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一九八四年
第二期
南 京 林 学 院 学 报
J O R UN A L O F N A N J I N G
I N S T 汀 UT E O F F O R ES T RY
凡 2
1 9 8 4
竹材 (台湾桂竹 )的化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D
。 范额 尔 邵孝淘
(联部德 国慕尼黑大学木材研究所 )( 中国南京林学院 )
摘 要
对竹材 ( 台湾桂竹 )试样的化学组成作了分析研究 。 对浸提前后及解聚产物的
细胞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进行 了观察 。 定量测定的结果 , 浸提 物 为 2 . 6% , 木 素
2 5
.
5 %
, a 一纤维素 4 5 . 3% , 多糖 2 4 . 6% 。 主要多搪是聚木糖一阿拉伯糖 。 木糖与阿
拉伯糖之比为 17 : 1。 电镜照片显示出次生壁中有木素和多塘的层状沉积物 。 木素很
明显地溶解在碱性和酸性试剂中 。 N a 0 H溶液主要从次生壁中除去细胞壁物质 , 而
三氟醋酸从复合胞间层除去物质 。
竹子是除欧洲外所有国家都广泛生长的一类植物 , 特别在亚洲 , 它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材
料 , 用于房屋建筑 、 手工业以及制浆造纸 。 据统计 , 亚洲约有30 0种不同种类的竹 子 ( G r 。 -
s s e r和 L i e s e , 1 9 7 1 ) } 9 ’ 。
由于竹子的重要性 , 不少学者对它的解剖结构和化学组成有过许多研究 。 例如 , G r os s er
和 L i e s e ( 1 9 7 1 ) ` 9 ’ 、 G r o s s e r 和 Z am u e o ( 1 9 7 1 ) I “ ’ 、 p a r ame
s w a r a n 和 L i e s e ( 1 9 7 6 ,
1 9 8 0 ) ’ “ ` ’ “ “ ’ 对于竹子不同细胞类型 、 它们的大小和细胞壁结构 的 研 究 , M ae k aw a 和 iK t aO
( 1 9 6 6 )
l ’ “ ] 、 G u h a 和 p a n t ( 19 6 7 ) [` “ ) 、 Na k at s u b o ( 19 7 2 ) ! ` ’ ] 、 H o f m a n n和 S e h w e e r s
( 1 9 75 )
’ “ ’ 以及 F a i x等 ( 1 9 5 0 ) ! “ ’ 对于竹子的化学组成和成分的研究 。
竹子的维管束包埋在薄壁组织中 , 具有解剖特征 。 竹子的化学成分 , 特别是聚戊糖和木
素 , 也与木材不相同 。
本文研究中国产的竹子试样的化学和结构上的特征 。 从慕尼黑大学木材研究所收集的竹
子中 , 我们选择了台湾桂竹 ( P hg l l o s ta ch夕s 二 a ki n o i )做试样。 刚竹属在中国和日本共有2 5种二
( G r
o s s e r , L i e s e 1 9 7 3 )
[ ` 。 ] 。
. 此项研究工作是邵孝询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木材研究所进修时 , 在该所木材化学与超微结构研究
室主任 D . 范额尔 ( D . F en ge l ) 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 D G r os s er 博士为我们提供了竹材原料 , M .
