mg·
kg - 1增加到 1810~2219 mg·kg - 11 在培养中期 (25
~50 d) ,所有处理的 NaHCO3 溶解态磷都增加较
快 ,在 50d 时达到最大值 (稻草接种蚯蚓处理除外) ,
稻草组两处理达到 2815~3414 mg·kg - 1 ,花生秸组
两处理达到 2615~4012 mg·kg - 1 ,油菜秸组两处理
达到 2319~2611 mg·kg - 11 培养后期 (50~100 d) ,
各处理 NaHCO3 溶解态磷趋于下降. t 测验结果表
明 ,在 0~100 d 的培养过程中 ,稻草组两处理之间
和油菜秸组两处理之间的 NaHCO3 溶解态磷含量
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差异.
表 3  土壤 Na HCO3 溶解态磷的变化
Table 3 Change of Na HCO3 soluble P in soil( mg·kg - 1)
盆钵处理
Pot treatments
培养时间 Inoculation time (d)
0 25 50 100
t test
 
稻草 (RS) 1415 1519 2815 2717 t = - 1116 3 3
稻草 + 蚯蚓 (RS + E) 1415 2219 3414 3516
花生秸 ( PR) 1415 1519 2615 2517 t = - 3143
花生秸 + 蚯蚓 ( PR + E) 1415 2014 4012 3419
油菜秸 (RR) 1415 1316 2319 2016 t = - 4195 3
油菜秸 + 蚯蚓 (RR + E) 1415 1810 2611 2315
31114 土壤微生物细胞磷的变化  微生物在磷素循
环和磷素形态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微生物
细胞磷在土壤中含量不高 ,但可以体现土壤中生物
的种群数量和活性. 微生物可以通过对磷素的合成
和矿化作用 ,改变磷的固定和释放 ,控制土壤磷浓
度 ,影响磷的有效性. 表 4 反映了培养过程微生物细
胞磷的动态变化.
蚯蚓活动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细胞磷的含量 ,所
有接种蚯蚓处理的微生物细胞磷含量均高于相应对
照. 培养到 100 d 时 ,接种蚯蚓处理的微生物细胞磷
含量比相应对照分别提高 417 mg·kg - 1 (稻草) 、317
mg·kg - 1 (花生秸) 、218 mg·kg - 1 (油菜秸) . 稻草组
两处理之间和油菜秸组两处理之间的土壤微生物细
胞磷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 4  土壤微生物细胞磷的变化
Table 4 Change of microbe P in soil( mg·kg - 1)
盆钵处理
Pot treatments
培养时间 Inoculation time (d)
0 25 50 100
t test
 
稻草 (RS) 110 616 212 416 t = - 4132 3
稻草 + 蚯蚓 (RS + E) 110 911 813 913
花生秸 ( PR) 110 118 0 610 t = - 1151
花生秸 + 蚯蚓 ( PR + E) 110 211 1215 917
油菜秸 (RR) 110 0 0 410 t = - 4170 3
油菜秸 + 蚯蚓 (RR + E) 110 218 511 618
31115 土壤有机磷总量的变化  土壤中有机磷是土
壤有效磷的重要来源. 表 5 给出了各处理有机磷总
量的动态变化. 从表 5 可以看出 ,经过培养试验 ,土
壤有机磷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尤其在培养中期
(50 d)增加较多 ,接种蚯蚓的处理与相应对照处理
相比 ,有机磷分别增加 5611 % (稻草组) 、2011 % (花
生秸组) 、414 %(油菜秸组) .
表 5  土壤有机磷总量的变化
Table 5 Change of organic P in soil( mg·kg - 1)
盆钵处理
Pot treatments
培养时间 Inoculation time (d)
0 25 50 100
t test
 
稻草 (RS) 3719 4513 4410 4915 t = - 0138
稻草 + 蚯蚓 (RS + E) 3719 3119 6817 5017
花生秸 ( PR) 3719 3413 6111 4118 t = - 1149
花生秸 + 蚯蚓 ( PR + E) 3719 3116 7314 5913
油菜秸 (RR) 3719 3012 7311 5110 t = - 1142
油菜秸 + 蚯蚓 (RR + E) 3719 4511 7613 5116
31116 土壤残留磷的变化  残留磷是 Hedley 分级
中活性最差、化学性质最稳定的磷 ,在红壤上主要是
闭蓄态磷. 从表 6 看出 ,经过培养试验 ,大多数处理
残留磷的量有所下降 ,说明在蚯蚓和有机物料的协
同作用下 ,部分残留磷转化成了活性较高的其它形
态的磷.
