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薇及其伪品潮风草的鉴别



全 文 :收稿日期:2015-06-26
基金项目:辽宁省中药资源普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7002)
作者简介:常安(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Tel:15140269906,E-mail:changan0225@ 163. com。
* 通讯作者:康廷国,Tel:0411-87586018,E-mail:kangtg@ lnutcm. edu. cn。
白薇及其伪品潮风草的鉴别
常 安1,许 亮1,杨燕云1,王维宁2,郝延军2,康廷国1*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2. 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辽宁 沈阳 110030)
摘要 目的:为白薇及其伪品潮风草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法对白薇药材及其伪品潮风
草进行鉴别研究。结果:白薇和潮风草解离组织中薄壁细胞长宽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为
白薇药材和饮片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白薇;潮风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5)12-2527-04
DOI:10. 13863 / j. issn1001-4454. 2015. 12. 017
白薇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温邪伤
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
血淋、痈疽肿毒等。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萝
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白薇 Cynanchum atratum Bge. 或
蔓生白薇 Cynanchum versicolor Bge. 的干燥根和根
茎为白薇正品〔1,2〕。《中药志》〔3〕将潮风草 Cynan-
chum ascyrifolium (Franch. et Sav. )Matsum. 列为白
薇伪品,通过辽宁省中药资源普查发现,药材收购点
和药材市场上存在用潮风草冒充白薇药材的现象,
两者外形相似,饮片较难区别。本实验对白薇及其
伪品潮风草进行鉴别研究,旨在为白薇药材的质量
控制提供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OLYMPUS BX51 型生物显微镜(日本
OLYMPUS公司)。
1. 2 材料 白薇和潮风草均采于辽宁省铁岭市西
丰县,经笔者王维宁主任药师鉴定,为萝藦科植物白
薇 Cynanchum atratum Bge.和潮风草 Cynanchum as-
cyrifolium (Franch. et Sav.)Matsum. 的根和根茎。
所用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分别对根、根
茎进行组织切片,对样品进行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
片〔4〕,置显微镜下观察、拍摄,采用显微数码成像系
统记录横切面、纵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解离片随机
观察 5 个不同的视野,每个视野测量薄壁细胞长宽
比计数 5 次,取平均值,计算 RSD。
3 结果
3. 1 性状鉴别
3. 1. 1 白薇:根茎粗短,圆柱形,呈结节状,多弯
曲。上面可见圆形凹陷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
数细长根,有时弯曲或卷曲,形如马尾。根圆柱形,
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
皮部黄白色,中央有黄色小木心。气微,味微苦。
3. 1. 2 潮风草:根茎圆柱形,呈结节状,多弯曲或
卷曲,常有过桥连接。上有明显圆形凹陷茎痕和茎
基,下面着生细长根。根圆柱形,细长瘦弱,表面光
滑棕黄色,纵皱纹偶见。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偏
粉性。具有丹皮酚香气,味微甜。见表 1 和图 1。
3. 2 根横切面显微鉴别
3. 2. 1 白薇:表皮细胞 1 列,通常仅部分残留。下
表皮细胞 1 列,延径向排列。皮层宽广,由 20 ~ 30
列圆形薄壁细胞组成,密集排列,细胞间隙小;薄壁
细胞中含有少量草酸钙簇晶和众多小的淀粉粒,类
圆形,长径20. 20 ~ 57. 73 μm;内皮层明显,可见凯
表 1 白薇与潮风草性状比较
鉴别点 白薇 潮风草
表面颜色 棕黄色 棕黄色
质地 质脆,易折断 质脆,易折断
气味 气微,味微苦 具有丹皮酚香气,味微甜
断面 平坦,皮部黄白,中央有黄色木心 平坦,偏粉性
根茎 粗短,圆柱形,结节状,有弯曲 不规则圆形,顶端有残茎痕,有弯曲过桥相连
根 圆柱形,有时弯曲形,如马尾,具细皱纹 圆柱形,细长瘦弱,偶见纵皱纹
·7252·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8 卷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
图 1 白薇(A)与潮风草(B)药材性状图
氏带。中柱鞘由 1 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维
管束双韧型,韧皮部细胞类长圆形,排列紧密,形成
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均木
化,导管直径 20. 12 ~ 35. 08 μm。
3. 2. 2 潮风草:表皮细胞 1 列,类长方形,外壁木
化,常脱落。下表皮细胞由 1 层排列整齐的薄壁细
胞组成,径向延长。皮层由 10 ~ 15 列薄壁细胞组
成,类长圆形,长径 15. 21 ~ 58. 92 μm,壁厚,存在胞
间隙。内皮层细胞偏厚,具明显的凯氏点。中柱鞘
由 1 ~ 2 列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
窄,形成层隐约可见。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
壁细胞组成,木化程度不一,导管单个散在或 2 ~ 3
个聚集,导管直径 12. 51 ~ 51. 52 μm。根横切面显
微比较见表 2 和图 2。
表 2 白薇与潮风草根横切面比较
鉴别点 白薇 潮风草
表皮细胞 1 列,部分残留 1 列,类长方形,木化,常脱落
皮层细胞层数 20 ~ 30 列 10 ~ 15 列
皮层薄壁细胞形状长径 类圆形,20. 20 ~ 57. 73 μm 类长圆形,15. 21 ~ 58. 92 μm
内皮层 明显,可见凯氏带、凯氏点 偏厚,凯氏带、凯氏点明显
中柱鞘 1 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1 ~ 2 列薄壁细胞
维管束类型 双韧型 外韧型
形成层 不明显 隐约可见
木质部导管直径 木化,20. 12 ~ 35. 08 μm 木化,单个散在或 2 ~ 3 个聚集,12. 51 ~ 51. 52 μm
图 2 白薇(A)与潮风草(B)根横切面详图
1. 表皮 2. 皮层 3. 内皮层 4. 韧皮部 5. 木质部 6.
