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叶龙竹丰产栽培技术



全 文 :14 2013年 第11卷 第5期
世界竹藤通讯
WORLD BAMBOO AND RATTAN
小叶龙竹(Dendrocalamus barbatus)属禾本
科竹亚科牡竹属竹种,是良好的材用竹和观赏用
竹,又名“埋桑郎”(西双版纳傣族语)和“埋
桑”(金平傣族语)。小叶龙竹为大型合轴丛生
竹,秆高15~18 m,直径10~15 cm,梢端弯或微下
垂,基部数节环生气根;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
越南、缅甸和老挝北部, 海拔360~1 100 m的热带
和南亚热带区域[1-3]。由于小叶龙竹竹笋品质佳、
秆材纤维长、材质细致、材性优良,是产区最重
要优质的笋用、建材、编制和纸浆用竹;同时,
梢头弯或微下垂,竹秆光滑,生长迅速,姿态优
美,亦为优良的景观用竹,是我国南部热带地区
最具发展前景的大型经济竹种之一[4,5]。云南对小
小叶龙竹丰产栽培技术
徐 田1 陈 剑1,2 毕 玮1,2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昆明 650201)
2 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
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01)
摘 要:小叶龙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小叶龙竹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包
括整地造林、抚育管理以及笋材的收获,为小叶龙竹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小叶龙竹;造林;抚育;丰产栽培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endrocalamus barbatus
Xu Tian1 Chen Jian1,2 Bi Wei1,2
(1.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Yunnan, Kunming, 650201, China
2. Yunnan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of Rare, Endangered & Endemic Forest Plants,
Public Key Laboratory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ultiv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Forest Plants,
Yunnan,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s: Dendrocalamus barbatus is an excellent shoot-timber bamboo species. Based on years’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the paper summerized the key techniques in relation to its high-yield cultivaiton, including
soil preparation, establishment, tending, managemnet and harvest of shoots. This study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emtn of D. barbatus.
Key words: Dendrocalamus barbatus, establishment, tending, high-yield cultivation
叶龙竹研究、开发起步较早,但系统的丰产栽培
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
小叶龙竹的丰产栽培技术,为小叶龙竹的发展提
供技术支持。
1 小叶龙竹适生的环境条件
1.1 气候与海拔
小叶龙竹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冷。其造
林地应选择年平均气温18~24 ℃、极端低温≥0
℃、无霜冻、年降水量1 000~2 000 mm、年平均
相对湿度≥70%的区域;垂直方向宜选择海拔
300~1 100 m的区域。
1.2 土壤
小叶龙竹是耐贫瘠、适应性强的竹种,对立
地条件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均
可生长,但要避免在过酸或盐碱性土壤、粘性土
壤、海滩浸渍的海滩种植。就培育丰产林而言,
要选择中上等立地条件造林,最宜选择土层深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2011]13号)。
作者简介:徐田(198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
竹类培育和经济林良种选育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毕玮(1983-),
女,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竹类培育方面的研究。