表 6  土壤残留磷的变化
Table 6 Change of residual P in soil( mg·kg - 1)
盆钵处理
Pot treatments
培养时间 Inoculation time (d)
0 25 50 100
t test
 
稻草 (RS) 18117 18314 16317 14812 t = - 0131
稻草 + 蚯蚓 (RS + E) 18117 17117 14813 19412
花生秸 ( PR) 18117 20818 15019 15110 t = 1139
花生秸 + 蚯蚓 ( PR + E) 18117 19415 12013 15417
油菜秸 (RR) 18117 17415 13114 18210 t = 0162
油菜秸 + 蚯蚓 (RR + E) 18117 14319 15611 15417
312  蚯蚓活动对红壤有效磷的影响
31211 蚯蚓活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土壤有
效磷是评价土壤供磷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与作物产
009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
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土壤有效磷并不是指土壤
中某一特定形态的磷 ,但它可以相对地说明土壤的
供磷水平. 应用不同方法测定同一土壤 ,可以得到不
同有效磷数量 ,因此土壤有效磷水平只是一个相对
指标. 在本研究设置的 6 种处理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
培养 ,尽管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 ,但土壤有效磷
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表 7) . 其中以花生秸 +
蚯蚓处理最高 ,该处理在培养 25、50、100 d 时的有
效磷含量分别比试验前的原土增加 2815 %、
4815 %、6310 % ,在培养 100 d 时该处理的土壤有效
磷含量已达到 2619 mg·kg - 1 (所有处理中最高) ,这
与蚯蚓活动、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以及花生秸含有
较高磷量 (198 mg·kg - 1 ,高于稻草的 140 mg·kg - 1
和油菜秸的 68 mg·kg - 1)有关.
表 7  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
Table 7 Contents of available P in the soil of different pots( P , mg·
kg - 1)
盆钵处理
Pot treatments
培养时间 Inoculation time(d)
0 25 50 100
显著性检验
Significance test
稻草 +蚯蚓 (RS + E) 1615 ±213 1917 ±111 2218 ±211 2318 ±114 t = 3106
稻草 (RS) 1615 ±213 1815 ±313 2213 ±113 2313 ±115
花生秸 +蚯蚓 (PR + E) 1615 ±213 2112 ±119 2415 ±115 2619 ±114 t = 5183 3
花生秸 (PR) 1615 ±213 1916 ±311 2217 ±311 2412 ±119
油菜秸 +蚯蚓 (RR + E) 1615 ±213 1819 ±219 2215 ±113 2217 ±110 t = 5191 3
油菜秸 (RR) 1615 ±213 1611 ±013 1812 ±018 2011 ±210
  对表 7 数据进行 t 检验的结果表明 ,花生秸组
两处理之间和油菜秸组两处理之间的土壤有效磷含
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稻草组两处理之间的土壤有
效磷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31212 蚯蚓活动对红壤有效磷形态的影响  用
Hedley 分级方法分离的前 3 级磷 (树脂磷、NaHCO3
溶解态磷和微生物细胞磷)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接
近于 Olsen 法提取的有效磷. 图 1 示明各处理在培
养 25、50 和 100 d 时土壤树脂磷、NaHCO3 溶解态
磷和微生物细胞磷占土壤全磷百分数的变化.
由图 1 可看出 ,所有处理与原土相比 ,这 3 级磷
的总量均有增加 ;接种蚯蚓处理与相应对照相比 ,这
3 级磷总量增加幅度较大 ,说明蚯蚓活动对红壤磷
素具有较强的活化作用. 从图 1 也可看出 ,这 3 级有
效态磷在不同处理、不同培养时间段呈现的变化趋
势并不完全一致 ,如 b 与 c 中主要增加的是 NaH2
CO3 溶解态磷和树脂磷 ,b 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微
生物磷呈下降趋势等现象. 这与 3 种有机物料的化
学组分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速度不同、蚯蚓对不同
物料的适口性、排粪量不同、3 种物料的含磷量不同
(见 31211)等因素有关[4 ,10 ] .
