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d, J=9.4Hz, 4-H), 7.97(1H, s, 5-H), 6.79(1H, s, 8-H),
5.81(1H, d, 11-H), 4.17(1H, d, 12-H), 1.76(3H, s, CH3),
1.69(3H, s, CH3)。13C-NMR(氘代吡啶)δ:161.07(C-2)、
113.03(C-3)、 144.11(C-4)、 128.66(C-5)、 131.21(C-6)、
161.39(C-7)、 99.99(C-8)、 155.41(C-9)、 112.59(C-10)、
69.44(C-11)、 79.66(C-12)、 74.36(C-13)、 56.05(OCH3)、
28.67(CH
3
)、24.81(CH
3
)。综合以上数据及与已知文献 [ 6]
对照鉴定化合物为 angelitriol。
4 讨论
前人曾从忍冬科植物(Loniceragracilipes)[ 7]中分得化合
物 Ⅰ , 本文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得该化合物 , 且通过
HSQC、HMBC谱的解析纠正了前人对 C-6和 C-7的归属。
参考文献:
[ 1] 梁晓天.常用中药基础研究 [ M].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3:405-439.
[ 2] IosifovaT, VoglerB, KostovaI, etal.Anewcoumarin-secoiri-
doidfromFraxinusornusbark[J].Fitoterapia, 2002, 73(5):
386-389.
[ 3] ReischJ, AchenbachSH.Afuranocoumaringlycosidefromstem-
barkofSkimmiajaponica[ J] .Phytochemistry, 1992, 31(12):
4376-4377.
[ 4] 柳江华 , 徐绥绪 , 姚新生 ,等.重齿毛当归中香豆素的进一步
分离 [ J] .药学学报 , 1996, 31(1):63-67.
[ 5] SatyanarayanaP, SubrahmanyamP, KasaR.etal.Anapiose-con-
tainingcoumaringlycosidefromGmelinaarborearoot[ J] .Phyto-
chemistry, 1985, 24(8):1862-1863.
[ 6] LiuJH, XuSX, YaoXS, etal.Twonew6-alkylcoumarinsfrom
Angelicapubescensf.biserrata[ J] .PlantaMed, 1995, 61(5):
482-484.
[ 7] MatsudaN, KikuchiM.AcoumaringlycosidefromLoniceragra-
cilipesvarndulosa[ J].Phytochemistry, 1995, 38(3):803-804.
帽蕊木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康文艺 1, 2 , 李彩芳 1, 2
(1.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大学药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收稿日期:2008-05-11
基金项目:河南省卫生厅艾滋病专项计划(2006038);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计划(2008A360002)
作者简介:康文艺(1971-),男 ,博士 ,副教授 ,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 Tel:(0378)3880680, E-mail:kangweny@hotmail.com
关键词:帽蕊木;抗氧化活性;DPPH;ABTS;FRAP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09)07-1104-03
帽蕊木(MitragynarotundifoliaKuntze.)为茜草科(Rubi-
aceae)帽蕊木属(MitragynaL.)植物 [ 1] 。该属的植物民间用
途广泛 , 可用于发热 、疝气 、肌肉疼痛的治疗 , 并可以驱虫 [ 2]。
我们在对该植物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中 [ 3-4] , 利用清除二苯代
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 )、铁离子还原 /抗氧化力测定法
(ferricreducing/antioxidantpowerassay, FRAP)和清除 ABTS
自由基的方法寻找帽蕊木抗氧化活性成分 ,并利用各种色谱
技术对醋酸乙酯活性部位进行了分离 ,得到了 4个活性化合
物:3, 4-二羟基苯甲酸(1), 咖啡酸 (2),儿茶素(3), 表-儿茶
素(4)。其中 , 化合物 3和 4系首次从帽蕊木属植物分离得
到;化合物 3的抗氧化活性最好 , IC
50
分别为 1.40 μg/mL
(DPPH)和 0.56 μg/mL(ABTS)。
1 仪器和材料
XRC-1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BrukerAm-
4000超导核磁共振仪;Finnegan-4510质谱仪;UV-2000型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PPH(日本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TPTZ(Acrosorganics);Trolox(Aldrich);ABTS(Fluka)。 柱色
谱材料为烟台汇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 200 ~ 300目及
硅胶 H;薄层色谱材料为烟台汇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
GF254硅胶板 , SephadexLH-20 (瑞典 Pharmacia公司)。
帽蕊木于 2006年 10月采自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 经中国
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崔景云高级工程师鉴定为茜草科帽
蕊木属植物帽蕊木 MitragynarotundifoliaKuntze,标本存于河