2013.5(修改) 内文.indd 14 2013-10-23 9:24:25
DOI:10.13640/j.cnki.wbr.2013.05.013
2013年 第11卷 第5期 15
世界竹藤通讯
WORLD BAMBOO AND RATTAN学术园地 Academic Field
厚、透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至壤土土质,小叶龙
竹喜酸性至微酸性土壤,pH值4.5~6.5最佳。
2 造林技术
2.1 造林地清理
造林前一年的11~12月份,清除造林地石
块、残根和地下茎,砍除原有杂灌和草丛,土壤
深翻25~30 cm,将枯落物和杂草埋入土中,这样
既疏松了土壤,促进林地枯落物的分解,增加有
机质,又可改善林地保水保肥和透气性,提高土
壤肥力[6]。若坡度>15°,可沿水平带按行距开
带做带状清除、垦复,带宽0.7~1.0 m宽;若坡度
>25°可按株行距做1 m×1 m点状砍除及垦复。
整地后经2~3个月的日光暴晒和风化,可起到消毒
杀菌灭虫卵和增加土壤通透性的作用。
2.2 整地打穴
造林当年2~3月,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
林地,沿等高带开成水平梯田,点状清除杂物,
将清除区域做成水平,再按株行距打穴,穴的
排列呈品字形配置,穴规格100 cm×100 cm×60
cm,挖穴时将原来的表土堆放一边,新挖出的穴
土放另一边。
2.3 定植
2.3.1 苗木选择
造林用苗宜选用1~2年生苗,苗高30~100
cm,地径≥1 cm,须根≥10根,无损伤,无检验
性病虫害。小叶龙竹繁殖方式多样,苗木种类也
多样,常见的有分蔸苗、埋秆苗、埋节苗、空中
诱根苗、扦插苗、实生苗、组培苗,其中前5种苗
多为裸根苗,实生苗可为裸根苗或容器苗,组培
苗多为容器苗。
2.3.2 取苗及运输
人工小心取苗,从苗床挖出后立即剪去根的
先端[7],用保水材料包裹尽快运往造林地。在运
输过程中根据距离远近或道路条件,采用人工、
畜力、及其它适宜的运输工具,尽量避免运输中
对竹苗的损伤。直接定植鲜切的繁殖材料(分蔸
苗等)应该用潮湿的麻袋、草席进行包裹后再运
往造林地,避免日晒,保持湿润,并尽快定植。
2.3.3 定植时间及密度
6~7月份定植为宜,此时云南正值雨季,造
林成活率高。定植前也应关注短期天气预报,避
免在连续无雨水日造林。定植密度依立地条件不
同而有差距,通常株行距以4 m(5 m)×4 m(5
m)为宜,每667m2栽植27~42丛,立地条件好时
宜用低密度种植,立地条件差时宜适当密植。
2.3.4 定植
容器苗在定植前1~2天不宜浇水,在竹苗移
出容器时尽量保持所带宿土,避免土球散碎。
每穴施入1~3 kg农家肥,与表土充分混合后施入
穴底部,将竹苗置于其上,舒展根系,再盖入新
土,并踩紧压实,栽后3天内若无足量雨水要浇透
定根水,在竹苗周围覆盖草或其他枯落物,如能
覆盖竹叶则是最好。
2.4 补植补种
小叶龙竹竹苗成活率应≥95%。定植1~2个月
后统计竹苗成活率并及时补植;定植2年后保存率
应≥90%,若未达到也应尽快补植。定植2年后竹
苗成活但从未发笋的应当挖除、补种。
2.5 幼苗管护
水分管理:雨季造林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用自
然降水,但定植后如遇干旱,需及时浇水,每隔
6~8天浇水一次,以浇透为宜。
防风管理:较高的竹苗如分蔸苗、空中诱根
苗要支撑固定,以免倒伏。
防火管理:火灾对竹林破坏很大,而且火
然后易发生病虫害,并易引起竹子开花而导致大
片竹林死亡,作为新造竹林更要严加防火,减少
火源,如遇小面积火灾,要立即将烧过的竹秆砍
去,次年还可发出新笋。
防兽管理:定期检查驱赶兽类,严防兽类啃
食竹笋、竹蔸。
3 竹林抚育管理
3.1 除草和松土
每年分别在2月、6月份和9月份除草3次。松
2013.5(修改) 内文.indd 15 2013-10-23 9:24:25
16 2013年 第11卷 第5期
世界竹藤通讯
WORLD BAMBOO AND RATTAN
土可与除草同时进行,松土深度5~10 cm,避免伤
及根蔸。
3.2 扒晒
2~4月,扒开竹蔸四周土壤,使笋眼露出
见光,刺激和促进笋眼萌发,可结合施肥同时
进行。
3.3 培土
6~9月,以细碎潮土覆盖将要出土的竹笋,
覆盖厚度15~30 cm,培土可防止避免竹笋的笋箨
见光变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笋质量[7]。
3.4 密度与年龄结构
保持250~350 秆/667m2的密度,25~45 丛
/667m2的竹丛度,7秆/丛~14秆/丛的丛秆度。每
丛各年龄秆的保存比例应是Ⅰ年生、Ⅱ年生、Ⅲ
年生、Ⅳ年生为3:3:3:1或4:3:3:0。
3.5 施肥管理
每年的竹林施肥可结合除草、松土同时进
行,通常采用环状沟施。施肥时间、肥料种类和
施肥量见表1。
表1 小叶龙竹不同时期施肥管理
林龄 定植后时间 施肥时间 肥料种类 施肥量/(kg/667m2)
幼龄林
1年 2月
有机肥
过磷酸钙
50.0~90.0
2.0~3.0
6月、9月
尿素
磷酸二氢钾
1.5~2.5
1.7~2.8
2年 2月
有机肥
过磷酸钙
150.0~270.0
5.0~7.5
6月、9月
尿素
磷酸二氢钾
2.5~4.5
2.8~5.0
3年 2月
有机肥
过磷酸钙
300.0~540.0
15.0~20.0
6月、9月
尿素
磷酸二氢钾
7.5~13.5
8.3~15.0
成林
4年以上 2月 有机肥 750.0~1 000.0
6月
尿素
磷酸二氢钾
7.5~10.0
8.0~11.0
9月
尿素
氯化钾
7.5~10.0
13.5~18.0
3.6 病虫害防治
小叶龙竹林常见病害主要为竹丛枝病和竹煤
