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functioning after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



全 文 :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
魏建兵1, 2* *  肖笃宁1, 3
(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730000)
摘要  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案例, 研究了区域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对景观结构及其水土保持功能的调
控. 在GIS 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县域水平的生态建设成果进行了空间表达和定量辨识.对比分析
1989 年和 2002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及 13 年来景观类型的转移面积和转移方向、林网宏观结构变化、水
库塘坝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化; 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调整对水蚀、风蚀的控制以及水库塘坝的蓄水功能变
化. 结果表明,大规模生态建设下, 区域景观类型数量和空间配置的变化对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起到很好
的调控作用. 1989~ 2002年, 耕地面积减少 24 731 01 hm2 , 林草地和水体面积增加了 13 567 53 hm2 和
1 19097 hm2. 全县 55%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 82 2% 的农田得到林网防护, 437%的景观地表超渗
径流得到集蓄. 景观结构调整应注意增加林草地等类型斑块的聚集度; 调节林网连接度、环度及网眼大小;
增加水库塘坝的泄洪与灌溉配套设施等 .
关键词  农业景观  生态建设  水土保持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5) 09- 1699- 07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functioning after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WEI Jianbing1, 2, X IAO Duning1, 3 ( 1 I ns titute of App lied Ecology ,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 Shenyang
110016, 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 Beij ing 100039, China; 3State Key L abora
tory of Froz en Soil Engineer ing of Cold and A 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 ing Institute,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 L anzhou 730000, China) . Chin. J . A pp l . Ecol . , 2005, 16( 9) : 1699~ 1705.
Taken Baiquan Count 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 cas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 f reg ional ecological re
construction on agr icultur 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funct ioning in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 w ith the spatial
expression and quantit y identification investigated based on Geogr 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GIS) and field da
ta.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in class scale, transition matrix of landscape elements, macrostructure of shelter
belt netw ork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hydrolog ical character istic of reservoirs and ponds in 1989 and 2002,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spatial configuration change on soil and w ater loss w ere compared.
The r esults showed that artificial ecolog ical reconstruction changed the quantity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land
scape patterns in regional scale, and exer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 From 1989 to
2002, farmland area reduced 24 731. 01 hm2, w hile forest land, grassland and water area increased 11 728. 56,
1 838. 97 and 1 190. 97 hm2, r espectiv ely. The controlled eroded land increased by 55% , and the shelterbeltpro
tected farmland increased by 82. 2% . The number and stor ag e capacity of reser voirs and ponds added up to 1 490
and 2. 4! 108 m3, r espectiv ely, and 43. 7% of intercepted surface runoff of w hole landscape was collec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colog ical construc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 vati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0102004)
* * 通讯联系人 
2005- 04- 08收稿, 2005- 05- 17接受 
1  引   言
人类及其活动对景观的影响始终受到景观生态
学研究者的关注[ 7, 18, 23, 29] , 尤其近年来, 随着人类
活动在景观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日趋提高,以及∀整体
论景观生态学( holistic landscape ecology )# [ 17]再度
得以提倡, ∀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
中#已经成为 21世纪景观生态学的十大研究论题之
一[ 22] . 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 而
以往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关注的重点是不合理人类活
动对景观结构的破坏[ 5, 27]和作为一种干扰因子对
景观功能的损害[ 11, 15]等负面影响. 生态建设是人类
能动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是一种
积极的人类活动, 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4, 16, 19] .在自
然环境日益受到破坏、人类活动加剧生态危机的今
天[ 21] ,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压力大、经济欠发达的国
情下,生态建设战略更为必要. 加强区域生态建设,
减缓自然系统的退化和萎缩,维护国土安全已成为
国家的战略需求[ 3, 24] . 区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是跨尺
度、多等级的问题[ 8]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 运
用景观生态学格局 ∃ 功能的思路, 研究宏观生态建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5 年 9 月  第 16 卷  第 9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Sep. 2005, 16( 9)%1699~ 1705
设工程在区域尺度上对景观影响与调控的定量评价
和典型案例还不多. 本文尝试以此为切入点, 选择全
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先进典型 ∃ ∃ ∃ 黑土侵蚀区黑龙江
省拜泉县为案例,在县域空间水平上探讨人类主要
生态建设对农业景观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
为定量评估积极人类活动的景观生态影响探索研究
思路, 也为当地或同类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农
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特征  拜泉县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中西部
( 125&30∋~ 126&31∋E, 47&20∋~ 47&55∋N) , 小兴安岭余脉向松
嫩平原过渡地带,总面积 3 599 15 km2. 地形地貌主要为低
丘陵和波状高平原,地带性土壤为黑土和黑钙土; 垦前植被
为草原和森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温 1 2 ( ,年均降
水量 488 2 mm.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 70% , 农业人口占总
人口的 90% ,属于黑土丘陵漫岗区典型农业县, 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 其又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县
份, 20 世纪 70 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占幅 员面积的
59 9% [ 9] .