导管
3. 3 根茎横切面显微鉴别
3. 3. 1 白薇:表皮由 1 列薄壁细胞组成,外壁木栓
化。下表皮由 1 列扁平的细胞组成,切向延长,细胞
较小。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草酸钙簇晶
及淀粉粒。维管束双韧型,有时维管束被叶隙隔断,
外侧韧皮部筛管明显,含草酸钙簇晶和淀粉多数,内
侧韧皮部呈束状,位于木质部内侧。形成层可见,由
2 ~ 3 列扁平薄壁细胞组成。髓部宽广,占整体的
1 /3,由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草酸钙簇晶
及淀粉粒。
3. 3. 2 潮风草:表皮由 1 列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切
向延长,外壁明显木栓化。下表皮由 1 列扁平的类
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皮层由长圆形的薄壁细胞组
成,细胞间隙大,含有大量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维
管束双韧型,由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组成,外侧韧
皮部比较狭窄,呈环状,内侧韧皮部于木质部内侧,
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呈环状,由木纤维、导管、木
薄壁细胞、木射线组成,导管多由内向外,单个存在
或 2 ~ 5 个均匀散在。髓部比较宽广,占整体 1 /2,
胞间隙显著,也存在大量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根
茎横切面显微比较见表 3 和图 3。
3. 4 根纵切面显微鉴别 白薇薄壁细胞类长圆
形,潮风草薄壁细胞类长条形,长宽比有一定区别,
两者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导管。见图 4。
3. 5 粉末鉴别
3. 5. 1 白薇:淡黄白色。草酸钙簇晶较多,晶体密
集,边角棱角较小,偶呈碎片状,直径 14 ~ 37 μm。
根茎表皮细胞呈长方形,角质层明显,根下皮细胞长
方形或类圆形,具棕色物,且细胞壁薄。木纤维长
130 ~ 380 μm,宽 2. 5 ~ 11 μm。导管木化,以网纹导
管、具缘纹孔导管为主,直径 12 ~ 40 μm,有的比较
短,约 34 μm。淀粉粒单粒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三叉
状,复粒主要由 3 分粒组成,直径 4 ~ 10 μm。石细
胞偶见,呈类长圆形,直径约 27 μm,壁厚约 8 μm。
3. 5. 2 潮风草:淡灰白色。草酸钙簇晶多而散在,
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晶型饱满,棱角尖锐,
·8252·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8 卷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
表 3 白薇与潮风草根茎横切面比较
鉴别点 白薇 潮风草
外壁木栓化 可见 明显
表皮细胞 1 列,径向延长 1 列,切向延长,细胞较小
下表皮细胞 1 列,扁平,切向延长 1 列,长方形,切向延长
皮层薄壁细胞形状 类圆形,排列紧密 长圆形,排列略有空隙
木质部 环状,有 2 处间断 环状
形成层 可见,2 ~ 3 列薄壁细胞 可见,5 ~ 6 层薄壁细胞
髓部 宽广,占整体的 1 /3 宽广,占整体 1 /2
草酸钙簇晶 大量存在,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
胞、髓细胞、木薄壁细胞
相对较少,分布于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细
胞、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
图 3 白薇(A)与潮风草(B)根茎横切面详图(×100)
1. 木栓层 2. 表皮 3. 下表皮 4. 皮层 5. 草钙酸簇晶
6. 韧皮部 7. 形成层 8. 木质部 9. 导管 10. 韧皮部
11. 髓
直径 14 ~ 28 μm。根表皮细胞呈长方形,具有棕色
物,角质层已脱落,根下皮细胞长方形,壁厚,具棕色
图 4 白薇(A)与潮风草(B)根纵切面皮层
薄壁细胞详图(×10)
物。木纤维多,长 133 ~ 310 μm,宽为 8 ~ 20 μm,多
已断碎。导管为梯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为
15 ~ 18 μm,有的较长为 99 μm。淀粉粒单粒复粒均
有,直径为 2 ~ 10 μm。石细胞略为长方形,直径
12. 5 ~ 25 μm。见表 4 和图 5。
3. 6 根解离组织鉴别 白薇薄壁细胞为椭圆形,
长宽比小于 3;潮风草薄壁细胞为类长圆形,长宽比
大于 6。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长宽比具有显著性差
异(P < 0. 01)。见表 5 和图 6、7。
4 讨论
白薇和潮风草为同科同属植物,其根及根茎横
切面中有很多显著的共性的显微特征,但是两者在
薄壁细胞层数及形状、草酸钙簇晶分布及多少、髓部
大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据文献记载〔1,4〕,白薇根茎
表皮具有类多角形分泌细胞,内含黄色分泌物;而根
的下皮细胞可见长方形或倒“V”字形分泌细胞,本
实验中潮风草根茎和根横切面的表皮细胞可见多角
形或倒“V”字形分泌细胞,关于白薇和潮风草分泌
