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管萼山豆根的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全 文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推广刊 • 17
管萼山豆根系豆科山豆根属植物,
又名鄂豆根、鸦片七、胡豆连等,在四
川、重庆与贵州交界一带民间以其根入
药,称之为“胡豆莲”;其味苦、性寒,
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等功效,主
治肠炎腹泻、腹胀、腹痛、胃痛、咽喉
痛、牙痛、疮疖肿毒等症;民间常将其
用于治疗咽喉痛、胃痛、腹痛,还用来
治疗喉癌、食道癌等,且民间相传还有
镇痛功效。鉴于管萼山豆根丰富的药用
价值,当地村民便是见一株采一株,
导致野生资源急剧下降,目前野生管萼
山豆根已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珍
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对管萼山豆根开
展了野生变家种的相关研究,经10年观
测、研究,初步掌握了它的生物学特
性,可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1 管萼山豆根的形态特征
管萼山豆根为常绿灌木(图1)。具
小叶3~7枚,小叶纸质,呈椭圆形或卵
状椭圆形,叶片上表面无毛,叶片下
表面被黄褐色短柔毛;顶生小叶柄长
0.6~1.0 cm,叶片上表面中脉稍平或稍
凹,叶片下表面稍凸起,侧脉不明显。
总状花序顶生(图2),长8.0 cm;总
花梗长4.0 cm,花梗长4.0 mm,均被黄
褐色短柔毛;花长2.0~2.2 cm;花萼管
状,基部有小囊,上半部扩展成杯状,
裂片钝三角形;旗瓣折合并向背后弯
曲,先端钝而微凹,向下渐狭成瓣
柄;冀瓣瓣片为长圆形,先端钝圆,
基部平截,无耳状突出;龙骨瓣长圆
形,下部分离,上部粘合,先端钝圆,
基部有小耳突出;雄蕊管长1.2 cm;子
房线形,子房柄长1.3 cm,花柱线形。
果实为椭圆形(图3),黑褐色,两端
钝圆而先端有一极短的小尖头,果序长
10.0 cm。
2 管萼山豆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管萼山豆根生长在海拔700~1 000
m的山沟中两边的阴湿陡壁上,当地
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和南川镰序竹竹
林;土壤一般为山地黄壤,由石灰岩
在中亚热带四季分明的湿热条件下风
化发育而成,但管萼山豆根仅长在土壤
最上部的表层腐殖土上,其pH值在5.5
~6.5之间。该区域年平均气温16.6℃,
年平均日照1 273小时,年平均降水
量1 395.5 mm。
3 管萼山豆根的物候期
野外观察结果显示,管萼山豆根在
渝黔交界一带有明显的生长规律,一年
中分为休眠期和生长期两大阶段;管
萼山豆根的休眠期与其它植物不同,
即在该时段内其外观停止生长,但不掉
叶。管萼山豆根的各阶段时间详见表1。
4 管萼山豆根的生长发育特性
4.1 根
野生管萼山豆根植株根系为直根
系,分主根和须根;由于野外生境湿度
大,导致其根系退化、不发达,一般须
根1~3条。但野外实生植株较少,多数
从倒伏枝条的茎节上产生不定须根并萌
发形成植株。其主根也是养分储藏器
官,随着植株的生长,根部韧皮部营养
物质逐渐累积而膨大,直径可达到0.5
~1.5 cm;萌生植株的营养成分则储藏
在原倒伏枝条上,萌发处茎节及其附近
膨大,民间选择入药的就是这个膨大部
位。野生植株的须根基本不分枝,部分
根上具1~3个根瘤。
4.2 芽
按形态、构造及发育特点,管萼山
管萼山豆根的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林茂祥,韩 凤,韩如刚,张 军,申 杰,刘正宇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 南川 408435)
摘 要:为了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管萼山豆根,对其形态特征、种植条件、物候期、生长发育特性及仿野生栽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管萼山豆根为常绿灌木,生长在海拔700~1 000 m的山沟两边的阴湿陡壁上,有明显的生长规律;因其种子繁殖困难,扦插繁殖
和组织培养的管萼山豆根生长相当缓慢,完全人工种植成本较高,故仿野生栽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繁殖方式。
关键词:管萼山豆根;形态特征;物候期;生长发育特性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3)04-0017-02