212 生态危机与生态建设  1949 年以来, 人口压力逐渐加
大,加上政策和管理上的失误, 使自然生态资产快速耗竭. 20
世纪 70 年代末, 森林覆盖率仅为 3 7% , 黑土层厚度由 1 m
下降到 0 3 m, 土壤有机质由 8%下降到 3% , 水土流失面积
215! 105 hm2 , 其中风蚀面积 4 8 ! 104 hm2 , 自然灾害不
断,农田年亩产不到百斤, 农民年收入不足百元,农业生产和
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9, 14] . 80 年代初期, 该县开始
生态农业建设试点, 1986 年作出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生
态建设的战略决策,经过多年来大规模植树造林、治坡治沟
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 .
由于过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导致或加剧了该县水蚀、
风蚀和春旱秋涝等自然灾害, 采取的相应生态建设措施是:
将全县划分为 122个小流域作为治理单元,进行植被恢复和
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农田林网建设和坑塘水库蓄水
调洪与灌溉利用.生态建设在全县尺度上推进,以景观单元
的空间结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改善受胁迫或受损
生态系统的功能,大幅度提高景观系统的总体生产力和稳定
性,规模大、历时长、效果卓著, 具有区域或景观生态建设的
特点[ 10, 24] .
本文以 1989~ 2002 年县域空间水平景观类型转移与布
局调整, 林网宏观结构变化, 水库塘坝蓄水调洪与灌溉功能
变化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区域生态建设对景观结构与水土
保持功能的调控.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卫星遥感地面站包括拜泉地
区的遥感影像元数据: 1989年 8月 2 日 Landsat5 TM 数据、
2002 年 8 月 30 日 Landsat7 ETM + 数据; 国家基础地理信
息中心拜泉县 1%10 万地形图;拜泉县土地局 1%10 万土地利
用现状图( 1989 年) ; 林业局 1%5 万森林资源分布图 ( 1989
年) ;水利局 1%10万小流域及水库塘坝分布图( 2001 年) . 水
利志( 1989 年)和统计年鉴( 1979~ 2002 年)等文字资料. 遥
感处理软件 ER Mapper( 5 5)支持下进行纸质图件的几何校
正( RMS< 1) , GIS 下, 数字化以上纸质图件并进行投影定义
和格式转换.
2 2 2 景观分类系统确定  参考)中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
术规程∗确立的土地利用调查分类系统, 综合本文研究目的
和野外考察结果等因素制定. 菜地、园地面积较小 ,归并于旱
地.林网较多, 将乔木林地划分为块状乔木林地和线状乔木
林地(林网) . 最终将分类系统确定为 6 个一级类型和 15 个
二级类型(表 1) .
2 2 3 遥感影像解译及分类精度评价  用遥感图像处理软
件进行影像元数据输入与转换、几何精校正( RMS< 0 2)、不
规则裁切等获得拜泉县的栅格数据遥感影像. 结合上述数字
化纸质图件,在 GIS 支持下, 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得到景观类
型数据. 2003 年 10 月和 2004 年 6 月、9 月进行详细的野外
考察和分类验证, 并利用 GPS 采点 145 个,记录每个点的空
间坐标和实际地物类型等信息. 利用 GIS 的 Zonal Statistics
功能将野外 GPS 实测点与影像空间连接等评价 2002 年影
像解译精度, 解译结果分类的总精度为 8207% .
