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蜂业 APICULTURE OF CHINA 2016年 3月 第 67卷蜜源植物与授粉
基金项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5-SYZ-13);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部门预算专项资金
作者简介:秦汉荣(1966-),男,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养蜂技术研究、推广和养蜂业管理。
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之一,喀斯特总面积 9.7
万 km2,占广西土地面积的 41%[1]。广西岩溶土地分布
广阔,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范围涉及南宁市、柳州市、桂
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
市、崇左市 10个市 76个县(市、区)[2]。龙须藤是喀斯特
地区常见的药用植物,有着与沙地植物相似的特点,对
岩溶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1]。龙须藤不仅在石漠化生
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给蜜蜂提
供丰富的花蜜和花粉,生产出优质的蜂产品,提高养蜂
经济效益,促进养蜂业的发展。
1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1.1 形态特征
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 Benth.],俗称:
九龙藤、羊蹄藤。为云实科(Caesalpiniaceae)羊蹄甲属
(Bauhinia Linn.)木质藤本植物,攀援灌木,长 2~7 m。茎
上有卷须,小枝有短绒毛;叶纸质,卵形或心形,长 3~
10 cm,宽 2.5~6.5(9)cm,先端不分裂而为锐渐尖、圆
钝、微凹,或 2裂而具长度不一的 2裂片;基出脉 5~7
条;叶柄长 1~2.5 cm,略被毛。总状花序狭长,腋生,有
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长 7~
20 cm,被灰褐色绒毛;花蕾椭圆形,长 2.5~3 mm;花直
径约 8 mm;花梗纤细,长 10~15 mm;花托漏斗形,长约
2 mm;萼片披针形,长约 3 mm;花瓣白色,具瓣柄,瓣
片匙形,长约 4 mm,外面中部疏被丝毛;能育雄蕊 3
枚,花丝长约 6 mm,无毛;退化雄蕊 2枚;子房具短柄,
花柱短,柱头小。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长 7~12
cm,宽 2.5~3 cm;种子 2~5 颗,圆形,扁平,直径约 12
mm;果期 7~12月[3,4]。
1.2 生境与地理分布
龙须藤多生长在岩溶石山的灌木丛或山地疏林和
密林中,常呈藤灌状,与荆条(Vitex negundo)、红背山麻
杆(Alchornea trewioides)、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
雀梅藤(Sagere tiathea)等混生[5]。广西各地均有分布,其
中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地有大量分布[4]。目前,蜜蜂
采集利用比较好的县(市、区)有:桂林市的市郊、阳朔、
恭城、灌阳、兴安、灵川、全州、永福、龙胜;柳州市的融
安、融水;河池市的天峨、南丹、巴马、都安、大化;梧州
的蒙山、藤县;百色市的右江、田阳、凌云、隆林;贺州市
的富川、钟山、昭平;崇左市的扶绥、江州、天等;来宾市
的合山、金秀、忻城等等。
2 开花期与泌蜜特点
2.1开花期
龙须藤开花期 8~10月。阳朔 8月下旬始花,9月
份盛花,开花至 10月中旬;桂林市郊区、富川、融安的
龙须藤开花期比阳朔早 1周左右,恭城、平乐、钟山则
比阳朔晚几天。群体花期 30~50天。
2.2泌蜜吐粉
龙须藤泌蜜量大,在盛开的花朵中,常可见到晶莹
透亮的花蜜;花粉灰白色,量少。温、湿度对龙须藤泌蜜
和泌蜜量有较大影响,当空气湿度适宜,早晚温差较大
时,泌蜜涌;当气候干旱、外界连续高温,会出现不开
花,或虽开花但泌蜜差,甚至不泌蜜的情况;开花前雨
蜜蜂利用广西蜜源植物龙须藤的调查研究
秦汉荣 1 闭正辉 1 周大维 12 胡军军 12 孔 蕾 1 孙 甜 1 陆启皇 1 罗 盈 1欧海珠 12
吴清越 1 杨建军 3 何 南 3 李玉元 4 莫五一 4 黄福伦 5 廖权茂 5 朱桥记 6 朱志强 7
(1广西养蜂指导站,南宁 530021;2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530021;3南宁市全健蜜蜂养殖场,
