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漳州地区金边短叶虎尾兰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全 文 :2009. 6
●5 6 ● 中国热带农业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摘 要: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对福建省漳州市金边短叶虎尾兰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
查,掌握了主要病虫害炭疽病、镰孢斑点病、细菌性软
腐病、矢尖蚧、蛞蝓的危害状况和发生情况,提出了综
合防治措施,为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金边短叶虎尾兰;病虫害;症状;发生规
律;防治方法
金边短叶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Golden hahnii’)为百合科虎
尾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
金边虎尾兰的矮化变异品种,肉
质叶20cm左右,簇生呈莲座状,
每株有20~30片,比普通的金边
虎尾兰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近
几年来成了出口韩国和日本的新
宠。漳州是福建省主要的虎尾兰
种植出口基地,温暖湿润的气候
很适宜金边短叶虎尾兰的生长,
同时也很有利于病虫害滋生蔓
延。笔者在2005-2008年对我市
金边短叶虎尾兰主要种植地龙海
市九湖镇、程溪镇、南靖县丰田
镇、芗城区郭坑镇的几个种植基
地进行周年调查,掌握了几种常
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
况,在文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
措施,旨在为生产过程中的病虫
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
因病虫的种类和发生期不同,以及地形、土壤、栽
培方式等外界条件存在差异,虎尾兰病虫及危害植株在
田间的分布有所不同。在调查时采取定点调查的方法,
对选定的地块进行定期调查,系统观察其病虫发生情
况,掌握某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气候突变和病虫多
发时段进行重点调查,掌握某些重要病虫害的区域分布
和危害程度。对采集的样本通过实验室鉴定学名。
2 调查结果
2.1 病害
2.1.1 炭疽病
病原菌: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虎尾兰刺盘孢菌
(Colletotrichum sansevieriae)。
症状:病斑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
小斑点,后扩大成褐色圆形或椭
圆形大斑,斑面出现明显或不明
显的轮纹,病斑中部有散生或排
列规则的小黑点。
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
丝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
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雨水或
地面流水传播,条件适宜时病原
菌从伤口和表皮进入体内引起发
病。在漳州温棚内无明显越冬现
象,终年危害。发病最适温度23
℃、湿度90%左右,此外氮肥过
量、植株过密,都会促进发病。
防治方法:用蘑菇土做底
肥,生长期增施磷钾肥,整高
畦,种植地周围挖排水沟,合理
密植。冬春季剪除病部叶片及枯
病叶。发病初期及时喷施25%咪
鲜胺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
倍、70%甲基托布津600倍喷雾。
2.1.2 镰孢斑点病(又称叶斑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球壳目真菌,串珠镰孢菌
(Fusarium momiliforme Sheldon)。
症状: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至长圆形的病斑,直径
8~10mm,大的可达12cm,浅红褐色,有浅黄色边缘,略
凹陷,病斑散生,遍及全叶,后期病斑常脱落成穿孔。
有时病斑相互汇合环切叶片时,则病斑上部枯死。有的
漳州地区金边短叶虎尾兰
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局 潘永红
病虫防治
2009. 6
●5 7 ●中国热带农业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病斑限制于叶的一边,表面隆起,木栓化。发生近地面
的病斑扩大后,还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造成茎基腐烂
或全株倒折。
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在温棚中种植的无明显越冬期,终年危害。以分生孢子
作为初侵和再侵接种体。病菌生长温度为8~32℃,最适
温度为28℃。气温22~30℃,湿度80%~90%时属易感
期。氮肥施用过多、通气不畅也较易发病。病菌寄生范
围很广。它的有性阶段是Gibberella属。
防治方法:用无病土做苗床营养土,选择无病健壮
的植株做母株,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高温沤肥。生
长期增施磷钾肥,注意保持种植地的空气流通。发病时
可用25%咪鲜胺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70%甲基
托布津600倍、12.5%烯唑醇600~800倍、治腐灵500~
600倍喷雾或灌根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2.1.3 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菌:为欧文氏杆菌属细菌[Erwinia carotovor
a(Jones)Holland]。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微小的灰绿色水渍状斑
点,并迅速扩展蔓延,病组织腐烂呈半透明状,后变为
灰绿色软腐,严重时全叶腐烂倒折,腐烂部位破裂后发
出臭味。根茎部染病,呈草黄色软腐,根部腐烂枯死。
发生规律:病原细菌寄主范围广,腐生力强,可
以常年生存在带有病残物的土壤中,还能借助水流、昆
虫、病叶和健康叶之间的接触磨擦或通过操作工具进行
传播。病菌从裂口或伤口侵入。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
℃,通风不良、地块低洼或排水不畅的黏重土地,此病
发生发展得较快。
防治方法:从母株上分出的小苗用农用链霉素浸
30~40分钟,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凉4~5天后再种。培养
土可用0.3%的福美双或0.2%的西力生,每亩施2.0~
2.5kg。生产用具要经过消毒后再使用,消毒的药剂一
般可用0.1%~0.5%高锰酸钾或5%石炭酸。栽植地要
避免连作,也可用新土更换旧土,保持通风透光,保持
清洁,不用生肥、污水浇花,生长期多施磷钾肥,发现
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并将周围病土一起挖出进行处
理,以免传染别的植株。高温多湿时注意通风降温;尽
量避免昆虫及人为造成机械损伤和接触传染。发病时可
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
剂200~300倍液喷雾或灌根。
2.2 虫害
2.2.1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同翅目,盾蚧科。
症状:若虫集中叶片上刺吸汁液,受害轻的叶被害
处呈黄色斑点,若许多雄若虫聚集取食,受害处反面呈
黄色大斑,严重时可致使全株枯萎。
发生规律:在漳州地区一年可发生3~4代,以受精
雌虫越冬。1龄若虫盛发期在4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
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成虫产卵期长,可达40余
天,卵期短,仅1~3小时,若虫期夏季30~35天,秋季
50余天。每雌虫可产卵170~190粒,第3代最多,1代次
之。雄虫大部分集中于叶背,雌虫寄生位置分散。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早春时剪除蚧虫严重叶片,选用对成蚧效果好的药剂期
防治越冬雌成蚧。保护引放天敌。若虫盛孵期用40%水
胺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1200~1500倍液喷施。发生重的可隔15~20天连防2~3
次。要特别注意对第一代初孵若虫的防治。越冬期间喷
施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可减少来年虫源。
2.2.2 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俗称鼻涕
虫或黏黏虫。
症状:成、幼虫取食叶片成孔洞、刻缺。受害叶常
留下1条白色发亮的痕迹,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
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发生规律:蛞蝓1年发生1代,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
的草丛中、落叶或石块下面,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
部附近湿土下越冬。在漳州地区翌年2月下旬开始活动,
4-5月在田间为害最盛,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9月
中旬气候凉爽后,又再度活动取食。蛞蝓怕光、怕热,
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
出动,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卵在干燥的
土壤中不会孵化,在干燥的空气中或暴露在日光下会自
行爆裂。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耐饥力强,在食
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
防治方法:每亩用6%密达杀螺粒剂0.5~0.6kg或
3%灭蜗灵颗粒剂1.5~3kg,拌干细土10~15kg均匀撒施
于植株周围;在植株周围浇泼茶子饼水水泡(1∶15),
或撒施经水泡过的茶子饼屑。
参考文献
[1] 雷洽祥. 虎尾兰常见病害及防治.花卉,2007年第2期
[2] 张宝棣编著.园林花木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金盾出版
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 林焕章,张能唐主编.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病虫防治