表 1  拜泉农业景观分类系统
Table 1 Classi fication system of Baiquan County agricul tural landscape
一级
Code
景观类型
L andscape t ypes
二级
Sub code
景观类型
L andscape types
1 耕 地 11 旱田 Dry land
F armland 12 水田 P addy field
2 林 地 21 块状乔木林地 Forest land patches
F orest land 22 林网 Shelt erbelts
23 灌木林地 Shrub land
3 草 地 31 天然草地 Natural pasture
Grassland 32 人工草地 Artificial pasture
4 水 域 41 河流 River
Water area 42 水库 Reservoir
43 塘坝 P ond
5 建设用地 51 城镇 Town
L and use for building 52 农村居民地 Village
53 公路 Highway
6 未利用地 61 荒芜地 Barren land
U nused land 62 沼泽 M arsh
2 2 4 景观结构调整  选取能表征生态建设影响景观变化
的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动态进行描述与解释. 格局指数由
软件 FRAGSTATS 3 3计算获得. GIS 支持下生成景观一级
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转移矩
阵, 分析 13 年来景观类型变化的数量和空间关系.
从数字化小流域分布图中提取经过治理的小流域,并计
算其面积.从景观分类数据二级类型中提取林网和水库塘
坝, A rc \ Info 平台上, 计算林网条数、面积、接点数、网格数
等结构参数值, 代入林网景观度量指标[ 30] , 计算林网带斑
比、优势度、连接度和环度, 通过网格面积统计, 并与耕地空
间叠加估算防护农田面积;利用 GIS 的 3D Analyst 模块将地
1700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卷
形图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DEM ( 30 m ! 30 m) , 在 Hy
drologic Modeling水文分析模块中提取水库塘坝的汇水区,
统计水库和塘坝集蓄径流空间分布与面积.数据统计分析在
EXCEL 下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景观格局变化与土壤水蚀治理
311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通过对
拜泉县 1989和 2002年景观格局的比较(图 1) , 计
算了类型水平上不同时期的格局指数(表 2)和景观
转移矩阵(表 3) ,并以重点治理小流域为例,统计土
壤水蚀治理面积(图 3) . 从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
类型斑块面积来看, 拜泉县是以耕地为背景基质, 城
镇和农村居民点、林草地和水体等为镶嵌斑块,道路
和林带为廊道的典型基质斑块廊道农业景观.
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建立格局
与过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中最常用的定量化研
究方法[ 6, 12] .黑土农区区域水平生态建设驱动的景
观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量、类
型面积、类型优势度、类型斑块聚集度和边缘复杂程
度等.其变化与土壤的侵蚀控制密切相关. 因此, 本
文选择类型水平的斑块总面积( CA)、斑块数( NP)、
聚集度( AI)、周长面积加权分维数( PAFRAC)等景
观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图 2) .由图 2 可见,研究区除
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外( 24 73101 hm2) , 其它类型面
积均有所增加, 其中林 地增加面积最大, 达
11 72856 hm 2; 所有类型斑块数量均在增长, 依次
为林地> 草地> 耕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建设用
地;表明耕地在两个时期均是该县的优势景观类型,
而面积和数量增长较大的是林地斑块. 分析由聚集
度和分维数表征的斑块空间配置特征, 除建设用地
的聚集度略有增加外, 其它类型聚集度均在减小.这
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利用调整的推
进,相邻较近的居民点逐渐扩展连接,而其它类型由
于斑块数量的迅速增加使类型内部各斑块之间的连
接度降低,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大;从分维数
来看,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增加, 而其它类型
均有所减小, 林草地增大是由于天然次生林和草原
得到自然恢复和保护, 未利用地增大是由于荒地和
沼泽面积有所增加, 而该类型受人类干预较少保持
了其自然边界,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分维数的减小
是由于具有直线边界的林带、道路、堤坝和梯田等的
增加,使这些类型的斑块形状更趋规则化和简单化.