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No.0610221)。
2 方法
2.1 提取与分离
帽蕊木茎皮(3kg)粉碎后 , 用 70%丙酮水室温下冷浸 3
次 ,每次 7 d。回收试剂后将浸膏悬浮于水中 , 依次用石油
醚 、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醋酸乙酯部分 35 g经过 200 ~
300目硅胶柱色谱 , 氯仿-丙酮梯度洗脱(95∶5 ~ 7∶3)。氯
仿-丙酮(10∶1)部分经硅胶 H柱色谱 , 氯仿-甲醇(30∶1)
洗脱 ,以 TLC检测合并 , 经 SephadexLH-20柱色谱 , 甲醇洗
脱得到化合物 1(32mg), 2(25mg), 3(1.8 g)和 4(108mg)。
2.2 抗氧化筛选方法
2.2.1 DPPH方法按照文献 [ 5] , 于 515 nm处测定吸光度。
每份样品平行操作 3 次 , 计算公式为:清除率 (%) =
1104
2009年 7月
第 31卷 第 7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uly2009
Vol.31 No.7
[ (AControl-ASample)/AControl] ×100%, 式中 AControl为 3.5 mLDP-
PH溶液与 0.1 mL甲醇混合后的吸光度 , ASample为 3.5 mL
DPPH溶液与 0.1 mL样品混合后的吸光度。
2.2.2 ABTS方法按照文献 [ 6] , 在 734 nm处测定吸光度。
每份样品平行操作 3次 , 计算公式为:清除率(%) =
[ (AControl-ASample)/AControl] ×100%;式中 AControl为 2.85 mL
ABTS+溶液与 0.15 mL甲醇混合后的吸光度 , ASample为 2.85
mLABTS+溶液与 0.15mL样品混合后的吸光度。
2.2.3 FRAP方法按照文献 [ 7] , 将样品用甲醇配制成一系
列浓度 , 取 0.15 mL样品加入 2.85 mL新鲜配制的 TPTZ工
作液 , 混匀后 37 ℃反应 30 min后在 593 nm处测定吸光度 ,
结果以 Trolox当量表示。每份样品平行操作 3次。
2.2.4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清除率 , 用 SPSS13.0软件
处理 , 得到样品清除 DPPH自由基和 ABTS自由基的 IC50值。
3 结果与讨论
3.1 提取物部位抗氧化筛选
帽蕊木茎皮提取物不同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见表 1。
可以看到 , 在 3个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中 ,正丁醇和醋酸乙
酯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 并且比阳性对照 BHT的
活性要好。
表 1 帽蕊木茎皮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提取物 DPPH方法IC50 /(μg/mL)
ABTS方法
IC50 /(μg/mL)
FRAP方法
μmolTE/g提取物
石油醚部位 NA 91.73 159.81
醋酸乙酯部位 4.90 2.33 784.74
正丁醇部位 3.02 1.685 1 275.43
PGa 0.94 0.885 5 159.97
BHAa 3.43 1.675 2 573.96
BHTa 18.79 4.555 238.11
注:aBHA, BHT, PG为阳性对照品;NA:无活性
3.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针晶(丙酮), mp195 ~ 197℃。 EI-MSm/z
(%):154(M+, 100), 137(87), 109(17), 81(10), 63(9), 53
(12)。1HNMR(400MHz, CD
3
COCD
3
)δ:7.53(1H, d, J=
2.0 Hz, H-2), 6.80 (1H, d, J=8.0 Hz, H-5), 7.45 (1H,
dd, J=2.0, 8.0Hz, H-6)。13CNMR(100MHz, CD3COCD3)
δ:123.0 (C-1), 117.6(C-2), 145.4(C-3), 150.6 (C-4),
115.8(C-5), 122.0 (C-6), 167.4 (COOH)。以上波谱数
据与文献值一致 [ 8] , 该化合物为 3, 4-二羟基苯甲酸。
化合物 2 白色针晶 (丙酮)。 EI-MSm/z(%):180
(M+, 100), 163(56), 145(6), 136(77), 123(13), 107
(14)。1HNMR(400MHz, C5D5N)δ:7.04(1H, d, J=1.8
Hz, H-2), 6.78(1H, d, J=8.0Hz, H-5), 6.93(1H, dd, J=
8.0, 1.8 Hz, H-6), 7.54(1H, d, J=16.0 Hz, H-7), 6.25
(1H, d, J=16.0 Hz, H-8)。13CNMR(100 MHz, C5D5N)δ:
127.7(C-1), 116.5(C-2), 146.7(C-3), 149.4(C-4), 114.9
(C-5), 122.9(C-6), 146.9(C-7), 115.2(C-8), 171.1(C-9)。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一致 [ 9] , 该化合物为咖啡酸。
化合物 3白色粉末(甲醇), mp130 ~ 132 ℃。 EI-MSm/
z(%):290(M+, 15), 152(28), 139(100), 123(16)。1H
NMR(400 MHz, CD3OD)δ:4.72(1H, d, J=8.0 Hz, H-2),
3.98(1H, m, H-3), 2.90(1H, dd, J=5.4, 16.0Hz, H-4),
2.50(1H, dd, J=5.4, 16.0 Hz, H-4), 5.70(1H, d, J=2.0
Hz, H-6), 5.88(1H, d, J=2.0 Hz, H-8), 6.84(1H, d, J=
2.0 Hz, H-2′), 6.74 (1H, d, J=8.0 Hz, H-5′), 6.67(1H,
dd, J=2.0, 8.0 Hz, H-6′)。13CNMR(100MHz, CD3OD)δ:
82.1(C-2), 68.9(C-3), 28.2(C-4), 95.5(C-4a), 157.8(C-
5), 95.1(C-6), 156.3(C-7), 95.1(C-8), 156.9(C-8a), 132.