收稿日期:2012-10-30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2010-2-155)
作者简介:林茂祥(1977-),男,四川荣县人,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科技与产业 TECHNOLOGY&INDUSTRY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3.04.013
18 • HUNAN AGRICUTURAL SCIENCE
豆根的芽可分为营养芽、休眠芽和花
芽,均为单生裸芽。营养芽又叫叶芽,
着生于枝顶,被黄褐色短柔毛。4月中
旬,叶芽开始萌动,到5月上中旬形成
叶和新芽,新芽为黄褐色而非灰白色;
到12月上旬叶芽进入休眠期。由于顶端
优势强烈,其腋芽在正常情况下不萌
发,因而属于休眠芽。只有当枝条顶部
遭到破坏或遇到刺激时,才会萌发成
枝。野外实生苗至少需要5年的养分积
累,才会在枝顶分化产生花芽,通常在
4月上旬开始形成灰白色的小芽体,被
短柔毛,随着芽的膨大伸长,逐渐形成
花序。由于开花植株(枝条)的顶芽发
育成为了花芽,因而无叶芽抽出。只有
当花期过后,休眠的腋芽才会萌发。
4.3 茎
管萼山豆根茎呈深绿色,被灰褐色
短柔毛,直径3~5 mm,年生长量4~
8 cm。植株从苗期到开花之前,若无特
殊情况,其茎不分枝。植株开花而未能
结实或顶芽遭到破坏后,其最上部的4
~5个休眠芽开始萌动生长,但一般只
有最上面的2~3个芽才能最终形成枝条
并出现分枝,其余的芽长到2~5 mm便
停止生长。结实的植株和一些特别健壮
的植株,开花后还会从茎基部萌生出1
~2个枝条而形成分枝。植株一般长到
40 cm以上便开始出现倒伏现象,倒伏
着地的茎被枯枝落叶掩埋后,部分节上
会产生不定须根,休眠芽便会萌发而形
成新的植株,使该居群向外扩展。
4.4 叶
管萼山豆根的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1年生小苗有1~3片复叶,2年生以后
每株有3~5片复叶。每片复叶有3~5片
小叶,小苗的第1和第2片叶为3小叶;
第3片叶也常为3小叶,偶见5小叶;第4
片以后为5小叶,偶见3小叶。叶芽萌动
后,开始形成被灰白色短柔毛的小突起
——复叶原始体,随着突起的生长,柔
毛颜色逐渐变成黄褐色;经过3~6天,
随着新枝的伸长,复叶逐渐展开;再
过8~10天,复叶大部分展开,生长开
始加速;经35天左右,复叶基本长大成
形。若无特殊情况,叶片直到第2年新
叶抽出后,才会陆续变黄脱落;水分越
充足的环境,叶片变色脱落越晚,最长
的可以在枝条上存活3年。
4.5 花
管萼山豆根的花为两性花,总状花
序着生于枝顶,小花着生方式为葡萄状
着生,每个花序有小花40~50朵,最多
可达60朵。4月上旬花芽萌动产生小芽
体后,经20天左右,整个花序可长到
1.0~1.5 cm,其上密集的花蕾也逐渐清
晰可见;下部花蕾直径可达1 mm,再
经30天左右,下部花蕾开始开放。管萼
山豆根属于闭花授粉植物,授粉在花蕾
阶段进行,当花朵尚未开放时,便已自
花授粉;即使花朵开放时,由于其龙骨
瓣上端完全粘合,雄蕊和雌蕊被包裹在
里面,故也不可见。花开放后2~3天,
未成功受精的花朵便从小花梗处脱落。
4.6 果 实
管萼山豆根的荚果比较特殊,为椭
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呈核果状,光
亮,果皮略肥厚,带肉质,肿胀,不开
裂,背腹缝极不明显,成熟后呈紫黑
色,种子仅l枚。这些特征与通常豆科
植物的荚果不同,是极为特殊的类型之
一。由于其闭花授粉,且具有较强的自
交不亲和性,因而自然条件下的结实
率极低,不超过8%,甚至多数不能结
实;而且其种子发芽率也很低,不超过
10%,因而难以通过种子繁殖。
通常,6月上中旬,成功受精花朵
的花冠将逐渐萎蔫脱落,线型的子房
从中部开始膨大;到7月中旬,果实长
成近纺锤形,距先端1/3~1/2处直径最
大,向两端缩小,先端具明显尖头;到
9中下旬,果实成熟,呈椭圆形,两端
钝圆。其果实成熟后,不会立即脱落,
直到第二年3~4月,还能在植株上观测
到前一年结的果实,此时果梗已完全枯
死,但果实依然未脱落。
5 管萼山豆根的年生长量
5.1 年生长高度测定
由表2可知,苗高10~30 cm的管萼
山豆根植株的年平均增长高度随着平均
苗高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但显著性检测
结果表明,各苗高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随着移栽时苗高的增加,年平均增长率
却逐渐下降。与一般木本植物相比较,
管萼山豆根生长相当缓慢。
5.2 年生长重量测定
(下转第23页)
表2 管萼山豆根年生长高度情况
表1 管萼山豆根各生长阶段的时间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推广刊 • 23
年。早稻于5月20日始见纹枯病,定案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病蔸率48.7%,最
