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花叶海棠西宁地区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全 文 :青海农林科技 ·试 验 研 究· 2015 年第 3 期
收稿日期:2015 - 07 - 06.
作者简介:吕才忠,林业工程师,长期从事森林抚育及苗木繁育工作。
花叶海棠西宁地区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吕才忠1,李发金2
(1.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苗木培育基地 ,青海 西宁 810016;
2.青海省贵德县林业局,青海 贵德 811700)
摘 要:花叶海棠,主要以散生及小片状分布于青海省主要林区,它具有独特的生态保护功能,也有较高
的中藏药用价值。对保护和改善高海拔生态环境条件及中藏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对
其播种量、播种深度、播期、播种方式予以明确界定。
关键词:花叶海棠;播种育苗;播种量;播种方式
中图分类号:S72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9967(2015)03 - 0024 - 03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Planting Seedlings
of Malus transitoria in Xining area
LV Cai-zhong1,LI Fa-jin2
(1. Make River Forestry Bureau Nursery Stock Cultivation Base
Qinghai Province,Xining Qinghai 810016,China;
2. Guide County Forestry Bureau Qinghai Province,Guide Qinghai 811700,China)
Abstract:Malus transitoria mainly scattered and distributed small pieces of forest in the main forest re-
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It has unique ecological protection function,and high value for the middle and Ti-
betan medicine. it has important role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high altitude. In this paper,the amount of its seed,sowing depth,so-
wing date,sowing way to be clearly defined.
Key words:Malus transitoria;Sowing seedling;Sowing amount;Sowing way
花叶海棠(Malus transitoria)为蔷薇科、苹果
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 1 - 5m,叶片卵形至阔
卵形,边缘有不整齐的圆齿,常有 3 - 5 不规则的
深裂。伞形花序,萼片长三角形,两面被密绒毛;
花瓣倒卵形,白色。梨果近球形。花果期 5 - 6
月。果期 8 - 9 月。种子成熟时黄黑色,三角状
椭圆形。生长在海拔 2000 - 3200m 的林缘、河
谷、及灌丛中。被藏区牧民称之“藏茶”,用其可
治疗消化不良、消食导滞、胃疼、疏散风热等疾病
是较好的抗逆性植物及药用植物种[1]。对此进
行了野生种的驯化及繁育研究并获得成功。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西宁市北郊,该地属大陆高原半
干旱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
量大,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全年平均气温 6. 2℃,
年降水量为 400mm,年蒸发量为 1363. 6mm,年日
照时数为 1939. 7h,冬春干旱多风,年平均风速为
1. 8m /s,雨热同期,最暖月平均气温 16 ~ 17℃,无
霜期 120d。土壤为栗钙土,pH值 7. 8 - 8. 0。
1. 2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种子采集于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及湟中群加
林场。采收时将红、黄色的圆形梨果采下进行沤
腐,当果肉全部腐烂后取出种子,晾干,精选后放
置在通风干燥处保藏。种子千粒重为 3. 4 -
4. 5g,发芽率 92%,净度 97%。播种前用 0. 3%
42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20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后,拌沙播种。
