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肥肉草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5-06-30
基金项目:中医药公益性行业专项(201407002);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4121-学科)
作者简介:杨成梓(197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品质评价研究;E-mail:tiebaojin@ 163. com。
肥肉草的形态与显微构造研究
杨成梓,蔡沓栗,滕 祎,吴淑英,郭 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摘要 目的:对肥肉草 Fordiophyton fordii (Oliv. )Krass. 进行生药组织学鉴定,为研究肥肉草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肥肉草的植物形态、显微构造进行描述说明。结果:肥肉草根横切面中央无髓部,根茎和茎
横切面中央具异性维管束,叶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叶下表皮气孔众多。结论:肥肉草具有独特鲜明的植物形态和显
微构造特点。
关键词 肥肉草;生药学研究;显微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6)01-0063-04
DOI:10. 13863 / j. issn1001-4454. 2016. 01. 014
肥肉草 Fordiophyton fordii (Oliv. )Krass. 是野
牡丹科异药花属植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或亚灌木,
主产于长江以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
以及贵州等地〔1〕。在四川的峨眉山地区,肥肉草土
名“酸铜杆”,当地群众用其来治疗肝炎,又因为其
叶味酸,所以也可生食〔2〕。其实,肥肉草具有多种
药效,且药用价值高,大多以全草入药,可祛风除湿、
凉血止痢,同时可清肺热、止痛,且具有消炎功效,对
风湿痛、无名肿毒、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跌打
损伤、外伤出血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3〕。肥肉草同
时也是一种观赏性植物,花朵娇艳美丽,适合生长于
温暖湿润的南方,形态优美,令人赏心悦目。因此,
肥肉草既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又具有极佳的观赏价
值。虽然其仍处于野生阶段,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
但是它所拥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一定的经济价值
已经逐渐被人发掘。本研究对肥肉草的植物形态和
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旨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数
据支持。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 肥肉草样品来自福建省仙游县西苑乡
凤山村,经笔者杨成梓副教授鉴定为野牡丹科植物
肥肉草 Fordiophyton fordii(Oliv. )Krass. ,采集标本
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生药科研实验室。采集数
据:时间:2014-7-29;纬度:25° 36 14. 52″ N;经度:
118°3508. 36″E;海拔:842 m。
1. 2 仪器 Nikon YS100 型生物显微镜(日本 Ni-
kon公司);DHG-9240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
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Midea MJ-25BMO3A 搅拌
机(广东美的精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佳能 IXUS-
140 数码相机(中国佳能有限公司)。
1. 3 试剂 水合氯醛、盐酸、间苯三酚、无水乙醇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 方法
对肥肉草原植物进行拍照及描述;通过徒手切
片、叶表皮制作和粉末制片等,观察根、根茎、茎和叶
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进行文字描述并绘图。
3 结果
3. 1 植物形态 草本或亚灌木,高为 30 ~ 60 cm,
茎稍微肉质,呈四棱形,常具槽,无毛。叶对生,膜
质,多为阔披针形、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为 4. 5
~ 14 cm,宽为 1. 5 ~ 8 cm,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
呈浅心形至圆形,边缘具有细锯齿,两面均无毛或披
稀疏的短糙伏毛,叶柄长为 2 ~ 6 cm。聚伞花序再
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长为 12 ~ 20 cm;总花梗长为
6 ~ 15 cm;总苞片呈扁圆形或阔卵形,膜质,长为
1. 0 ~ 1. 8 cm,无毛,具有白色小腺点,早落;花多为
粉红色,花梗密被腺毛,苞片呈倒卵形或椭圆形,长
约为 1 cm,膜质,被腺毛和白色小腺点;萼筒为倒圆
锥形,膜质,具 4 棱,长为 6 ~ 8 mm,被腺毛及白色小
腺点,裂片是长圆形,长约 5 mm;花瓣呈倒卵状长圆
形,长约 12 mm,无毛;长雄蕊花药线性,基部稍钝,
药隔微膨大呈小距,短雄蕊花药为卵形,药隔不延
长,子房下位,近顶部具有膜质冠。蒴果呈倒圆锥
形,具 4 棱,顶孔 4 裂,宿萼与果同形,无毛,具白色
小腺点〔4〕。花期为 7 ~ 10 月,果期为 10 ~ 11 月。见
图 1。
3. 2 显微构造
3. 2. 1 根横切面构造:木栓层细胞呈红棕色,由 3
~ 4 层长矩形的木栓细胞组成。皮层细胞较大,约
占横切面的二分之一。内皮层明显,为 1 层排列整