图 1  土壤树脂磷、NaHCO3 溶解态磷、微生物细胞磷的变化
Fig. 1 Change of anion2exchange resin P ,NaHCO3 soluble P and microbe
P in soil.
a)原土 Original soil ; b) 稻草 Rice straw ;c) 稻草 + 蚯蚓 Rice straw +
Earthworm ;d)花生秸 Peanut residue ;e) 花生秸 + 蚯蚓 Peanut residue
+ Earthworm ;f)油菜秸 Rape residue ;g)油菜秸 + 蚯蚓 Rape residue +
Earthworm. A :培养 25 d Inoculation for 25 d ;B :培养 50 d Inoculation
for 50 d ;C :培养 100 d Inoculation for 100 d. Ⅰ1 树脂磷 Resin P ; Ⅱ1
NaHCO3 P ; Ⅲ1 微生物磷 Microbe P.
4  结   论
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它并不是化学上简单的化合物 ,而是一系列化合物
的组合. 本研究表明 ,在有机物料和蚯蚓的共同作用
下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 ,总的趋势是促进土壤中
植物难以利用的磷形态向植物可利用的磷形态转
化 ,说明蚯蚓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 把蚯
蚓引入土壤的同时施加有机物料 ,是充分发挥蚯蚓
培肥土壤、改善养分形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Land of Jiangxi Province (江西土地利用
管理局) . 1991. Soils in Jiangxi Province.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2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411~412 (in Chinese)
2  Andrén O , Katterer T , Hyvonen R. 2001. Projecting soil fauna in2
fluence on long2term soil carbon balances from faunal exclusion ex2
periments. A ppl Soil Ecol ,18 :177~186
3  Bardgett RD ,Chan KF. 1999.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soil fauna
enhance nutrient mineralization and plant nutrient uptake in mon2
tane grassland ecosystems. Soil Biol Biochem ,31 (7) :1007~1014
4  Ding R2X(丁瑞兴) ,Liu D2H (刘德辉) . 1988. 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in bleaching paddy soil. J Nan2
ji ng A gric U niv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1 ( 2) : 88~91 (in Chi2
nese)
5  Edwards CA , et al . 1978. The influence of arthoropds and earth2
worms upon the root growth of cereals after five seasons of direct
drilling. J A ppl Ecol ,15 :789~795
6  Edwards CA , et al . 1980. Effect of earthworm inoculation upon the
root growth of direct dirlled cereals. J A ppl Ecol ,17 :533~543
7  He D2Y(何电源) . 1994. Soil Fertility and Fertilization of Cultiva2
tion Plant in the South of China. Beijing : Science Press. 76~78 (in
Chinese)
8  Hedley MJ , et al . 1982. Changes in inorganic and organic soil phos2
phorus fractions induced by cultivation practices and by laboratory
incubations. Soil Sci Soc A m J ,46 :970~976
9  Hu F(胡 锋) ,Li H2X(李辉信) . 1998. Effects of earthworm and
ant activity on red soil properties. In : Wang M2Z(王明珠) , Zhang
T2L (张桃林) , He Y2Q (何圆球) , eds. Research on Red Soil E2
cosystem(5th volume) .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276~285
(in Chinese)
10  Jenkinson DS. 1977. Studies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material
109110 期            刘德辉等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in soil. Soil Sci ,28 (3) :417~423