P r z y k l e n k 夫人和 M . W e n z k o w s k i夫人帮助我们试验操作 。 特此一并致谢 。
二据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竹类研究室编著的 《 竹林培育 》 ( 1 9 7 4 ) 一 书记载 , 在中国 , 刚竹属有 54 种之
多 。
一 1 一
术研究包括化学分析 、 多糖组成的测定以 及用不同方法浸提和解聚前后细胞壁的电子显
微镜观察 。
一 、 试 验 方 法
竹秆 (台湾桂竹 ) 用机械方法除去表皮 , 切割成长度为 1厘米左右的圆环 , 再把圆环剖
成小块 , 通过研磨与过筛 , 选取粒度为.0 05 ~ 0 . 3 15 ~ 的竹粉试样
。 按照T ap iP 的标准 T 1 2 oS
一 75 ( E B一 ex tr ac )t 先用乙醇一苯浸提 , 再用乙醇浸提。 木素含量用 H Z S O `一 rB 多糖 水 解 法
( R
u n k e l , W i l k
e 1 9 5 2 ) 〔 “ “ ]测定 。
试样用酸性氯酸盐溶液脱木素 。 所得之综纤维素在室温下用 5 %和 17 . 5 % N ao H浸 提 ,
得到 a 一纤维素 ( F en ge l , 1 9 8 0 ) 1 5 ’ 。 在 碱 性浸提液中加入乙醇和醋酸使多糖沉淀出来 。 为
了研究细胞壁的结构 , 厚度为 10。“ m的薄切片以同样方法用 aN O H浸提。 另外 , 还 用 5 %三
氟醋酸 ( T F A ) 在沸点下对试样进行浸提 。
部分 。 一纤维素 、 聚戊糖和碱浸提液按 eF n ge l等在 1 9 7 8年所描述的强水解和保护 性 水 解
法进行水解 { 7 ’ 。 所得糖液在糖类分析仪 ( B io t or in k L C 2 0 0 0) 中进行单糖的定性和定;量 分
析 。
为了制备超薄切片 , 将厚度为 1 0郎m的薄切片用醋酸双氧铀预先染色 , 然后在酒精 中脱
水 , 娜uP r 法 ( l ” “ 9) : 2 ` ’ 用 低 粘度环氧树脂包埋 。 在树脂聚合后 , 样品用超薄切 片机尸
割 (毛K乐 U lt r at o me 班 ) , 再用醋酸铅作后染色 , 所得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 镜 (ET M , lE m i-
s k o , 1 0 1 ) 中观察。
二 、 结 果
(一 ) 化学分析
如表 1所列 , 竹材中含有 2 . 6 %浸提物 , 4 5 . 3% a 一纤维素 , 2 4 . 6%多糖和 2 5 . 5%木素。
在此多糖中仅有一部分可被浸提出来 : 5 % N a O H和 17 . 5%N a o H浸提 得 率 分 别 为 8 % 和
2
.
5%
, 在多搪 A 的水解液中 (表 2 ) , 只发现有木糖和阿拉伯糖 。 由此可见 , 在 多 糖 A 中
只含聚木糖 一阿拉伯糖 。 在多糖 B 中木糖和阿拉伯搪的比例与多糖 A 大致相似 , 前者为 17 : 1 ,
表 1 合 清 桂 竹 的 化 学 组 成
组 成 %
苯 醇 浸 提 物 2 . 6
综 纤 维 素 7 9。 9
a 一 纤 维 素 45 。 3
多 糖 A 1 9 . 6
多 糖 B ` 5 。 O
木 素 2 5 。 5
后者为1 8: 1 。 但在多糖 B 的水解液中还有葡萄糖和甘露糖存在 ( 表 2 ) ; 在 a 一纤维 素 中也
含有木糖 、 阿拉伯糖以及从葡萄糖残基中分离出来的甘露糖 , 木糖和阿拉伯糖的比例稍低于
多糖 。
表 2 台清桂竹中 。 一纤维素和多糖的单糖组成
、 …“ “ ” % 木 糖 % 阿拉伯糖% l 甘 露 糖 % }木糖 : 阿拉伯糖
a 一 纤维素
多 糖 A
多 糖 B
8 8
。
6
4 6
。
5
8
。
4 0
。
6
9 3
。
4 0
。
5
。
3
2
。
3
… 0 · ` l “ ’ `… 一 … ` ” ’ `…一二立一 性 , {_ 生止兰_ _ _
OU
`
4
竹材浸提物中单糖组成列于表 3 。 5 % N aO H 浸提物的水解液中也含有葡萄糖和甘露糖 ,
其中木糖与阿拉伯糖之比与多糖 A 相同 , 也是 17 : 1。
表 3 台湾桂竹不同浸提物中多聚糖部分的单糖组成
浸 提 物 葡 萄 糖 % 木 糖 % 阿拉伯糖% } 甘 露 糖 %
5% Na
o H浸提物
1 7
.