1. 3 土壤处理与整地
育苗地设在农田地中,将地整平后施入腐熟
农家肥 45 m3 /hm2、二铵 300 kg /hm2、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45 kg /hm2,深翻 30cm - 50cm。做床
前先灌一次透水,待土壤疏散时做床。苗床为平
床,苗床宽 0. 8 m -1m,长依地势,每床间留 30cm
管理步道。
1. 4 试验方法
播种量采用条播,采取 6 水平,3 重复随机排
列试验设计,水平播种量为:1. 5 g /m2、3. 5g /m2、
5. 5g /m2、7. 5g /m2、9. 5g /m2、11. 5g /m2。播期,采
用 6 水平,3 重复随机排列试验设计,播种量为 6
g /m2,水平播期为:3 月 15 日、4 月 15 日、5 月 15
日、6 月 15 日、7 月 15 日、8 月 15 日。播种深度,
采取 6 水平,3 重复随机排列试验设计,条播,播
种量为 6g /m2,水平播种深度为 0. 2cm、0. 5m、
0. 8cm、1. 1cm、1. 4cm、1. 7cm。播种方式为,采用
2 水平,3 重复随机排列试验设计,播种量为 6g /
m2,水平播种方式为:条播、撒播。播种出苗后的
其它管理水平相同,除播期外,其余播种时间均
为 5 月 15 日。待完成一个生长期后,对其进行调
查,采用 dp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分析
2. 1 不同播种量的确定
2. 1. 1 不同播种量对保苗数的影响
从不同播种量对保苗株数影响表一看,播种
量为 5. 5g /m2、7. 5g /m2、9. 5g /m2、11. 5g /m2 的保
苗数无差异外,与播种量为 1. 5g /m2 和播种量为
3. 5g /m2 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随播种量的递增,
保苗数趋于稳定,单位面积播种量与保苗数的最
优化值为:播种量应确定在 5. 5g /m2 - 7. 5g /m2
之间,保苗数应确定在 300 株 /m2 左右。
表 1 不同播种量对保苗数的影响 (单位:株 /m2)
处理 Ⅰ Ⅱ Ⅲ 平均 差异显著性
(g /m2) a = 0. 05 a = 0. 01
1. 5 99 112 106 106 c C
3. 5 182 173 154 170 b B
5. 5 301 297 295 298 a A
7. 5 321 298 305 308 a A
9. 5 312 317 307 312 a A
11. 5 328 302 306 312 a A
2. 1. 2 不同播种量对苗高的影响
从不同播种量对苗高影响表 2 看,播种量为
5. 5g /m2、7. 5g /m2、9. 5g /m2、11. 5g /m2 的苗高为
60cm -61. 2cm无显著差异外,与播种量为 1. 5g /
m2、3. 5g /m2 的苗高为 44. 5cm - 47. 5cm 均存在
显著差异。由播种量与单位面积产苗量推出,单
位面积保苗数低于 170 株 /m2 不利于苗高生长,
保持在 300 株 /m2 左右是高生长的最佳密度。
表 2 不同播种量对苗高的影响 (单位:cm)
处理 Ⅰ Ⅱ Ⅲ 平均 差异显著性
(g /m2) a = 0. 05 a = 0. 01
1. 5 45. 6 43. 2 44. 7 44. 5 c C
3. 5 47. 5 48. 3 46. 8 47. 5 b B
5. 5 58. 4 60. 1 61. 5 60. 0 a A
7. 5 60. 5 61. 3 61. 9 61. 2 a A
9. 5 60. 7 62. 3 61. 9 61. 6 a A
11. 5 62. 1 59. 8 60. 3 60. 7 a A
2. 1. 3 不同播种量对地径的影响
从不同播种量对地径的影响表 3 看,各播种
量之间地径的变化幅度为 0. 59cm - 0. 61cm 之
间,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此播种量幅度范围
内所对应密度对地径的生长没有影响。
52
表 3 不同播种量对地径的影响 (单位:cm)
处理 Ⅰ Ⅱ Ⅲ 平均 差异显著性
(g /m2) a = 0. 05 a = 0. 01
1. 5 0. 62 0. 59 0. 61 0. 61 a A
3. 5 0. 63 0. 60 0. 59 0. 61 a A
5. 5 0. 61 0. 59 0. 58 0. 59 a A
7. 5 0. 57 0. 61 0. 59 0. 59 a A
9. 5 0. 58 0. 59 0. 61 0. 59 a A
11. 5 0. 61 0. 57 0. 59 0. 59 a A
2. 2 不同播期的确定
从不同播期对保苗数的影响表 4 看,4 月 15
日与 5 月 15 日播期对保苗数无差异外,与其它播
期保苗数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从 3 月 15 日至
5 月 15 日随播期的推迟,保苗数在增加,达到最
高值。5 月 15 日后随播期的延迟保苗数在减少。
从单位面积保苗数及苗木生长的最优化值可得
出最佳的播种期应在 4 月 15 日至 5 月 15 日间。
表 4 不同播期对保苗数的影响 (单位:株 /m2)
处理 Ⅰ Ⅱ Ⅲ 平均 差异显著性
a = 0. 05 a = 0. 01