312 景观转移矩阵  在类型的空间转化上,面积
减少最大的类型耕地的转出依次为林地> 草地> 建
设用地> 未利用地> 水域,面积增加最大的类型林
地的转入依次为耕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草地
> 水域(表 2) .
图 1  不同时期拜泉县景观图
Fig. 1 Landscape map of Baiquan County in 1989 and 2002
a) 1989; b) 2002 下同 The same below
17019 期             魏建兵等: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           
图 2  类型水平指数变化
Fig. 2 Landscape met rics changes at class level
1)耕地 Farmland; 2)林地 Forest land; 3)草地Grassland; 4)水域 Water area; 5)建设用地 Land use for building; 6)未利用地 Unused land
表 2  1989~ 2002年拜泉县景观转移矩阵
Table 2 Transition matrix of landscape elements in Baiquan County in 1989~ 2002
2002
耕 地
Farmland
林 地
Forest
land
草地
Grassland
水域
Water
area
建设用地
Land use
for building
未利用地
Unused
land
合计
Total
转移量
Transformed
area
( hm2)
1989 耕地 Farmland 8310 1163 304 004 136 083 10000 - 24731
林地 Forest land 558 8794 336 016 080 216 10000 + 11729
草地 Grassland 339 167 8691 022 265 516 10000 + 1840
水域 Water area 020 014 540 8072 116 1238 10000 + 1191
建设用地 Land use for building 128 246 084 008 9528 006 10000 + 2176
未利用地 Unused land 081 215 1608 074 205 7817 10000 + 2074
矩阵中数据代表行元素向列元素的转化百分比 Data in mat rix represent the percent of landscape type ( in row ) t ransformed to landscape type ( in
column)
  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和类型转移特点表明, 适
当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林草覆盖率是该县县域空间
水平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 增加林地和草地景
观成分是∀三北#生态退化地区有效的景观生态建设
措施[ 13] .由于林网、片状林地和草地的增加,农田景
观进一步破碎化,但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
的关系,这种破碎化对农田的侵蚀控制有积极意义.
林草斑块数量和面积以及其它生态工程的增加, 使
该县以前较单一的景观控制要素逐渐多样化. 由耕
地占绝对优势发展为林地、草地和水体优势比重逐
渐增高的趋势. 而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类型与
土壤侵蚀强度密切相关[ 25] . 林草覆被率的提高, 增
加了景观系统的负反馈结构, 有利于提高景观的稳
定性和生产力. 农耕地面积的减少,较大程度地转化
为林地和草地. 而林地的增加除来自于农田林网的
建设外,城镇和村屯绿化、荒山荒坡造林力度的加大
也使林地大面积增加. 土地利用调整和生态建设使
具有较高侵蚀控制能力的林草地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和保护.
通过增加林草覆被率、调整景观类型空间配置,
结合农田耕作方式的转变和侵蚀沟的生物与工程措
施修复,从 1989年到 2002年,土壤水蚀治理面积由
111 ! 105 hm2 上升到 192 ! 105 hm2, 治理面积占
应治理面积的 55% .其中 122个小流域治理单元中
分别有 14个和 46个得到重点治理, 治理水蚀面积
228 ! 104 hm2 和 549 ! 104 hm2(图 3) .
32  林网宏观结构变化与农田风蚀治理
度量林网宏观布局的指标包括带斑比、优势度、
连接度和环度,分别表征一定面积农田上林网的数
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林带连通性和网络化状态. 合
理的布局能使林带在尽量小的占地面积下,将需防
护的农田斑块全部, 且恰好处于林带的有效防护距
离之内[ 2] . 与模型计算有关的参数包括景观总面
积、林网面积、林带条数、接点数和闭合网格数等.拜
泉县 1989和 2002年的林网结构参数和景观指标值
统计与计算如表 3.