污病,虫害主要为竹蚜虫、竹蝗和竹介壳虫。不
同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防治方法见表2。
3.7 防止开花结实
小叶龙竹开花后竹秆便枯死,成片竹林中
个别竹丛开花也会在几年内引起整片竹林开花死
亡。因此,竹林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止或延
缓开花结实。对未开花的竹林,加强经营措施管
理,推迟开花;对已有个别竹秆或竹丛开花的竹
林,及时砍除开花竹丛,挖除竹蔸,全面松土,
增施氮肥,以抑制整片竹林开花。
4 采收
4.1 采笋
新植后的1~3年内,留笋养竹,只采细、
弱、病、退笋及过密笋;成林后每丛分散留3头至
5头壮笋养竹,其余可采收。笋高25~30 cm时割
笋,扒开竹笋周围泥土,利刃割断,避免损伤笋
蔸和其他竹笋,切口自然干后封土。
4.2 取材
11月至次年1月采伐竹材,遵循砍里留外,
砍小留大的原则,先砍病、弱、残竹,再按预先
确定目标砍伐。在距地面30 cm以下处砍断竹秆,
避免砍裂,采伐后将高出地表的竹桩砍除。
2013.5(修改) 内文.indd 16 2013-10-23 9:24:25
2013年 第11卷 第5期 17
世界竹藤通讯
WORLD BAMBOO AND RATTAN学术园地 Academic Field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
第九卷第一分册(禾本科-竹亚科分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
[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九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徐永椿主编.云南树木图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
版社,1991.
[4] 王娟,毕玮,普晓兰,等.小叶龙竹愈伤组织诱导及
表2 小叶龙竹病虫害种类与防治
病虫害种类 发生时间和症状 防治方法
竹丛枝病
3~8月抽枝展叶时发生,局部或全部小枝
丛生。
及早挖除病竹并烧毁,按期砍伐老竹,加强竹林抚育。
竹煤污病 整个生长季节,枝叶表面有黑色煤污层。
(1)疏伐,增加竹林通风透光度。
(2)0.2°~0.3°石硫合剂每10天喷雾1次,连续喷洒2~3次。
竹蚜虫
5~9月发生,群集于竹叶及小枝上吸食竹
叶,引起煤污病。
(1)喷洒50%乐果乳剂0.03%~0.05%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
连续喷2~3次。
(2)喷洒敌敌畏乳剂0.05%溶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
1~2次。
(3)利用七星瓢虫生物防治。
竹 蝗 5~10月发生,成虫和若虫均食竹叶。
(1)敌敌畏烟剂500 g/667m2熏杀。
(2)人工扑杀。
竹介壳虫
5~10月发生,寄生于枝叶、枝条或秆部吸
食液汁,引起煤污病。
(1)50%敌敌畏粉剂0.07%~0.1%溶液喷雾,每隔10~12天1次,
喷1~2次。
(2)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0.25%~0.5%溶液,或20%速灭威乳油
0.07%~0.1%溶液喷雾。
(3)氟乙酰胺5.0%溶液灌注根部周围6~10 cm土中。
(4)利用天敌瓢虫生物防治。
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报,2012,48(4):359-
363.
[5] 杨清,周承贵,苏光荣,等.小叶龙竹的化学成分
与制浆性能[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8(32):65-68.
[6] 胡裕玉.笋竹两用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J].现代农
业科技,2005(12):8,15.
[7] 谭宏超.中国主要经济竹种丰产栽培及加工利用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中国竹类资源家底查清
近期,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
开发中心主持、四川农业大学协作完成的“中
国竹类资源调查及《中国竹类图志》的编撰”
课题结题, 课题组结束了15年的清查工作, 摸清
了我国竹类资源家底。
自1998年起, 课题组科研人员对我国竹种资
源挖掘、整理、重要经济竹种遗传资源、优良
种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先后出版《中
国竹类图志》、《中国竹亚科属种检索表》和
《中国观赏竹》。发表了“月月竹属”竹子新
属1个, 佯黄竹、花青皮竹等竹子新种51个及条
纹长枝竹等竹子新组合40个; 挖掘整理我国5类
259种特种竹资源; 实地拍摄43属548种及种下分
类群的分类特征、生境等彩色照片1 910张, 其
中, 首次公布300多个竹种(含变种、变型)的原产
地实物照片。
根据研究,我国有竹子自然分布的21个省
(区、市)和特区原产及引进的竹亚科植物有43属
707种、52个变种、98个变型、4个杂交种, 共计
861种及种下分类群。
 
         ——中国绿色时报
2013.5(修改) 内文.indd 17 2013-10-23 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