5% N ao H浸提物
5 % T F A浸提物
4
。
6
7
。
O
6
。
4
4
。
5
5
。
7
2
。
6
脚附卿一。一一
在 1 7 . 5 % Na O H浸提物中 , 其单搪组成与多糖 B 也有差别 。 在 5 % FT A的浸提物中不含
葡萄糖 , 木糖与阿拉伯糖之比和在 a 一纤维素中相同 。 从这部分浸提物中分离出多 糖 后还含
有大量的未作鉴定的物质 , 可能是木素 。
(二 ) 电子显微镜观察
电镜观察主要是针对维管束内的纤维壁 。
如 aP ar m se u w a ar n和 L记se ( 1 9 7 6 ) ! “ ” 所 描 述 , 横断面表现出次生壁是多层结构 , 其 层
数是变化的 。 由图版 工 : 1可见 , 在竹材纤维的外表面有不同的壁层 。 壁层本身又是多层的 ,
这由不同的染色情况表现出来 。 在复合胞间层里初生壁有松散包裹的几层 。 紧联 着 的 壁 层
中 (按 P ar am se w ar e n和 iL se e的说法叫 5 0 ) 表现出无规则的条纹 , 并且部分地被黑色 层 所细
分 ; 但是再往下一层 , 它是最厚的一层 , 其中只能看到云雾状染色 , 在接近5 0层的 小 而 积
上可 以看到细条纹 。
在很高倍的放大图中 ( 图版 工 : 2) , 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细胞壁层中有渐变的染色情况 ,
在壁层内部也可见到染色的变化 。 在两个壁层间的边缘部分存在着高浓度的黑色物质 , 在其
他的壁层中也明显可见较黑的染色层 , 在壁层内部出现有附加的黑色线条 。
用 5 % N ao H浸提后 , 由于在壁层内部有不同的染 色条纹 , 因此可以看见壁层的纤 维 结
构 (图版 亚 : 3 ) 。 图版 亚 : 3 表现出纹孔道充填了黑色物质 。 在许多浸提试样的细胞腔里发
现了沉淀物质 , 显然 , 它们在浸提时未能扩散到细胞外面去 (图版 亚 : 4) , 在细胞腔外沉淀
的物质 , 也能被视觉细分为两部分 , 两者都被强烈地染色 : 纤维束和类似网状的结构 。 在第
二次碱浸提后 ( 1 7 . 5 % aN 0 H ) , 被染黑的物质保持在细胞壁层的内部 , 在部分面积上 似 如
细线条 , 另一部分似如小岛 (图版 l : 5) 。
用热的T F A浸提的结果 , 导致复合胞间层中物质被除去 (图版 l : 6) 。 楔形 部 分 变 空
了 , 残留的复合胞间层变成多孔 , 且染色较弱 , 次生壁的染色特别是壁层边缘染色被保持住
了 。 个别壁层的内部结构仅仅在部分面积上可以看见 。 一般说来 , 经 T F A浸提过的次生壁如
同未处理的竹材细胞的次生壁 。
用酸水解除去多聚糖后 , 木素骨架被保存下来 。 在一些细胞壁中木素粒子或多或少地显
示 出有规律的层次 (图版 W : 7) ; 另一些则显示出木素粒子的分布多少有些相同 ( 图 版 VI :
8 )
。 在所有情况下 , 复合胞间层包裹紧密 , 而且在楔形的主要范围内是被强染色的物质填
满的 。 在许多地方可见 , 木素粒子是按照原先存在的纤维方向排列的 。
三 、 讨 论
将竹材 ( 台湾桂介,J’) 的组成和木材 , 特别是生长在温带的木材相比较 。 苯 一醇浸提 物 在
软材浸提物的范围内 , 而木素和多糖的含量和硬材 相 近 ( F e n g e l , w e g e n e r , 19 8 3 ) “ ’ 。 从
其他竹种样品所得的系统分析数据来看 , 其化学组成百分数范围相当广 。 如印度竹材在苯一醇
中的溶解度为 O。 5 ~ 2 。 0% ; 菲律宾竹材 ( B a 。 , b o s a 石lu m e a n a ) 为 3 . 1% , 木素含量在 {2 0一 3 0 %
之间 ( F A o 1 9 5 3 , E s c o l a n o 19 7 1 ) ` 毛 , 2 ’ 。 在 碱 中 ( 1 % N ao H ) 溶解度很高 , 印度 竹材为
1 7~ 2 3 %