高病蔸率达80%;平均病株率20.5%,
最高病株率38.3%;平均病指11.3,最
高病指22.3。晚稻于7月30日始见纹枯
病,定案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病蔸率
41.2%,最高病蔸率达72%;平均病株
率23.4%,最高病株率31.4%;平均病
指15.6,最高病指21.6。试验田开展3次
药剂防治,药后30天(9月18日)调查
显示,总体防治效果明显,纹枯病防治
区与非防治区差异明显(表2)。
2.3 产量测定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不防治稻飞
虱的情况下,荆楚优148、丰源优299、
丰优9号和岳优9264相较于金优207分别
增产14.1%、15.2%、13.4%和5.9%;在
防治稻飞虱的情况下,丰源优299、丰
优9号和岳优9264相较于金优207分别增
产17.4%、13.9%和10.3%;同时,防治
区的产量明显高于非防治区,丰源优
299的产量最高,为116.0 kg。纹枯病试
验区的结果也同样表明防治区的产量明
显高于非防治区,丰源优299的产量最
高,为121.0 kg。
3 结 论
通过整个水稻生育期内田间试验和
稻飞虱及纹枯病田间调查表明:2011
年,汉寿县纹枯病大流行,稻飞虱三、
四和五代大发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
大;汉寿主栽品种丰源优299、丰优9号
和岳优9264表现出较好的耐飞虱和耐纹
枯病特性,在生产上可进一步推广。同
时,建议在不同生态区域继续进行稻飞
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产量损失测定试
验,以便测定水稻品种抗病虫性能,筛
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的抗性强的优质高产
品种。
参考文献:
[1] 肖晓华,刘 春,吴洪华,等. 水稻主栽
品种对稻飞虱抗性鉴定试验[J]. 植物医
生,2012,(1):26-29.
[2] 陈 伟,钱 建,程枫叶. 南通地区水稻纹
枯病的发生危害特点与综防技术[J] .
江苏农业科学,2 0 1 2,4 0(9):
133-134.
[3] 肖晓华,刘 春,吴洪华,等. 水稻主栽
品种稻飞虱危害损失测定[J]. 农业科技
通讯,2011,(3):54-58.
[4] 路 梅,张发成,钱明强,等. 金华市
水稻主栽品种纹枯病现状及经济阈
值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
(31):17553-17555.
(上接第18页)
测定结果表明:苗重在8 g以下的,平均
增重率为78.7%;苗重在8~15 g的,平
均增重率为26 g;而苗重大于15 g的,
平均增重率达100%。由于苗重大于15
g的仅一株,所以此数据只能供参考。
总体来说,植株越大,增长百分比越
小。这是因为管萼山豆根喜阴湿的环
境,苗子大,地上部分所占比重大,移
栽后失水就多,所以移栽后受影响大,
恢复生长慢,甚至地上部分还会出现顶
部枯死的现象,使得年增重百分比下
降;而苗重在15 g以上的那株大苗则由
于个体差异,移栽后没受什么影响,因
而生长良好。
6 讨 论
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进行引种
栽培的基础和前提。因管萼山豆根种子
繁殖困难,笔者对其扦插繁殖和组织培
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扦插繁殖和组
织培养的管萼山豆根生长相当缓慢,完
全人工种植成本较高,于是又开展了
野生栽培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
果。但是,由于管萼山豆根各方面的研
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其分布范围比
较有限,居群规模小,所以,研究进展
较为缓慢。管萼山豆根的生物学特性研
究作为第一步,为以后的人工繁殖和栽
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其扩
大分布面积和种植规模,缓解目前其资
源紧缺的现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茂祥,刘正宇,任明波,等. 金佛山
濒危抗癌中草药——管萼山豆根[J]. 中
国林副特产,2007,(6):72-73.
[2] 林茂祥,韩 凤,刘正宇,等. 生长素处
理对管萼山豆根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
(1):34-35.
科技与产业 TECHNOLOGY&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