·36·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9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齐、切向延长的狭长细胞,有明显增厚的凯氏点。中
柱鞘细胞为 2 层较小的类圆形细胞。韧皮部狭小,
无明显形成层,木质部发达,呈辐射状,木化至中央,
无髓部。见图 2、3。
图 1 肥肉草原植物图
A. 全株 B. 叶(正面和背面) C. 花 D. 肉质总苞片
图 2 肥肉草根横切面简图(×15)
1. 木栓层 2. 皮层 3. 内皮层 4. 韧皮部 5. 木质部
3. 2. 2 根茎横切面构造:根茎表皮细胞为 1 层排
列整齐的较小的类圆形细胞。根茎四角具有厚角组
织。皮层约占横切面的三分之一,由类圆形薄壁细
胞组成。内皮层明显,为 1 层排列整齐、切向延长的
类长方形细胞,有明显增厚的凯氏点。中柱鞘不明
显,为 2 层紧密排列的很小的类圆形细胞。韧皮层
狭小,无明显形成层,木质部导管明显。中央有 1 个
异型维管束。见图 4、5。
3. 2. 3 茎横切面构造:茎表皮细胞为 1 层排列整
齐的较小的类圆形细胞。四角有明显的厚角组织。
皮层约占横切面的三分之一,由类圆形细胞的薄壁
图 3 肥肉草根横切面详图(×15)
1. 木栓层 2. 皮层 3. 内皮层 4. 韧皮部 5. 木质部
图 4 肥肉草根茎横切面简图(×15)
1. 表皮 2. 厚角组织 3. 皮层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木质部 7. 薄壁细胞
图 5 肥肉草根茎横切面详图(×15)
1. 表皮 2. 厚角组织 3. 皮层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木质部 7. 薄壁细胞
细胞组成,大小不一。内皮层明显,为 1 层排列整
齐、切向延长的类长方形细胞,有明显增厚的凯氏
点。中柱鞘不明显,为 1 层紧密排列的很小的类圆
形细胞。韧皮层狭小,无明显形成层,木质部导管明
·46·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9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显。中央有 1 个异型维管束。见图 6、7。
图 6 肥肉草茎横切面简图(×25)
1. 表皮 2. 皮层 3. 厚角组织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木质部 7. 薄壁细胞
图 7 肥肉草茎横切面详图(×25)
1. 表皮 2. 皮层 3. 厚角组织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木质部 7. 薄壁细胞
3. 2. 4 叶中脉横切面构造:上、下表皮均为 1 列细
胞,类方形或近长方形,叶下表皮有不均匀角质层增
厚。栅栏组织为 1 列细胞,长圆柱形。基本薄壁组
织细胞大小不一,类圆形紧密排列成多角形状。海
绵细胞大小不一,呈不规则形。中脉维管束外韧型,
韧皮部狭小,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数个成列。
见图 8、9。
3. 2. 5 叶表皮构造:叶上表皮细胞呈多角形,紧密
排列,无气孔。叶下表皮气孔众多。见图 10。
3. 2. 6 全草粉末:棕绿色。①导管种类较多,可见
环纹导管、螺纹导管、双螺旋导管、梯纹导管和孔纹
导管。螺纹导管较多,导管直径 10 ~ 45 μm;②木纤
维壁厚,木化,具纹孔,长梭形,直径 15 ~ 45 μm;③
草酸钙针晶束多见,多分布于薄壁细胞中;④可见多
细胞非腺毛,呈大形长锥形,微弯曲,由数十个细胞
构成,排成多列,下部较宽,较完整;⑤纤维呈束或散
在,长梭形稍弯曲,大多不完整,直径 15 ~ 45 μm;⑥
叶上表皮碎片细胞呈多角形,紧密排列,无气孔,直
径 120 ~ 140 μm;⑦叶下表皮碎片,可见气孔,直径
60 ~ 70 μm;⑧非腺毛,壁薄,直径 60 ~ 70 μm。见图
11。
图 8 肥肉草叶中脉横切面简图(×30)
1. 上表皮 2. 栅栏组织 3. 薄壁细胞 4. 木质部 5. 韧
皮部 6. 厚角组织 7. 下表皮
图 9 肥肉草叶中脉横切面详图(×30)
1. 上表皮 2. 栅栏组织 3. 薄壁细胞 4. 木质部 5. 韧
皮部 6. 厚角组织 7. 下表皮
图 10 肥肉草叶上表皮(A,×60)和下表皮(B,×120)图
4 结论
肥肉草具有独特鲜明的植物形态和显微构造特
点。聚伞花序再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梗、苞片和
萼筒均被腺毛;根的横切面显微构造中,内皮层切向
延长,凯氏点明显增厚,韧皮部狭小,无明显形成层,
·56·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9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图 11 肥肉草全草粉末图(×120)
1. 导管 2. 木纤维 3. 草酸钙针晶束 4. 多细胞非腺毛
5. 纤维 6. 叶上表皮 7. 叶下表皮 8. 非腺毛
木质部辐射状,木化至中央;根茎的横切面显微构造
中,四角具有厚角组织,中央有异型维管束;茎的横
切面显微构造中,四角有明显的厚角组织,中央有异
型维管束;叶中脉的横切面显微构造中,叶下表皮有
不均匀角质层增厚,上表皮下方有 1 列圆柱形栅栏
组织,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数个成列;叶上表
皮无气孔,叶下表皮气孔众多;观察其粉末特征,导
管类型众多,具有较多草酸钙针晶束,多细胞非腺毛
多见。
参 考 文 献
[1]陈介 . 中国植物志[M].第 53(1)卷 .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4:237-240.
[2]刘连芬,钱关泽,王文省,等 . 肥肉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
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2):305-306.
[3]常章富,吴嘉瑞,滕云霞,等 . 中国野牡丹科药用植物性
能主治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7):854-
859.
[4]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 福建植
物志[M].第 4 卷 .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19-120.
·66·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9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