8(C-1′), 115.6(C-2′), 146.4(C-3′), 146.9(C-4′), 115.4(C-
5′), 120.4(C-6′),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值一致 [ 10] , 该化
合物为儿茶素。
化合物 4白色粉末(甲醇), mp237 ~ 238 ℃。 EI-MSm/
z(%):290(M+, 15), 152(28), 139(100), 123(16)。1H
NMR(400 MHz, CD3OD)δ:4.93(1H, d, J=8.0 Hz, H-2),
4.23(1H, m, H-3), 2.80(1H, dd, J=4.5, 17.0 Hz, H-4),
2.66 (1H, dd, J=4.0, 17.0Hz, H-4), 5.92(1H, d, J=2.
0 Hz, H-6), 6.05(1H, d, J=2.0 Hz, H-8), 6.90(1H, d, J
=2.0Hz, H-2′), 6.80(1H, d, J=8.0Hz, H-5′), 6.72(1H,
dd, J=2.0, 8.0 Hz, H-6′)。13CNMR(100MHz, CD3OD)δ:
79.3(C-2), 66.8(C-3), 28.9(C-4), 99.6(C-4a), 156.8(C-
5), 95.5(C-6), 157.3(C-7), 96.1(C-8), 157.5(C-8a),
131.8(C-1′), 115.9(C-2′), 146.6(C-3′), 146.9(C-4′),
115.0(C-5′), 120.4(C-6′)。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值一
致 [ 10] , 该化合物为表-儿茶素。
3.3 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筛选
活性追踪分离得到的 4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见表 2。
可以看出 ,由 DPPH和 ABTS方法测定的化合物均表现出较
高的抗氧化活性 ,其中化合物 3在 DPPH方法中活性明显高
于阳性对照 BHT和 BHA,与 PG接近;在 ABTS方法中 , 活性
明显高于 BHT、BHA和 PG, 是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化合物。
表 2 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No. 化合物 DPPHIC50 /(μg/mL)
ABTS
IC50 /(μg/mL)
1 3, 4-二羟基苯甲酸 NT 2.47
2 咖啡酸 1.80 1.54
3 儿茶素 1.40 0.56
4 表-儿茶素 1.61 1.83
PGa 0.94 0.885
BHAa 3.43 1.675
BHTa 18.79 4.555
注:aBHA, BHT, PG为阳性对照品;NT:未测定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71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9.
[ 2] ShelardEJ, PhillipsonJD.ThemitragynaspeciesofAsia.Part
I.ThealkaloidsoftheleavesofMitragynarotundifolia(Roxb.)
O.Kuntze[ J].PlantaMed.1964, 12:27-32.
1105
2009年 7月
第 31卷 第 7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uly2009
Vol.31 No.7
[ 3] KangWY, HaoXJ.TriterpenoidsaponinsfromMitragynaro-
tundifolia[ J] .BiochemSystEcol, 2006, 34(7):585-587.
[ 4] 康文艺 ,石渊渊 ,郝小江.帽蕊木中喹诺酸三萜皂苷 [ J].中国
中药杂志 , 2007, 32 (19):2015-2018.
[ 5] LiuJK, HuL, Dong, ZJ, etal.DPPHradicalscavengingac-
tivityoftennaturalp-terphenylderivativesobtainedfromthreeed-
iblemushroomsindigenoustoChina[ J] .ChemBiodi, 2004, 1:
601-605.
[ 6] ChunSS, VatemDA, LinYT, etal.Phenolicantioxidants
fromclonaloregano(Origanumvulgare)withantimicrobialactivi-
tyagainstHelicobacterpylori[ J] .ProcessBiochem, 2005, 40
(2):809-816.
[ 7] ThaipongK, BoonprakobU, CrosbyK, etal.Comparisonof
ABTS, DPPH, FRAPandORACassaysforestimatingantioxidant
activityfromguavafruitextracts[ J] .JFoodCompositionAna,
2006, 19(6-7):669-675.