530022;4桂林市畜牧站,541004;5阳朔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541900;6阳朔县朱桥记蜜蜂园,541900;7阳朔县
蜂业协会,541900)
摘 要:龙须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在岩溶石山地区分布广泛,秋季开花,泌蜜丰富,中蜂、意蜂均可采集
利用,可出产商品蜂蜜,是广西的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具有较高的养蜂价值和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关键词:龙须藤;蜜源;植物;蜜蜂
40
2016年 3月 第 67卷 中国蜂业 APICULTURE OF CHINA
水充足,开花期间偶尔下些小雨,往往获得丰产;“冬不
干”(在冬季有适当的低温和雨水)有利于来年龙须藤
的开花和流蜜。值得留意的是:龙须藤开花泌蜜也有异
常情况出现,比如同一地点龙须藤上一年或连续几年
开花流蜜很好,今年或下一年可能会出现不开花或开
花不泌蜜的现象,规律不明显。所以,养蜂者在计划转
场采集龙须藤之前应多了解植物开花、流蜜等情况,必
要时应亲自前往拟放蜂的场地查看。
2.3采集特点
中蜂、意蜂均喜爱采集,中蜂出勤略早于意蜂。蜜
蜂在上午 10∶00之前以采粉为主,采集蜂多在 10∶00之
后大量出巢,当外界气温越高,蜜蜂采集越积极,14∶00
前后蜜蜂出勤达到高峰,采集持续到太阳下山;正常年
景,10框群势的意蜂群进蜜 7天左右蜜脾开始封盖,蜜
脾完全封盖需 20天以上。
3 蜜蜂产品
蜜蜂产品主要有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蜡等。龙须
藤蜂蜜采自岩溶石山野生的龙须藤,天然、无污染,浅
琥珀色至琥珀色(随着贮存时间的加长,蜂蜜颜色会有
所加深);气味芳香,口尝清甜,微苦;不易结晶,结晶后
颗粒细腻、柔软,手揉后易溶化,是色香味俱佳优质蜜
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原料蜂蜜理化指标见下表。
4蜂群管理
4.1 蜂群管理要点
除了蜂群的日常管理外,应做好以下工作:
(1)广西主要的龙须藤场地其盛花期大多数是在 9
月份,做好适龄采集蜂的培育。
(2)前期往往缺粉,应及时饲喂,最好是在进入龙
须藤场地前群内能贮存足够的花粉。
(3)组织生产群投入蜂蜜生产。意蜂要注意密集群
势,及时加础造脾,扩大蜂巢,适时加继箱。
(4)适时清出“底糖”,以利于生产高纯度的龙须藤
蜂蜜。
(5)坚持强群采集,生产高浓度封盖蜜。可结合秋
季换王,适当控制蜂王产卵,减轻群内负担,集中力量
从事生产,提高蜂产品产量。
(6)后期注意留足饲料,预防盗蜂。
4.2 注意事项
(1)广西是“秋老虎”喜欢光顾的地区,遇高温时,
要注意遮阴,给蜂群喂水。
(2)末花期常有群势下降较快现象,一方面可能与
部分养蜂者采用“扣王断子”方式生产有关;另一方面
可能与外界粉源不足有关,应注意花粉饲喂。一旦发现
群势下降严重,应考虑提前退场,转到好粉源场地繁
殖。
(3)冬、春季温度低的地区,群内有龙须藤贮蜜的
蜂群偶尔发现有类似爬蜂的现象,饲喂其他品种蜂蜜
或饲料后情况好转。建议:从龙须藤场地撤出的蜂场,
可适当饲喂其他品种的蜂蜜或饲料,在冬季治螨期间
(一般在冬至前后)把蜂群内的龙须藤蜜脾全部撤出调
入其他品种的蜜脾或饲喂其他品种的蜂蜜,缺粉蜂群
及时饲喂花粉,以免影响蜂群过冬和春繁。
5 资源利用与养蜂经济价值
5.1资源利用
(1)利用历史:龙须藤是广西桂北地区最重要的蜜
源植物之一,龙须藤蜂蜜是桂北地区除柃属蜂蜜外最
重要的蜜种之一。据桂北地区养蜂农介绍,自有养蜂以
来就有龙须藤蜂蜜出产,只是受养蜂规模、技术水平的
影响,加上商品意识淡薄,在活框饲养技术未推广之前
龙须藤蜜源一直是本地中蜂(定地旧法饲养)利
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但随着活框养蜂饲
养技术的推广,尤其是意蜂等西方蜜蜂的引进,转
地放蜂成为可能,龙须藤蜜源也因此得到开发利
用。据记载,广西桂林 1910年出产蜂蜜 32石(计
1920 kg),于 1932年引进意蜂,采用活框技术饲养,到
1935年春有意蜂约 150群[6],由此推测,上世纪 30年代
或之前,桂林就应该有龙须藤商品蜂蜜。
类别 水分(%)波美度蔗糖(%)还原糖(%)淀粉酶值酸度 备 注
原料蜜 22.1 40.6 1.9 68.02 8.5 24.9 企业收购原料
注:(1)淀粉酶值单位:ml g·h (1%淀粉溶液)
(2)酸度单位:ml/kg (1mol/L氢氧化钠)
图 1 龙须藤(拍摄:秦汉荣 拍摄地点:阳朔县白沙镇)
蜜源植物与授粉 41
中国蜂业 APICULTURE OF CHINA 2016年 3月 第 67卷
(2)利用现状:据上世纪 60、70年代开始,养蜂师傅
介绍,广西龙须藤大量开发利用自上世纪 70年代中期
开始,当时以阳朔县黄日初(原阳朔县种蜂场场长)等