, B a m bu s a 乙l u m e a n a为 3 9 . 5% 。 与此相比较 , 山毛 桦 5 % aN o H 浸 提 物 约 为 9 %
( eF
n g e l等 , 1 9 7 9 ) 日 ` 。
根据 K O H和N aO H对云杉综纤维素浸提性能的比 较 研究 ( eF n g e l 1 9 8 0 ) t ” ’ , 用 5% N a 0 I I
和 1了. 5% aN o H 能较好地分离多糖 , 特别是聚甘露糖 。 尽管如此 , 多糖 A 中仍然仅含木 糖和
阿拉伯糖组成的多糖 , 只有在第二级浸提阶段 (多糖 B ) 含有甘露搪的多糖才被分离出来 ,
并有少量的残余物留在 a 一纤维素中 。 此外 , a 一纤维素还含有 9 %聚木糖一阿拉伯糖 。看来 ,
减少聚木糖的含量 , 是不容易的 。 当试图减少其在各种纸浆中的含量时 , 将大大降 低 a 一纤
维素的含量 ( B aw 鲍 a n 1 9 6 8 ) “ , 。
木糖单位和阿拉伯糖单位的比例在多糖 A 和多糖 B 中是近似相等的 。 可以假定 , 在台湾
桂竹的多糖中主要是聚木糖一阿拉伯糖 , 其中木糖和阿拉伯糖之比为 1 .7 二 18 : 1。
这个结果是和 M ae k aw a ( 1 9 7 5 ; M ae k aw a , K i t a o 1 5 6 6 ) { ` 7 , ` “ ’ 的 研 究结果一致的 。 他
们曾研究过各种刚竹属样品的多糖 。 此外 , 他们还发现在聚木糖一阿拉伯糖链上连结 有 葡萄
糖醛酸单位 , 其重量平均聚合度为 1 70 。 在 aB ” :bu sa 。 ,un dl’ 翻 ce 中主要的多糖也是聚木 糖 一阿
拉伯糖 , 木糖与阿拉伯糖之比为 s : i ( G u h a , p a n t 1 9 6 7 ) ’ ` “ ’ 。
然而 D 翻 .dl 。二 la m 。 : & 汀 ct su 的主要多糖为聚木糖一葡萄糖醛酸 , 其木糖与葡 萄糖 醛 酸之
比为 9 ` i ( I n g l e , B o s e 1 9 6 9 ; Ne g i等 1 9 7 0 ) ’ 6 , “ “ : 。
碱浸提不仅除去了部分多聚糖 , 而且也明显地除去了木素 , 因为在总的浸提物中多聚糖
的量仅占一部分 。 另外 , 单糖的组成也不同于多糖中单糖的组成 , 这可以显示出一些多糖和
木素是紧密相连的 。 H s ic h等 ( 1 9 6 5 ) ` 5 ’ 直接 用 碱浸提台湾桂竹得到了类似的结 果 。 用此
法浸提所得的多糖被木素所污染 , 而且它的单糖组成不同于从综纤维里浸提出来的多糖的单
糖组成。
从电镜照片中可以推断出木素和多糖是呈片状不规则地分布于细胞壁层中的 , 细胞壁的
扩散阻力很明显地阻碍了多搪和可溶性木素的完全除去。 这样 , 洗涤时这些物质在细胞腔里
会再沉淀下来。 可以料想 : 在次生壁中碱可溶木素的量是比较高的 ; 然而在复合胞间层中的
木素主体 , 在浸提后仍然保留下来 。 三氟醋酸 (T F A ) 的作用正好相反 , 大部分复合胞间层
物质可被它除去 , 而次生壁里却没有或很少有变化 。 T F A浸提物也含有少量的单糖 , 而残留
物质可能是由木素和低聚糖所组成 。
和碱浸提物相比较 , T F A浸提物 中不含葡萄糖 。 这个结果表明 , 葡萄糖来源于碱溶性的
萄聚糖 , 而葡聚搪不容易被水解 , 可能是短链纤维素 。 M ae ka w a ( 19 75 ) 王` 7 ’ 发现竹笋中的
。 一葡聚糖可被沸腾的 5 % T F A水解 。
有关碱和T F A浸提物的其他问题将于下一步研究工作中阐明 。
参 考 文 献
[ 1 〕 B a w a g a n , P . V . , 1 9 6 8 , S t u d i e s o n b a m b o o e e l l u l o s e a n d i t s i: o l a t i o n b y a n a l y -
t灭 a l an d idn u s t r ial 犯 e ht o d s , P h业iP P
.