[ 8] 李勇军 , 何 迅 , 刘丽娜 , 等.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
国中药杂志 , 2005, 30(6):444-446.
[ 9] 姚 巍 , 林文艳 , 周长新 , 等.蒙古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7, 32(10):926-929.
[ 10] 崔艳君 , 刘 屏 , 陈若芸.鸡血藤有效成分研究[ J] .中国中
药杂志 , 2005, 30(2):121-123.
中药提取物姜黄素对大鼠 HSC-T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赵珍东 1 , 黄兆胜 2 , 张雷红1 , 刘 瑶 1 , 张 翘 1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2.广州中医药大学 , 广东 广州 510405)
收稿日期:2008-06-12
作者简介:赵珍东(1976-),男 ,博士 ,讲师 ,从事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工作。 Tel:(020)28854936, E-mail:Zhaozd2008@ 126.com
关键词:姜黄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09)07-1106-03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
中心环节 , HSC活化后 , 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肝纤维化。
姜黄素为酚类成分 , 常用做食品添加剂 ,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
性 , 包括抗氧化 、抗炎 、抗癌 、保肝等 [ 1] , 本试验从体外研究姜
黄素对 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 材料
1.1 HSC-T6细胞株 为 SV40转染的 Sprague-Dauley大鼠
肝星状细胞 , 其表现型为活化的 HSC, 表达高水平的 Col-I、
TIMP-1mRNA等 [ 2] 。
1.2 试剂及药物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 Sigma公司。碘
化丙啶(PI)染色液(BECKMANCOULTER公司)。 甲基绿-
派诺宁(MG-P)、丫啶橙 AO, Sigma公司。 DNA小量抽提试
剂盒 K707(上海申能博彩)。DMEM培养基 、75%冰乙醇 、胎
牛血清(FBS)、DMSO、琼脂糖等。
姜黄素(Curcumin):系由陕西旭煌植物科技有限公司从
中药姜黄中提取所得 , 纯度为 98%。 配置时以少量 DMSO
助溶 , 加入 DMEM配制成 10 mmol/L(3.7 g/L)的贮存液 ,
0.22 μm微孔滤器过滤除菌 , 分装 , 避光 -20 ℃保存 , 2周内
有效。使用时用含 2% FBS的 DMEM培养液稀释至所需浓
度 , DMSO的终浓度要低于 0.1%。
1.3 仪器 酶标仪 model550(Bio-Rad公司)、DNA扩增仪
(GeneAmp2400 PCRsystem)、DY6040-30-10型电泳槽(鼎
国生物技术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 1X71、高速台式冷冻离
心机 3K18(Sigma)、CO
2
培养箱 1820IR(Shel-Lab公司)、SW-
CJ-1F超净工作台(上海圣欣科学仪器设备厂)、BS110S电
子分析天平(Sartorius)、低温冰箱等。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将冻存细胞置于 38 ℃水中快速复温直至
完全融化 ,接种细胞 , 在 37 ℃, 5%CO2及饱和湿度下培养。
当细胞呈单层致密状时 , 0.25%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 , 传 3
~ 4代待细胞生长稳定后开始实验。
2.2 MTT法检测姜黄素对 HSC-T6增殖的影响 完全培养
基混悬细胞 ,将细胞悬液以 1×105 /mL浓度种植于 96孔培
养板中 ,每孔 100 μL,并设空白孔(不加细胞和药物 , 8孔),
细胞培养 24 h后 ,弃去培养基 , 换含 1%的 DMEM培养 24 h
后 ,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10、20、 30、 40、50、 60、 80、100、120、
140 μmol/L的姜黄素 , 每个浓度设 8个复孔 ,同时设正常对
照组 ,继续培养 24h后加入 MTT溶液 20 μL/孔 , 孵育 4 h。
弃培养基 ,加入 DMSO100 μL/孔 , 孵育 5min后 ,送酶标仪检
测。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对 HSC-T6细胞周期的影响
将单层贴壁培养的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 ,换含 1%血清
培养基培养 24 h, 将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和黄素素不同浓度
干预组(姜黄素终浓度分别为 10、20、40、80μmol/L)共 5组 ,
分别加入正常培养基和姜黄素 ,继续培养 24 h。 胰酶消化 ,
收集各瓶细胞 , 加入预冷 PBS缓冲液 , 再加入 -20 ℃冷乙
醇 ,调整细胞浓度为 5 ×105 ~ 8 ×105个 /mL, 4 ℃固定。检
测时加入 PI染色液 1 mL, 37 ℃孵育 ,避光保存 , 流式细胞仪
1106
2009年 7月
第 31卷 第 7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uly2009
Vol.31 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