11  Lavelle P ,Barois I ,Blanchart EBG , et al . 1998. Earthworms as a
resource in tropical agroecosystems. Nat Resour ,34 (1) :26~41
12  Li H2X (李辉信) , Hu F (胡  锋) , Shen Q2R (沈其荣) , et al .
2002. Effect of earthworm inoculation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and on crop yield with application of corn residue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12) :1637~1641 (in Chinese)
13  Lopez2Hernandez D , et al . 1993. Phosphorus transformations in
two P2sorption contrasting tropical soils during transit through pon2
toscolex corethrurus. Soil Biol Biochem ,25 (6) :789~792
14  Lu W2L (陆文龙) ,Cao Y2P(曹一平) ,Zhang F2S(张福锁) . 1999.
Effec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on soil inorganic phos2
phorus fraction transformation. Acta A gric Boreal2Sin (华北农学
报) ,14 (2) :84~89 (in Chinese)
15  Lu R2K (鲁如坤) . 2000. Analysis Method of 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Beijing :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66~172 (in Chinese)
16  Parkin TB ,Berry E. 1999. Microbia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earthworm burrows. Soil Biol Biochem ,31 :1765~1771
17  Quideau SA , Gaham RC ,Chadwich OA , et al . 1998. Organic car2
bon sequestration under chaparral and pine after four decades of soil
development . Geoderma ,83 :227~242
18  Subler S , Kirsch AS. 1998. Spring dynamics of soil carbon , nitro2
gen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earthworm middens in a no2till corn2
field. Biol Fert Soils ,26 (3) :243~249
19  Werner MR. 1997. Soi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during conversion to
organic orchard management . A ppl Soil Ecol ,5 :151~167
20  Xiong Y(熊 毅) ,Li Q2K(李庆逵) . 1987. Chinese Soils. 2nd edi2
tion. Beijing :Science Press. 39~66 (in Chinese)
21  Yang Z2J (杨珍基) , Tan Z2Y(谭正英) . 1999. Breeding Technique
and Development of Earthwor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45~48 (in Chinese)
22  Yin W2Y (尹文英) . 2000. Soil Fauna in China. Beijing : Science
Press. 1~4 (in Chinese)
23  You W2H(由文辉) . 1994. Studies of soil zoology in China : A re2
view and prospect . Progr Soil Sci (土壤学进展) ,22 (4) : 11~17
(in Chinese)
24  Zhang B2G(张宝贵) ,Li G2T (李贵桐) . 1998. Roles of soil organ2
isms on the enhancement of plant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Acta Pedol S in (土壤学报) ,35 (1) :104~111 (in Chinese)
25  Zhao Q2G(赵其国) . 1995. Red soil degradation in China. Soils (土
壤) ,27 (6) :281~285 (in Chinese)
26  Zhu Y2M (朱荫楣) . 1981. Form transformation of phosphatic fer2
tilizer in soil. Soils (土壤) ,4 :130~132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刘德辉 ,男 ,1946 年生 ,教授. 主要从事土壤生
态、土壤肥力研究 ,发表论文 30 余篇. E2mail :liudehui @njau.
edu. cn ; Tel :025284395838
致 读 者 · 作 者
  《应用生态学报》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
刊 ,科学出版社出版. 国际标准刊号为 ISSN100129332. 专门刊载有关应用生态学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
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
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的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论文、研究报告和研究简报等.
  本刊创刊于 1990 年 ,现为月刊 ,采用国际标准开本 (210 mm ×285 mm) ,192 面 ,每期 43 万字. 本刊系中
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称号. 本刊整体质量和水平已达到相
当高度 ,在国内外应用生态学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
摘》(BA) 、美国《化学文摘》(CA) 、英国《生态学文摘》( EA)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和俄罗斯《文摘
杂志》(РЖ)等数十种权威检索刊物均收录本刊的论文摘要 (中英文) .
  据悉 ,您们正在从事有关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项目 (如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国家重
点科技攻关项目、“百人计划”项目、“长江学者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并有望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和产生一系列创新论文 ,本刊编辑同仁热切希望您及您的同行们充分利用这一科学园地 ,竭诚为您们提供优
质跟踪服务 ,本刊将及时发表您们的创新成果论文 (或以特刊、专刊及增刊等形式发表 ,或以专刊形式发表优
秀英文创新论文) . 我们相信这一承诺一定能得到您们的积极响应 ,愿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 ,为应用生态学
的发展协同奋进 !
  我们的目的 :
   读者 ———广泛订阅这一优秀期刊
   作者 ———充分利用这一科学园地
   编者 ———精心编制这一信息精品
《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
209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