uL m b
e r爪 . V o l . 1 4 , N o 一 1 1 .
[ 2 〕 E : e o l a n o , J . A . ; N i e o l a , , I , · M · ; aT d e n a , F · G · , 1 9 7 1 , p u l P i n g , b l e a e h i n g an d
p aP
e r m a k三n g e x p e r im e n t s o n k a u a y a n 一 t二n ik ( B a l n乙u s a b lu m ea 丸 a S e h u l t F . ) . P h呈-
l ip p
·
L u m b e r m
.
1 7 , r e p r 二n t .
〔 3 」 aF i x , 0 . , L a n g e , W . , B e i n h o f f , 0 · , 1 9 8 0 , M o l e e u l a r w e三g h t s a n d m o l e e u l a r
w e i g h t d三s t r ib u t i o n o f m i l l e d w o o d l i g n i n s o f s o m e w o o d a n d B a m乙u s o fd o a e
s P e e三e s . H o l z f o r s e h u n g 3 4 : 1 7 4一 1 7 6 ·
〔 4 〕 F A O , 1 9 5 3 , R aw m at e r i a l ” f o r m o r e p即 e r · F A O f o r e s t r y a n d f o er s t p r o d u e t 。
s t u d y N o
.
6
,
F A O
,
R o m e
.
〔 5 〕 F e n g e l , D . , 1 9 8 0 , V e r s u e h e z u r a lk a l i , e h e n E x t r a k t i o n v o n p o l y o s e n a u s
F i e h t e n 一 H o l o e e l l u l o s e
.
P ap ie
r 3 4 : 4 2 7一 4 3 3 ·
[ 6 〕 eF n g e l , D . ; W e g e n e r , G · , 19 8 3 , W o o d一 C h e m i s t r y , U l t r as t扭 e t u r e , R e a e t i o n s . 3 .
C h e m i e a l e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s o f w o o d
·
W
.
d e G r u y t e r
,
B e r l三n .
〔 7 〕 F e n g e l , D · ; W e g e n e r , G · ; H e i z m a n n , A · ; p r z y k l e n k , M · , 19 7 8 , A n a l y s e v o n
H o l z u n d Z e l l s t o f f d u r e h T o t al h y d r o l y s e m i t T r工f l u o r e s s i g s反u l, e . C e l l . C h e m .
’
r e e h n o l
.
]
.
2 : 3 1一 3 7 。
仁8 」 F e n g e l , D · ; U e a r , H · ; W e g e n e r , G · , 1 9 7 9 , Z u r I s o l i e r u n g u n d C h a r a k te r i s i e r -
u n g d e r F o l y s a e e h a r id e d e s B u e h e n h o l z e s
.
p aP 主e r 3 3 : 2 3 3一 2 3 9 ·
〔 9 〕 G r o s s e r , D . ; L ie s e , W · , 1 9 7 1 , 0 1 t h e a n a t o m y o f A S i a n b a m b o o s , w i t l、 s p e e该1
r e f e r e n e e t o t h e i r v a s e u l a r v a s e u l e s b u n d l e s
.
W o o d S
e i
.
T e e h n o l
.
5 : 2 9 0一 3 1 2 .