3 月 15 日 262 277 258 266 b B
4 月 15 日 288 297 301 295 a A
5 月 15 日 295 298 306 300 a A
6 月 15 日 272 265 261 266 b B
7 月 15 日 248 253 245 249 c C
8 月 15 日 233 226 223 227 d D
2. 3 不同播种深度的确定
从不同播种深度对保苗数的影响表 5 来看,
播种深度为 0. 5cm、0. 8cm 保苗数为 282 株 /m2、
302 株 /m2 无差异外与其它播种深度表现出极显
著差异。播种深度对保苗数有着密切的关系,若
播种深度太浅,多数种子暴裸在育苗床面,不能
正常发芽出苗,播种太深种子不能正常顶土出
苗,根据单位面积的保苗数及苗木生长的最优化
值,播种深度应确定在 0. 5cm -0. 8cm之间。
表 5 不同播种深度对保苗数的影响 (单位:株 /m2)
处理 Ⅰ Ⅱ Ⅲ 平均 差异显著性
(cm) a = 0. 05 a = 0. 01
0. 2 156 187 165 169 c C
0. 5 275 288 282 282 a A
0. 8 308 296 301 302 a A
1. 1 213 225 212 217 b B
1. 4 207 202 213 207 b B
1. 7 143 196 163 167 c C
2. 4 不同播种方式的确定
从不同播种方式对保苗数的影响表 6 来看,
不同播种方式之间对保苗数无显著性差异。从
苗木生长期的管理情况看,条播(播幅 8cm)最易
于管理。因而播种方式应确定条播。
(下转第 49 页)
62
表 2 农资投入情况
农资类别 使用户数 最少投资(元) 最多投资(元) 户均投资(元)
化肥 97 50 3000 428
农膜 24 10 3000 738
农药 82 50 1000 255
注:表中数据均为实地入户调查整理所得。
2. 3 农户对生态保护认知分析
化肥、农膜和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
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农资
的使用也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破坏生态环境,
降低生态效益。对此项的调查意义在于,了解农
户在使用农资过程中,是否会合理把握农资的使
用限度,研究林芝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合理协
调。
经调查得知,认为经济发展重要的农户有 16
户,占调查样本比重为 14%;而认为生态保护重
要的农户有 12 户,占比为 10%;认为经济发展与
生态保护一样重要的农户有 69 户,占比为 60%;
其余的农户不清楚状况,这样的农户占比为
14%。由此可以看出,林芝地区农户从事农业生
产,即追求农业经济效益也注重生态保护。认为
二者同等重要的农户超过一半以上,片面认识经
济发展或生态保护重要的只占 26%。
3 结论
通过对林芝县和工布江达县农户农资使用
情况调查,从农户对使用农资的认知情况、农资
投入情况和农资使用后果认知三方面分析得知
以下结论,(1)农户愿意使用农资。调查结果显
示 74%的农户愿意使用农资,尤其愿意使用化肥
的农户居多,其次是农药,对农膜的使用户数占
比只有 24%。(2)农资成本是影响农资使用的重
要因素。从农资成本投入考察,户均投入化肥、
农膜和农药为 1421 元,由此可以得知,之所以还
有 24%的农户不愿意使用农资,是因为农资使用
要投入成本,这从西藏长期以来的“等靠要”思
想,以及长期的广种薄收农业生产方式和长期的
财政补贴是有密切关系的。(3)农户使用农资会
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农资使用是否会
影响生态环境调查可以看出,农户对农资的使用
过程中也有生态保护意识,认为二者同等重要。
这说明农户也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经济至上
为终极目标的。
参考文献:
〔1〕林芝地区统计局. 2013 年林芝地区主要经济社会指
标统计手册[R]. 2013.
〔2〕师学萍,顿珠罗布,郝文渊.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
化特征及发展[J].青海农林科技,2015,(1) :19 - 21.
(上接第 26 页)
表 6 不同播种方式对保苗数的影响 (单位:株 /m2)
处理 Ⅰ Ⅱ Ⅲ 平均 差异显著性
(g /m2) a = 0. 05 a = 0. 01
撒播 298 307 294 300 a A
条播
(播幅 2cm)
286 297 289 291 a A
条播
(播幅 8cm)
299 299 311 303 a A
3 结 论
花叶海棠应采用条播。播种时间为 4 月 15
日至 5 月 15 日之间。播种量应在 5. 5g /m2 - 7. 5
g /m2 之间。播种深度应在 0. 5cm - 0. 8cm 之间。
这样才能保证其单位面积的最佳产苗量 300 株 /
m2,达到苗期的最佳生长量。
参考文献:
〔1〕李耀阶,等.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
版社,1987:296.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