表 4 白薇与潮风草粉末比较
鉴别点 白薇 潮风草
簇晶直径 14 ~ 37 μm 14 ~ 28 μm
簇晶形状 晶体密集,边角棱角较小,偶呈碎片状 晶型饱满,棱角尖锐
木纤维 木化,长 130 ~ 380 μm,宽 2. 5 ~ 11 μm 较多,长 133 ~ 310 μm,宽为 8 ~ 20 μm,多已断碎
导管 木化,以网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为主,直径 12 ~ 40 μm 梯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为 15 ~ 18 μm
淀粉粒 粉粒单粒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三叉状,复粒主要由 3 分粒
组成,直径 4 ~ 10 μm
淀粉粒单粒复粒均有,直径为 2 ~ 10 μm
石细胞 石细胞偶见,呈类长圆形,直径约 27 μm,壁厚约 8 μm 石细胞略为长方形,直径 12. 5 ~ 25 μm
·9252·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8 卷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
图 5 白薇(A)与潮风草(B)粉末图(×100)
1. 草酸钙簇晶 2. 木纤维 3. 根茎表皮细胞 4. 根下皮
细胞 5. 导管 6. 淀粉粒
图 6 白薇和潮风草薄壁细胞长宽比比较图
图 7 白薇(A)与潮风草(B)解离组织图(×100)
1. 导管 2. 纤维 3. 薄壁细胞
表 5 白薇与潮风草的薄壁细胞长宽比比较(n =5)
样品名称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5 组 平均值 RSD /%
白薇 1 2. 13 2. 67 2. 33 3. 33 2. 80 2. 65 17. 46
白薇 2 2. 39 2. 86 2. 93 3. 55 2. 39 2. 82 16. 95
白薇 3 2. 93 3. 08 2. 87 2. 27 3. 67 2. 96 16. 90
白薇 4 2. 35 2. 00 3. 20 2. 75 2. 18 2. 50 19. 29
白薇 5 3. 14 2. 33 3. 60 2. 50 2. 40 2. 79 19. 82
潮风草 1 6. 67 7. 40 5. 42 5. 60 7. 50 6. 52 14. 98
潮风草 2 7. 25 6. 36 8. 00 6. 57 6. 67 6. 97 9. 52
潮风草 3 6. 14 5. 54 7. 08 5. 08 7. 50 6. 27 16. 22
潮风草 4 6. 82 5. 83 6. 88 6. 33 9. 43 7. 06 19. 72
潮风草 5 8. 33 7. 78 6. 55 5. 73 8. 33 7. 34 15. 78
细胞分布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解离组织片中发现白
薇和潮风草的薄壁细胞长宽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白
薇薄壁细胞长宽比小于 3,潮风草大于 6,通过对两
者根纵切的观察,可以证实两者薄壁细胞长宽比具
有很大区别。此方法能达到快速鉴别的目的,具有
专属性。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2〕规定白薇药材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白薇 Cynanchum atratum Bge. 或蔓生
白薇 Cynanchum versicolor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由
于直立白薇原植物与潮风草比较相近,都为直立草
本,蔓生白薇原植物为半灌木,茎下部直立,茎上部
缠绕;而且蔓生白薇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南方地
区,同时通过辽宁省中药资源普查研究发现辽宁地
区药材市场以使用直立白薇为主,所以本实验选取
直立白薇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了药材市场白薇混
伪现象,为白薇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参 考 文 献
[1]蔡少青,王璇 .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
北方编第六册 .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3-
32.
[2]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 .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3.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南京
药学院,等 . 中药志[M].第一册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59:170-176.
[4]徐国钧,何宏贤,徐珞珊,等 . 中国药材学[M]. 上册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78.
·0352·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8 卷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