〔1 0〕 G r o s s e l l , D . , L ie s e , W · , 1 9 7 3 ,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P r o b l e拟 5 o f b a nt b o o e l a s s三f三-
c a t i o n
.
J
.
A r n o l d A r b o r
.
5 4 : 2 9 3 一 3 0 8 .
仁1 1」 G r o s s e r , D · ; aZ m u c o , G · I · , 1 9 7 1 , A n a t o m y o f s o m e b a m b o o s p e e : e s i n t h e
p h i l ip p 王n e s l
.
p h i l iP p
·
J
·
S c ;
·
2 0 0 : 5 7一 7 2 ·
〔 22〕 ou h a, 5 . R . D . ; aP n t , P . c . , 1 9 6 7 , eH m i e e l l u l o s e f r o m b a m b o o ( B a m吞u s a a , “ ” -
d i n a e e )
.
I n d该 n P u l P P a P e r 2 1 : 4 3 9一 4 4 0 .
〔 13〕 H ig u e h i , T . ; aT n a ha s h i , M . ; aS t o , A . , 19 7 2 , A e i d o l y s is o f b a m b o o l ig n i n . I ·
aG
s一 l iq u id e h r o m at o g r aP h y a n d m a s s s p e e t r o m e t r y o f a e id o l y s i s m o n o m e r s
·
M o k u z a 三G a k k a i s h i 18 : 1 8 3一 1 8 9 .
[ 1 4〕 H o fma n n
,
p
·
; S hc w
e e r s ,
W
. ,
1 9 7 5 , o n t h e h y d r o g e n o l y s i , o f l i g n i n
.
9
.
C o m aP
-
ar t i v e h y d r o g e n o l y s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l i g n in P r e P a ar t i o n s f r o m s o m e s P e e i e s
.
p aP
·
P u u 5 7 : 7 7 1一 7 8 5 .
〔1 5〕 H s i e h , p . , L纽。 , Y . H . ; aL 元, C h . 5 . , 1 9 6 5 , D i r e e t a l k a l i n e e x t ar e t i o n o f b a m -
b o o h e m i e e l l u l o s e
.
C h u n g K u o N u n g Y e h H u a H s u e h H u i C h ih 3 : 6 8一 7 3 .
〔16〕 I n g l e , T . R . ; B o s e , J . L . , 19 6 9 , aN t u er o f h e m i c e l l u l o s e s o f b a m b o o ( D e n d , o -
e a l a m u s s t犷i c t u s )
.
I n d ia n J
.
C h e m
.
7 : 7 8 3一 7 8 5 .
[ 17〕 M a e k a aw , E
. ,
1 9 7 5 , s t u d i e s o n P o l y sa
e e
ha
r id e s o t h e r tha n
s at r e h i n b a m b o o
s h o o t
.
3
.
I s o la t且o n a n d f r a e t l o n a t io n o f w a t e r一 s o l u b l e P o l y sa e e h a r id e s i s o lat e d
f r o m b a m b o o s h o o t
.
A g r
.
B io l
.
C h e m
.
3 9 : 22 8 1一 2 2 8 9 .
〔1 8〕 M a e k a w a , E . ; K i t a o , K . , 1 9 6 6 , H e m m ce l l u l o se f r o m b a m b o o s t e m s . 11 . p h ys i -
c o ch e m ica l p r o P e r t ie s o f x y l a n o b at i n e d f r o m b e e e h a n d b a m b o o
,
M o k u az i K e n
-
k y u N o
.
3 7 : 6一 15 .
[ 1 9」Na k a t s u b o , R , aT an ha s h i , M . , H ig u hc i , T . , 1 9 7 2 , A e id o l y s i s o f b a m b o o l i s n i n ·
11
。
I s o la t i o n a n d ide n t i f i ca t i
o n o f a e id o l y s is P r o d u e t s
.
W
o o d R e s
.
N O
.
5 2 : 7一 18 .
[ 2 0〕 Ne g i , J . 5 . , I n g l e , T . R . ; B o s e , J . L . , 1 9 7 0 , s tr u e t u r e o f t h e m a i n h e m i e e l ·
l u l o s e o f bam b
o o (D e n d , o ca al m u s s t: i c t u s )
.