网格是林网防护系统的基本单元,其数量、大小
和成型状况与有效防护面积密切相关. 提取不同时
期林网网格, 按照当地设计标准为 500 m ! 500 m,
以相应> 25hm2和 + 25hm2分级, 计算不同大小网
170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卷
表 3  林网结构特征和景观指标值
Table 3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landscape metrics
年份
Year
面积
Area
( hm2)
林 带 Shelterbelts( it em)
主带
Main
副带
Assistant
接点
Joints
( ind)
网格
Meshes
( ind)
带斑比
F
优势度
D
连接度
L
环度
R
1989 7 48654 1 930 2 792 3 427 4 865 00266 04383 06436 04917
2002 11 61352 4 058 6 155 8 455 9 162 00451 05057 05484 03383
图 3  重点治理小流域分布图
Fig. 3 Dist ribution map of managed small w atersheds
图 4  网格分级及空间分布
Fig. 4 Classif icat ion and dist ribution of mesh es of shelterbelt s
图 5  林网防护农田面积
Fig. 5 Protected farmland by shelterbelt s
格的数量和面积(图 4) .
将两个时期林网网格与耕地图层叠加, 以网格
内耕地面积估算林网防护农田面积(图 5) . 林网网
格特征与防护农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 4. 从林网面
积、林带条数以及带斑比和优势度来看(表 3) , 经过
13年的建设,林网数量和在景观中的分布均匀程度
有了较大的提高,其面积增加了4 12698 hm2, 优势
度提高了近 7% 接点数和网格数也进一步增多,防
护农田面积从 481%提高到 822% (表 4) . 农田防
护林在全县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集中连片的
防护体系.但用宏观度量指标来全面衡量,尽管林带
增加较多,其连接度和环度却略有下降.这是由于林
17039 期             魏建兵等: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           
表 4  网格特征及防护面积
Table 4 Structural characteri stics and protected area of meshes of shel terbelts
年代
Year
分级
Class
数量
Number
( ind)
% 面积
Area
( hm2)
% 防护农田面积
Protected farmland
( hm2)
%
1989 + 25 hm2 2 948 606 44 90634 298
> 25 hm2 1 917 394 105 56629 702, 4 865 150 47263 135 87947 481
2002 + 25 hm2 6 199 677 89 47446 344
> 25 hm2 2 963 323 170 73172 656, 9 162 260 20618 211 93507 822
表 5  水库和塘坝水文特征值统计
Table 5 Hydrology statistic of reservoirs and ponds
年份
Year
水库数量
Number of
reservoirs( ind)
塘坝数量
Number of
ponds( ind)
水面面积
Water area
( hm2)
蓄水能力
Storage capacity
( ! 108 m3)
汇水面积
Catchments area
( hm2)
设计灌溉面积
Planned irrigat ion
area( hm2)
1989 23 65 2 22859 131 86 811 8 36315
2002 138 1 352 2 55868 240 243 961 15 32180
图 6  水库集水区与灌溉水田空间分布
Fig. 6 Dist ribution of paddy fields and catchments of reservoirs
网的连接性和环通性在采伐更新过程或继续造林过
程中受到了补植及时性或地形地势限制性的影响,
从而造成部分缺带断带. 另外大于设计标准 25 hm2
的网格比例还较大.
33  水库塘坝数量和空间变化与蓄水灌溉
当地提出建设小兴安岭脚下的∀千湖之国#, 到
2002年,水库增加到 138座、塘坝增加到 1 352座,
水面面积达 2 55868 hm2,蓄水能力达到 24 ! 108
m3,集水面积和设计灌溉面积分别增加了 157 150
和6 95865 hm2,汇聚地表超渗径流面积达到景观
总面积的 437% (表 5) .
黑土丘陵漫岗坡度较小, 但坡面较长,汇水面积
很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径流的冲刷
能力[ 20] .坝库系统在拦截径流、贮蓄降水、安全排洪
和发展灌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降水径流在宏
观意义上起优化时空调控作用[ 28] 同时,它也是水
资源生态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6] .以不同时期具有灌
溉配套设施的水库为例, 1989年 23座水库和 2002
年48座水库的汇水面积分别达 75 600和 115 131
hm2,更多的径流得到了集蓄利用. 以水库为主要灌
溉水源的稻田面积增加了 93749 hm 2(图 6) .
4  讨   论
农业景观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景观类型,
由于过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的发生, 使农田的生产力和农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
破坏.通过在景观或区域尺度上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改善了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对维持区域经济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其中, 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改善景观要素的数量比重,以及优化景观斑块的
空间配置是调控景观水土保持功能的有效措施之
一.