老一代养蜂师傅为代表的意蜂场首先在阳朔开发龙须
藤,取得成功后,逐渐转战桂林市郊区、灵川、兴安等
地,并获得丰产。经过近 50年的发展,尤其是交通、运
输条件得到改善之后,广西意蜂场逐步形成了围绕采
集龙须藤的放蜂路线和习惯。在广西境内的意蜂利用
盐肤木等蜜源繁蜂后转到龙须藤场地,部分到西北、东
北的广西蜂场,在利用油菜等蜜源繁蜂后也纷纷返回广
西龙须藤场地。桂林市郊区、阳朔、恭城、富川、钟山、平
乐、融安、合山、全州、灵川、兴安、永福、扶绥等地是广
西龙须藤放蜂场地比较集中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每年
有 400多家意蜂。其中,阳朔县场地 200多家意蜂场,
蜜蜂超 3万群,阳朔县已成为广西很重要的龙须藤放
蜂场地,是广西龙须藤蜂蜜重要产区之一。一般年景可
取蜜 3~5次,群均产蜜 30~40 kg。龙须藤已成为广西继
荔枝、龙眼、柃属等蜜源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优质特色蜜
源。
5.2 养蜂经济价值
龙须藤场地出产的蜂产品有蜂蜜、蜂王浆、蜂胶、
蜂蜡等,为便于计算,龙须藤的养蜂经济价值只计算蜂
蜜产值,限于条件,我们用主产区近几年的年均放蜂数
量来替代资源载蜂量,并以此估算主产区龙须藤资源
的养蜂经济价值。
资源载蜂量=蜂场数量×场均蜂群数量=400 场×
120群/场=48000群
蜂蜜产量=资源载蜂量×群均产蜜量=48000群×30
kg/群=1440 t
蜂蜜产值=蜜蜂产量×蜂蜜批发价=1440 t×3万元/
t=4320万元
说明:1. 由于未能查到官方龙须藤分布面积数据,
无法通过分布面积来测算资源载蜂量,本处以主产区
放蜂数量来替代。通过调查和测算,主产区年均 400家
意蜂场,场均养蜂 120群,产蜜 30 kg/群;蜂蜜批发价按
3万元/ t;2.本文龙须藤的养蜂经济价值不包括中蜂部
分。原因:广西境内各地均有龙须藤分布,中蜂利用也
很普遍,但利用龙须藤的中蜂大多数是零星分布,本调
查没有开展这部分工作。
综上所述,广西龙须藤主产区(意蜂)年均生产蜂蜜
1440 t,蜂蜜产值 4320万元。
6 讨论
莫凌等研究显示,在光强高、温度高的午后,龙须
藤叶片通过改变气孔的开度来调节蒸腾,通过热耗散
来避免自身光合机构受损,以适应岩溶环境。随着大气
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增加,在高光强时龙须藤的叶片温
度会增加,一般比空气温度高出 2~4℃[1]。龙须藤的这一
特性是否会影响其泌蜜、花蜜浓度以及蜜蜂出巢采集
的高峰期是否与这一特性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
桂北地区的群众素有利用龙须藤蜂蜜辅助治疗咳
嗽、湿疹、关节炎、高血压等疾病的习惯,认为龙须藤蜂
蜜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消炎、降血压等功效。张玉琴
等报道,龙须藤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与生物活性,具
有抗血小板聚集、镇痛、消炎、抗感染等作用[7],龙须藤
蜂蜜来源于龙须藤的花朵,其是否具有类似的作用,有
待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莫凌,黄玉清,覃家科,等.岩溶植物青冈和九龙藤叶片光学特
性日变化研究[J].广西科学,2008,15(2):189- 194.
[2]规划编写组,张菁.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规划[J].草业科学,2008,25(9):91- 102.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九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4]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志第二卷[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5 .
[5]廖盛厦,李军伟,杨红兰,等.龙须藤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主
要影响因子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 28(3):
61- 65.
[6]陈耀春.中国蜂业[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7]张玉琴,徐伟,李煌,等.龙须藤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8):207- 209.
图 2 意蜂采龙须藤(拍摄:秦汉荣 拍摄地点:阳朔县白沙镇)
蜜源植物与授粉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