I n d运 n J . C h e m . 8 : 4 4一 4 7 ·
[ 2 1〕 p a
amr
e s w a r a n
,
N
.
, L i e s e
,
W
. ,
1 9 7 6
, o n t h e f i n e s t r u e t u r e o f b a m b o o f i b r e .s
W
o o d S e i
.
eT e h n o l
。
10 : 2 3 1一 2 4 6 .
〔2 2〕 aP r a m e swa ar n , N
.
, L i e se
,
W
.
, 1 95 0 , U l t ar s t r u e t u ar l a s P e e t s o f b a m b o o e e l l s
.
C e l l
。
C h e m
.
T e e h n o l
.
1 4 : 5 8 7一 6 0 9 .
〔2 3〕 R u n k e l , R . 0 . H . ; W i lk e , K . n . , 1 9 5 1 , z u r K e n n t n i s d e s t h e r m o p l a s t i s e he n
V e r ha l t
e n s v o n H o l z’ 2 . M iet i l u n g
.
OH I
z R o h - YV e r k s t
.
9 : 2 6 0一 2 7 0 .
〔2 4〕 SP u r , A . R . , 1 9 6 9 , A l o w 一 v i s e o s i t y e P o x y r e s i n e m b e d d i n g m e d i u m f o r e lce -
t r o n m i e r o s e o P外 J . U latr s tr u e t . R e s . 2 5 : 3 1一 4 3 .
〔2 5〕 Y u , C · H · ; C ha n g , J . W , , 1 9 6 3 , A q u a n t i t a t iv e 三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t h e a r ar n g e ·
m e n t o f t h e m e e ha
n i ca l t i s s u e 三n b a m b o o e u l m . A e t a B o t . S in . 1 1 : 3 0 8一 3 1 7 .
~ 6 一
A C H E M I C A L A N D U LT R A S T R U C T U R A L S T U D Y F T OH E
BA M B 0S 0P E C I E S P H Y L L OS T A C H YS M A KI N OI H A Y
.
垂 D i et了 ic h F n eg ` l
(I n st it u t f位 rH o l z fo s r eh u n g de rU n i v e rs it直t M位n eh en )
S h a o Xia o x u n
(N a n j in g I n st it u t eo f F o s r et ry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e t
A s am
p l e o f P h g l lo s t a c h , s 扰 a ki n o艺 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a n a l y s i s o f i t s e h e m i e al
e o m Po s j t i o n a n d e l e e t r o n m i e r o s e oP i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of t h e e e l l aw l l
s t r u e t u r e b e f or e
an d af t
e r e xt r a e t i o n a s w e l l a s d e g r a d a t i o n P r o e e d u r e s
.
The q
u a n t iat i
v e d e t e r m i n a t io n
r e s u l t e d i n Z
。
6% e x t r a e t i v e s
,
2 5
。
5% l ig n in
,
4 5
.
3 % a l Ph -a
e e l l u l o s e
, a n d 2 4
.
6% P o l
-
yo s e
s
.
hT
e
ma i
n P o l y o se 15 a n a ar b i n ox y l
a n w i t h a X y l : A ar ar t j o o f a b o u t 1 7 : 1
.
hT
e e l e e t r o n m i e r o g r ap h
s s h o w a l a me l l
a r d e p o s i t i o n o f l z g n i n a n d P o l y o s e s w i t h i n
由e s e e o n d a r y w a l l s . L i g n i n 15 o b v i o u s l y S o l u b l e b y P a r t s i n a l ka l ien a s w e l l a s i n
故 id i e r e ag e n t s . S o d三u m h y d r o x 列 e s o l u t i o n r emo ve s ce l l w a l l s u b s t a n沈 ma i n l y 介。
山 e s e e o n d a r y w a l l s , w h e r e a s t r i f l u o r o a e e t i e a e id r e m o v e s s u b s t a n e e f r o m t h e e o m P0 u n d
m id d l
e l a 们。 e l l a e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