黑龙江省拜泉县是黑土侵蚀区农业景观生态建
设的典型,经过多年来的大规模恢复和重建,生态环
境有了明显的改观, 其治理经验和治理模式对同类
地区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该县针对主要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和
改造,部分低产农田、荒山荒坡通过植树种草和天然
草地、次生林保护, 提高了林草地对景观的控制作
用,减少对水蚀敏感的景观类型.林网通过更新和完
170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卷
善,提高农田的异质性, 增加防护面积, 有效地提高
了风蚀控制能力.水库塘坝建设使蓄水能力提高, 景
观地表超渗径流得到更多的汇集和利用,实现了∀秋
水春用#、∀闲水忙用#的水资源合理调度和削峰、错
峰,保护下游农田、道路、村屯免遭洪水危害, 而且水
面的增加起到了调节农田小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
沙和保持水土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在增加相对稳定斑块的同时, 要
提高它们之间的连接度和聚集度,使林草斑块集中
连片,以增强其侵蚀控制能力.林网的经营方向除继
续适当增加数量外, 应通过补植和加带,提高现有林
网的连接度和环度, 将面积较大的网格进一步分割,
以使农田斑块受到全面的防护; 增加水库塘坝的泻
洪与灌溉配套设施等, 以增加其安全性和发挥更大
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Bao WK(包维楷) , Liu ZG(刘照光 ) , Liu Q(刘  庆) . 2000. E
cological restorat ion and rehabilit at ion: Development, researching
features and exist ing major problems. Globesci Res Dev (世界科技
研究与发展) , 23( 1) : 44~ 48( in Chinese)
2  Cao XS ( 曹新孙 ) . 1983. Farmland Shelterbelt s.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351~ 366( in Chinese)
3  Cen HX(岑慧贤) , Wang SG(王树功 ) . 1999. Ecological restora
t ion and rehabilitation. A dv Env i ron S ci ( 环境科学进展 ) , 7 ( 6) :
110~ 115( in Chinese)
4  Chen GJ(陈国阶) . 1993. On ecological const ruction. China E nv i
ro Sci (中国环境科学) , 13( 3) : 219~ 223( in Chinese)
5  Chen LD(陈利顶) , Fu B J(傅伯杰 ) . 1996. Analysis of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landscape st ructure in yellow river delta∃ A case
study of Dongying city. Acta Ecol Sin (生态学报) , 16( 4) : 337~
344( in Chinese)
6  Chen WB(陈文波) , Xiao DN(肖笃宁) , Li XZ( 李秀珍) . 2002.
Classif icat ion, application, and creat ion of landscape indices.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3( 1) : 121~ 125( in Chinese)
7  Fu BJ (傅伯杰 ) , Chen LD (陈利顶) , Ma KM (马克明) , eds.
2002. T 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Beijing:
S ciences Press. 42~ 45( in Chinese)
8  Guan WB(关文彬) , Xie CH(谢春华) , Ma KM(马克明) , et al .
2003. A vital method for const ruct ing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 tern: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cta
Ecol Sin (生态学报) , 23( 1) : 64~ 73( in Chinese)
9  Guo ST(郭书田) . 2001. Hope of Chin ese ecoagricultureinspira
t ion of ecoagricultural const ruction in Baiquan county of H ei
longjiang Province. CJEA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9 ( 3) : 105~ 107
( in Chinese)
10  Jing GH (景贵和 ) . 1991.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reconst ruct ion
in some degraded land in northeast China. Acta Geog r S in (地理学
报) , 46( 1) : 8~ 15( in Chin ese)
11  Lafferty KD. 2001. Birds at a southern California beach: S easonali
t y, habitat use and disturbance by human act ivity. Biod Cons , 10:
1949~ 1962
12  Li XZ( 李秀珍) , Bu RC (布仁仓 ) , Chang Y( 常  禹 ) , et al .
2004. The response of landscape met rics against pat tern scenarios.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24( 1) : 123~ 134( in Chinese)
13  Li YH (李月辉) , Zhao Y(赵  羿) , Guan DX(关德新) . 2001,
Land degrat ion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 ruct 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2( 4) : 601~ 604( in
Chinese)
14  Lu BY(卢兵友) , Xu YX(徐玉新) , Wang RS( 王如松) . 2002.
Cont ribution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nst ruct ion to ecological as
sets in Baiquan county. Acta E col S ini (生态学报) , 22( 12) : 2260
~ 2263( in Chinese)
15  Magagula CN. 2003. Changes in carabid beetle diversity w ithin a
fragment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f rican J Ecol , 41( 1) : 23~ 30
16  Ma S J(马世骏) , Wang RS(王如松) . 1984. Compound ecosystem
of society, economic and nature. A cta Ecol Sin (生态学报) , 4( 1) : 1
~ 9( in Chinese)
17  Naveh Z. 2000. What is holist ic landscape ecology? A conceptual
introduct ion. Landscape Urban Pla nning , 50: 7~ 26
18  O− Neill RV. 1999. T heory in landscape ecology. In: Wiens JA,
Moss MR, eds. Issues in Landscape Ecology. S nowmass Village: In
ternational Associat 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 1~ 5
19  Peng SL(彭少麟 ) , Lu HF(陆宏芳 ) . 2003. Some key points of
restorat ion ecology. Ac ta Ecol Sin (生态学报 ) , 23 ( 7) : 1249 ~
1257( in Chinese)
20  Tang KL(唐克丽) . 2004. Chin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 ion. Bei
jing: S ciences Press. 210~ 211( in Chinese)
21  Vitousek PM, Mooney HA,Lubch enco J, et al . 1997.Human dom
inat ion of earth− s ecosystems. S cience , 277: 494~ 499
22  Wu JG(邬建国) . 2004. The key research topics in landscape ecol
ogy. A 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24( 9) : 2074~ 2076( in Chinese)
23  Xiao DN(肖笃宁) , Li XZ(李秀珍) , Gao J( 高  峻) , eds. 2003.
Landscape Ecology. Beijing: Sciences Press. 23~ 27( in Chinese)
24  Xiao DN(肖笃宁) , Xie FJ (解伏菊) , Wei JB (魏建兵) . 2004.
Regional ecological const ruct ion an d miss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5( 10 ) : 1731~ 1736( in Ch i
nese)
25  Yang CJ ( 杨存建 ) , Liu JY (刘纪远 ) , Zhang ZX( 张增祥 ) .
2000. Spat ial analysis of soil erosion and it s background in
Chongqing city. J S oil Water Cons (水土保持学报 ) , 14( 3) : 84~
87( in Chinese)
26  Yang YS (杨艳生) , Wang MZ(王明珠) . 2000. Study on restora
tion of w aterecological reservoir in south China. Res Soi l Water
Cons(水土保持研究) , 7( 3) : 131~ 133( in Chinese)
27  Zeng H(曾  辉) , Kong NN(孔宁宁) , Li SJ ( 李书娟) . 2001.
Human impacts on landscape st ructure in Wolong natural reserve.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21( 12) : 1995~ 2001( in Chinese)
28  Zhang ZB (张正斌) , Huang ZB (黄占斌) , Shan L (山  仑 ) .
1999. Macroregulat ion and st rategy of exploiting and using rain
w ater. Bul l Soil Water Cons( 水土保持通报) , 19 ( 2) : 52~ 56( in
Chinese)
29  Zhao SQ(赵淑清) , Fang JY (方精云) , Tang ZY (唐志尧) , et
al . 2001. Spat iot emproal pattern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in Honghu lake region, Hubei Province, China. China J
Ap 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2( 5) : 721~ 725( in Chinese)
30  Zhou XH( 周新华) , Sun ZW(孙中伟) . 1994. On measuring and
evaluat 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helterbelt networks in landscape.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14( 1) : 24~ 31(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魏建兵,男, 1972 年生,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 主要
从事景观生态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研究, 发表
论文 4 篇. Tel: 02483970350; Email: oliver1208@ sina. com
17059 期             魏建兵等: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